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尘埃
范康著
我 本 尘 埃 我 本 尘 埃 范康 著 范康 著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1序 序 何明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康先生的散文集我本尘埃,从自身的亲身经历,感悟着一个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从农耕文化发祥地汲取营养,对人生酸甜苦辣深刻的洞察和哲理的思辨。这集散文,凝结了范康先生的心路历程,散发着他热爱生活的精神灵气。细细品味,范康先生的散文似一杯清澈溢香的茉莉花茶,给人美的享受。艺术源自生活,真谛来自对生活的感悟。范康先生的人生情趣是丰富多彩的,他喜欢踏青游玩,访友问道,也喜欢与朋友月下对饮。这样的生活赋予他浓厚的人间情怀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仅充实丰满了他的散文内容,而且利于他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轨迹,发现真谛,避免 2了无病呻吟的咬文嚼字,使他的散文总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范康先生的散文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启发性、哲理性,离不开他在貌似平常的生活中寻找诗意的因子,并加以发酵和酝酿,使平凡的生活在他笔下焕发出诗意的光辉,渗透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让人读来,犹如品尝一枚青橄榄,咀嚼愈长久,滋味愈醇香、愈甜美。细细品味,范康先生的散文似一幅跌宕起伏的人文画卷,让人浮想联翩。从经历苦难到走近香格里拉,从舟曲泥石流到日月山随想,从拜谒孔林到悠远的月夜,在范康先生的笔下,最令人心旷神怡的诗意总是牵连着大自然的神奇、历史的沧桑和人文的厚重,他通过时空的穿梭、景物的描写、真情的表白,衬托对人生的感悟,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由地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中体验着生命的律动和时光的飘忽,聆听着天籁和内心的协奏与交响,吮吸着太阳的光辉和风中的雨露,真实地为我们再现了世事的变迁和人间的冷暖,使人仿佛置身于“天 3南地北随意出,黄泉碧落任驰笔”的境地。细细品味,范康先生的散文似一道充满思辨的人生命题,使人自知之明。范康先生的散文,不仅质地细腻,文理绵密,也充满了智性的光泽和理性的升华。他的犀利和感性,来自于他对生活真相的思想疑难和深刻洞察,混合了他隐忍深微的社会经验和生命体验,往往通过智慧的细节挖掘和精神分析,回归理性,走向清静和超然;他活跃的精神气质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拓展了散文的表达阈限,使自己的妙笔得以自由驰骋,生花吐艳;他鲜活的语言风格,既有生命起伏的清晰痕迹,也有似水流年匆匆流逝之后的感伤。他通过对景致的素描和情感的流露,有力地呈现出自己生活与历史之间的互动、与现实社会的对话,这种生命感的表达,直接从个人的主题随动中完成对世界的沉思衍射,揭示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爱恨与悲欢,不失为我们理解当代现实生活的精神参照和理性坐标。籍此我们有理由深信,范康先生对世界和现实社会的沉 4思,将成为一种潜在内质的深入,时时在观察中得出更加深层次的哲理,暗喻着作者这种更多的、纯粹的心灵抒情和时代完整总结的问世,来与广大文学爱好者和读者见面。-是为序 二一二年五月七日(窑街煤电公司党委常委、工会主席)5范兄之雅范兄之雅 杨小刚 和范兄的相识既偶然也必然。源于平日里疏于同省总工会政研室的直接联系,竟不知政研室“藏龙卧虎”有范兄“出没”,得以相识范兄似乎有些偶然。相识的必然是在 2009 年 9 月,借承办甘肃省大企业工会主席座谈会之机,才与省总工会政研室有了首度携手、通力协作,在异地他乡与范兄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时任省总工会政研室副主任的范兄让我们彼此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与沟通。范兄是这样的人,率直、热情、随性的风格往往给人第一印象颇深。初次见面便如同挚友,再次相逢便已成故交,随意的调侃,轻松的说笑,在谈笑风 6生间绝无刻板酸腐之意。诸多时候在众人面前观之,在爽朗的笑声背后,范兄的眉宇间分明透着许多儒雅之气,偶而的语出惊人,无不让在座诸位侧目颔首,足见君之观点和思想颇有见地、诲人至深。