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政治现代化史论_李秀珍田建军李景平著.pdf
下载文档

ID:2337615

大小:3.65MB

页数:33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政治 现代化 史论 李秀珍 建军 李景平著
1绪论/一、政治现代化理论(1)二、中国传统政治架构解析(15)第一部分晚清时期(18401911 年)第一章“开眼看世界”和政治现代化的萌动/一、“开眼看世界”的政治思想历程(29)二、传统政治架构的嬗变(38)三、报业的兴起和新式教育的起步(42)第二章戊戌的思想变革和政治现代化浅尝/一、推崇制度变革的思想启蒙(45)二、士大夫的流产变革(49)第三章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新政试验/一、稳健的立宪思潮和激情的革命思想(57)2二、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新政试验(63)第二部分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7 年)第四章政治现代化的思想和制度清障/一、倡导主权在民的孙中山思想(81)二、力主政党政治的宋教仁思想(91)三、民国现代化政权的建构(99)第五章北洋军阀的权威危机/一、鼓吹君宪救国的杨度思想(139)二、北洋政府的权威危机(146)三、多中心并存的军阀割据(156)四、地方势力的形成(165)第三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 年)第六章“以党治国”模式的确立/一、杂糅中西的蒋介石思想(183)二、探求民主共和的戴季陶思想(188)三、国民政府“以党治国”模式的建立(195)四、地方自治的尝试及失败(208)第七章国民政府的集权及宪政努力/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集权(216)二、国民政府的宪政努力及失败(220)3第八章中共苏区的民主政治实践/一、革命根据地时期民主政治的初步展开(225)二、抗战时期民主政治的日趋成熟(231)第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 年至今)第九章政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开拓及受挫/一、强调人民民主的毛泽东思想(245)二、政治现代化的成就及挫折(266)第十章政治现代化新战略的快速推进/一、突出改革特色的邓小平思想(282)二、政治现代化的快速推进(295)后记/1一、政治现代化理论一般而言,现代化是指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传统”与“现代”是相对概念,如农业社会相对于工业社会而言是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对于农业社会则是现代社会。所谓现代社会,是指社会发展阶段上人类的理想与现实能力和条件的一种耦合,即在某一历史时段人类向理想社会迈进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或在某一历史时期人类进步所能达到的先进模式。概括起来,现代化可以看做是经济领域工业化、政治领域民主化、社会领域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理性化的互动过程。这种转变的动力从根本上来说是产生于人类在科学革命的推动下所获得的空前增长的知识,从而不断增强对环境的控制能力。而所谓的现代化理论就是对这种变化过程的系统认识。21 海外政治现代化研究的历程及代表观点现代化理论也称发展理论,是以现代社会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它最早源于 19 世纪中期孔德、圣西门、迪尔凯姆、韦伯等社会学家对现代社会问题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民族国家走向独立,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重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社会出现了诸多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提出新的对外政策,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在这一政治背景下,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一批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相继开展了现代化研究。1951 年 6 月,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经济增长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 文化变迁杂志社举办的研讨会上,大家讨论了贫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认为使用“现代化”一词来说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比较合适的。1958 年,丹尼尔勒纳出版 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一书,认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就是现代化。1959 年,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比较政治委员会召开了“政治现代化讨论会”,1960 年出版了阿尔蒙德和科尔曼主编的 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政治现代化的研究从此正式起步。国外有关政治现代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 年代的酝酿发育期、60 年代到70 年代中期的活跃期、70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的实证分析期。20 世纪 50 年代,受国家对外援助实践的促动,一部分政治学家,如戴维伊斯顿等人开始有意识地从事政治现代化研究。但从总体上看,这期间的政治现代化研究尚未成为政治科学研究的真正热点,学术活动也并不活跃。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中期,许多学者投身政治现代化研究之中,不少人因此而成为政治学大家,如亨廷顿、阿尔蒙德、3派伊、维巴、李普塞特、艾森斯塔特等人。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对政治变迁、政治进步和发展进行理论探讨,发表了一系列著作。“社会科学研究协会比较政治委员会”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现代化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委员会主持并出版了有关政治现代化的系列著作,包括派伊主编的 沟通与政治发展,沃德和罗斯托主编的 日本与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拉巴隆巴拉主编的官僚体制与政治发展,派伊和维巴主编的 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拉巴隆巴拉与韦纳主编的 政党与政治发展,派伊、维巴等人主编的 政治发展中的危机与后果,科尔曼主编的教育与政治发展。“比较政治委员会”主持编订的这套丛书“大大地丰富了政治发展理论建构的材料来源,同时也反映出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工作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与此同时,一些政治学家还出版了至今仍然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发展研究专著,如阿尔蒙德和鲍威尔的 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派伊的 政治发展的诸方面、亨廷顿的 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等。