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第9课管仲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想见 为人 管仲 列传 练习 解析 苏教版 选修 史记
管仲列传 (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合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欺负,占便宜 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游玩 解析:选D。游:交际,交往。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B.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C.吾尝三战三走 D.岂以为周道衰微 解析:选D。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富国强兵 B.然孔子小之 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贵轻重 解析:选A。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4.与“管仲既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3分) A.吾幽囚受辱 B.岂管仲之谓乎 C.管仲之谋也 D.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 解析:选A。A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二段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管仲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己”。 B.管仲执政善于顺应民情,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而且深知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C.在柯地会盟中,桓公背弃了曹沫逼他订立的盟约。而管仲劝他信守盟约,说明管仲能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D.司马迁认为管仲能够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值得赞颂。这一点与孔子见解不同。 解析:选C。C项,原文是“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只是想法,还没变成现实。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鲍叔终善遇之。(2分) 译文:                                                                          (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4分) 译文:                                                                          (3)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4分) 译文:                                                                          答案:(1)鲍叔始终与他友好相处。 (2)知道我是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因为功名不在天下显赫而感到耻辱。 (3)百姓所向往的,他就趁机提倡;百姓认为不好的,他就顺应着革除掉。 二、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选自《管子·小匡》)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解析:选A。A项,加:施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解析:选D。A项,“乃”的含义分别是“竟然”和“才”的意思,同样是作副词,但是可以透过语境推测出不同的含义。B项,“其”,第一个“其”用在句首,作主语,应为代词,他,指代管仲;第二句中的“其”也是代词,表示物主,他的。C项,“于”均作介词,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向,可解释为“到”,后者可解释为“和”。D项,“而”均作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解释为“然后”“接着”“再”等义。 9.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3分)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选A。②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④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的品质。 解析:选C。C项,“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是“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意思是说“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使齐国的力量削弱”,这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分) 译文: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2分) 译文: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3分) 译文:                                                                          答案:(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地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免他的罪过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们国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受,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吗?”鲍叔说:“不会,夷吾事君,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样吗?”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鲍叔对鲁国说:“公子纠,是亲人,请您替我国杀掉。”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给我国自己处理才甘心。”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为政。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 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体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鲍叔进言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是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命。”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三、语言表达(10分) 12.仿照下面的句子,再举一组人物的事例,构成排比句。(4分) 鲍叔牙与管仲的交往是一种无私,正是有了这种无私,才有了齐国的政治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交往是一种真诚 正是有了这种真诚 才有了伟大的《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在公交车上的“让座风波”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近日,郑州市五六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冒雨走上街头,手拿纸牌呼吁:给年轻人让座。据81岁的梁永祥老人介绍,他们是国棉三厂夕阳红老年志愿服务队成员,7年前就开始这一倡议活动。都市生活节奏快,80后、90后生活不易,作为一名老者,平日坐公交出行时,也应当多关爱这些孩子。(《大河报》) 老人站出来呼吁给年轻人让座,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答:                                                                          答案:(示例1)老年人站出来呼吁给年轻人让座无疑令人感动,令人赞赏。老人的行为是他们关爱年轻人的表现,能够爱护年轻人才有可能获得年轻人的尊重,尊老爱幼的美德才得以传承下去;再者,老人的行为又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表现,倘若每个人都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