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海洋符号海盐传奇_纪丽真.pdf
下载文档

ID:2336834

大小:46.58MB

页数:16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海洋符号 海盐传奇_纪丽真 中国海洋 符号 海盐 传奇 纪丽真
海盐传奇SEA SALT LEGENDS纪丽真 主编文稿编撰/赵 悦图片统筹/张跃飞中国海洋符号丛书 总 主 编 盖广生学术顾问 曲金良编委会主 任 盖广生副主任 杨立敏 曲金良 李夕聪 纪丽真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朱 柏 刘宗寅 纪玉洪 李学伦 李建筑 何国卫 赵成国 修 斌 徐永成 魏建功总策划 杨立敏 执行策划 李夕聪 纪丽真 徐永成 王 晓 郑雪姣 王积庆 张跃飞 吴欣欣 邓志科 杨亦飞海盐传奇出 版 人 杨立敏出版发行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社 址 青岛市香港东路23号责任编辑 张跃飞 电话 0532-85901092图片统筹 张跃飞装帧设计 石 盼 王谦妮 陈 龙 插 图 王谦妮印 制 青岛海蓝印刷责任有限公司版 次 2017年3月第1版印 次 2017年3月第1次印刷成品尺寸 185 mm225 mm字 数 150千书 号 ISBN 978-7-5670-1135-9邮政编码 266071电子邮箱 订购电话 053282032573(传真)印 张 10.25印 数 1-5000定 价 32.00元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发现印装质量问题,请致电0532-88785354,由印刷厂负责调换。海盐传奇/纪丽真主编.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3(中国海洋符号丛书/盖广生总主编)ISBN 978-7-5670-1135-9.海 .纪 .海盐盐业史研究中国 .F426.82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6)第 080823 号向海而立,洪涛浩荡,船开航兴,千帆竞进,一幅壮丽的海洋画卷跃入眼帘。俯仰古今,从捕鱼拾贝、聊以果腹,到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与海相依的族群,因海而生的习俗,我们的祖先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抚今追昔,贝丘遗址,海味浓郁;南海号,穿越古今。一把盐,可以引出背后的传奇;一艘船,可以展现先进的技术;一条丝路,可以沟通东西方文化中国海洋文明灿烂辉煌,中国海洋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海洋符号精彩纷呈。本丛书上溯远古,下至清末,通过海洋部落、古港春秋、海盐传奇、古船扬帆、人文印记、海上丝路、勇者乐海,呈现积淀深厚的海洋符号。海洋部落。勤劳智慧的人们谋海为生,在世代与海洋的互动中形成了独具族群特色的海洋信仰、风俗习惯。人们接受浩瀚大海的恩赐并与之和谐相处,创造了海神传说、渔家服饰、捕鱼习俗等海洋文化成果。写在前面12古港春秋。我国绵长的海岸线上,大小港口众多。历经沧桑的古港,见证了富有成效的中外交往历程;繁华忙碌的航线,展现了古代海洋经济的辉煌成就。海盐传奇。悠久的盐区盐场历史、可煎可晒的制盐工艺、传奇的盐商故事、丰富的盐业遗产,成就了海盐这一特殊的海洋符号。阅读海盐传奇,一窥海盐业发展的轨迹,明晰海盐文化的脉络,感知海盐与人类生存的息息相关。古船扬帆。没有船舶与航海,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徐福东渡和郑和下西洋,也不会有惊心动魄的海战,更不会有繁盛的海上丝路。回望文献中的海船、绘画中的海船、出水的海船遗物,探寻古代造船与航海的发展轨迹,回味曾经辉煌的历史。人文印记。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海为伴,与海洋相互作用,留下许多珍贵的海洋文化遗产。以沿海城市为基点,与海洋相关的历史地理、神话传说、景观习俗等,经久不息,流传至今。海上丝路。先民搭起木船、扯起风帆,开辟海上丝路。南海航线、东海航线,航路不断拓展。徐福东渡、遣唐使来华,中外人士相互交流。丝绸、瓷器、茶叶,中华瑰宝随船西行。玉米、辣椒、香料,舶来品影响华夏生活。“一带一路”,续写丝路新篇。勇者乐海。读史品人,以古鉴今。随着早期海洋意识的觉醒,我国历史上的“乐海勇者”,巡海拓疆,东渡传法,谋海兴邦,捍卫海疆。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海洋精神,唤起了全社会的海洋意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因而得以逐步实现。中国海洋文化既富独特性,又具包容性,不仅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世界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国拥有怎样的海洋文化,孕育出了哪些海洋符号,从中能探索到哪些海洋文化精神?