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迈向文化强市的思考_田志捷主编.pdf
下载文档

ID:2335328

大小:33.91MB

页数:33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迈向 文化 思考 田志捷 主编
迈向文化强市的思考编委会主任张春根常务副主任田志捷副主任孟恭才曹永明张广亮周广健安俊跃张志年李红星孙建祁董晓英郭桂红安仰谊夏宝刚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马竣敏王宏伟冯刚杜凤英李红武李俊琴宋立纲张政宏武润林杨智勇周红枫洪仲校郭述平梁振梁争鸣韩莹强岱生窦凤明樊明花主编田志捷副主编曹永明安仰谊编审战富国汤永商编务武亚林张 靖MAIXIANGWENHUAQIANGSHIDESIKAO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政治、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对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作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只有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领会全会精神,增强文化自觉,抢抓历史机遇,把握发展优势,努力把太原建设成为一流的文化强市,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把握政策优势积极营造建设一流文化强市的新环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阐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对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扩大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会议审议通过的 中把握优势建设一流的文化强市(代序)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张春根001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我们党加强文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局面的行动纲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一方面对于确保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绝对领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一流的理论研究骨干,一流的新闻采编队伍,一流的文艺创作人才,一流的文化产业大军,一流的宣传文化阵地,大力加强宣传文化工作,推动宣传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有效履行新形势新阶段宣传文化工作的历史使命,建设一流文化强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帮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认识、理解、吃透和把握全会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建设一流文化强市,在更高层次上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文化单位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与学习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起来,与学习省委书记袁纯清、市委书记陈川平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在新一轮文化建设的大潮中,切实把握全会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优势,积极营造建002MAIXIANGWENHUAQIANGSHIDESIKAO设一流文化强市新的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创新环境和发展环境;切实把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全面贯彻好全会精神抓紧、抓实、抓好,及时作出部署安排,迅速组织传达学习,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切实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核心内涵;切实把中央精神与太原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具有太原特色的文化建设新路子;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好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一流文化强市,以一流的文化建设推动一流省会城市建设。把握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建设一流文化强市的新途径太原市是一座有 5000 年文明史、2500 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建设一流文化强市中,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一是在历史文化方面,太原史有“九朝古都”之称,素有“锦绣太原城”之美誉,现有馆藏文物 202681 件,古遗址、寺观、宫殿、石窟、古塔及石刻、雕塑、壁画等各类文物近千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6 处。其中,国保单位 13 处,省保单位 32 处,市保单位 48 处。具有史前文化遗存丰富、古代建筑门类齐全、彩塑壁画异彩纷呈、石窟造像独树一帜、碑碣石刻精品迭出、唐宋园林宛自天开、区域考古引人注目、革命文物遍布全市的特点。二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太原市有民间文学 4133个,民间音乐 341 个,民间舞蹈 91 个,戏曲 81 个,曲艺 67个,民间杂技 25 个,民间美术 187 个等。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5 项,如晋剧、太原锣鼓、风火流星、晋祠庙会、清徐徐沟背铁棍、太原莲花落等;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3 项,如太原秧歌等;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00387 项,如并州歌等;有县级名录 253 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5 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6人。三是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全市有市级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各 1 个;县级文化馆 6 个、图书馆 7 个;乡镇新建了 28 个面积 300 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目前有比较规范的 703 个,“农家书屋”407 个;社区有 447 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平均面积 30 平方米左右。年底各县(市、区)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部建成。