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哲学
原著
导读
明明
主编
书书书哲学原著导读主编沈明明副主编詹建志周伟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王辉卢小驰江洪亮宋喆陈则仕周小理姚萍曹欢荣曾鹰廖为仁江西高校出版社书书书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哲学原著导读/沈明明主编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8ISBN 978 7 5493 0178 2.哲 .沈 .哲学 著作 介绍 世界.B1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1)第 169283 号出 版 发 行社址邮 政 编 码总编室电话销 售 电 话网址印刷照排经销开本印张字数版次书号定价江西高校出版社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 96 号330046(0791)8504319(0791)8591695www juacp com南昌市光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太元科技有限公司照排部各地新华书店787mm 1092mm1/1616 75300 千字2011 年 8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ISBN 978 7 5493 0178 226 00 元赣版权登字 07 2011 216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前言近些年来,为了配合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国内许多高校都陆续面向有关专业学生开设了 哲学原著选读 课程。当然,开设的形式、方法、内容、课时以及开课对象、课程名称等等,各校不尽相同,经过多年的相关教育实践,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九江学院以及推至合并之前的原九江师专,面向文科相关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由最初的公共选修课到后来的人文通识课的过程。至 2005年,经过多方努力,制订了比较完整且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大纲。应当说,经过实践检验,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十分明显。遗憾的是,尽管国内许多高校陆续开设了该课,却一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一本适合该课程教学的授课教材和学习用书。本教材旨在通过对中西方重要哲学家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节选)的介绍和阅读,通过对经典哲学家的名篇名句的解读、赏析和评价,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国内外经典名著,了解中西方哲学发生发展的概况及其基本线索和基本特征,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思想和代表性的观点。从而为青年大学生增强思辨能力,开阔理论视野,提升心理品质,拓展精神空间,锻造健康人格、学会理性判断提供必要的帮助。本教材的编写,在选材、内容和主题上力争做到:一是能准确反映中西方哲学精神的精髓。为此,精选了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最具代表性、转折性、时代性及辐射影响力的十三位哲学家的最具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作为阅读、分析、评价和思考的对象,力求以点带面、史论结合、融会贯通。二是能准确把握当今时代的脉搏,牢牢立足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知识准备和基本心理特征。为此,在有关原著的选择和章节的节选上,不是一味地追求某种哲学思想的“体系性”或者完整性,而是力求做到理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目标性,做到历史与时代、哲学与生活、思想与实践的对接和交融。三是能及时反映近些年来国内外中西方哲学史学界和理论界最新最有价值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在写作体裁和方法上,本教材分章分节布局为原著及作者介绍、原著选读、原著评析、名句辨析、原著评价。力求做到既忠实于原著,又不拘泥于原文;既是阅读,又是思考;既是学习,又是分析;既是回望历史,又是观察现实并且展望未来。本教材的编写,力求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做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充分、有效并积极地发挥哲学的社会功能和生活功能。本教材不仅可以用作大学哲学原著选读 课程的教学用书,也适合广大哲学爱好者、初学者阅读和参考。本教材由沈明明教授主编,詹建志教授和周伟副教授担任副主编。编写组具体分工为:前言(沈明明教授)、第一章(王辉教授)、第二章(陈则仕副教授)、第三章(沈明1前言明教授)、第四章(廖为仁副教授、卢小驰副教授)、第五章(周伟副教授)、第六章(江洪亮副教授)、第七章(曹欢荣博士、副教授)、第八章(詹建志教授)、第九章(曾鹰博士、副教授)、第十章(姚萍副教授)、第十一章(宋喆副教授)、第十二章(沈明明教授)、第十三章(周小理副教授)。主编和副主编除承担各自相应的编写任务之外,还对全书作了文字修改和统稿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本教材的编写,在国内属于首次,少有借鉴,加之编写时间仓促,因此,一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真诚期待读者能提出批评建议,以便编者能有的放矢地及时作出修订。编写组2011 年 4 月2哲学原著导读目录第一章道德经(老子)1第一节李耳和 道德经1第二节道德经 原文节选及注释2第三节道德经(节选)的白话译文6第四节道德经 名句解读9第五节道德经 价值及其影响12第二章论语(孔丘)14第一节孔丘和 论语14第二节论语 原文(节选)15第三节论语 原文(节选)及注释20第四节论语 名句解读35第五节论语 的评价和影响37第三章庄子(庄周)45第一节庄周和 庄子45第二节庄子 原文节选及注释47第三节庄子(节选)的白话译文55第四节庄子 名句解读58第五节庄子 的价值和影响62第四章孟子(孟轲)64第一节孟轲和 孟子64第二节孟子 原文节选及注释69第三节孟子(节选)译文75第四节孟子 名句解读79第五节孟子 的影响和评价82第五章近思录(朱熹)85第一节朱熹和 近思录85第二季近思录 原文节选及注释87第三节近思录(节选)的白话译文92第四节朱熹名句解读95第五节朱熹哲学的价值和影响991目录第六章传习录(王守仁)107第一节王阳明与 传习录107第二节传习录 原文节选及注释111第三节传习录 原文(节选)译文118第四节传习录 名言解读125第五节传习录 的精义126第七章理想国(柏拉图)129第一节柏拉图与 理想国129第二节理想国 的内容与结构133第三节理想国(第一卷)原著译文节选134第四节理想国(第一卷)节选的解读146第五节柏拉图名句赏析148第六节理想国 的价值和影响149第八章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151第一节亚里士多德与 