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缺长篇小说_浩夫著.pdf
下载文档

ID:2333939

大小:46.55MB

页数:20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情缺 长篇小说_浩夫著 长篇小说 浩夫著
红尘滚滚,痴痴情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上江南美景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使宁城别具魅力。古丝绸之路,中西文化的交融,历史文化的沉积,使宁城定格为历史文化的旅游城市。宁城人杰地灵,宁城人不以身处塞上而自卑气馁。宁城人适应时代潮流的能力强,战天斗地的精神足,进取创新的意识高。到省城办事,无论是报社,还是文艺界其他部门,提起宁城人,他们会赞誉宁城是“文化市”“秀才乡”。用“秀才、美女、酸辣汤”概括宁城的风土人情恰如其分。但宁城人恋家,缺少冲出家门向外闯世界的劲头。所以,宁城历史上政客、将军、名人、大富豪寥寥无几。只是在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来才出了几位大文化人,几位知名的企业家。在政界上混得有名气的也只是几个凤毛麟角的厅局级干部。宁城的“文痞”“政客”在茶余饭后闲聊中说:宁城北边是黄河,西边是沙漠,南边是香山,自古以来只产名酒,不产大官。原因是沙漠脚下的泉水清澈甘甜,适应酿酒。俗话说,当官要有靠山,宁城北边没有高山峻岭做屏障,风脉不好,宁城的人在政界最高就混个厅局级到头了。所以宁城人自嘲自慰地说,不是宁城人没本事,而是姜子牙在上天撒菜籽(官种子)时没撒匀,湖广、江浙、蜀撒的稠了,宁城撒的稀了。马杰小时候也听老人们这么说。等长大上学时,翻开中国现代史便更加证实了这种说法。要不,元帅、将军全出在别的地方,而宁城听说只出了一位少将,是南方某省城的卫戍副司令。上小学时马杰就想,自己家境贫寒,无家族势力,久病的父亲也经常受村里人的欺负,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那时,看别人还敢欺负家里人。马杰出生在乡村,当地姓马的多,所以叫马家庄。马杰很少听父亲说起自家先辈们的故事。是邻居蒋爷爷在弥留之际告诉他:“孩子,你爹领你们不容易,你们在这儿是独脉一支。你的太爷当初逃荒时带着你的爷爷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到现在几代人了。要说你们的根在哪里,我和你爹谁也说不清楚,只听001QINGQUE情缺老人们说,宁城的人都是从山西大槐树迁来的。除此之外,古时候这里的人不是逃难流放,就是迁徙到这里来的。”马杰尽管小,但很懂事,他明白蒋爷爷病重了说话就困难,所以打消了刨根问底的念头,他只知道蒋爷爷对父亲好,经常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他家转悠。马杰还记得父亲因病早逝时自己只有十几岁,是蒋爷爷替他出谋划策、料理后事、看门守家,成了他的监护人。这些记忆使后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马杰每次回老家时都要去看望他老人家。蒋爷爷溘然长逝时,马杰视如亲爷爷一般,请了假前去送终。马杰的父亲出生在旧中国,在八岁时就过早地失去了父亲,十四岁时母亲也去世了。马杰的父亲跟他的爷爷相依为命,与同伴在浩瀚的腾格里沙漠里的盐湖里取盐,经过长途跋涉,举步维艰,换得一些维持生计的零用钱。他给土地大户打短工,给商人拉骆驼,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人穷志不短,身小人机智。那时,在宁城黄河边有遐迩闻名的渡口码头。汉张骞通西域打通了古丝绸之路,渡口是去兰州、固原、平凉、庆阳、西安的必经之渡。南北道路、水旱码头在此处交汇。