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政治现代化研究多从一些重要的政治现象和实际问题入手,倾向于抽象的理论探讨,着力寻求政治发展的一般模式建构,以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实践有所帮助。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政治现代化研究强调实证分析的重要性。“政治科学家转而寻求建立更具经验基础的相关理论,着重较低抽象层次的实际工作,其显著效果有两方面。第一,政治科学家致力于公共政策之研究。1969 年,伊斯顿在担任 美国政治学会主席时,即曾强调政策研究的重要性。第陈鸿瑜:政治发展理论,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87 年版,第89 页。4二,在方法论上,重新强调经济学的重要性。从这种趋势的演变中一方面可以看出理性主义的理论已逐渐增加其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看出 发展的新政治经济学已在 70 年代中期以后发展出公共政策研究途径,而且政治科学家企图以经济学的 理性选择的实际观点取代社会学的抽象理论,此亦已成为公共政策论者的普遍主张。”在西方学者对“政治现代化”历时 50 年的研究过程中,与“政治现代化”相近的理论还有“政治发展理论”与“政治变迁理论”,三者各有侧重。“政治发展”概念最早由阿尔蒙德与小鲍威尔在其 1966 年合写的 比较政治学:发展的研究方法中正式提出,它将动态的政治发展层面全部纳入其研究内容之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政治发展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政治一体化、政治稳定、政治民主。“政治变迁”概念是 1968 年塞缪尔亨廷顿在 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出的,它重在解释一个政治体系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目前,学术界在使用这三个概念和相应理论时,要么在相近意义上使用,互借长处,弥补短处;要么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而主取一种理论模式,兼用另两种理论模式。本书因为是研究中国从传统政治体系到现代政治体系的变迁过程,所以主取现代化理论,兼取“政治发展理论”和“政治变迁理论”,不排除许多地方把“政治发展”和“政治变迁”作为“政治现代化”的同义语。“政治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在政治层面或政治领域的体现,指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转变的整个过程。如果对陈鸿瑜:政治发展理论,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87 年版,第1011 页。5“政治现代化”下上述这么一个简单的定义,学界几乎没有什么分歧,但具体来说如何衡量“政治现代化”,学者们却各有标准。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第一,权威的理性化,即由单一的、世俗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宗教的、家族的或种族的政治权威。理性化的权威对外坚持民族国家的主权,以抵御外国的影响;对内坚持中央政府的主权,以控制地方性和区域性权力。因此,政治现代化意味着国家的整合,把权力集中到公认的公共机构手中。第二,政治现代化包含着政治功能专门化。各种专门职能部门,如立法、军事、行政等都应有专门化的机关去执行,应从政治王国中分离出来。科层组织变得更精密、更复杂,更有纪律性,职位和权力的分配越来越以个人成就为标准。第三,政治现代化包含着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地参与政治。在现代国家中,不管是动员性参与还是自主性参与,公民已直接置身于各种政府事务中,并直接接受其影响。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或团体在超于村镇层次上的政治参与,以及创立能够组织这种参与的新的政治制度(如政党、政治社团),是政治现代化的最基本要素。西里尔E布莱克认为,政治领域中的现代化主要体现为:(1)协调和控制的中央结构与构成社会的个人与群体的关系。(2)国家官僚政治发展水平,其衡量指标为官僚结构规模的大小和专门化程度,中央官僚机构的经费支出与地区和地方官僚机构经费支出的对比。(3)政治制度的运作效率。其具体表现为它维持秩序,不用暴力而能持续统治和获得公民支持的能力。塞缪尔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3537 页。6(4)个人参与政府决策的程度。它可以通过选举产生的地方、地区和全国的代议制机构等社会正式机构,通过政党和特殊利益集团等非正式的社会机构以及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和其他的社会利益集团对政治决策的影响来衡量。(5)政治思想意识状况,特别是当这些政治思想意识涉及公私部门的作用的时候。“政治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执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从三个方面来看待政治现代化:首先是政治文化的世俗化,这主要是指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观念的变化,即某种政治文化成为普遍化的、大众化的政治文化。其次是政治结构的分化。在分化当中,政治“角色发生变化,变得更加专门或自主化,出现了新型的专门角色,出现了或创造了新的专门化的结构和次体系。”而所谓“角色分化和结构分化,不仅仅是指新一类角色的出现和旧一类角色的变化,而且包括角色之间或结构之间相互关系上可能发生的变化。”最后是政治决策能力和贯彻政策能力的提高,即政治体系扩大其政策作为的能力的提高。埃森斯塔特在 现代化的抵制和变化一书中认为,政治现代化的分析指标主要有:(1)国家主权的合法性的来源。传统社会国家主权的合法性来自神授,而现代社会国家主权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世俗认可,并对公民负责。(2)政治权力分配的对象和范围。传统社会的政治权力只在少数特权阶级和阶层中分配,大多数社会成员不享有政治权利,而现代社会政治权利不断西里尔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89 页。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2225 页。7分布到广泛的社会群体,甚至最终分布到全体成年公民。政治权力把公民结合在一个大家同意的道德秩序中。(3)社会机构,特别是中央机构权力的强化。传统社会常常领土狭小,社会机构的权力范围常常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甚至一小块领土上,而现代化后现代社会的社会机构,包括中央的、法律的、行政的和政治的机构的权力随着领土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得到同步强化。(4)公民参与政治过程和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度。传统社会的统治者不承认其子民作为对象、受惠者和使政策合法化的重要性,而现代社会的民主政府允许其公民在政治自由、福利和文化政策方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卢西恩派伊认为:“政治发展包括三种要素:第一,是民众发生变化,从臣属地位转变到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随之而来的是大众参与之扩张,对平等原则逐渐增加敏感性,及对普遍法律的接受。第二,是政治系统之能力增强,政令能贯彻深入地方层级,控制人民之间的争端,应付及满足人民之需求。第三,是政体组织结构的分化、功能愈趋专化,及各种制度和组织之间的整合。”他还认为,“一个发展的政治体系,其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的程度必高,且能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