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朔州历史文化研究文集_李尧主编.pdf
下载文档

ID:2334627

大小:2.21MB

页数:32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朔州 历史文化 研究 文集 主编
1序 言 序 言 李尧 朔州历史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千万年的积淀,逐渐形成朔州特有的历史文化板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广阔的研究领域。长期以来,众多史学专家、学者甘守清贫,潜心研究,默默耕耘,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在某些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引起史学界的高度关注,为挖掘朔州历史文化开辟了一条坦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令人欣慰。2004 年,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成立,拉开了朔州历史文化研究新序幕,朔州历史文化研究步入一个全新的时期。研究会多方面搭建平台,开辟阵地,提供场所,热忱服务,一大批热衷于朔州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聚集其麾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对古人、今人、后人负责的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对三晋文化进行创造性研究,探索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为朔州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有计划、有重点、分专题、多视角地对朔州历史文化展开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历经九年的砥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先后出版了朔州通史(三卷)朔州民间文化(两卷)雁北志集注 朔州简史 朔州历史文化丛书(共出五辑、50 册)等数十部千余万字的专著。创办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刊登了百余篇专题研究论文。值此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特将已发表的研究论文加以整理,分类归纳,积成一帙,冠以朔州历史文化研究文集之名,奉献世人,权作献礼。统观书中的每份成果,各有侧重,各有千秋。字里行间,不仅阐释了许多真知灼见,而且散发着辛劳汗水的芳香,折射出孜孜以求的可贵精神。在获得启迪和教益的同时,令人感动、激动、震撼。在这里由衷地向广大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者道一声:谢谢!当然,成果并非尽善尽美,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是为序。2012 年 9 月 14 日 2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历史变迁.1第一章 历史变迁.1 第二章 文物精华.80第二章 文物精华.80 第三章 史实考辨.121第三章 史实考辨.121 第四章 佛教文化.150第四章 佛教文化.150 第五章 碑刻探秘.179第五章 碑刻探秘.179 第六章 历史人物.214第六章 历史人物.214 第七章 西口文化.286第七章 西口文化.286 第八章 姓氏研究.307第八章 姓氏研究.307 第九章 古戏新探.315第九章 古戏新探.315 1第一章 历史变迁 第一章 历史变迁 第一节 朔州历史文化的四个亮点 第一节 朔州历史文化的四个亮点 高海 张志弘 朔州,历史悠久,文化脉络清晰,文明进程从未间断,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民族杂居交融的人文沃土;边塞军事文化特征鲜明的地理环境;人民既有自幼习骑射的尚武传统,又有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特质;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亦影响深远。这些特色共同构成了朔州历史文化熠熠生辉的亮点。一、典型的民族融合文化 朔州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的塞上,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往来、徙居的重要基地,是北方游牧文化同中原农耕文化交汇融合的熔炉。1.频繁的民族交往与交流 朔州自古宜农宜牧,是多民族聚居的乐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此一时,为中原汉族所居;彼一时,为北地民族游牧。