四是在文化种类方面,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4 个、民营职业剧团 16 个、民间剧团 59 个;有综合娱乐场所 39 个、音乐茶座 32 个、音像制品零售和租赁点 400 个、单体网吧 590个,连锁网吧 300 个;有 7 个电视频道和 4 个广播频率,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 994;有电影集团公司 1 个、电影公司 4 个、电影院 27 个、放映队 60个;有印刷复制企业 814 家;全国刊号报刊 15 种;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43 种;图书发行网点 465 个,大型民营书店 6 家,软件店 62 家,报刊批发市场 2 个,期刊 300 余种。五是在文化产业方面,有文化企业 5176 个,其中广告会展 952 个、古玩艺术品市场 7 个、文化艺术品收藏 30 个、拍卖企业 5 个、文教办公用品销售经营 312 个、乐器演出器材经营 108 个、工艺美术字画制作销售 126 个、礼品制作销售 232 个等;有文化创意、动漫游戏企业 110 家,成立了创意产业联盟、动漫协会,建立了山西第一个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生产动漫作品共计 27591 分钟,其中具有播放权的24821 分钟;有会展工作办公室和会展行业协会 108 家;有各类博物馆和纪念馆 14 座。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扩大内需,增加了社会就业,拉动了经济增长,提升了综合实力。纵向比较,太原的文化产业有长足进步。横向分析,在全省,我市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在中部六省省004MAIXIANGWENHUAQIANGSHIDESIKAO会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中总体水平处于中游;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属于中等水平。在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的背景下,在山西被中央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我市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建设一流文化强市的新途径,如何在新一轮文化大发展中,干在前、走在先,在全省当好先锋部队,做好表率,是未来太原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把建设一流文化强市作为主线,把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路和先进的理念,自觉主动地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和推进太原文化建设,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境界上规划好太原文化发展空间,才能开发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和品牌,建成一个充满魅力与朝气的一流文化强市。把握机遇优势努力抢占建设一流文化强市的新高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在兴起,正迎来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只有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机遇挑战,才能乘势而上,实现突破。在文化精品创作生产上,立足于深厚的晋阳文化底蕴,着眼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先后创作生产了大型历史晋剧 龙兴晋阳,话剧 饭 局、旅游综艺晚会 唱享山西、杂技歌舞晚会 我们年轻,我们去追梦、儿童剧 褐马鸡与少年、民族交响乐 乔家大院、电视剧 老醋坊、电影 哑娘、广播剧 唐王开基、电视专题片 太原五千年、城市音乐电视组曲 阳光太原、大型舞剧 千手观音、大型组歌 科学发展颂等一大批具有太原特色的精品佳作,荣获国005际奖 2 项,国家级奖 40 项,地区奖 6 项,省级奖 172 项。其中,大型舞剧 千手观音开创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场场爆满、卖站票的先例,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扩大了太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上,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大投资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一大批城市文化基础工程。确定南华门、东三道巷、明太原县城、矿机苏式住宅、太重苏联专家楼五大历史文化街区,文庙文瀛湖、督军府钟楼街、迎泽大街、城西水系、小东门街五大历史风貌区和太原古县城关帝庙、原晋绥铁路银行大楼等 13 类 58 项 232 处历史建筑;规划、保护、修复双塔等五片历史文化街区、五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上百处历史建筑;综合整治晋祠风景名胜区,修复建成蒙山景区,建设中华傅山园,开发恢复打造青龙古镇、店头村及众多古村落,彰显老城特色和现代魅力。太原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紧跟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特别是在 2009 年,按照中央和省委“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的要求,核销 33 家事业单位建制,核销事业编制 1708 名,核销 106 名领导职数,组建太原文广集团、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太原高新区创意产业集团、太原新晋商联盟文化传播集团、太原龙城电影发展集团。组建了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各县(市、区)组建了文体广新局,实现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组建了太原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和各县(市、区)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组建了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太原文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推进制作与播出分离、采编与经营分开;组建了市歌舞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太原舞蹈团,实现了文艺团体、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加大对民营剧团的扶持,推进民营文006MAIXIANGWENHUAQIANGSHIDESIKAO化企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涌现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我市以组建五大集团为标志,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在全国率先完成,先后荣获“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市”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全市以“六个一批”建设为重点,坚持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三馆一院”建设步伐。全市各县(市、区)力争做到县县有“两馆”,各乡镇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村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和农民书屋。目前,全市已经初步构建起了太原美术馆、太原图书馆、太原博物馆、太原新影都以及民营文化设施等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