分享
鄞地医家传记_吴言铭著.pdf
下载文档

ID:2338534

大小:2.41MB

页数:3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医家 传记 吴言铭著
鄞地医家传记吴言铭著 宁波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鄞地医家传记/吴言铭著.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8ISBN 978-7-5526-1035-2.鄞.吴.中医学医学家生平事迹宁波市.K826.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57510号鄞地医家传记作 者吴言铭责任编辑何小平封面设计吉祥文化出版发行宁波出版社(http:/)(地址:宁波市甬江大道1号宁波书城8号楼邮编:315040)印刷宁波报业印刷发展有限公司开本787mm1092mm1/16印张19.5字数270千版次印次2013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标准书号ISBN 978-7-5526-1035-2定价28.00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印装差错负责调换宁波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0574)877361201自序自序这是一座城市中一个区的历史上几个医家的故事。城市叫宁波,区称鄞州。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县,2002年撤县设区,本书称鄞地。早在医事不如巫事盛兴的唐代,鄞地就出现了爱好中医药、自学成才的陈藏器,他的“偶然”发现,促成了本草拾遗的问世,影响了中医千余年。明万历六年(1578),李时珍在刚刚完成的本草纲目中说:“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西方汉学名著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称本草拾遗是一部伟大的著作、陈藏器是八世纪伟大的药物学家。元明之际的吕复,一生在鄞地行医,竟以布衣入明史,虽有著述十二三种之多,但完整地流传下来的只有区区几千字的群经古方论与不足千字的诸医论,前者在中医目录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古今中医类书籍提要撰写的经典范例;后者则以器物、人物、成语、典故、军事布阵、打仗用兵、书法诗歌、绘画演奏等作比喻,用诗一般的语言评价我国医学史上十六位重要医家的行医特色,广为后世借鉴,是中华医林绝无仅有的瑰宝。高武生在江南水乡,历经北疆大小关隘,由武举到总兵,由总兵到医生,终成一代针灸国手,撰名著、铸铜人,促进了明代针灸学术的发展。赵献可为温补派巨擘,精通儒、鄞地医家传记2道、释,游学足迹遍及中原,时人称逸士、游仙、江湖状元,所著医贯将人体阳气之根从心脏转移至命门,使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由研究后天脾胃转向先天肾门,该书曾为一时医家之指南。令人叫绝的是中医怪杰范文甫,为人准则与行医风格别具一格,人称“范大糊”,自号“西狂人”,与章太炎交谊甚厚,祝味菊曾任他的副职鄞地的医家,除了土生土长之外,尚有大量外来的,流居、旅居、定居的都有。宋钦携带着宋氏妇科,随宋室南渡“落户”鄞地;陆士逵来自河南,在鄞地创建了浙东第一伤科,他的子子孙孙皆成了鄞人。滑寿来自仪真,长期在鄞地行医,最终老死于余姚,生前与朱丹溪齐名,时人称其为“神仙活菩萨”,“所到之处人争延之,无不以决一死生为无憾”。在药物汤液治病盛行、针灸之道日废之世,他力挽狂澜,促使针灸术得盛于元代。身逝之后,与神农、黄帝、岐伯、扁鹊、医和、华佗、皇甫谧、王叔和、葛洪等一起,被供奉在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医圣祠中的医圣林。此外,尚未收入本书的还有不少,如来自毘陵(今江苏常州)的臧中立,因治愈宋徽宗皇后的重病敕建迎凤坊,宁波从此有了迎凤街鄞地的医家,亦有外出行医的。如董氏儿科第四代传人董廷瑶,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活到100岁,行医80年,治愈患儿逾百万人次,理论上有经典,实践中有绝活,是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首批500名名中医之一,曾先后任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中医医院顾问,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名誉馆长等职,被誉为中国中医儿科泰斗。