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斗在盂县的晋察冀军区十九团_高林祖著.pdf
下载文档

ID:2337214

大小:723.83KB

页数:5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战斗 盂县 晋察冀 军区 十九 高林祖著
目 录 目 录 引子引子.1 第一章第一章 英雄团长李和辉壮烈殉国英雄团长李和辉壮烈殉国.3 第二章第二章 百团大战兴道河滩传捷报百团大战兴道河滩传捷报.5 第三章第三章 铲除铲除“红枪会红枪会”扫清障碍扫清障碍.12 第四章第四章 厉兵秣马开辟盂寿根据地厉兵秣马开辟盂寿根据地.14 第五章第五章 保卫粮站青羊岭上显神威保卫粮站青羊岭上显神威.17 第六章第六章 反扫荡箭河村保卫战反扫荡箭河村保卫战.19 第七章第七章 解救群众四塄山上惩凶顽解救群众四塄山上惩凶顽.22 第八章第八章 惩治汉奸夜袭上社伪政府惩治汉奸夜袭上社伪政府.24 第九章第九章 报仇雪恨黑石窑沟振雄风报仇雪恨黑石窑沟振雄风.27 第十章第十章 一等功臣战斗英雄郑酉年一等功臣战斗英雄郑酉年.29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刘桂云团长英名永存刘桂云团长英名永存.33 结语结语.36 附:十九团盂县子弟兵抗战英名录附:十九团盂县子弟兵抗战英名录.37 1 引子 引子 1937 年 10 月,平型关大战之后,八路军 115 师主力南下晋东南,留聂荣臻副师长率独立团、骑兵营、两个教导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直大队和第三营两个连、第 685 团第 6 连及一部分干部、第 343 旅平山和平定地区工作团、第 120 师 359 旅平山和盂县工作团、随营学校等共计 3000 余人,在五台周围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创建革命根据地。11 月 7 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县东冶镇宣告成立,归八路军总部建制。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这是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11 月 13 日,晋察冀军区以活动在北部、西部、东部、南部的部队和工作团为基础,分别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军分区。与此同时,以 115 师独立团为基础扩编为独立第一师,杨成武任师长,邓华任政委。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由杨成武兼任司令员,邓华兼任政委,下辖第 1、2、3 大队;第二军分区,由赵尔陆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 4、5、6 大队;第三军分区,由陈漫远任司令员,王平任政委,下辖第 10、11、12 大队;第四军分区,由周建屏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委,下辖第 7、8、9 大队。晋察冀军区地处华北敌人心脏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八年抗战中,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寇无数次清剿、扫荡,与日伪作战 6.5 万次,毙伤日伪军 36 万余人。1938 年 1 月 10 日,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在阜平召开了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为边区政权的最高领导机构。此后,随着抗日游击战争的不断胜利,晋察冀边区一步步扩大,西起同蒲路,东到渤海湾;北起张家口、多2 伦、宁城、锦州一线,南至正太路、德石路。包括了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之各一部,面积达 40 万平方千米,人口有2500 万以上,县治 108 个,成为华北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军区部队由最初的 3000 余人发展到 30 万人以上。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司政后机关、警通排、卫生队组成军分区司、政、供、卫等部门,以三营营部带领的重机枪排及两个半步兵连分别组建了 4、5、6 三个大队,也就是三个团,辖有营一级单位,主要战斗在五台、定襄、繁峙、代县、寿阳、盂县、平山等这一大片区域内。其中,盂县的战略地位尤其重要。