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永昌
圣容寺
编著
永 昌 圣 容 寺张得智编著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永昌圣容寺/张得智编著.-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1ISBN 978-7-5490-0399-0.永.张.佛教寺庙介绍永昌县.B947.242.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12957号本书如存在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厂联系调换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责任编辑:封面设计:出版:地址:邮编:营销:排版:印刷:地址:邮编:开本:字数:印张:插页:版次:印次:印数:书号:定价:周乾隆楚阳甘肃文化出版社兰州市城关区曹家巷1号730030甘肃文化出版社发行部(0931)8454870金昌印佳商务有限公司兰州新华印刷厂兰州市七里河区硷沟沿115号730050880毫米1230毫米1/3270千4112013年1月第1版2013年1月第1次1-1100册ISBN 978-7-5490-0399-014.50元永昌圣容寺张得智编著圣容寺全景圣容寺唐塔圣容寺出土的石雕观音头像(唐)圣容寺出土的彩绘人物画像砖(魏晋唐)圣容寺出土的瑞光浮雕造像(北周)御容山石佛瑞像(中唐莫 231西壁佛龛顶)凉州瑞像(宋代莫 76甬道顶)御容山无头大佛像(五代莫 72南壁)凉州僧俗肩舆石佛首至御容山(五代莫 72南壁)御容山大佛安装佛头(五代莫 72南壁)凉州士庶送佛头入寺(五代莫 72南壁)莫高窟壁画中的罗汉见圣容碑记时百姓庆祝佛头安装成功(五代莫 72南壁)敦煌莫高窟 203 窟刘萨诃瑞像龛敦煌莫高窟 98 窟背屏后刘萨诃和尚圣容像入龙时壁画中的圣容瑞像(莫 231)御容山大石佛(五代莫 72南壁)刘萨诃和尚因缘变相全图(五代莫 72南壁)敦煌莫高窟 231 窟番禾县圣容瑞像刘萨诃画像(五代莫 72西壁)画师图写御容山石佛(五代莫 72南壁)李师仁入山射鹿(五代莫 61背屏后)兴衰沉浮圣容寺历史沿革历史上圣容寺布局规模及其影响 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 石碑出土记隋炀帝驾临瑞像寺“凉州会谈”与圣容寺藏传佛教传入亦都护高昌王僧人元明闻钟投寺大象驮塔雄狮驮鼎圣容寺历代维修文物遗址、古迹圣容寺塔汉、明长城及沿线城障和烽燧花大门石刻圣容寺石刻西夏六体文石刻马家湾子遗址新队遗址元代亦都护高昌王墓郭家墓目 录西夏墓金吕山城故址金昌城故址四台子庙遗址千佛阁遗址四台子石刻韩家峡岩画红羊圈岩画毛卜喇岩画自然、人文景观御山峡金川峡九井八涝池北山狮伏睡佛山神驼峰圣容寺象山圣容寺狮山金川峡水库大泉水库刘萨诃预言兴佛神游地狱江东巡礼石佛浮江西行佛国预言瑞像功德圆满传说故事金马驹水晶柱金钥匙郭元振画佛佑边事冯木匠夜闯喇嘛庙李师仁见证圣容寺唐三藏歇住圣容寺石佛跌首留异兆锁子喇嘛传奇御山圣容寺庙会御山四题毛卜喇“卍”字灯俗附录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 碑文元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诗文摘录后记兴衰沉浮圣容寺御山峡风光历史沿革圣容寺位于永昌县城关镇金川西村,距县城 12 公里。北周保定元年(561 年),周武帝敕甘、凉、肃三州工匠历时三年建成,初名瑞像寺。北周建德三年(574 年),周武帝废三教、毁寺庙、灭佛道,瑞像寺也在被焚毁之列。兴衰沉浮圣容寺003永 昌 圣 容 寺隋初,文帝好佛,各地被毁寺庙都得以恢复,瑞像寺也被修葺一新。隋开皇九年(589 年),凉州总管燕国公奉旨到瑞像寺,樊俭等人至瑞像寺出资供养。隋大业五年(609 年),隋炀帝西征,闻瑞像寺祥名,驾临瑞像寺,宴请西域高昌国国王麴伯雅等 27 国国王,歌舞升平,场面宏大。隋炀帝有感于瑞像寺灵异,欣然改名“感通寺”,敕命天下摹写传形。唐贞观十年(636 年),三藏法师玄奘从天竺国取经归来,歇住感通寺。唐兵部尚书郭元振任安西都护,途经感通寺,曾拜谒瑞像,并画录瑞像,早晚膜拜。唐中宗令御史霍嗣光奉旨敬奉瑞像。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河西守军调往中原与叛军作战,河西空虚,吐蕃乘虚而入,占领河西五州,将感通寺改名“圣容寺”。当时,圣容寺香火鼎盛。中唐以后称圣容寺。清朝时称后大寺,是相对于县城北郊唐时敕建的前大寺金川寺之俗名。1953 年,圣容寺被拆毁,当时寺内仅有一名喇嘛。2003 年至 2010 年,县内外佛教界募资逾 2000 余万元,恢复重建了圣容寺。