又如,尚未收入本书的周文楷,医术全面,尤精女科,乾隆年间(17361796)行医远至吕宋(菲律宾),“活人无数,医名哗然”,治愈了该国国王的重病,赢得了当地女性的敬仰和爱慕。粗略统计,至清末民国初,鄞地计有志(史)载医家140余人,儒家、释家、道家、奇人异术应有尽有,“一3自序帖”“半仙”“神医”、德艺双馨之士屡见不鲜,且有中药学、方剂学、脉学、气功、养生、图谱等等医书传世。本书所记述的名医,都是鄞地历史上医家群体中的精英,都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或至今依然影响着,有的甚至在世界医学史上留名。他们不是商贾,不似政客。做医生也就是做医生,以仁者之心治病救人,力求医术精益求精;做学问也就是做学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敢于怀疑,勇于创新,具有超越时代地域的非凡魅力。本书所记述的名科,也出类拔萃。如宋氏妇科,萌芽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历经近1300年,至今延绵了44代,行医历史之长实属国内罕见。然而,人物所处的时代与现今相隔久远,史料湮废,因而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如果本书能对社会或后世有一点一滴的裨益,或能得到读者的认可,不似泥牛入海,则额手称庆,幸甚幸甚。癸巳春月1目录目录自序(1)四明医学初祖陈藏器(1)一、从小喜好切脉诊病,天生是做医生的料(2)二、此身虽为三原县尉,张口依然医药之事(8)三、独立修成本草拾遗,堪比朝廷颁布药典(17)四、藏器之作影响深远,藏器之音神州缭绕(22)神仙活菩萨滑寿(30)一、由儒转医非易事,青出于蓝胜于蓝(31)二、择地定居庆元城,时人皆知撄宁生(42)三、离奇娶妻在余姚,人称神仙活菩萨(54)四、一生奔波为橘井,如今安居医圣林(68)元明际大医家吕复(76)一、出身贫寒孤苦,少时大智若愚(77)二、因母病弃儒从医,终成一代国手(88)三、遍论群经名医,中华医林第一人(111)针灸国手高武(120)一、祖籍广陵士族后,文武双全初振羽(121)二、策干当路不用归,总兵卸甲入医林(132)鄞地医家传记2三、撰聚英承前启后,铸铜人光耀神州(145)温补派巨擘赵献可(152)一、幼具异质与佛有缘,丛林垂意几列名录(153)二、一生与山水有情,时人皆称逸士游仙(164)三、游学访友幽州辽东,无意却得江湖状元(177)四、撰写医贯独创新说,温补巨擘褒贬不一(191)医林怪杰范文甫(199)一、范文甫就是范文虎,曾遇老僧传授绝活(200)二、神秘莫测的多面手,擅长治寒也善治温(207)三、敢作敢当医林硬汉,不畏强权体恤贫贱(212)四、亦儒亦医一代宗师,弟子盈城无不成名(215)五、生为甬地医林怪杰,死后长传奇闻轶事(221)独步医林的宋氏妇科(226)一、太仆夫妇以技惠人,历代子孙乐此不疲(227)二、林皋撰书探幽撷英,传承精髓泽被后人(233)三、一脉相承新老宋家,花开两枝香气袭人(243)浙东第一伤科陆氏伤科(249)一、外来少年陆士逵,创浙东第一伤科(250)二、登峰造极陆银华,为一代疗伤圣手(258)三、父传子承历八代,甬沪两地遍桃李(266)从农村走向全国的董氏儿科(272)一、村野崛起儿科专家,医名传扬甬江两岸(273)二、入沪遂成儿科泰斗,誉满中国当代医林(281)三、六代经验凝聚结晶,俨然儿科之易筋经(295)后记(301)1 1四明医学初祖陈藏器四明医学初祖陈藏器在宁波还没有被称为“宁波”,鄞州被称为县、医生被称为“医工”,医事不如巫事盛兴的年代,鄞地出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他叫陈藏器,清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全祖望称他为“四明医学初祖”。陈藏器出生于约唐垂拱三年(687),唐至德二年(757)去世,享年约70岁。浙江历代医林人物载:“陈藏器四明人,为唐代著名药物学家、方剂学家。”民国鄞县志文献志载:“陈藏器于唐开元中,任京兆府三原县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的作者爱德华谢弗(Edward Schafer,19131991)称陈藏器为“八世纪伟大的药物学家”。在中国医药史上,像陈藏器那样出类拔萃的也有,但不多。比他名气更大、影响力更广的也有,但屈指可数。誓如发明医药遍尝百草的神农氏有人认为,神农氏是采集中草药的,神农本草经是药书,黄帝内经是医书,黄帝才是中国医家第一人。其实不然,中国医学不同于西方医学,更不同于现代医学,是先有药材,后有医事,再有医生的;不知药者不懂医,知药者必然懂医。纲鉴易知录说得一清二楚:“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乃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鄞地医家传记2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历史上,人们习惯将陈藏器这一类医者称为儒医,即由儒转医或亦儒亦医之医者。