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沙漠化
主编
CMYK 青品黄黑版CMYK 青品黄黑版序序“甘肃影像系列”丛书之沙漠化的省思即将出版发行,这是一件让人振奋而又值得庆贺的事情。“甘肃影像系列”丛书,是由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策划,由电视纪录片衍生,集中展现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的一套丛书,真实记录了甘肃广播电视工作者投身于文化大省建设的生动实践与心路历程,体现了我省在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对于挖掘开发甘肃厚重深远的文化底蕴和绚丽多彩的文化资源将起到积极作用。巍巍祁连如屏,浩浩黄河似带。纵观陇原沃土,川阔其盈,水秀其美,人杰地灵,文化璀璨,赢得世人景仰。千百年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产生了无数让人们叹为观止的文化瑰宝。丝绸之路声震华夏,敦煌文化誉冠全球,从张骞到玄奘、再到马可 波罗,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的辉煌,让世人称道。以敦煌为代表,甘肃所拥有的各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祭祖圣地天水伏羲庙、秦安大地湾史前遗址、“东方雕塑艺术馆”麦积山石窟、“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黄帝问道名山崆峒山、我国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拉卜楞寺、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凡此种种,千里陇原,俨然一座天然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化、艺术博物馆,不愧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近年来,一代代陇原儿女在传承中创新创造,为古老的甘肃赋予了最鲜亮、最生动的文化活力,使现代文化闪耀着时代光芒。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的读者杂志、1甘肃影像系列丛书沙漠化的省思成为中华民族舞剧里程碑的 丝路花雨 大梦敦煌 等等,彰显甘肃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化成果,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甘肃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化版图上强势凸起,熠熠生辉。可以说,甘肃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孕育形成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及精彩的现代文化等,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博大精髓,融汇着古今中外多种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展现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之中,汇合于今日人类世界浩浩荡荡的文化潮流之中,堪称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优势。这些深厚的甘肃文化的总汇,就是这本书产生的历史背景。“甘肃影像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具体措施。这一工作不仅可以推动转型跨越、科学发展,同时还是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行动。愿这一系列丛书能真正成为国内外了解和宣传文化甘肃的工具书、宣传册,成为反映我省在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进程与成果展示方面的窗口、平台,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做出它应有的贡献。(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2序挖掘人文内涵 展示甘肃魅力陈 青甘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地方。甘肃的知识界、文化界在介绍、推广甘肃深厚人文历史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使得海内外对甘肃的过去和它潜在的底蕴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也吸引了无数省外的朋友来甘肃投资、观光、旅游。甘肃的知识文化界今天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介绍推广甘肃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的阶段,他们已经发现和正在挖掘历史文化和人文地理本身的魅力,并在为把这些东西转化为生产力而开始奋发努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把发展文化产业当作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全力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广播电视事业、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甘肃省是西部地区的一个特殊省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对较低,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却保持了较好态势。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甘肃的文化人、广电人还将进一步创新文化发展的新理念,以全新视角审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这次与台湾大爱电视台的合作就是一个有益3甘肃影像系列丛书沙漠化的省思的探索,一种拍摄,两种制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合作创新,有利于两岸文化交流,既尊重了不同政治背景下人民不同的观察视角,也整合了全人类和两岸人民的共同话题,不论从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方面,还是在提升人们的环境意识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我们没有停留在拍摄制作播出的传统手段上,而是延伸广电产业链,探索广电产业跨媒体发展的路子,同时与出版部门合作,推出光盘和图书,这是我台一次夸媒介的市场化参与尝试。随着这种探索的深入,这种跨媒介、多媒体的传播整合,对文化行业业态、对广电产业结构布局和拉伸产业链的影响,可能会逐渐显现出来。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文化产业,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和文化追求,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亟待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迫切需要文化产业的支撑。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甘肃文化大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内部各个业态的合作、渗透、交融、互动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肃许多文化资源本来应当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但就因为行业之间的分割,业态之间的游离和单打独斗、甚至作坊式运作,导致没有形成它应有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内容再好,也需要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手段再好,同样需要优质的内容。