形而上学151第二节形而上学 原著译文节选153第三节形而上学(节选)的解读162第四节亚里士多德名句解读165第五节形而上学 的价值和影响168第九章第一哲学沉思录(笛卡尔)170第一节笛卡尔和 第一哲学沉思录170第二节第一哲学沉思录 原著译文节选171第三节第一哲学沉思录 解读178第四节“我思故我在”的深层解读180第五节第一哲学沉思录 的价值和评价182第十章人类理解论(洛克)185第一节洛克和 人类理解论185第二节人类理解论 原著译文节选187第三节人类理解论 的解读196第四节洛克著名哲学论断解读202第五节人类理解论 的价值和影响205第十一章人类知识原理(贝克莱)209第一节贝克莱和 人类知识原理209第二节人类知识原理 原著译文节选213第三节人类知识原理 名句解读220第四节人类知识原理 的评价和影响223第十二章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康德)2252哲学原著导读第一节康德与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225第二节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原著译文节选227第三节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节选)的解读236第四节康德名句解读237第五节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的价值和影响240第十三章社会契约论(卢梭)242第一节卢梭生平及著述242第二节社会契约论 原著译文节选244第三节社会契约论 解析255第四节社会契约论 名句解读258第五节卢梭思想的后世影响2593目录书书书第一章 道德经(老子)第一节李耳和道德经一、李耳其人李耳(约公元前 580 年公元前 500 年),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尊称其为“老子”,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曾任过春秋时期周朝国都的守藏室史(主管国家图书档案等的官员)。老子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周朝洛邑向老子请教关于“周礼”的问题。后因周室衰微或太子政变等原因,老子辞官归隐。传其乘青牛一路西行,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县),应函谷关总兵伊喜请求,写成五千言的 老子(后世尊称为 道德经)。又传,老子西行至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见此处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此驻留,并结草为楼修行讲道,沿传至今,世称楼观台。该处被视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内存历代文人骚客墨迹碑石三百余座。老子羽化后葬于距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存老子墓一座。楼观台是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 级风景名胜区。二、关于 道德经道德经 全文共约五千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 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 之名,为韵文哲理诗体。其玄奥微旨,世间多难识其隐义。庄子天下篇 概括其要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道德经 是中国哲学名著必读之作,其对世界哲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在被译成外文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除了圣经,就是道德经。现在,道德经 的各种外文版本已有近 300 种。道德经 洋洋五千言,在道家为最有力的原始文献,其自然观、人生观直接组成了春秋时期诸子的超然哲学。老子立言,掌握了人生根源与归宿两极,予世人以信仰上的满足。故孔子有“犹龙”之叹,庄子誉之为“古之博大真人”。道德经 的道家思想,涵括百家,受诸家所重。道德经 一书为老子所著,基本已无争议,但它是老子一人所著,还是多人合著(老子及其弟子增著或补著),却一直未有定1第一章道德经(老子)论。道德经 版本颇多。现传版本分八十一章,且有标题,据考始自河上公,系道家传本。道德经 的成书时间也多有争议。现在通行本道德经,多数学者认为在孔子、墨翟之后,可能成书于战国中前期。王弼注本、傅奕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1973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老子 甲、乙本,则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在上、下篇中分章次第,以及 道德经 的题名都是后人所加。老子 (道德经)一书之称经,始自汉景帝。三国 吴书 载阚泽对孙权说:“汉景帝以黄帝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勒令朝野悉讽诵之。”至东汉桓帝时,复受重视,神化老子而祀之。至唐代,奉老子为先祖,帝王兴道学玄学,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李渊建老子庙以祀之。高宗命王侯以下皆习 道德经。睿宗命西城、隆昌二公主为道士,以道德经 为群经之首,并亲为注解;设“崇玄馆”,置“玄学博士”,使任教授;诸州置“崇玄学士”,经应贡举名日“道举”;立道教为国教,达官显宦无不信奉。唐玄宗颁令老子 为天下州郡所必修,定道德经 为“真经”。因之士人注疏之风为前古所未有,对后世有影响的注本达三十五家之多,宋元间有宋徽宗御注 道德经。明清之际,道学衰微,但仍有明太祖、清世祖御注推广。总之,道德经 五千言,以“无言”代“多言”,辞言沉潜。以“无辩”代“雄辩”,作超心理超经验的神会宇宙之根。其在天人、物我、世间与宇宙等若干关系上,作出了罕见的突破性的论断,这种奥秘的发现及神通的悟知,可谓超绝古今。在中国传统精神财富中,乃最精华的一笔。即世而超世,不为时空所隔,唯以老子启先。第二节道德经 原文节选及注释一、道经 节选及注释道可道(1),非常道(2)。名可名,非常名。无名(3),天地之始;有名(4),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5);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6)。玄之又玄(7),众妙之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8)。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9),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焉而不辞(10),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尚贤(11),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12)。道冲(13)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天地不仁(14),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