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黄河与黄土高原的治理_白楚荣编著.pdf
下载文档

ID:2335356

大小:14.94MB

页数:36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黄河 黄土高原 治理 白楚荣 编著
书书书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论黄河与黄土高原的治理/白楚荣编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ISBN 978 7 224 09169 4 论 白 黄河河道整治研究黄土高原治理研究 TV882 1P942 407 4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9)第 198370 号论黄河与黄土高原的治理编著白楚荣出版发行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北大街 147 号邮编:710003)印刷西安建科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开本787mm 1092mm16 开23 印张8 插页字数392 千字版次2010 年 1 月第 1 版2010 年 1 月第 1 次印刷印数1 1000书号ISBN 978 7 224 09169 4定价48 00 元著白楚荣先生 求学报国的学生时代,1944年在三原(右一为白楚荣)1946年毕业生留念(前右二)1947年在周家口黄泛区第四测量队合影(后左一)1947年于开封 1948年黄河水利工程总局第二二一测量队合影(后左一)河勘测队合影(中右一)1952年黄河工程局泾 坠坝筑坝技术推广会议代表会议(中左四)1977年全国水 召开陕西、山西两省水坠坝试验研究总结会(前左五)1977年在山西临汾 业建设规划工作组合影(前右二)1964年延安城郊农1978年全国水坠坝经验交流会议合影(前左三)1983年全国水坠坝会议代表合影(前左六)作者介绍白楚荣先生,中共党员,1924 年 11 月 11 日生,陕西横山波罗镇人。1946 年毕业于陕西省三原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水 利 科。曾 任 陕 西 省 政 协 第 四、五、六 届 委 员、民革陕西省第四、五、六、七届常委、全国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泥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地质学会理事、陕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委员等。原任陕西省水保局副总工程师、陕西省政府参事、民革省委顾问、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从事革命工作 50 多年,对我国的农业和水利事业,特别是对水土保持和治黄事业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白楚荣先生一生成就斐然,就著作而言,先后撰写和编撰 水土保持、坝地利用、无定河流域水利、水土保持治理、国内外水土保持科研状况、李赋都治黄思想要点、黄土高原地区沟道坝系建设、水坠坝施工须知、水坠坝设计要点、水坠坝、水坠坝设计及施工暂行规定(部颁)、水坠坝科研成果汇编 等著作,撰写了中国大百、中国水百、中国农百 等百科全书有关水利和水土保持方面的辞目。特别是将“水坠法筑坝”(水坠坝)这一世界首创筑坝技术推广到全国 11 个省(区)。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就是试验成功了“水坠法筑坝”。该“水坠坝”的建造可比一般重力坝提高工效 4 至 10 倍,减少投资 60%以上,是投资少、见效快的一种筑坝方法,这种方法对当时资金匮乏的农村特别适用。因此,在试验成功以后,迅速在陕西省和山西省推广,而后推广至全国,目前,在全国已建水坠坝 16 000 余座,对黄河流域及国内其他河流流域的水土流失和农村水利起到了巨大作用。正是白楚荣先生的这一特殊贡献,他在 20 世纪 70 年代,先后获得全国科学 大 会、陕 西 省 科 学 大 会、陕 西 省 水 利 科 学 大 会 个 人 奖。在1977 年至 1985 年期间,他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委、国家农委、水利部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获得水利部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有突出贡献及先进工作者等多项奖励,1986 年1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 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白老先生的事迹被 中华劳模大典、中华英模大典、中华专家大辞典、中华兴国人物辞典、中外名人辞典(新世纪卷)等收录。白老先生一辈子与黄河和黄土高原打交道,走遍了黄河流域的沟沟岔岔。