各民族间,或和睦相处,或金戈铁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兴衰交替的历史剧。夏为熏鬻,商为土方,西周为猃狁,春秋为戎狄,战国为楼烦所居。赵武灵王向北开扩疆土,破林胡、楼烦。从秦统一到汉初,匈奴强盛,大量掳掠汉人至大漠。至汉武帝强盛,曾从关中大量移民。东汉晚期,中原大乱,无暇顾及边塞,北部匈奴、鲜卑、乌桓南迁占据朔州地区。之后的魏晋和北朝,朔州地区仍是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共同活动的区域。隋唐与突厥往来,唐末沙陀族来此定居,北宋时契丹占领,女真崛起后继为统治者。元为蒙古族、清为满族占据。其间,民族之间,有战有和,有进有退,杂居共处,互通婚姻,彼此融合,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或往来、或互市,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每当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占据朔州地区,总会将本族的民众迁来。当他们被另外的北方游牧民族代替,或是被中原汉族收复,一方面他们大部会留居,另一方面,新的主人又会将其族民,或从北方,或从中原迁徙到朔州地区来。留在当地的各个民族,大都被同化为汉人了。2.众多的少数民族名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文肇创一方文化。千百年来朔州大地孕育了众多的少数民族名人。刘蠡升(?535),山胡(稽胡)族,北魏孝昌元年(525)在云阳谷(今右玉县城东 2北 35 里)聚众起义,自称天子,改元神嘉,设置百官,坚持斗争 11 年。尔朱羽健,契胡族,尔朱荣之高祖,北秀容(今朔城区北)人。登国初为领民酋长,论功拜散骑常侍。尔朱代勤,尔朱荣之祖父。因功免除一百年的赋税,授立义将军。尔朱新兴,尔朱荣之父。家世豪强,财物丰盈,牛羊驼马,色别为群,谷量而已。朝廷每有征讨,辄献私马,兼备物资粮草,助禆军用。尔朱荣(493-530),早年袭父爵为第一领民酋长。后招兵买马,力量发展壮大,北魏统治者笼络他镇压农民起义。尔朱荣于乱世中南征北战,得以挟帝自重、权倾天下。最终为魏庄帝所杀。厍狄干,鲜卑族,善无人。北魏正光初年,拜任将军。后以军主身份随尔朱荣入洛。死后,赠封为假黄钺太宰,谥为景烈。厍狄士文,鲜卑族,善无人。隋文帝授他开府仪同三司,封湖陂县(今江西境内)子,寻拜贝州(今河北清河县)刺史。乞伏慧,鲜卑族,马邑人。北齐文襄帝时为行台左丞,加封荡寇将军,累迁右卫将军、太仆卿,封宜民郡(今河南境内)王。尉迟恭(585-658),鲜卑族,善阳人。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鄂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谥曰忠武,陪葬于昭陵。窥基(632-682),尉迟恭之从子。为唐玄奘嫡传弟子。李克用(856-908),西突厥沙陀部人,出生于神武川之新城。为后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子李存勖建后唐,追谥克用为武皇帝。李存勖(885-926),李克用长子,状貌雄伟,勇武过人。于公元 923 年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李嗣源(886-933),李克用养子,沙陀族,应州(今应县)人。为五代十国时期比较开明的皇帝,他改革后唐弊政,有“小康皇帝”之誉。米信(927-994),奚族,山阴米家岭人。少勇猛,善骑射。为宋太祖赵匡胤之心腹,死后,赠官横海军节度使。此外,还有契胡族乙速孤佛保、唐括迪剌部族杨沃衍等名人。3.众多的少数民族文物古迹 朔州诸多的文物古迹,反映了少数民族文化在朔州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也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有力证据。31986-1987 年,在今平鲁井坪南梁一带发掘墓葬二百余座,大部分为春秋至战国时期,族属为北狄和林胡、楼烦。出土的夹砂单耳陶罐、“丁”字形骨器、玉石串珠等器物,都有着明显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征。在平朔生活区发掘的大批战国至汉代的墓葬中,有不少器物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在朔城区东邵庄村等地出土的夹砂陶腹、铜腹、铜腰牌饰和骨器,均有明显的游牧民族器形特征。朔城区北关出土的北朝画像砖,上面的出行、狩猎、舞伎等图案是北方和中原两种文化兼容并蓄的风格,其墓葬不知属于哪个民族。特别是北魏千佛石塔、应县木塔、崇福寺、鄂国公庙等更是少数民族所遗留的重要文物。4.多民族的文化特色 朔州,是多民族在此融合的地区,故而文化亦具有多民族的特色。在当地的衣食住行方面,人们穿戴“毛鞋”、“狐帽”、“羔皮帽”、“白茬皮裤”、“白茬皮袄”;饮食上虽以杂粮为主食,但肉食、奶食亦很普遍,嗜饮砖茶,喜欢吃“盐煎羊肉”、“涮锅子”,喜欢煮浓茶、喝羊汤、饮烈酒;房舍多住窑洞;男女老幼善乘骑,出行多以马代步。这种风土人情与游牧民族风俗习惯颇有相同之处。