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朔方集
下_吴忠礼著
朔方
吴忠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朔方集:全 2 册 吴忠礼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12(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库/张进海主编)ISBN978-7-227-04911-1I.朔II.吴 III.宁夏-地方史-文集 IV.K294.3-53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1)第 257831 号责任编辑刘建英杨敏媛特邀编辑吴晓红封面设计张宁责任印制李宗妮朔方集(下册)(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库)吴忠礼著出版发行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地址银川市北京东路 139 号出版大厦(750001)网址http:/网上书店http:/www.hh-电子信箱邮购电话0951-5044614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印刷装订宁夏精捷彩色印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开本720mm980mm 1/16印张66字数1000 千印刷委托书号(宁)0008589印数1000 册版次2011 年 12 月第 1 版印次2011 年 12 月第 1 次印刷书号ISBN978-7-227-04911-1/K 465定价116.00 元(上、下册)CONTENTS目 录宁夏的历史变迁与行政建置沿!革001宁夏、朔方、塞上江!南015宁夏圣山贺兰!山020贺兰山名!诂034万里长城在宁!夏045“银川”得名与“凤凰城”的来!历049银川的古城墙和城!门070大原、太原与固!原081古萧关在哪!里086秦塞河防军城“浑怀障”名源浅!释092灵州、灵武与吴!忠099宁夏中护卫、中屯卫与中!卫106平虏所、平罗县和石嘴山!市112古灵州今何!在117固原古城春!秋120吴忠市汉代“安定属国”民族自治试验!区131西夏国名鳞!爪136原宁夏省磴口县的来龙去!脉145001SHUOFANGJI宁夏地名特点浅!议157银川的钟鼓楼和玉皇!阁170文化街有文化,珠市巷无珠!宝174银川旧城街巷探!源178略谈宁夏“八景!”204宁夏修志刍!议219源远流长的中国地方!志225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的发!展230马鸿逵主修 宁夏省通志 告吹始!末234台湾明刊本 宁夏新志 伪作!考239日本藏明刊孤本 宁夏志 考!评256新志书续修之管!见277十年百事动天地评 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 十年系!列292浅谈年鉴与地方志的关!系298编撰 宁夏通志 人物卷 的抛砖之!见303编写 宁夏通志 大事记 蠡!测321 宁夏通志 艺文志卷 编纂思!考332阅 宁夏通志 民族 宗教卷 “篇目”有!感346省级军事志“大事记”位置之我!见352 青田县志 篇目设计蕴哲!理358开卷受益引人入胜评山西省 潞城市志 概述篇!364独具历史文化内涵的 运城地区志 评山西省 运城地区志!369天津市 北辰区志 的成功与探!因375002SHUOFANGJI朔方集百期千文百卉千葩 宁夏史志研究 创刊百期回!眸382继承史志文化传统贯彻“方志条例”精神推动修志事业前!进396附:序文 宁夏审判志!序413 宁夏测绘志!序415 宁夏体育志 序!418 宁夏军事志!序421(续修)宁夏科技志 序!425 宁夏动物寄生虫病志!序428 固原市志!序431 固原县志!序436 原州区志!序439 彭阳县志!序442 银川市城区志!序444 石嘴山区志 序!447(续修)盐池县志!序449(续修)贺兰县志!序453 国营渠口农场志!序456史志乾坤大静坐收获丰姜自力编著 中国史志之最!序458后!记462003SHUOFANGJI朔方集宁夏的历史变迁与行政建置沿革宁夏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区之一,早在战国秦时就有郡县的建置。但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疆域范围时有消长,行政区划每多变迁,加之地形的变化、河流的变迁、道里的改向、聚落的兴衰、地名的更迭,错综复杂,变化频繁,给后人留下许多茫然。甚至历代有关史志著作中,对宁夏的行政沿革、历史地理,亦往往张冠李戴、南辕北辙,错讹不断。为了帮助今天生活和工作在宁夏的人们正确了解宁夏的历史全貌,并理解当前宁夏行政区划变更的历史渊源与积极作用,就有必要将宁夏历史变迁与行政建制的来龙去脉先作一个概略的介绍。