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计算机
实用教程
宋荣罡
主编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职计算机实用教程/宋荣罡,郑军主编.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8 ISBN 9787564705909 .中 .宋 郑 .计算机课专 业学校教材 .G634.671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0)第 153477 号 内 容 提 要 本书以 2009 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为指导,讲授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 操作基础、因特网的应用、Word 2007 文字处理软件应用、Excel 2007 电子表处理软件的应用、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及 PowerPoint 2007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七大部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本书从实际出发、选材实用、图文并茂、内容精练、讲解详尽易懂。全书分成学习准备、基础模块、知识拓展、任务实施、任务拓展五个环节,每章均配有内容小结与单元测试,上机操作,使读者能更好地巩固和测试所学知识。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首选教材,也是各类计算机培训班,广大计算机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中职计算机实用教程 主 编 宋荣罡 郑 军 副主编 郑德荣 张卫民 祝水根 出 版: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成都市一环路东一段 159 号电子信息产业大厦 邮编:610051)策划编辑:谢应成 责任编辑:谢应成 主 页: 电子邮箱: 发 行:新华书店经销 印 刷:金华市三彩印业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85mm260mm 印张 15.25 字数 377 千字 版 次:2010 年 8 月第一版 印 次:2010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647-0590-9 定 价:32.00 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本社发行部电话:028-83202463;本社邮购电话:028-83208003。本书如有缺页、破损、装订错误,请寄回印刷厂调换。编 委 会 编委会主任 翁孝川 吴 云 副 主 任 张玉琴 蔡之青 委 员 郑德荣 张 容 张卫民 蔡文兰 主 编 宋荣罡 郑 军 副 主 编 郑德荣 张卫民 编 写 人 员 成佳梁 陈宏亮 何旭强 任 妍 苏小春 祝水根 周室蕙 1前 言 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未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是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为其职业生涯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需要。本教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公共课系列规划教材,根据教育部 2009 年颁布的“中等职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编写的。在内容安排上,突出先易后难,先观察后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对理论知识,根据内容分成基础模块和知识拓展两个层次;针对操作性内容,分为学习准备和任务实施、任务拓展等环节,在教学上供师生灵活掌握。本教程力求通俗而不肤浅,深入而不深奥,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每一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上,着力讲深讲透;在每章最后附有单元小结和单元测试,引导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学会、学活、学以致用。本教程主要编写人员来自各中职学校一线教师,由义乌市教育研修院宋荣罡老师和衡州中等专业学校郑军老师担任主编,具体编写分工: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陈宏亮(第 1章),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何旭强(第 2 章),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成佳梁(第 3 章),衡州市汤山职业中专祝水根、任妍(第 4、5 章),衡州中等专业学校周莹燕(第 6 章),衡州中等专业学校苏小春(第 7 章)。本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衡州市教育局、义乌市教育局、丽水市教育局及衡州中等专业学校、江山职业中专、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对本教程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教程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我们迫切期望使用本教程的广大教师和学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加以进一步完善。读者反馈邮箱()。编 者 2010 年 8 月 目 录 1 目 录 第 1 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1 1.1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1 1.1.1 计算机的发展.1 1.1.2 计算机的应用.2 1.1.3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3 1.2 计算机系统组成.3 1.2.1 计算机硬件系统.4 1.2.2 计算机软件系统.5 1.2.3 计算机主要的性能指标.6 1.3 微型计算机的部件.6 1.3.1 主板.7 1.3.2 中央处理器.7 1.3.3 存储器.8 1.3.4 输入设备.9 1.3.5 输出设备.10 1.3.6 机箱与电源.11 1.4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11 1.4.1 常用数制.12 1.4.2 数制之间的转换.12 1.4.3 字符的二进制编码.14 1.5 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15 1.5.1 信息安全.15 1.5.2 知识产权.16 小结与测试.17 第 2 章 计算机操作基础.19 2.1 操作系统简介.19 2.1.1 操作系统的概念.19 2.1.2 操作系统主要功能.19 2.1.3 操作系统分类.20 2.2 Windows XP 的基本操作.21 2.2.1 安装 Windows XP 操作系统.21 2.2.2 Windows XP 操作系统特点.24 2 中职计算机实用教程2.2.3 启动和退出 Windows XP.24 2.2.4 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25 2.2.5 桌面.26 2.2.6 Windows XP 的窗口.27 2.2.7 菜单和对话框.30 2.2.8 帮助和支持.32 2.3 Windows XP 资源管理.33 2.3.1 文件和文件名的概念.33 2.3.2 资源管理器.34 2.3.3 文件管理.37 2.4 控制面板.42 2.5 Windows XP 的多媒体.47 2.6 Windows XP 的附件.48 2.7 常用工具软件.52 2.8 搜狗输入法.60 2.8.1 搜狗输入法简介.60 2.8.2 输入法规则.63 2.8.3 输入法设置.66 小结与测试.70 第 3 章 因特网(Internet)应用.73 