004历史上圣容寺布局规模及其影响北周保定元年(561 年),建成瑞像寺,“僧七十人,置屯三”(见 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中唐时期,圣容寺香火兴盛。今圣容寺塔某处记载有“乾元二年(759 年),番僧一千五百人”字样。1953 年,圣容寺被拆除时,遗存一座大殿,两座配殿,一座山门,中间通道有一座铁制狮鼎,两配殿侧后是僧舍。山门旁有一口巨钟,山门里面两侧陈列彩塑八大金刚,寺院东南角有一座戏台。每年旧历五月十三日,关帝显圣,下“磨刀雨”,县城四乡民众竞相骑马乘车前来看戏祈雨。圣容寺鸟瞰图兴衰沉浮圣容寺005永 昌 圣 容 寺由于敦煌壁画中圣僧刘萨诃与圣容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于敦煌壁画中圣容寺石佛瑞像的出世富有宗教传奇色彩,以及隋唐以来帝王、权贵、高僧、名士的频频造访,圣容寺因此在历史上曾为河西第一名寺,享誉海内外。莫高窟第 31 窟、61 窟、72 窟、98 窟、203 窟、231 窟、237 窟、323 窟等有刘萨诃画像及预言故事题材的壁画,宣扬刘萨诃的弘法教化之功。其中第 231 窟中刘萨诃画像的左侧有行题榜为“圣者刘萨诃”。有关刘萨诃的文书资料仍有一部分存于英、法等国博物馆。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 石碑出土记1979 年 5 月,位于武威西郊的兰州军区第十陆军医院修建家属宿舍,工地临近武威老城墙。推土机推出了半块石碑,字迹不甚清楚,没引起施工者注意,被搁置在一边。直到 1981 年某月,武威地区一名老领导住进该医院,偶然发现了此碑,当即通知武威县文管会妥善保管。碑现存于武威市博物馆。此碑出土时仅存下半段,上半段及碑座、碑头皆缺失。残碑高 152 厘米,宽 115 厘米,厚 37 厘米。留存文字 25行,每行字数不等,约千余字(碑文见附录)。碑文记载了永昌圣容寺御山谷中石佛瑞像出现的神奇因缘(敦煌壁画及006文书中也多有记载),对于研究佛教在我国,特别是在河西走廊的传播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了解高僧刘萨诃弘扬佛教、教化地方的事迹提供了重要资料。隋炀帝驾临瑞像寺隋大业五年(609 年)三月,隋炀帝西征,经青海出扁都沟,至六月十一日抵达张掖。其间士卒冻死过半,牛羊倒毙无数。隋炀帝为了促成西域稳定,商路重开,派大臣圣容寺一角兴衰沉浮圣容寺007永 昌 圣 容 寺裴矩游说西域各国,希望西域各国与大隋朝和平共处。西域各国一方面期望和平,另一方面也慑于隋的强大实力,所以一致赞同。隋炀帝移驾焉支山,接见西域高昌国王麴伯雅、伊吾吐屯等 27 国国王。彼时,张掖郡、凉州郡号令百姓穿着华丽衣裳,洒扫官道,黄土铺路,迎接圣驾。隋炀帝这次西征,达到了统一西域的战略目的。隋炀帝素闻番和县(即今永昌县)瑞像寺祥名,欣然驾临瑞像寺,对圣容瑞像虔诚拜谒,施以厚礼。隋炀帝还在此宴请西域 27 国国王。隋炀帝有感于瑞像寺灵异,欣然御笔为其改名为“感通寺”,并敕命天下寺门前来瑞像寺摹写传形石佛瑞像,宣扬佛教,以期达到教化人心之目的。相传,凡诚心事佛之人才能摹写成功,否则尺幅不合,必定走样。“凉州会谈”与圣容寺藏传佛教传入“凉州会谈”是历史上元朝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权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政治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凉州会谈的代表分别是元朝永昌王阔端和西藏学者萨班。永昌王阔瑞是蒙古王窝阔台的太子。清代 永昌县志 记载:永昌王阔端自封王以来,就在今永昌县城建有官邸,并在永昌府设有行宫。永昌府在今武威市西 35 里处。008今永昌县城西南 40 公里处的皇城水库南岸有斡尔朵城遗址,有大小两处,一为阔端王避暑宫,一为牧马城。城址附近山中留有王妃墓,俗称娘娘坟。对此,清代 五凉志 永昌县志 都有明确记载。公元 1227 年,蒙古政权灭西夏。1239 年,蒙古大将多达那波率军进入西藏,与西藏喇嘛教领袖萨班取得联系,通过萨班向西藏统治者发出和平统一的信息。同年,阔端从四川移师河西,在永昌及河西一带设立军民屯,随军家属定居凉州、永昌一带。公元 1242 年,永昌王阔端按照窝阔台的部署,向西藏萨班写信,邀请萨班来河西传播喇嘛教。萨班从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共处的高度积极响应,欣然同意,前来传教。萨班来时,还特意带上了他八岁的侄子八思巴,期望八思巴游学成才。公元 1246 年,萨班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阔端王府,受到了阔端的隆重欢迎。阔端向萨班谈了请他来河西的主要目的。正式会谈前,阔端陪同萨班游历了凉州白马寺、海藏寺和鸠摩罗什塔等佛教重地,还陪他畅游河西第一名寺圣容寺。