他在年近八旬时,仍念念不忘黄河与黄土高原的治理问题,开始撰写本书 论黄河与黄土高原的治理,表现出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将一生献给祖国治黄事业的崇高品格。2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从古至今,治理黄河的方略和决策的准确与否,都是治国安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就在当代,黄河下游的防洪仍为国家的一大忧患。治黄事 业 尽 管 经 历 了 几 千 年,但 黄 河 至 今 依 然 是 多沙、少水、水沙异源;善淤、善决、善徙等隐患也没有解决;河道淤积、缺水等问题依然 存在。黄河在漫长 的 历 史 变迁中造 就 了 华 北 大 平 原,现 在 若 想 再 行 改 造,则 十 分 困难。黄河下游呈悬河之势,更存在二级悬河,防洪任务十分艰巨。黄河中游地区是风沙、干旱危害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威胁很大,使河道整治难以顺利进行。总之,从长远考虑,治黄工作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逐步解决。黄河给我的 印 象 是 很 深 刻 的。1946 年,我 在 黄 河 水利委员会 211 测量队担任技术员。1947 年曾在黄河泛滥区(周家口以北,贾鲁河以东)进行过大地测量,目的是要整理黄泛区的水系。亲眼目睹泛区的景象,一 片 黄 沙 滩地,洪水淹没后的村庄、道路、耕地、水利设施等地面上的一切生产生活设施都埋没在地下,泛区为一片荒漠,无人居住。我测量过开封花园 口的黄河大 堤内外 的 地 形,初次看到黄河是在地 面以上的悬河,大堤内外都有村落进行农业生产。通过两次测量工作,真正了解了 黄 河 下 游真实情况,认识到治黄的深远含义。从此,我暗下决心,1一辈子要和黄河打交道。1956 年,我从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北黄河工程局调到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直接进行黄土高原治理。实际治理都是从零开始,从基础工作开始,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科学试验、典型培养、流域规划、沟道治理、工程实施等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工作积累,我总结出一些治理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愿这些经验、教 训 能 给以后的治黄工作起到一点作用。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我曾编写了几本有关水土保持技术的书。其中我与黄委会水科所及有关单位合作进行的水坠法筑坝科学试验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黄河水利委员会制定了“国家技术规范”。近 10 多年来,我虽然离开 了 工 作 岗 位,但 对 黄 河 的 有 关 问 题 都 很 关 注,学习、查阅、收集治黄资料的工作从未间断过。黄河的治理是中国的一项千秋万代的大事,也是我最大的心结。治黄是长期性的,黄河下游河道在不断变化,不断地调整,我 们 所 写 的 治 黄 文 献 和 有 关 对 策,从 长 远 的 历 史讲,都是阶段性的,不同阶段要采用不同的措施。黄河的治理要一代接着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本书,仅 是 给 以 后的治黄者参考选用。我现 年 事 已 高,身 体 欠 佳,编 撰 本 书,缺 点、问 题 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教,不胜感谢。感谢所有对本书提供帮助的朋友们,他们的关注、鼓励和热情支持是我能将这本书完成的精神来源。感谢对本书做最后整理的同志们,感谢协助出版这本书的热心者。最后还要感谢为这本书作出各种贡献的家人。谨将此书献给陪伴我走过整整 57 个春夏秋冬的夫人胡淑芹,她一辈子陪伴我、照顾我,才使我这一生能取得一点点聊以欣慰的成就!白楚荣2006 年 10 月 2 日于西安2目录上部黄河的治理第 1 章黄河流域的基本情况1 1自然概况1 2黄河的水文情况1 3黄河流域的文化、沿革及生产治理简况1 4黄河干流的流向及有关描述1 5黄河下、中、上游河道的防洪情况1 6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及工程设施概述1 7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治黄的认识和经验1 8黄河流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第 2 章黄河河道、湖泊、入海口变迁的历史2 1中上游河道变迁2 2下游河道的变迁2 3历史上黄河下游各条泛道的演变2 4黄河下游几次主要改道2 5黄河下游两岸湖沼的变迁2 6历史时期的黄河海岸变迁第 3 章黄河泥沙问题3 1黄河中游是粗泥沙的来源区3 2河道泥沙3 3水库泥沙3 4河口泥沙3 5渠系泥沙第 4 章三门峡水库运用及渭河下游防洪4 1三门峡水库工程建设概况4 2库区冲淤演变分析4 