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背景下,通过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着力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全省文化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甘肃广电系统在过去也曾经拍摄和制作过在省内外形成广泛影响的电视剧、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也涌现过一大批知名的电视播音主持和记者、编导、制片人,甚至引领过广播电视行业的一些创新。甘肃的发展不但需要有文字和纸质媒介的纪录、表现,同样也需要音频、视频媒介的纪录和表现。新媒体的发展和视频网站的4序迅速崛起,给我们整个传媒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希望借助甘肃纸质传媒机构的优势,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影视产业链的延伸,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全国的文化和广电大市场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把自身的产业做大做强,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方面,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本文作者为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台长)黄河第一桥黄河母亲5目 录序 连辑挖掘人文内涵 展示甘肃魅力 陈青 第一集 消失的恐龙乐园/001第二集 活水源头祁连山/011第三集 沙尘下的辉煌/021第四集 荒漠化之战/035第五集 华夏文明先河/047第六集 佛足迹在丝路/059第七集 多元文化/071拍摄散记/085附录/089水眼看世界/092甘肃影像系列丛书沙漠化的省思后记消失的恐龙乐园1第一集 消失的恐龙乐园兰州甘肃省的省会,也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之一。中华文明发源的母亲河黄河,穿过了这座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让她得以在黄土高原围峙的环境里头,能够有着绿意盎然的机遇。繁华,在一片干涸的景观下,显得弥足珍稀,尽管说这片土地上的面貌,在过去的岁月里头,并非如此的旱像。坐落在甘肃临夏市永靖县的刘家峡水坝,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电站之一。从 1958 年施工,于 1974 年完工并启用的大坝,将浑浊的黄河水,围成了一片碧波千顷的湖面。曾让大禹废寝忘食疏治的黄河水,自此从滔滔的祸水,变成了推动经济前进的力量。澎湃汹涌归于平静的改变不仅如此,科学家认为,早在远古时代,眼前这片静谧的湖光山色,也曾上演着喧嚣而且精彩万分的戏码。这出戏码的主角们,是已经消失了 6500 万年的庞然大物恐龙。出片名:消失的恐龙乐园1947 年,科考人员曾在黄河边上的盐锅峡发现恐龙化石的遗迹,20 世纪末,又在离盐锅峡不远的刘家峡有了更多的发现。刘家峡水库一角霞光映照刘家峡水库鸟瞰兰州2甘肃影像系列丛书沙漠化的省思同期声:甘肃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 李大庆刘家峡恐龙足印群,我们最早是在 1999 年 8 月份发现的。当时我们是在做一个专题,就是白垩纪地层的一个专题调查。最早只出露了一枚脚印,保存的非常好。然后我们首先是做了一些试探性的追索挖掘,当挖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发现了这个遗迹,根据保存的状况延续进去,结果挖掘出比较好的东西。事实证明这个点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一个恐龙足印化石点。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世界上少见,同一个地点,同时保有多种恐龙活动痕迹的化石。科学家认为,它们从一亿年前的白垩纪就形成了。同期声:刘家峡恐龙博物馆馆长 孔得来当时挖掘的时候,一共挖了有十个化石点,这是其中的一个。也就是说当时挖出来以后,这个化石点是最好的一个。这块是一号保护点,一共面积是 400 多平方米。它发现的足印种类比较多。这个点有个很大的特点,像这个足印,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现恐龙足印最大的一个脚印点。通过这个数据分析,考古出来的就有150组,有十个种类的恐龙足印。这个恐龙足印,有食肉型的,也有食草型的,通过好多专家评估,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化石比较集中的一个点。庞杂的活动痕迹与足印化石,揭示了眼前这片既干燥又饱受风雨侵蚀的丘壑刘家峡恐龙博物馆恐龙足迹刘家峡一景消失的恐龙乐园3过去曾经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才能够滋养着这些身型庞大的生命在此地区活跃。同期声:甘肃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 李大庆在这之前,是没有青藏高原的。这个地方,主要都是一些湖泊,湖泊发育的地区。包括刘家峡恐龙足印这个地区,也加上北山地区,都是这样一个大的湖盆。那么在湖盆周围呢,长了非常茂盛的植物。所以,才能承载像恐龙这样的一个群体,包括大型的蜥脚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沿着湖泊的四周,植物茂密,给兰州龙这样身型庞大的生物不虞匮乏的食物。身长约十米身高四米多的兰州龙,有着 14 厘米的巨大牙齿用来咀嚼各种植物维生。受不了燠热天气的兰州龙,跟着其他恐龙挤在湖中泡水消暑,它们都翘首等待着天降甘霖。炳灵大夏龙,因为化石是在距离刘家峡大坝不远处的炳灵寺附近出土的,因而得名。身长 26 米,颈子就有 12.5 米长,是目前在亚洲发现体型最大的恐龙。消暑之后,三三两两爬出湖泊的恐龙,在泥滩上留下了拖痕和巨大的脚印。恐龙足迹和政街景恐龙化石复原的恐龙骨架4甘肃影像系列丛书沙漠化的省思炽热阳光的照射,让泥滩上的痕迹干硬,并且积聚了泥沙。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而成的厚重地层,产生高温高压,让泥变成岩形成了化石。随着地壳抬升,化石露出地表,风化作用又让泥沙剥离。主宰了地球近一亿六千万年的恐龙所遗留的化石,终于重见光明。化石是生态环境变迁最真实的见证,恐龙的活动只是这片干旱地区曾经发生的精彩故事之一。字幕:一千万七百万年前在兰州市西南方的临夏盆地,有着更动人的生命史。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临夏盆地,是 6500 万年前,随着地壳的抬升和多次的地质构造运动后,从湖盆发育成今日的样貌。临夏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里头,搜罗着从盆地各处所挖掘出来的古动物化石。这个博物馆主要收藏了哺乳类古动物的化石,其中又以生活于距今 1000 万到700 万年前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的藏量居世界之冠。三趾马动物群是指包括了像犀牛、长颈鹿、羚羊、鬣狗和其他许多与三趾马同时期生存的古动物。这个时期的古动物生态非常丰富,其中又以三趾马数量多而且分布广泛,被科恐龙时代消失的恐龙乐园5学家作为这个时期的古生动物生态标志。三趾马最大的特征是它的脚掌的三趾结构,而这三趾里头,只有中趾对于它在已经呈现半干旱气候环境的草原上奔驰有所贡献,其余两趾只是用来协助从泥淖中脱身。而另一项常被误解的事实是,尽管三趾马与现代马的样貌相似,但是距今四百万年前真马才是现代马的祖先。庞杂多样的化石,让后人理解到大地的变化和诸多生与死的故事。身长八米、高四米,拥有着一对两米多、宛如长剑般獠牙的黄河古象就是其中的一员。虽说在世界各地都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