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涵诗咏词_彭世强编著.pdf
下载文档

ID:2338256

大小:18.35MB

页数:23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涵诗咏词 彭世强 编著
内容提要本书是普及性吟诵读本,系作者十几年来所作的吟诵和朗诵讲课教案或讲座稿以及相关展示活动的脚本。可供一线教师开展类似活动的借鉴,也可供吟诵、古诗文爱好者参考使用。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涵诗咏词/彭世强编著.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ISBN 978-7-313-22852-9.涵.彭.阅读课-中小学-课外读物.G634.33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06116号涵诗咏词HANSHI YONGCI 编著:彭世强出版发行:出版社地址:上海市番禺路951号邮政编码:200030电话:021-64071208印刷:常熟市文化印刷有限公司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开本:710mm1000mm1/16印张:14.5字数:254千字版次:2020年3月第1版印次:2020年3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 978-7-313-22852-9定价:58.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告 读 者:如发现本书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质量科联系联系电话:0512-52219025序一老马的脚印欣闻彭世强先生的著作 涵诗咏词 即将问世。初览其作,特点有二。一,从理论上看,他对吟诵和朗诵古诗词的理论有探索,有思考,有验证,并端出了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二,从实践上看,他提供了对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五位诗人代表作的分析、演绎的文稿和录音资料。颇有参考价值。“鸳鸯绣出凭君看,不把金针度于人”,这是旧时代的不良风气。彭世强先生却未陷泥淖,不但把“鸳鸯”绣给人看,也把“金针”送给读者。这个“金针”就是方法,书中对怎样朗诵和怎样吟诵有提示,讲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我很佩服彭老师的毅力,佩服他追求真理、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最近13年(20052018年),无论他在国内或国外,都一直探索古诗词的诵读与吟诵。一堂堂讲课的教案,一次次诵读、吟咏的录音,都凝结着他的心血,也是他在前进道路上留下的一个又一个的脚印。属马的彭世强先生的探索,可谓“老马识途”。我们不妨沿着“老马”的脚印,携手共进,深入探索。我相信:前方将会响起丰富而浓烈的吟诵之声!王恩保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华吟诵学会常务理事序二由衷之贺近些年,在国学热的影响下,古典诗歌的吟诵渐渐成为文化新宠,一批专家学者热情投入到吟诵文化的实践、研究和推广中,在这方面,彭世强老师称得上是上海滩执着的奉行者之一。2008年我曾有幸与他一起参加了于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中华吟诵大会,彭老师在会上做了吟唱展示,从嗓音条件、声乐修养,尤其是旋律声腔与诗词内容的融合性,呈现出了完美的艺术效果,在整场吟诵的舞台展示交流中,独树一帜,赢得与会者的好评。当下吟坛,门派纷呈,群雄鹊起,其中难免有以邻为壑、孤芳自赏、唯我独尊等异象陋习。彭老师虽师出有门,却从不以此标榜沽名、标新立异,而是脚踏实地,带领上海语文教育界“贤人七十”,从理论探索到实践积累,从校园普及到社会推广,在诗词吟诵的田园里呕心沥血,精耕细作,迎来累累果实、芬芳满园。诗词吟诵,绝不是一门简单的口头技艺,它根植于音韵、乐律等学科,应当经得起审美检验和理论认证,成功的吟诵家需要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涵养和汉语言文学的功底。彭世强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学者、专家,所以对于吟诵,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能登台引吭,又能教学育人,还有良好的笔头功夫。彭老师能经年累月,知行合一,发奋精进,终成正果,可喜可贺、可敬可佩!值此彭老师又一著作 涵诗咏词 即将面世之际,留此笔墨,以表由衷之贺!陆澄原东方广播电台优秀节目主持人全国金话筒获得者著名诗人,上海朗诵协会会长序三朗诵的精神朗诵的问题,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基本的现象是,有些老师不会朗诵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或读得断章取义,或读得味同嚼蜡,或读得苍白无力;有些学生读文章也是磕磕巴巴、哽哽噎噎,不流畅,或增字,或减字,或随意改字。