3潼关高程要稳定降低与渭河下游河道综合治理第 5 章河道演变及河道整治规划、措施5 1河道的演变15 2河道整治规划5 3整治标准、纵横剖面及整治线5 4河道整治措施第 6 章关于黄河干流枢纽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简况6 150 年代河流水电规划概况6 2黄河干流青海省境内龙羊峡至寺沟峡河段水利枢纽建设的状况6 3黄河干流工程布局及控制性工程6 4黄河干、支流水库建设现状及发展情况第 7 章黄河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7 1下游河道概述7 2黄河下游纵剖面分析7 3调水调沙7 4宽滩窄槽7 5河道的萎缩、游荡性与治理7 6黄河河口治理下部黄土高原的治理第 8 章黄土高原地区农牧业和水土保持的历史情况8 1黄土高原地区的古代农牧业概况8 2中国古代水土保持第 9 章黄土的成因、沉积前地貌及形成的自然状况论述9 1黄土成因的论述9 2黄土沉积前的基础地貌9 3自然概况9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第 10 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10 1水土流失在地表活动及规律10 2土地类型及其演变10 3水土流失分区10 4小流域水土流失特点10 5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人为影响程度研究综述第 11 章黄土高原的暴雨、径流、泥沙特性11 1暴雨特性11 2径流特性11 3泥沙特性第 12 章黄土高原坡耕地的规划利用12 1田块的规划12 2高原区塬面治理的标准212 3规划田块与农业机械使用12 4土地类型特征及其适宜性评价12 5土地利用的评估工作第 13 章川滩治理13 1河道整治,改河修堤造田13 2引洪漫地13 3引水漫淤13 4涧地治理第 14 章黄土高原地区沟道坝系14 1沟道坝系建设的现状及评价14 2坝系建设规划14 3沟道坝系相对稳定的研究14 4沟道坝系的发展前景及需要研究的问题第 15 章水坠法筑坝15 1什么叫水坠坝15 2水坠坝在施工期间密实坝体的基本原理15 3水坠坝施工和设计中有关技术问题15 4水坠坝施工期现场测验和观察项目3第 1 章黄河流域的基本情况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古代有不少的王朝在这里建都,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中游是我国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有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煤炭资源占全国三分之一,也是我国现在和今后经济开发和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1.1自然概况黄河是我 国 第 二 条 大 河 流,也 是 很 复 杂 难 治 的 一 条 大 河。它 以 多沙、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肥沃富饶的华北大平原,就是古代黄河冲积而成的。黄河流经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它是风沙、干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十分严重,主要是由于中、上游,特别是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而产生的泥沙淤积逐渐形成现在的“地上悬河”。从公元前 602 年的第一次历史记载算起到新中国成立前的 2500 多年中,黄河下游河道变 迁 频 繁,有 较 大 改 道 26 次(有 的 说 21 次),决 堤 泛 滥 达1500 多次,波 及 范 围 北 至 天 津,南 达 江 苏、安 徽,包 括 河 北、河 南、山东 6 省市,水灾涉及面积为 25 万平方公里。考证中国历代黄河治理的好坏,足以影响到国家和地方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盛衰。现在的黄河下游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其情况今非昔比,其安全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黄河含沙量很大,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据潼关水文站测验资料,每立方米河水中,年平均含沙 37.6 公斤。黄土高原面积约 43 万平方公里,一遇暴雨,表土被冲蚀,通过坡面、沟壑、支流都进入黄河。每年进入下游的泥沙达 16 亿吨,其中一少部分淤积在河道以内,使河床不断淤高,形成高出地面三四米,宽十多米的“悬河”。黄河下游的“悬河”是很长历史遗留下来的。如何使“悬河”不再继续下去,除在中、上游做好水土保持外,下游还要采取宽河办法,但解决淤积问题,尚有困难。河床还要抬高、河堤还要筑高,悬河就会越悬。新中国成立以来仍然采取这种办法防治,黄河未出现较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