因为盂县位于太行山之巅,群山环抱,地势险峻,东扼平山、井陉;西守阳曲、太原;南护阳泉、平定、寿阳;北卫五台、定襄,是晋察冀边区与晋西北、晋东南和陕甘宁边区连接的交通枢纽,同时,盂县也是晋察冀边区的粮仓。正是这种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盂县便成了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1939 年至 1945 年,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十九团驻扎在盂县,依靠盂县人民的有力支持,充分利用险要地形,巧妙地同敌人周旋,一次又一次地狠狠打击了日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圆满地完成了开辟盂寿抗日根据地的特别重要任务,同时,为发展、巩固盂平、盂阳、定襄这一大片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卓绝的贡献。十九团的指战员原是由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红军老底子所组成,百团大战后迅速发展,势如破竹,成为军分区的主力部队。八年艰苦抗战中,盂县人民的优秀儿女为十九团补充了一批又一批兵员,十九团与盂县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成了名符其实的盂县人民的子弟兵。3 第一章 英雄团长李和辉壮烈殉国 第一章 英雄团长李和辉壮烈殉国 李和辉,江西吉水县人,1915 年生,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排、连长,曾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工农红军总司令部通讯连连长。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特务团第三营营长,参加了峨口峪战斗和平型关大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营长”。1937 年 10 月中旬,奉命留驻晋察冀边区,开辟敌后根据地,任晋察冀军区第二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第三支队第六大队大队长。1938 年率部攻忻口、袭原平、降代县、破宁武,钳制了崞县、盂县的日寇,全歼聂营城内的守敌,并护送白求恩大夫和一批又一批去解放区的同志们安全过境,功勋卓著。1939 年冬,李和辉同志担任了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十九团团长。上任伊始,率部捣毁了伪军新二师师部,全歼敌人一个团,生俘敌副师长以下全体官佐,威震敌胆。1940 年 3 月,在柏兰镇与日寇激战,李团长不幸腹部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此役毙敌 500 余名,全团受到特大嘉奖。百团大战时,李团长再度负伤住院,期间又感染了斑疹伤寒,可是李团长并不把伤病放在心上,一次又一次请求提前出院参加战斗。经领导批准出院后,他立即赶赴前线,带着伤病,连续指挥第五团、第三十六团一举攻下娘子关。在紧张激烈的战斗中,李团长伤口复发,伤寒病情加剧,突然晕倒在地。战士们当即用担架护送他到后方医院抢救。山路崎岖难行,途中李团长一直昏迷不醒,进入盂县境内不久,李和辉团长不幸停止了呼吸,年仅 25 岁,那天是 1940 年 8 月 31 日。李和辉团长牺牲后,边区政府将他的遗体安葬在盂县北部地区梁家寨乡赵家岔村。4 1950 年,党和政府将李团长遗骨由盂县迁至石家庄,在新建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重新安葬。5 第二章 百团大战兴道河滩传捷报 第二章 百团大战兴道河滩传捷报 1940 年 8 月 20 日,由晋察冀军区西路军主力开始出击正太路东段娘子关地区,西路军偏师于正太路北侧的盂县,准备战役发起后,将龙华河河谷地带的上社、下社、北会里三据点之间的通讯联系及公路交通彻底破坏,并相机歼灭三据点之敌。上社、下社傍龙华河河谷、北会里依滹沱河岸,串在一起的这三个据点,构成了分割我军分区的封锁线。这里驻扎了日军独立第四混成旅团一个加强中队,有兵员300 余人,加上伪军政人员,共计 400 多人。敌人的火力配备较强,三处都有碉堡,据点内都配有山炮、迫击炮、92 式重机枪和轻机枪。居中的下社是这个中队的指挥中心,筑有厚厚的土围子,内有仓库,屯集了大批武器弹药和作战物资。8 月 25 日,我军对下社发动攻击,一个连佯攻山上的炮楼,40人组成的“奋勇队”首先攻占了寨门,活捉伪军数人,缴获步枪两支。由于鬼子的重机枪封锁了前进通道,为避免重大伤亡,我军主动撤出战斗。接连几天,夜夜袭扰该敌,鬼子恐慌极了,整夜打炮放枪,不能合眼。8 月 28 日,我军特务营两个连攻击北会里据点,一连攻上面的小炮楼,二连攻下面的主炮楼。