在圣容寺,萨班拜谒了圣容瑞像,恭听寺内方丈讲述圣容瑞像出世的不平凡来历,以及刘萨诃和尚的预言。萨班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同意促成和谈。萨班向西藏各界僧俗头领写了一封公开信,就是有名的 萨迦班智达兴衰沉浮圣容寺009永 昌 圣 容 寺致蕃人书,信中召唤西藏各界早日归顺蒙元,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萨班的这封长信在西藏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最后促成达赖喇嘛同意和平解决西藏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凉州会谈”。阔端王本来信奉萨蛮教,敬奉天神,自从喇嘛教传入后,他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拜萨班为师,诚心学习喇嘛教。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凉州永昌城乡僧俗纷纷信仰喇嘛教。萨班完成了和谈、传教两大任务后,继续留在凉州继续弘教。在阔端的大力支持下,凉州和河西各地广建喇嘛寺庙。截至 1949 年,圣容寺仍有喇嘛从事佛事活动。萨班死后,其骨殖瘗藏在今武威白塔寺塔基之中。相传是阔端为纪念萨班的历史功绩,专为萨班建造了白塔寺。萨班的侄子八思巴成人后,继续在河西地区弘扬喇嘛教。公元 1253 年,忽必烈召见八思巴,因其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忽必烈把他留在身边,为自己讲解佛法。公元 1260 年,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封八思巴为国师。在这段时间,八思巴创立了新的文字八思巴文,与汉、蒙、藏、回鹘、西夏等文字一起用于译经。八思巴文也用于摩崖刻石,主要是摹刻藏传佛教六字真言。今圣容寺对面崖面上就有汉、蒙、藏、回鹘、西夏和八思巴文刻写的佛教六字真言:“嘛你钵弥。”公元 1264 年,忽必烈命八思巴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010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行政事务。由于元朝政府的重视,喇嘛教在全国得到了繁荣发展。亦都护高昌王高昌王名纽林的斤,“亦都护”是历史上高昌国的世袭国号,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中部,西距吐鲁番市数十公里。纽林的斤在元至大年间(1308 年1311 年),师出河西,留守永昌,元仁宗延五年(1318 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薨,葬于今圣容寺西。刻有石碑“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虞集奉诏撰文,碑现存武威市博物馆。碑文记载:某日,天光降树,树生瘿(树瘤子)。过了九个月零十天,树瘿裂开,生出五个儿子。及长,为君,传 40余君,共 520 年。先时,设君主为亦都护可汗。历唐、宋两朝战伐,国运式微。碑文还重点记述了其祖先阿而的举国归属元太祖铁木真以及高昌王世家对大元帝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纽林的斤幼年时,其父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战死,他毅然“请兵北伐,以报父仇”(详见碑文)。及长,军功卓著,武宗皇帝诏嗣他为亦都护。仁宗皇帝根据古高昌国的历史,封纽林的斤为高昌王,另铸金印(仅在高昌国内行使)赐之。约十年后,其子帖木儿普花嗣为亦都护高昌王。兴衰沉浮圣容寺011永 昌 圣 容 寺先时,帖木儿普花“佐朕理天下”,官至丞相、御史大夫,深得皇上喜爱,于顺帝至元年间(1336 年1340 年),奉诏来永昌圣容寺为其父纽林的斤扫墓,为高昌王世家伐石树碑,国史著文而刻。高昌王世家在大元帝国存在的近百年间,在北部边界御敌兴邦、保境安民,为大元帝国建立了丰功伟绩,功不可没。高昌王墓在“圣容寺之次”,清代康熙年间癸巳年恩科举人方毓伦(邑人)在 访高昌王墓 诗中这样写道:“欹侧残碑埋蔓草,苍凉逝水发哀吟。”僧人元明闻钟投寺大云寺位于武威市区东北隅,原名宏藏寺,为前凉时期张天锡建造。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 年)改为大云寺,后又改名为天赐庵,是历史上的名刹古寺。僧人元明起先在武威大云寺出家,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