公开课上常有这种现象,估计平时的课堂上就更多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先生、彭世强先生说起这种现象,痛心疾首,因此两位先生凭借一己之力,开朗诵会、办朗诵班、躬行践行,不遗余力。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常能看到他们穿梭奔波的身影。然而,朗诵的问题好像依然没有大的改观,不仅如此,面临着考试的压力,朗诵的声音似乎日渐式微,有些语文课堂上几乎已经听不见琅琅的读书声了,学生基本上都在埋头做题。这种有违语文教学规律的现象,近些年来似乎有抬头的趋势。我想,每一个热心语文教学事业的人,面对这种现象,都不应该漠然而视,无动于衷。语文教学课堂上,应该还我琅琅读书声;中小学校园里,应该还我琅琅读书声!让人倍感欣慰和骄傲的是,近些年来,对于朗诵或吟诵,许多有志之士正在努力做一些事,或在社会上举办朗诵会,像清明诗会、中秋诗会、新年诗会等,或在学校指导学生学习吟诵,排演话剧,搞戏剧会演,吟诵古诗文,工作做得如火如荼。这其中特别要说一说的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资深语文特级教师彭世强先生。彭先生一直默默做着朗诵的工作,不事张扬,但他对语文教学的热情和提携学子的爱心一如既往,丝毫不减当年。他按照语文教学的理想和规律,在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推进工作。虽然退休多年,取而代之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彰显的是对教育、对诵读的热爱。开设吟诵选修课,创建学生朗诵社团 海鸥朗诵社,这些实践,不仅发掘出了彭先生能说、会唱的戏剧功底,而且恰恰从这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语文教育的天窗,让我们看到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天光。2006年,笔者非常有幸聆听了彭先生的“人啊人”的朗诵报告会,顿觉感动、震撼,自己身上的那一些似乎沉睡的热血,也被充分激活了!原来我们也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的!这种热爱的感情,在1彭先生和他的学生的朗诵声中,被充分地唤醒了。我看到,场上1800名学生和老师,眼眶湿润了,眼睛发亮了,身子骨渐渐地挺立了起来。这种现象,我们多久没有看到了,这种场面,在语文课堂上多久没有看到了,这种激情、这种热烈、这种鼓舞人、打动人的声音,我们多久没有听到了?感谢彭先生和他的学生,感谢他们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用洗尽铅华的朴实声音,让我们又回到了语文,回到了人文教育的现场。通过这声音,我们又找到了回家的路,又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灵魂,又看到了大写的人的身影!倘若需要从学理的角度对彭先生的朗诵做点梳理的工作,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彭先生的朗诵为我们确立了一种朗诵的精神。这种朗诵的精神是什么呢?首先,它必须传达中文之美。古老的中文自身具有先天的声律之美,平上去入,平平仄仄,抑扬顿挫,多美啊!光是听听这声音,就能被它打动,就能受它感染,所以朗诵的精神首先是能彰显汉语之美。其次,朗诵的内容必须能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朗诵固然十分强调仪式感,强调形式的美,但朗诵的内容对学生身心的陶冶,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似乎更重要,这必然要成为朗诵的精神内核。没有高尚的朗诵内容,一切朗诵都会成为空中楼阁。做到了这两点,我以为就把握好了朗诵的灵魂。当然,彭世强先生的“人啊人”朗诵报告会,真正体现了这样一种朗诵的精神。第一,他立足于一个“人”字。他精选优美的诗文(大都是教材中的美文),让我们通过声音“看”到每一篇文字的背后都站立着一个人,或一个坚强的人,或一个自立的人,或一个清醒的人,或一个生命力丰沛的人。更让人欢欣的是,彭先生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和生活感悟,不仅引导学生朗诵好每一段文字,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做好一个大写的“人”!当那个生患先天疾病,身高不过一米多点的小姑娘走上讲台,自信而神采奕奕地朗诵时,感动和认同的掌声便像风暴一样响起来,经久不息。从这里,我们难道仅仅是感受到一种声音的力量吗?不,我们更感受到了人的力量!这,就是大语文,就是生命教育的力量,就是真正的人文教育。第二,他传达一个“情”字。如果说文学作品主要是突出一个“情”字,那么文学作品的朗诵就更要突出这个“情”字。彭先生所选择的文学作品,每一篇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悲伤,或亢奋,或斗志昂扬,或款款深情,许多诗篇都催人泪下。