二连战士们冲过铁丝网,占了厨房、浴室,由于缺乏攻坚的武器装备,只靠投手榴弹,虽给了鬼子很大杀伤,但解决不了战斗。北会里之敌着了急,于 9 月 1 日撤退到下社,该据点方被我军收复。9 月 2 日,我十九团刚刚配合其他主力部队完成了正太路娘子关段的破击任务,攻克了娘子关及井陉煤矿,破坏了敌人的燃料基地,立即奉命挥戈北上,准备消灭盂县境内之敌。连夜急行军来到县北张城堡村,准备攻打上社镇敌据点。政委黄文和副团长刘东纪在灯下研6 究作战方案。因为这是抗战以来投入全团兵力的第一次大战,团长李和辉刚刚牺牲 3 天,部队尚未休整,大家心情沉重。这时,赵尔陆政委来到部队,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赵政委在会上讲了话。他首先讲了我军雄师百万在华北各个战场痛歼日寇的伟大胜利,接着说明收复三据点以扩大二分区革命根据地、打破日寇“囚笼政策”的意义,要求十九团坚决完成歼灭三据点日伪军的任务。赵政委审时度势,告诉大家三据点之敌随时有逃跑的可能,我们要将敌人消灭在运动之中。这既是战斗动员,也是作战命令。当晚,我军一面继续对下社之敌进行袭扰,一面趁夜调整了部署,将一个连配置于下社以南的碾子坪村,以阻击下社出逃之敌;赵政委将指挥所设在下社以东 930 高地一座小庙中,亲自指挥攻打下社。9 月 3 日,盂县城和西烟镇来增援的日军各 100 人,刚进到黄沙口,立即遭到我二支队阻击。下社敌一部进到碾子坪,亦遭到我特务营一连阻击。两路敌人企图会合,未能得逞。9 月 4 日,上社之敌 200 余人再次进到黄沙口,下社撤退之敌绕路由下细腰村爬山绕过碾子坪,于下午 5 时进入樊家汇村,与上社据点接应之敌会合后,即慌忙向上社退去。当我军进入下社村时,村子里乱七八糟,到处扔着没有枪栓的步枪,有些枪身被砍了几战刀,计30 余支。敌人煮的大米饭还冒着热气,打开的罐头还没有顾得吃,就慌忙逃离了下社。我军查看了日军的仓库,有很多箱弹药,还有一捆捆军毯、军大衣、雨衣,一大堆大米、白面,许多箱酒和纸烟。群众说:“鬼子用汽车拉了一年的东西都给八路军留下了!”下社、北会里两据点的敌人都集中到了上社镇。这里是日寇安插在盂县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据点。为了掐断八路军通往五台、定襄的去路,鬼子在 1300 多米高的风坡山上修筑了碉堡,平时驻扎有一个7 中队,加上伪军也不过 300 来人。日军中队长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奸诈狡猾,凶狠毒辣,群众都叫他“二百五”。上社镇据点一下子集中了 500 多个鬼子,100 余名伪军,还有十几门大炮,“二百五”中队长肯定有阴谋。团首长们不顾连续战斗和长途急行军的疲劳,坐在昏暗的松明枝灯光下,聚精会神地分析研究敌情。大家一致认为:鬼子侵占的正太铁路已被破坏,盂县东部地区的牛村、东会里两大据点里的鬼子已被我军消灭,盂县西部地区的西烟镇、河东村一带据点的敌人正被我友军打得焦头烂额。特别是盂县的基游队和广大民兵,早已将上社镇通往盂县城的公路和电话线全部切断,再加上北会里、下社两据点被端掉,这就使上社镇的鬼子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很显然,鬼子往上社镇集中,是准备逃跑,以挽救其覆灭的命运。无论如何,我军今晚一定要攻打上社镇据点,决不能让小鬼子从我们的眼皮底下逃走。虽然鬼子和伪军加在一起有 600 多人,有机枪,有大炮,还有风坡山的碉堡和炮楼作掩护,但是鬼子已成惊弓之鸟,军心恐慌,孤立无援;而我十九团的将士们刚刚经历了正太铁路破击战胜利的鼓舞,士气旺盛,斗志昂扬,对消灭上社镇的鬼子信心十足。团首长分析考虑再三,如果强攻,我军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只有想办法将鬼子引出来,在运动中歼灭之,才是上策。决心下定,立即进行了战斗部署。刘东纪副团长命令一营跑步前进,越过徐峪沟大山,零点前必须赶到上社镇南 30 华里的神泉村,占据有利地形,严密隐蔽起来,堵住敌人南逃之路。如果鬼子出逃,要不惜一切代价予以堵击,配合全团主力,在神泉村以北,兴道村以南的河滩里歼灭敌人。命令二、三营做好战斗准备,如果鬼子躲在上社镇据点不出来,就在夜间 12 点8 整以少量兵力佯攻据点,诱敌出逃,把敌人逼进兴道村南我埋伏圈中,一举歼灭。当晚 10 时许,天气突变,滚滚的乌云布满了天空,接着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泻下来,十九团全体指战员冒着倾盆大雨分头行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战士们只能凭借闪电观察一下前面的道路,但行军速度很快,当二、三营到达距离风坡山炮楼 3 华里的白藏村河边时,团首长命令停止前进,马上召开各营连干部会议,布置强攻任务。正在这时,我侦察排排长滚着满身泥水跑回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向刘东纪副团长报告,敌人已经集中在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