这套书会带给你启迪。好吧,来一次走近中国海洋符号、探寻中国海洋文化的精神之旅吧!当你的味蕾享受着食盐调和的千滋百味时,你可曾想过:盐从哪里来?海盐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远古时期的人类是凭借怎样的智慧将海水变成晶莹的盐粒?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将食盐变成国之利器,又体现了怎样的远见卓识?一代代的统治者又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段,才创造出“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神话?坐落在海滨的各大盐区、各个盐场,在历史的涤荡中演绎出什么样的传奇?又有哪些富甲一方的盐商能够为后人所知?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之后,今天的人们又能看到多少海盐的历史印记?揭开海盐的神秘面纱,你会发现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它不仅是“百味之祖”“食肴之将”,更是关乎国富民强的经济来源;翻开海盐的历史画卷,你会看到曾经有许多名士文臣围绕着盐的话题争论不休;踏进海盐的生产基地,你会感受到千百年来各地盐区盐场的不同之处;走近海盐商人的生活,你会感叹这些拥有经商才华的人物背后动人的传奇故事;寻觅海盐的历史变迁,你会惊奇地发现海盐文化的踪迹海盐,以其悠久的历史、传奇的故事、丰富的遗产成为一个特殊的海洋文化符号。古人所谓的海洋经济,无非“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海洋制盐业自然是中国古代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部门。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今天的我们正在为了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而拼搏努力,这就需要找寻各种“海洋文化符号”,回顾那些曾在历史上精彩纷呈的海盐传奇前 言 盐与人类目 录CONTENTS大海献宝2百味之祖5国之命脉10 盐政史话管仲以盐富国夙沙氏煮海为盐1621吴王刘濞煮海水为盐24桑弘羊与盐官营27第五琦、刘晏的盐政改革31宋元明清的盐引制34 盐区回眸4655两浙盐区58福建盐区62两广盐区66乾隆时期两淮盐引案 37陶澍与两淮盐政改革40长芦盐区山东盐区50两淮盐区 盐场春秋长芦芦台场72山东永阜场76两浙下砂场83福建浔美场两广香山场9288两淮白驹场80 盐商故事扬州盐商世家岑山渡程氏家族98盐商藏书家马曰琯102“以布衣上交天子”的江春“个园”主人黄至筠118天津盐商与天津风俗127广东盐商与广东书院131108富而有仁的鲍氏父子112两淮盐商与地方文化121 文化遗产香港沿海煮盐炉遗址144后 记147中国海盐博物馆140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13810海盐传奇食盐1盐与人类盐与人类我们常见的食盐主要分为海盐、池盐、井盐、岩盐、土盐等种类。自古以来,中国的盐产量中一直以海盐为大宗。当数千年前的中国人开始熬波煮海为盐,海盐文化就成为海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盐是极其普通的,但这看似微小的盐粒,却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让我们细心解读海盐这一特殊的海洋文化符号,聆听千百年来海盐的传奇故事。2海盐传奇盐,是人们餐桌上的必备之物。当你吃着用盐调味的美味佳肴时,可曾想过盐从何处来?有人说,海洋是盐的故乡。在广阔的海洋中,藏有无尽的宝藏,盐就是其中之一。是大海给了人类对盐的最初认识。早在说文解字中,对“盐”的解释就有“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古往今来,人类在大海的边缘建起了无数的盐田,收获着咸滋滋的珍宝。海水藏盐据科学家研究,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物质,其中大约 90%是氯化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食盐的主要成分。此外,海水中还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钙,以及含钾、钠、碘、溴等元素的其他盐。有人说,假如把海水中的盐全部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那么陆地的高度会增加约 150 米;如果把海洋都蒸干了,海底也会积上约 60米厚的盐层。海水中这么多的盐来自哪里呢?科学家通过实验得知,海水中的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源于海水对海底的岩石和沉积物的溶解;另一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江河。