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与道德_.pdf
下载文档

ID:2334143

大小:5.80MB

页数:18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思想 道德
书书书目录中国古代的时空观诸子百家与诸子十家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老子、庄子环境伦理思想探析孔子思想基本脉络 孔子与儒学的基本问题 曾子思想基本脉络 墨子思想浅析 中庸思想有两重性 中庸 阐发的科学研究方法 黄老学派 杨朱何曾“不拔毛”孟子的“劳心劳力说”本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庄子的处世哲学辨析 荀子的基本思想脉络 儒家的“卫道四师”儒家说“和”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中国古代兵家思想浅析 道家文化不能忽视 道家文化的非理性特点 儒道人格理论 易经、易传、易学“忠”的道德含义的历史演变 说“忍”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五行说”并非出自金木水火土 董仲舒思想理论浅析 王充思想论浅析 魏晋风度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 宋代士大夫的处世精神 宋明以后存在“反理学的斗争”吗 范仲淹“忧乐”名句所本 朱熹理论浅析 王守仁理论浅析 黄宗羲思想理论浅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出于谁 王夫之思想浅谈 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宗法社会与伦理型文化()第一部介绍马克思学说的译著()将 资本论 引进中国第一人()十月革命传来的是“列宁主义”()朱子学在国外()孔夫子从未主张禁欲主义()孔、老、庄对真、善、美的追求()苏格拉底思想脉络浅谈()柏拉图思想脉络浅析()亚里士多德思想脉络浅谈()培根基本思想理论浅谈()康德思想脉络浅析()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浅析()易的演化与一百零八()太极图的意义()傈僳族太极图()六十四卦先于八卦()八卦卦画起源新说二种()八卦并不神秘()“太极”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起点()三纲三畏三从三不去()四维四德四端()五伦五常五教()六亲六纪六行()七情七教七信七出()八目()九言九纪九守九思()十义十伦十恶()四句教()四主德()中西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及原因()中西自然观、人生观、审美观的比较()书书书中国古代的时空观远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先哲就把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作了朴素的辩证思考。管子宙合 比较深刻地阐述了时空统一观。寒来暑往、日月循环为“宙”,东西南北上下为“六合”。“天地万物之橐,宙合又橐天地”,意即万物包含在天地之内,而天地又包含在时空的“宙合”之中。“宙合”并不等于天地,它比天地还要广大和长久:“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这样看来,“宙合”即今之“宇宙”。墨经 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经上说:“宇,弥异所也。”“久,弥异时也。”经说上 解释为:“宇,蒙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的各种不同的场所和方位都包含了;“久,合古、今、旦、莫(暮)”。都类似现代科学的时间概念。关于时空的相互关系,墨经 作了明确的回答。经下:“宇或(域)徙,说在长宇久。”经说下 解释说:“长:宇徙而有(又)处,宇南宇北,在旦有(又)在莫(暮),宇徙久。”这是说,物质的运动在一定的时刻既是动(徙)的,又是静(处)的,物质运动就是动与静、徙与处的辩证统一;物质运动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从空间来说是时南时北,从时间来说是朝朝暮暮,实际上作者是把时间与空间看作物质运动的形式和条件。诸子百家与诸子十家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汉书艺文志 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度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的勃起,官学转向私学,学校教育移入民间,使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各个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等,出于维护本阶级和阶层利益的需要,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各种学说、各种流派竞相出现。他们的理论有的尖锐对立,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则小同大异。集中表现在尊天命、信鬼神与反对宿命论的斗争;尊礼教、尚孝道与实行法治的斗争;面向观实生活与超然物外的斗争;过分强调物体的“同”和“异”的形而上学与全面观察事物,重视“名生于实”、“取实予名”的唯物论的斗争以及“性善”与“性恶”、“任人唯亲”与“任人尚贤”的斗争等。这些理论分别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上升中的平民阶层和农民、手工业者的观点和战国中叶后地主阶级的要求。庄子天下 篇说:“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说明当时阶级矛盾的特点和复杂性。在不同学派之间,诸子虽然各持己见,互相批判;但有些也相互吸收和影响,有些还逐步走向综合的途径。而在学派内部,则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思想文化领域,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距今已经 多年,尽管他们的学说、观点是为他们的政治目的服务的,有其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但是,他们在学术上的贡献则是多方面的。他们的著作不仅在哲学、逻辑领域,国家与法的学说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内容。诸子的著作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一些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诸子散文是中国上古散文的典范,它们不仅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且在写作技巧上有很高的造诣。如墨子文章虽然看起来缺乏文采,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孟子文章则文采华美,清畅流利,尤以气胜;庄子的文章另具一格,瑰奇曲折,如行云流水;荀子是反对华而不实的,他的文章质朴简约,剖析事理极为透辟。历代史学家和散文家,如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无不从他们的著作中吸取营养,学习技巧。关于对诸子百家众多派别的归类,司马谈著 太史公自序“论六家之要旨”中已提到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刘歆总群书,将诸子言论归为十家。汉书艺文志 则根据刘歆 七略,把儒家经典列入 六艺略 中,另外在 诸子略 中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进而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由于阴阳家、农家著述遗失太多,纵横家的言论多属汉代人对战国时合纵连横外交功过的评述,且有人认为名家存在形而上学片面性,小说著作多出于“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九流十家渐渐成了五流六家。