知道范兄爱书许久,但知范兄写书还是这两年的事儿。山魂、山路两部小说的问世,让我尤为惊叹范兄在处理繁杂的业务工作之余,还能求得一隅,笔耕不辍,著书写作,实属不易,精神可佳。同时更钦佩范兄之胸怀、之雅趣,赋于周边如我一样的许多朋友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索 今年初夏时节,一个不经意的日子,范兄来电告知,君又将有新作问世。忙不更叠表示恭喜之时,君又出语惊人,请我为其新作题写序言,甚感惶恐。一则要感谢范兄这般抬爱于我,二则委我为书作序实感比范兄写书还难,怕误读了君之心意,曲解了文章本意。不待推辞,范兄已将文稿传来,再次显示了范 7兄率直的性格。也罢,第一时间先睹为快,在灯下提前品读,读生活、看世态、窥思想、字里行间让我悟到了范兄的雅致,且让我一一道来,以承我对范兄创作之意的理解吧。一是文雅。范兄新作涉猎社会生活、人文历史的方方面面。既有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又有生活所忆的各种片段,在流畅、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文思泉涌,酣畅淋漓,尽述作者之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为读者展现的是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百象图。此谓文雅,悦然纸上。二是情雅。无论是对往昔的追忆,还是对世态的描写,或是对事件的评论,再者对家乡及名胜古迹的咏叹,无不饱含着真挚的情感、理性的思维,兼具独特的视角,让读者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文若其人,慨叹于范兄的虚怀若谷、侠骨柔肠,西北汉 8子那股黄土高原般的赤诚、坚实的思想情结尽情流淌在文章段落之间。此谓情雅,情深意切。三是才雅。很是羡慕范兄游历之广、才情博发。孔林、乾陵、都江堰、日月山、河西走廊、香格里拉成都印象、漫步雷台,每至一处,必然溢情于山川河流之间,凝思于千里之外,将更多的个人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等元素注入华夏文明的台阶之上,犹如穿越晨曦的霞光,流连于崇山峻岭的云雾,让美的感受、静谧的心灵和睿智的思想交汇在读者的感知当中。此谓才雅,特立卓然。四是思雅。范兄的新作中不乏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散文、随笔、杂文佳作,细细品来,意味深长。散文贵在形散神不散,妙在精气神,书里书外,均可见到作者的才思神采。杂文随笔引经据典,针砭时弊,足见作者关注现实、情注民生的拳拳之心。范兄之力作既承载历史、传播文化,同时让历史与现实的厚重 9感、责任感得到高度凝结与升华。此谓思雅,力透纸背。灯下秉读,几点拙见,也许不足以全面理解和表达在下对范兄创作的深意,作为读者、作为朋友,谨以此文权当与范兄抚茶弹琴,共赏雅趣,悠哉乐哉。(兰州石化公司工会常务副主席)目 录 目 录 坏了规矩就没有好下场 姜子牙不过是个渔翁 项羽的才气 何以为英豪 被歌声吓破胆的“盖世英雄”“暴君”奇想 话语权 由敦煌学想到的 如果你是“李刚”自知之明 一起新闻故事的背后 名声 用心做事 火的闲话 乞讨.乞丐 金钱真的那么重要 经历苦难 见识 习惯 眼光 生活中也有宗教 困难与救助“衙门”感怀 春晚的变故 给自己挖坑 舟曲泥石流 拜谒孔林 庐山遗梦 乾陵断思 都江堰随想 日月山随想 成都印象 沙波头春日 山丹油菜花 追寻荷影 又见莫高窟 记忆河西走廊 漫步雷台 走进白塔寺 走近香格里拉 梦回老家 登鸡峰山 拜谒卦台山 秦安赏桃花 大堡子山遗址随想 祁山堡感想 湮没的历史 寄情山水 狼性.人性 城市记忆 我要吃红薯 无雪的冬天 选择与结果 把握机遇 总有一份感动在心头 网络里的人生 梦想 诱惑 逃避 为成都女子特警喝彩 关于爱情 幸福其实很简单 一个人的城市 过年回家 悠远的月夜 苜蓿菜 乡情 有那么一些记忆 赤贫的感觉 我本尘埃 抹不去的记忆 不变的称谓 家乡门前那条小河 后记 1坏了规矩就没有好下场 坏了规矩就没有好下场 1931 年 11 月 13 日下午,是一个普通不过的日子。对于曾经红极一时,甚至左右过中国政局的风云人物孙传芳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日子。就在这一天,英雄一世的他死在了曾经被他俘虏又被他枪杀的把兄弟的侄女手里。这多少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对于当时的孙大将军来说,最担心的是当权者蒋介石。因为他不仅出兵阻止过风头日盛的北伐军,甚至在日本侵占东北的过程中,力劝张学良投靠日本以图东山再起。蒋、冯、阎中原逐鹿时,他又力劝张学良与冯、阎一起倒蒋。他自觉与蒋介石结怨已深。“九一八事变”后,他唯恐蒋介石与己不利,就带着全家规避于天津英租界,并皈依佛教,避人耳目,不成想却死在了一个弱女子的枪下。