这是朗诵传达情感的基础和关键之一。在彭先生的用心调教之下,他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把每一篇作品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同学们朗诵得用心、动情,他们在台上那几分钟精彩表现的背后,凝聚着师生大量的汗水和2心血。可见,一个“情”字的精彩传达,其实是汗水、泪水和心血凝结而成的。第三,他塑造一个“力”字。彭先生的朗诵,最主要的是为我们塑造了两种“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感染力不仅仅体现在所选作品的本身,还表现在对原著作品的改编上,比如 中国人,不跪的人。原诗歌尽管是一首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作品,但如果不进行改编,恐怕也只适合一个人朗诵,不太适合一个群体朗诵。彭先生挥动智慧之笔,对原作进行了大胆改编,在保留原作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将它改编成了一个报告剧。这样原作的激情和魅力继续保留了下来;再加上男声和女声不同的色调,一会儿高亢,一会儿清越,合声、和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种交响乐的效果,非常富有震撼力。生命力主要表现为整个朗诵会,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无论从朗诵者本身表现出的一种姿态上,还是从许多听者表现出的一种反应上,处处都体现了一种生命的律动,处处都闪现着活生生的生命之影。朗诵会的内容紧扣住生命做文章,“生命、和谐、生死”,每一处都体现了人的尊严,每一处都体现了人的力量。我们听到,老师的生命在歌唱;我们看到,学生的生命在成长;我们仿佛听到了生命拔节和开花的声音。有力量,有感染力,有生命力,有震撼力,这就是彭先生朗诵会的鲜明色彩。第四,他描绘一个“美”字。如果说“人”是彭先生朗诵会的出发点,“情”是彭先生朗诵会的凝结点,“力”是彭先生朗诵报告会的着力点,那么,“美”就是彭先生朗诵会的闪光点。从彭先生的朗诵报告会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人的活动和表现,为真情、激情、热情所打动,受到了强大的震动、感动和冲动,最后,我们还陶醉在美的声音里,陶醉在美的文辞里,陶醉在美的组合形式里。彭先生沐耳洁面,振衣冠,正身板,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美;彭先生之学生一律穿藏青校服,高矮搭配得体,既稳重得体,又端庄大方,美;先生居中,学生分两边呈一字排开,整个朗诵队伍若燕子展翅飞行,美;男声青春勃发,似钟吕初鸣,女声婉转秀丽,如百鸟放声,先生之声浑厚、沧桑,听之让人落泪,美;所有作品,都合律、合声,都动人、动情,美。一句话,整个朗诵会使人感到美不胜收,流连忘返。美,或许是朗诵会的最高境界,再进一步,美或许就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何郁正高级语文特级教师,著名诗人3前言必要的陈述从事吟诵的推广、普及,已有数十载,总有师友催我成书,以解吟诵之渴。然而,从当初“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的夜阑之境,到如今“融融向暖”“暗香在鼎”的回暖之时,已有诸多吟诵专家、学者的吟诵专著先后问世。拜读之后,才疏学浅的我,就愈加不敢下笔了。2014年我携手原名师工作室和海燕吟诵社众位弟子,合作完成了名为 古韵今咏燕之声 的吟诵光盘,盘中附有一本书册,透露了一些自己对吟诵的肤浅认识。由于“书”隐于“盘”,其影响,颇显不足。近年来,我先后被徐汇、零陵学区和上师大学区聘为传统文化 吟诵教学和普及推广的指导教师,又承蒙两个学区领导曾宪一校长、刘晓艳书记、郑敏芳校长的鼎力相助和热情扶持,涵诗咏词 一书,才得以呱呱坠地。我对此书的定位思考是 不敢奢求学术价值,只求通俗易懂,能为一线师生所接受。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是“吟诵教程”(共八讲),以供吟诵拓展课之用。下篇是“吟诵鉴赏”,指的是诗词吟诵品赏讲座(或展示)稿。汇集其中的有六份独立的讲座稿(或展示脚本),一份诗人专题系列讲座稿(内含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五位诗人的专题)。这些讲座(或展示)稿,实际上是我十三年(20052018年)探索实践的主要痕迹。十三年来,由于语文教学环境的变化,我不得不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讲课(展示)形式和内容。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修改,才留下这一系列文字。我反复琢磨而得“涵诗咏词”之名。“涵”者,涵咏、沉浸、滋润者也,强调1诗词学习应该提倡“沉潜其意,浸润其情”;“咏”者,诵读、吟咏者也,强调“吟诵”是一种值得恢复、倡导的传统的学习手段。一堂堂讲课,一次次诵读、吟咏(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