在当地的汉姓中,仍保留有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古姓。如春秋时期的戎、安、米、狄等,秦汉时期的党、单等,北魏时期的元(“拓跋”改为“元”)、蔚(“尉迟”改为“蔚”或“尉”)、穆(“丘穆陵”改为“穆”)、艾、郎(“叱奴”改为“狼”,后又改为“郎”),明代麻、贴、丁(“获独步丁”改为“丁”),清代的金(清开国以“爱新觉罗”为姓,“爱新”满语为“金”意,故后又改姓“金”)、罗(取“爱新觉罗”之“罗”)、洪(改“爱新觉罗”为“洪”)、荣、富(“富察氏”改为“富”)等。在当地的语言方面,亦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如蒙语“嘎渣子”(指不走正道,干坏事的人)、“忽辣盖”(指随便拿别人东西的人)、“圐圙”(指四周用篱笆围起来的地方)、“不浪”(指木棒),满语“啃哪个呀”(去哪里的意思)等方言的流传。二、典型的边塞军事文化 1.战略重地 从地理位置来看,内长城南称塞内,外长城北称塞外,内外长城之间称塞上,朔州位处塞上,正好是在内外长城的包围之中。内长城上有依靠地理天险修筑的易守难攻的雁门、宁武、偏头外三关,外长城上有著名的出塞西口杀虎口。过雁门关,经朔州地区,出杀虎 4口,既为南北通商大道,又为重要的南北军事要路。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中原王朝最大的军事威胁主要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而朔州正处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之要冲,同时这里也是中原王朝出击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军事基地。北方游牧民族如攻克朔州,可南下威胁山西乃至全国。对中原王朝来说,则可以出朔州,直接征服大漠一带的游牧民族。故而朔州确系京都藩卫、三晋门户、全晋巨防,兵家必争之地,历来为世人关注。2.军事设施遗存 朔州,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争战的大舞台。而今遗存的巍巍长城,险要的关隘,残破的城堡,圮废的烽台,仍不失当年壁垒森严的气势。朔州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内长城大部分在忻州和朔州两市交界沿线一带,外长城在今山西与内蒙古交界沿线一带。内长城黄土、石块、砖块相间连接,以凭险守关为主。长城线上每隔 100800 米筑有墙台或敌楼,附近建屯军城堡,士卒平时屯田,战时出征。外长城主要为黄土夯筑墙体,以守边墙为主。不管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把朔州地区当做稳固统治、扩展疆域的前沿,竭力修筑关隘作为防御工事。长城沿线的诸多城堡,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旧广武城是雁门关下的重要城堡,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杨业曾在此与辽兵大战。新广武城比旧广武城地势更为险要,更有利于作战,明代在此设重兵把守。利民堡在明代与神池、八角及今五寨三岔堡,合称“四城堡”,是防御瓦剌、鞑靼的军事要地。今六县区的各个大村在过去几乎都有堡寨,而今右玉县更是城堡众多,烽堠林立,被誉为“中国古堡之乡”。现在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堡就有三十多座。右玉古堡大多建于明代,是明代大同镇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朔州境内的烽火台星罗棋布,绵延不断,伸向各哨所据点。从明大同府志记载可知,大同府境内共有烽火台三百三十座,其中属今朔州地区的有九十六座。朔州志载:在朔州境内,属大边墩有九座,二边墩有二十七座,腹里墩有二十八座,计六十四座。3.著名的古战场 2000 多年的朔州历史是一部民族战争史。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破林胡、楼烦与李牧守边退匈奴,西汉马邑之争、马邑之谋,东汉与南匈奴马邑大战,前秦灭代之战,北魏太武帝大破柔然与尔朱荣起兵,隋代李充马邑破突厥,唐代李靖出马邑大破突厥与石雄出马邑大破回鹘,五代后晋朔州军民抗割让与契丹屠城,北宋杨家将抗辽,金军亡辽于朔州,金代蒙古军占领朔州与吴僧哥、杨沃衍抗蒙斗争,明代右卫保卫战,清代抗粮反薙发斗争等等诸 5多的“重头戏”曾在朔州大地上演。特别是黄瓜堆和金沙滩更是扬名天下的古战场。北齐天保五年(554)三月,高洋于黄瓜堆(又称神堆、黄花梁,位于今怀仁、应县、山阴三县交界处)大破柔然。武后垂拱三年(687)八月,突厥寇朔州(今朔城区),武后以黑齿常之于黄瓜堆大破突厥。唐景福元年(892)八月,李克用于黄瓜堆大破李匡威与赫连铎。北宋雍熙三年(986)七月,杨业护送云、应、寰、朔四州民众南徙,率军与辽军激战,即民间广为传说的“金沙滩大战”。“金沙滩大战”史书本无其说,其名称源于血战金沙滩告御状等传统剧目及评书节目。其实金沙滩是泛指今朔州市朔城区、山阴县及应县、怀仁一带绵延广阔的沙碛之地。当时,“金沙滩大战”的主战场,是在今朔城区的南部。4.尚武的传统 朔州为历代民族战争的拉锯地带,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