一、宋朝以前的历史与行政建置概述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大西北东北部,居黄河中上游,北峙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由北部横穿全境,历史悠久,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早在 2.5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曾在这块大河两岸的沃土上劳动、生息、繁衍。夏、商、周三代以前,这里先后是史称为荤粥、鬼方、猃狁、害夫和戎、狄等部落氏族的活动场所。到春秋时代,今宁夏南北大地分别是义渠戎、乌氏戎、朐衍戎等部的居牧地。战国时期,秦国先后在今宁夏南北第一次设置乌氏县(辖今固原大部)和朐衍县(辖今吴忠市大部)。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 272001SHUOFANGJI年),秦国添设北地郡(治今甘肃宁县西北),乌氏、朐衍二县隶之,并于缘边首次筑长城以拒北方胡人南侵,这是中原政权在宁夏地区正式设立行政建置的开始。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分全国为 36 郡,亦包括北地郡。秦朝还在宁夏北部设立浑怀障(今银川兴庆区月牙湖乡南)和神泉障(今吴忠利通区西南部)两处军城,并开始在沿黄河东岸地区进行屯垦,这是宁夏北部地区的第一次移民开发。两汉时期,大规模“募民徙塞下屯耕”,大兴开渠引水灌溉,自朔方(今宁、内蒙古河套灌区)以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普遍修渠溉田,使得黄河右岸广大新垦区出现“冠盖相望”的繁荣景象。宁夏的农业又一次得到全面大发展,今宁夏北部即是时称为富裕代名词“新秦中”的一部分;南部亦“马匹遍野”,“畜牧为天下饶”。其间,又从北地郡析置安定郡,治高平(今固原原州区),上隶属于凉州刺史部,下辖 21 县,在今宁夏境内可考者有高平、朝那、泾阳、乌氏、参糹言糹、眴卷、三水等 7 县,辖境包括今固原市大部和吴忠市、中卫市南部部分地区;原北地郡,先治马领(今甘肃庆阳西北),后移至高平县(今吴忠利通区西),上隶属于朔方刺史部(这是宁夏别称朔方的缘由之一),下辖 19 县,在今宁夏境内有灵武、富平、灵州、朐衍、廉等 5 县,辖境包括今宁夏北部黄灌区等市县大部分地区。汉武帝巡行各郡,多次来到北地、安定地方,认为两郡是防御匈奴入侵的要冲。为了加强该地区军防,他命令在乌氏县瓦亭关(今固原南)、朝那县萧关(今固原东南)设重防,还在富平县神泉障设北地都尉,浑怀障设浑怀都尉,以加强河防与边塞军卫管理。另在三水县(今同心东)设立自治性质的属国,负责安置匈奴来降者,朝廷选派属国都尉进行监管。所以“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盟,牛马布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汉末卢芳、隗嚣、高峻等先后割据今宁夏地区,使该地区频遭战乱,加上其后羌人起义的打击,人民逃亡,治所内徙,最终于东晋时归属于匈奴铁弗部赫连勃002SHUOFANGJI朔方集勃所建立的大夏国。大夏以统万城(今陕西靖边白城子)为国都,在宁夏设置高平镇(今固原原州)、薄骨律镇(今吴忠境内)和饮汗城(今银川境内)管理之。大夏王还在饮汗城建丽子园,以为行宫御花园。进入南北朝时期,宁夏的经济一度得到恢复发展。尤其是北魏薄骨律镇将刁雍任间,在屯垦戍边,安置少数民族,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本地生产的粮食自给有余,一次就调“运屯谷五十万斛赴沃野镇(今内蒙古临河西南)以供军食”。而且是自行造船,从黄河水道运送的,这又成为黄河中上游水运开发的首创。由于多余的粮食在平地堆放,刁雍于太平真君九年(448 年)上表“求造城储谷,置兵备守”,所建之城被北魏太武帝赐名为“刁公城”,以示对刁雍嘉奖。北魏孝文帝平定三齐,于太和初年(477 年),又将历下(今山东济南)居民迁至薄骨律镇境内,筑历城(今宁夏银川兴庆区月牙湖乡南)以屯居。北周时,继续向宁夏移民兴屯。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迁 2 万户于丽子园,置怀远县和怀远郡,是为今银川市的前身。周灭陈国(国都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以后,又迁该国兵民于灵州,对河东地区再次进行大规模开发。南人的文化、风俗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经验也随之带到塞上黄河岸边,使这片土地变成与移民老家江南水乡一样美丽富庶和文明。宋代史书 太平寰宇记 称:“因江左之人崇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这一历史时期,宁夏还是陇右丝路的重要枢纽,从固原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波斯珍品就是宁夏在中亚交通史上重要地区的物证。