其实,阴阳、农、小说、纵横四家的言论,除阴阳家的言论尚待发掘外,其他三家稍事收集即能找到足以代表其主要思想的篇章和论述。今人寇崇琳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编译了 诸子十家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在这方面的探索。比如,他收集的 吕氏春秋 中的“上农”、“辩土”、“任地”、“审时”四篇,管子地员 一篇和 孟子滕文公(上)中“有为神农之言者”一篇,及清代人马国翰在 玉函山房辑佚丛书 中所辑 神农中几篇先秦农家著述,就基本上反映了先秦农家思想的主旨。目前,我们在坊间见到的诸子全集或选集,大多以书名、篇名或诸子代表人物进行排序,也有将经书和代表人物交叉排序的。而 诸子十家选译 为了集中表达各家主旨,它既不以诸子代表人物分类排序,也不以诸子著作排序,而是以 汉书艺文志 所谈十家分类,收集诸子各家文章、言论,按思想立论分别编入各家。无论是哪一家代表人物,他的言论和著述论及某家即归入某家。比如名家,除收有惠施、公孙龙子等代表人物的言论外,还收有管子、荀子、墨子关于形名观点的言论。十家中现存阴阳家言论太少,没有单列,而以兵家代之。孙子兵法 是我国兵书的始祖,司马法、墨子城守 等都是军事学说的重要文献,至今仍闪烁着思想光芒。作为一家与其他九家并列,似无不可。这也是一种尝试,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界,关于人性的善恶,自战国以来,众说纷纭,主要有:性善论孟子。后来宋明理学以及王夫之、颜元、戴震等都主性善论。性无善无不善论 告子。后来王 安 石亦 主 性 无善恶。性恶论荀子。性有善有恶论世硕。后来董仲舒、扬雄亦主此说。性三品论王充、韩愈。三品论认为人性有上中下,上为善,下为恶,中则可善可恶。性二元论张载讲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程颢程颐讲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朱熹讲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等等。此说受到王夫之等的批评。以上各家所说的“性”,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孟子以人伦道德的自觉能动性为人性;告子、荀子以人的本能为性;程朱学派以仁义礼智即地主阶级的道德为性;王夫之以人类生活必须遵循的规律为性。老子、庄子环境伦理思想探析老子、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的道德哲学著作 老子、庄子,不仅对人类生命形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透辟的论述,而且在极为明晰的哲理思辨中还包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原理,指出了人对自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及如何践履这些准则的方法,提出了崇尚自然、尊重天地、无以人灭天、天人不相胜等环境伦理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表达了古代中国人民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美好理想,开创了世界环境伦理思想的先河。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老子、庄子的宇宙观和思维方式。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第 章),人是自然化育恩养的万物之一,人类社会是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就把人纳入到天的范畴。这是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反映。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是更明确的“天人合一”思想。在老子看来,道高深莫测,远大难知,看似空虚无形,隐隐约约,却又无所不在,是无限宇宙里支配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力量。大自然实际上是道的化身,敬仰道自然就是敬仰作为它的化身的大自然。像老子一样,庄子对天地自然也无限崇尚,他热情赞美道:“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庄子天道)自然孕育万物,生生不息,作用无限而伟大,故而古代的先哲无不崇尚自然,赞美天地。老子、庄子不仅崇尚自然,敬畏天地,而且主张人们师法自然。老子说:“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 章)天、地、人最后都统一于自然,强调人道要服从天道,人道要体现和践行天道。他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老子 第 章),认为大德的运行要以(天)道为唯一的法则和准绳。老子、庄子提出的“道”这个概念,有时指自然界,有时指自然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有时二者兼而有之。他们所说的“德”是指人类社会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种人格修养,是“道”的具体体现和功能效用。“道”与“德”互为依存,遵循“道”就能获得“德”,背离“道”就失去“德”。故而老子说:“道生之,而德蓄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老子 第 章)庄子认为,“道”是覆盖和负载万物的,它广大而又丰盛,而君子不可以不去掉心智而师法自然。老子、庄子谈天道必归结到人事,谈人道也必本之于天道,都把崇尚自然、效法天地、尊道贵德当作人生行为的准则和依归。天人和谐,不以人灭天老子、庄子把“天人合一”作为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人的极重要的道德规范,认为有了这一境界,遵循这一规范就会产生一种渗透于自然万物的关切情怀和生命体验,从而自觉地与自然同体同德,与自然万物相亲相爱,而不会将自己与自然对立起来。老子说:“是以圣人恒善救物而无弃物。”(老子 第 章)这表现了他对自然万物的关切情怀。庄子向往的人类生活环境是:“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庄子马蹄)这种优美的生态环境并非庄子的凭空想象,而是远古农业文明中确曾存在过的事实。人与自然万物都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彼此之间是互为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除了人之外,地球上各种有生命、无生命的物质,不仅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且对人类都有积极意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老子通过对天地万物、自然物象的玄览洞察,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悟,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自恃灵明而高高凌驾于天地万物之上,不要凭仗强大有力而妄为滥施。庄子“天与人不相胜也”(庄子大宗师)的睿言就深刻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应当平等的至理。要保持人与自然万物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就要树立“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秋水)的思想。庄子认为天下万物都有各自的本性,有自己发展变化的特定规律,人们正确的做法是顺应它们各自的本性,遵循它们各自的规律,不要刻意妄为;天下最纯正的道德就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发展,保持它们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