其实,在北洋政府时期还是有许多规矩的。无论是抢夺政权,与敌人对垒,甚至带领军队争夺天下,也都是很有些规矩的。战场归战场,政坛归政坛,性命归性命,生活归生活,不同政见者可以打仗,可以互相攻击,甚至可以相互责骂。但在生活中却完全不一样,不同政见者之间可以相互容忍,甚至有些时候还能相互保护。北洋军阀时期,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像走马灯一样,很多时候是你方唱罢我登台,没有什么人能够独霸天下,也没有什么人能够稳坐江山,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被敌人或者朋友赶下台。曹锟 2和吴佩孚联手打败段祺瑞,张作霖和冯玉祥里应外合击溃曹锟和吴佩孚,却把段祺瑞请回来担任北洋政府总理。后来,张作霖、阎锡山、张宗昌搞统战大联合,打败冯玉祥,也只是赶走段祺瑞。即使革命军北伐胜利,蒋介石击溃北洋军老帅,也一样没有斩草除根。曹锟和吴佩孚要打倒段祺瑞,是因为巴黎和会无视山东权益,段总理没有爱惜“五四”学潮,失道寡助,引起国人的普遍反对。远在江浙的军阀孙传芳也不甘寂寞,今天一个通电,明天一个谈话。段祺瑞打不过曹锟和吴佩孚,便宣布全线停战,向徐世昌总统辞职,然后离开北京,移居天津。而天津不仅是曹锟的老家,甚至是曹锟起兵讨伐段祺瑞的城市,是讨伐军的大本营。段祺瑞一住下来,便与张作霖、孙文联络,反对曹锟和吴佩孚。后来,张作霖认为曹锟和吴佩孚对段祺瑞不公,两度兴兵,最终打败曹锟和吴佩孚,把段祺瑞请回北京执政。曹锟失败了,仍居住在中南海总统府,最后回天津定居。吴佩孚先是败退湖北,最终辗转回北京定居。北洋政府的老政敌没有为难他们,新政敌蒋介石也没有为难他们,后来还因为他们拒绝亲日,恪守民族气节而追授他们一级上将军衔。枪杀仇人、政敌、对手在许多人眼里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时至今日,世界上头号强国美国在所谓“反恐战争”中仍然采用从肉体上消灭敌人,无论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还是利比亚总统卡扎非,亦或是基地头号头目本 拉登,都是首先被从肉体上消灭了)。然而,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让对手颐养天年确实耐人寻味。徐世昌、段祺瑞、曹锟、孙传芳先后在天津定居。这些昔日的不同政 3见者在政坛,乃至沙场奋力拼争多年,最后却成了睦邻。段祺瑞还曾联络徐世昌、曹锟、王士珍、熊希龄,共同发起和平运动,呼吁南北停战,召开和平会议。北洋政府的老政客、老将军们似乎演绎了一种新的规矩,或者继承了看似新奇的贵族做派。政治归政治,军事归军事,谁胜谁负都不影响彼此的性命。孙传芳却破坏了这个规矩。尽管他卸甲后皈依佛门,却没有逃过破坏规矩后所遭受的惩罚。这个结果大概在他威武不可一世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曾经北跨长江与把兄弟作战,生擒敌手施从滨,不但没有像其他北洋军的将领们那样,放任对手活命,允许敌人颐养天年,而且不听劝告,执意斩杀了施从滨。十年后他得到了报应,施从滨的侄女将他枪杀于天津居士林。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守规矩,都应该张弛有度。此所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矩是众人必须遵守的法度。破坏规矩意味着背叛和践踏,意味本身就是另类,容易引起“公愤”。孙传芳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不得不书写的人物。他不仅搅动了近代中国的政局,而且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政局。蒋介石率领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就是他率领的北洋军。蒋介石在完成北伐任务之后,也汲取了北洋军失败的教训,肃整军纪,贿赂拉拢,威逼利诱,统一了军政旗帜。孙传芳为何要对他的拜把子兄弟大开杀戒,并借此毁坏众人默许的规矩?这不仅注定他成不了大事,成不了他的政敌蒋介石,也注定他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中国近代史有很多故事:军阀割据,军阀混战,武装起义,示 4威游行等暴力性争斗风起云涌,都没有北洋军阀之间的斗争更有意思。今天合作,明天分裂;今天炮声隆隆,明天银元叮铛;你靠武力登场,我靠银子上台演绎着一场又一场人间悲喜剧,唯独孙传芳有些另类。与把兄弟争斗本来就已经违反了常理,横竖也不应该要了把兄弟的性命。既然已经要了把兄弟的性命,何苦要在退出舞台时强壮着皈依佛门,企图保护自己的性命。难道自己的性命是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