隋唐时期,宁夏地区不仅军事战略地位日益重要,而且经济贡献也越来越大,因而中原王朝对这里的统治进一步加强。唐朝甚至把宁夏全境都纳入关内道,属于京畿地区,以京官遥领。贞观二十年(646 年)九月,唐太宗亲至灵州会见数千名少数民族首领和使者,被铁勒诸部恭请共尊为“天可汗”。太宗从其请,并赋诗曰“雪耻酬百王,除凶恨千古”,命勒石记其盛事。于是灵州地区又成为继汉代以003SHUOFANGJI后再次安置少数民族内附部落的羁縻州。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地方自治特区,各部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史称“六胡州”。在这块多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开发的塞上天府中,农业和畜牧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传统的河套黄灌区再现生机,灵武南有汉渠、胡渠、御史渠、百家渠、博骨律渠、特进渠等 8 大支渠和“千金大陂”;其北亦有艾山旧渠和“千金陂”,同时,黄河之西贺兰山东麓,也得到大规模开发。相传汉延渠、唐徕渠均修于唐代。河西也与河东一样,已是田连阡陌,果树成荫的“塞北江南”了,正如当时诗人韦蟾咏道:“贺兰山下果园城,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骑铁衣明。”以开元年间为例,屯田数为灵州 37 屯、定远军 40 屯、盐州 7 屯、原州 4 屯。唐制 50 顷为一屯,上述屯田合计 4400 顷。特别重要的是灵州等地的池盐,在当时也成为朝廷财政收入的支柱。以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灵州在唐代上升为北方的军事巨镇,先后设立过总管府、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这是宁夏别称朔方的缘由之二),统辖北国边防各军城,拥有军队 6 万余人、战马两万匹,是全国边镇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因此当天宝间“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等仓皇逃往四川,而太子李亨却背道北上,一到平凉郡(治今宁夏固原)就得到大批官私马匹。朔方留后杜鸿渐与六城水运使魏少游等朔方官员会商后,书面向太子详细报告了朔方所拥有的军用物资、粮械和充分的后勤补给及强大的军事实力。河西行军司马裴冕亦力劝李亨治兵灵武以图今后进取。太子李亨遂于天宝十五年(756 年)七月十二日在灵武(今吴忠利通区西北)继承皇帝位,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升行都灵武郡为灵州大都督府,诏郭子仪任兵部尚书,兼灵州大都督府长史,率 5 万大军来陪都勤王。随后又广借吐蕃、回纥、大食等部兵力聚集于朔方。次年九月,郭子仪统帅中外人马 15 万之众,一举光复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十月肃宗返京,完成了所谓“肃宗中兴”的壮举,灵州也就成为唐朝的所谓中兴发祥圣地。但是“安史之乱”给朔方带来的是大军云集,地方不堪重004SHUOFANGJI朔方集负,经济受到极大破坏。尤其是战后,前门驱走了狼,后门进来了虎,使得原州、安乐州和石门等七关,落入吐蕃之手 80 余年之久。灵州地方也成为唐、吐长期争夺的战场,河渠毁塞,营田破坏,人口锐减,强大富庶的朔方从此一蹶不振。二、地方割据政权西夏国宋朝立国以后,割据于陕北的党项部崛起,经过其首领李继迁、李德明和李元昊祖孙三代半个多世纪的顽强战斗,并在辽国的支持下,于咸平五年(1002 年)攻占灵州(今吴忠利通区西北),迁党项首府于此,改灵州称西平府。天禧四年(1020 年),再迁河西怀远镇(今银川),改称兴州,以为夏国都。明道元年(1032 年),李元昊继夏国王位后,为开国称帝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改宋朝年号为显道;放弃李、赵赐姓,改用党项姓氏自号“嵬名氏”,更名为“曩霄”;废除宋、辽所颁封号,按党项语自称“吾祖”(又作“兀卒”)意为“青天子”;袭用简化的唐宋礼仪、音乐和典章制度,严令“国中悉用胡礼”,官民一律秃发、耳垂重环,并“改大汉之衣冠”;命野利仁荣创制“国书”(西夏字),设立“蕃学”;等。终于在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 年)十月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大夏(党项语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