神农氏之类自当别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儒学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居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华夏医林中,儒医的地位也至高无上。凡儒医,均先儒后医。先夯实儒学基础,后熟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药著作而成为医生。如有被称作儒医的,大多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功底,对医事、医药均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且喜好著书立说;大多师古而不泥古,在当地医药界,或同科目临床实践中独树一帜,其中不乏一门一派的一代宗师或奠基人。陈藏器就是鄞地医林中这般人物群里的一人。一、从小喜好切脉诊病,天生是做医生的料儿时的陈藏器与众不同,不仅天资聪颖,遇事能无师自通,举一反三,而且记忆力惊人,凡父辈、祖辈的旧友故交,只要让陈藏器见过一面,再次相遇,就不需要再提醒,定然分辨得一清二楚,而且能清脆响亮地叫一声公公、婆婆、舅公、舅婆、阿叔、伯伯、阿姆、阿婶不知是出自天生的爱好,还是家庭熏陶的原因,陈藏器从小就喜好医药。凡集市贸易之日,只要见到有人设摊铺切脉诊治疾病与卖药,或者打街拳卖药,在摊铺四周的围观人群中,总能找见幼小的陈藏器。不是躬着背在使劲从人缝中向人圈前钻,就是站在最前排,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地观看着。那时候,鄞地集市贸易的持续时间都不长,太阳露脸不到一个时辰,那设摊置铺的、就医看病的、观看热闹的、赶集买卖的人就开始渐渐散去,熙熙攘攘的集市贸易场所也很快空荡起来,而陈藏器,只要医生还在、药铺没撤去,就诊的病3 3四明医学初祖陈藏器人依然坐在医生的对面,是决然不会离开的。除非是已近中午,或者到吃午饭的时间家人找过来了。路过家附近的药店、常设的药铺,只要发现有人在买药,药店倌在抓药、称药、包药,坐堂医生在替人切脉诊病,陈藏器也常常驻足观望为人切脉、给人治病,是陈藏器儿时喜欢玩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陈藏器总是一会儿向伙伴们提出“要当医生”,一会儿提出“要做病人”。一个年仅六七岁的小男孩,装扮成医生时,就真的像医生在替人切脉诊病,满脸的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装扮成病人时,又好像不是一个健康人,步态不稳,坐姿不正,衣衫不整,面容憔悴引得街坊邻居或倚门,或推窗,甚至踱步过来观看;惹得过往路人,无论男女老少,驻足观望一会儿才离开。“哈哈哈”瞧一眼陈藏器这副如痴如醉的逼真模样,都说:“这孩子天生是为人搭脉诊病做医生的料。”“这孩子,念书识字了,依然这样”陈藏器的长辈们虽认为凭着天赋与这近似于“痴”的偏爱,长大后的陈藏器不仅能当成医生,而且一定是个好医生、名医生,但长辈们对他的期望值更高。陈藏器的爷爷常常这么对自己的儿子说:“你们得好好管一管了,要不,就只是当一名医生了!”应该说,当医生,是不错的职业,既体面又实在。两宋期间,因为宋太祖重医,宋太宗也喜好医术,收有医方1000余首,其后的宋朝历代皇帝个个效仿,民间更是把医生这一职业捧得天高。“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一典故,就出自北宋范仲淹身上。儒而知医在宋代是一种时尚,儒士往往以不知医为羞耻。连被人誉为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鄞县知县三年(10471049)的王安石,在与人交谈时也都这么自我标榜:“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子,无所不问。”其实,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医药大发展的时期,重医更是唐朝历代皇帝的一大特色。如显庆年间(656659),为编鄞地医家传记4著新修本草,几乎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有李、苏敬等诸多重臣参与。编写前,朝廷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形色,并要求画成图形,并附以图注说明;编写时,向全国征集各地所产的药材标本,并要求按标本绘制图谱。不过,陈藏器的长辈们认为,与为官相比较,为医毕竟等而下之。而且,凭着陈藏器之聪慧,为官也是指日可待之事。“陈家需要有人出人头地,需要有人来光宗耀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