江河之水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冲刷各种土壤和岩层,从而溶解土壤和岩层中的盐类物质,而这些物质会随着水流被带入大海,使海水中盐的总量越来越高。据科学家估算,每年经过江河流到大海里的盐约达 19 亿吨。大海献宝小篆、隶书、楷书的“盐”字3盐与人类取盐于海对于人类来说,海水是名副其实的液体矿藏。可是,人们到底是怎样发现海水的秘密,又是怎样将盐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取海盐的国家之一。数千年前,生活在海边的先民在劳动中发现了“煮海为盐”的秘密。这种方法被人们世代相传,到明清时期还有一些地方坚持着传统的煮海为盐。在制盐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还学会了晒盐。它的原理是:在海滨开辟一些被称作“盐田”的水池,利用潮汐将海水纳入池内;随后,盐工们把海水引入蒸发池,让它在阳光照射下蒸发,使之形成含盐量很高的卤水;最后,将卤水引入结晶池,并使之继续蒸发,直到结晶出白花花的盐粒。盐田4海盐传奇 在一些高纬度地区,阳光不太充足,无法利用阳光晒制食盐,那里的人们就发明了另一种制盐方法冷冻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当海水结冰时,主要是淡水凝结,而大部分盐被析出。利用这种方法制盐,需要先把海水冷冻,将冰取出,让剩下的卤水继续结冰。几次下来,卤水越来越浓,最后通过人工加热结晶成盐。由于卤水所含杂质各异,同时又受到温度、风力及结晶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盐的结晶体呈现出不同形态。这些晶体或呈漏斗状,或相互连接成片状,或形成近似平行排列的梳栉状。在风力的搅拌作用下,盐的晶体还有呈现球状的可能。正所谓方圆不拘、千变万化。显微镜下的 3 种盐晶体5盐与人类在中国家庭的餐桌上,在人们一日三餐的饮食中,盐是必备的调料。人类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用盐,尚无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我们知道,先民们定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才从海水中获取到了食盐,并将煮海而成的盐添加到食物中去,烹调出美味佳肴,逐渐形成以盐做调味品的饮食风,即所谓“一盐调百味”“五味之中咸为首”。因此,盐具有不同于其他调味品的特殊地位。食肴之将中国有句古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早在西周时期,周官中就设有“盐人”一职,掌管王室百官所用之盐。当时,人们根据取材与味道的不同,将食盐分为散盐、苦盐、饴盐和形盐等。到了汉代,盐被称为“食之急者”“食肴之将”,被当作食味中的主味,成为羹调中的必备之物。关于盐的味道,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隋文帝杨坚御膳房里有一位姓詹的厨师(一说名詹鼠),做得一手美味佳肴。有一次隋文帝问詹厨师:“做美味什么最重要?”詹厨师回答:“千般美味盐为先。”隋文帝想,寡人吃尽山珍海味,盐算什么,这不是戏弄我吗,遂将詹厨师斩了。一位朝臣为此愤然不平,便让御厨做菜不放盐。詹王塑像百味之祖6海盐传奇隋文帝吃了毫无味道,才知道错杀了人,于是追封詹厨师为王,还给他修庙祭祀。后来,詹厨师在一些地方被奉为“厨祖”。食盐本身的咸味给中国传统膳食增添了一番独特滋味。在中国,人们在菜肴中加入食盐不仅是因人体必需和调味需要,更是出于一种对饮食文化审美的需求。一盐调百味中国传统饮食十分讲究用盐调味。清代扬州盐商童岳荐编纂的调鼎集中有载:“凡盐入菜,须化水澄去浑脚,既无盐块,亦无渣滓。”那时候人们所用的盐大多为粗盐,需要先溶解,除却杂质后方可使用,否则会影响菜肴的品质。从古人的讲究之处,也能看出他们对盐的重视和对餐食的尊重。调鼎集中还提到,做菜时,要注意先放其他佐料,最后放盐,因为“若下盐太早,物不能烂”。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这种做法的原理:盐可使蛋白质凝固,如果先放盐,凝固后的蛋白质不能吸水膨松,食物就不易烂。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写过一本名为 随园食单 的书。在谈及烹调的“补救须知”时,他写道:“调味者,宁淡毋咸;淡可加盐以救之,咸则不能使之再淡矣。”调味最关键、最难的是放盐,因此盐也有“味中之虎”之称,具有调滋味、定主味的作用,菜品好吃不好吃与用盐有很大的关系。调鼎集书影7盐与人类随园食单书影8海盐传奇盐与食物人们日常食用的腌菜,是一种大众化的佐餐菜肴。用盐腌制菜品,可荤可素。古代贫寒的人家,即使没有鱼肉可食,也会腌制一些素菜。用盐腌制的萝卜、白菜等都是国人经常食用的盘中餐,而用豆腐与盐腌制的豆腐乳也被国人视为美味。腊月来临时,很多地方便开始制作腊肉,这个风俗已成为过年的前奏曲之一。制作腊肉的第一个步骤便是搓盐,搓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