3.1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73 3.1.1 因特网(Internet)简介.73 3.1.2 Internet 提供的信息服务.73 3.1.3 IP 地址与域名.74 3.1.4 TCP/IP 协议.76 3.2 因特网的接入.78 3.2.1 因特网的基本接入方式.78 3.2.2 ADSL 拨号上网的硬件和软件安装.79 3.2.2 Windows XP 下无线网络的配置与使用.85 3.2.3 因特网的互联设备.87 3.3 网络信息的访问与检索.88 3.3.1 IE 浏览器的使用.88 3.3.2 网络信息的搜索.94 3.4 网络信息的发布与交流.97 3.4.1 电子邮件的收发与管理.97 3.4.2 电子邮件管理软件的使用.100 3.5 常用网络工具软件的使用.103 3.5.1 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104 目 录 3 3.5.2 FTP 上传与下载的使用.108 3.5.3 远程桌面管理的设置.110 3.6 常见网络服务与应用.114 3.6.1 网络空间的申请与使用.114 3.6.2 网上学习.117 3.6.3 网上求职.118 3.6.4 网上购物.119 第 4 章 文字处理软件应用.127 4.1 文档的基本操作.127 4.2 文档的格式设置.132 4.3 编辑表格.144 4.4 图文混排.152 小结与测试.164 第 5 章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166 5.1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166 5.2 电子表格的格式设置.172 5.3 数据处理.181 5.4 数据分析.191 5.5 打印输出.195 小结与测试.199 第 6 章 多媒体软件应用.201 6.1 多媒体基础.201 6.2 使用“光影魔术手”处理图像.207 6.3 音频、视频处理.210 小结与测试.217 第 7 章 演示文稿软件应用.219 7.1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219 7.2 演示文稿修饰.222 7.3 演示文稿对象的编辑.226 7.4 演示文稿的放映.228 小结与测试.234 第 1 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 第 1 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巨大变化,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技术。1.1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基础模块 计算机是程序存储与程序控制、具有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算术运算及逻辑分析的电子设备,是人们用来对数据、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存储、加工与处理的现代工具。1.1.1 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 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工系莫希里和埃特克领导的科研小组联合研制,命名为 ENIAC(中文译为“埃尼阿克”),60 多年来,根据电子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的发展,一般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第一代(19461957 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电子器件,它体积庞大,功耗大,运算速度低,可靠性差且维护困难,造价很高,主要用于科学计算。2第二代(19581964 年)第二代电子计算机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电子器件。与电子管电子计算机相比,它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功能较强,可靠性提高,除用于科学计算外,还被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等方面。3第三代(19651970 年)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主要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可以在几平方毫米的单晶硅上集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它兼容性更好,成本更低,开始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4第四代(1971 年至今)第四代电子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主要电子器件,它在应用领域得到了普及,已进入各行各业,并且走进千家万户。我们现在用的电脑就属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我国于 1958 年成功研发了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经过几代科学工作者的努力,2010年曙光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星云)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计算机正向以下趋势发展:1体积越来越小。2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由最初每秒钟仅能进行数千次加法运算,到现在每秒钟可进行 2 中职计算机实用教程数十亿次运算。3功能越来越强。最初仅用做数值计算,后来又增加了逻辑运算,现在除了科技计算外,还具有过程控制及管理的功能。4价格越来越低廉。计算机已不再是数学家们的计算工具,已逐步成为生活日常用品进入千家万户。5逐步实现信息网络化。它使人们克服地域时差的局限,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现正在积极研制的新一代智能计算机,将突破当前计算机的结构模式,更注重于逻辑推理与模拟思维,同时朝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方向发展。1.1.2 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以其卓越的性能和超强的逻辑运算功能,在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计算机的应用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科学计算 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提出的一系列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是计算机的传统应用领域。计算机高速度、高精度的运算,解决人工计算无法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如气象数据的计算、地震预测、卫星轨迹的计算等。2数据处理 用计算机完成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处理等工作。由于计算机的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使得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方面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企业的经济管理、事务管理、商品销售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财务会计以及文字检索等。3过程控制 实时控制就是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和其他实时连续的过程做出控制和处理,这种控制处理就是要求计算机对不断变化着的过程进行分析判断,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整个过程进行调整,以保证过程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