渡口两岸绿树成荫,村庄错落有致,这里古往今来都是车水002马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明清时古渡就被列为“官渡”,曾设盐务局,比利时人和中国盐务人员在此经营管理盐务。内蒙古察汗池、通湖池、雅尔格勒汗产的青、白、红、黑盐由此销往内地。驼队的铃声从冬响到春,由定远王府和其他王府组织的盐运每年进入宁城九万多次,每峰骆驼驮两袋盐,每袋七十五公斤,每年运量达一千三百五十多万公斤。日寇侵华时占领了呼和浩特,吉兰泰盐池的东线盐运中断。继而转向大后方的宁城渡口,这里便成为盐业集散的大市场。宁城得水陆交通的天时地利之便,向北又有方圆百里的盐湖,盐的交易成为宁城市场交易的亮点,来自兰州、内蒙、中原地区的商贾云集。盐资源的丰富,贩盐成本的低下,为许多商人实现财富的积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叮当、叮当”的驼铃声,长长的驼队,饱经风霜的拉骆驼的小伙,成为当时宁城一道特有的风景线。马杰的父亲马吉龙土生土长在这里,因风土人情熟,干活卖力,头脑机灵,不长时间便与那些商人混得烂熟。走过漫山遍野的沙棘、冰草、红柳地,穿过一望无际的盐碱湖,登山峁看故乡,黄沙万里长。黄沙吹老了岁月,也锤炼了拉骆驼的小伙。一位来自内蒙的盐商逗趣这位十四五岁的小伙:“听说你经常只身一人从盐湖往出背盐,一次就是百八十斤,耐力不错,我不大相信。”年轻小伙那浓眉大眼的脸上顷刻掠过一丝得意的微笑,他知道自己的好事来了,便走上前来说:“确有此事,我怎样才会让你相信呢?”那位生意人用手提了提羊皮衣领,耸了耸肩,傲慢而大度地指着身后骆驼身上的一袋盐说:“小鬼,这是一百二十斤,你把它卸下来,背着它跟着驼队不停地走二十分钟,大约走一公里而不掉队,不允许歇下,到了盐渡你想要啥我给你啥。”吉龙毫不犹豫回答:“老板,说话算数,我就要你三只骆驼,你不一定舍得。”盐商爽快地说:“好。要是不行,你给我拉一年的骆驼,只管吃喝,工钱分文没有。”“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为定。”脚下黄沙茫茫,耳边驼铃声声,小伙子与沙漠之舟一起负重,步履艰难地迈着步子,踏出深深的脚印,向着理想的彼岸前进。结果拉骆驼的小伙赢了,003QINGQUE情缺盐商实现诺言。原来是阔绰的盐商看上了小伙,有意要扶持他。不几天,当马杰的父亲马吉龙拉着三只骆驼驮着几百斤盐回到村里时,整个村庄都沸腾了。随着私运湖盐的泛滥,宁城政府加强了盐运的管理,禁止官商之外的盐商和百姓私采私运湖盐。小伙子当盐商的美梦从此彻底破灭了。吉龙经常给爷爷讲盐商走南闯北的见闻,他恳求爷爷说外面的世界大,他要到京津去闯一闯,或许能挣点钱,好成家立业。马吉龙与爷爷商量后卖掉了自己那三只可爱的沙漠之舟。此时,马吉龙的爷爷已是五十四岁的人了。俗话说养儿防老,而今相依为命的祖孙俩却要天各一方,吉龙他爷爷于心何忍?但为了圆孙子的梦,只有叮嘱他:“娃,你是快十五岁的人了,俗话说男儿不吃十年闲饭,是该做点事的时候了,到外面站住脚就干,不行还要好好回来。”马吉龙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又去和蒋爷爷道别,请他多关照自己的爷爷,依依惜别之后便踏上了东行的征途。吉龙从比较闭塞的宁城外出闯世界时,可谓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时正值抗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糟蹋得遍体鳞伤。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东亚共荣”“王道乐土”下安有乐土?吉龙盘缠花完,打工干活再蓄路费。没活干,一路乞讨,到北京后又到了天津。映入吉龙眼帘的是大影院、歌舞厅、劝业场、外国人的大教堂,比楼房高的客轮、货轮,一望无际的大海,客货川流不息的天津码头。军舰、客船上挂着太阳旗和004五彩缤纷的三角彩旗。衣衫破旧、满身汗渍的中国劳工在日本兵的枪棒下修筑着码头。吉龙心里想:“日本人真能,修筑那么大的码头,那么大的石头,他们居然用铁链子拴上来稳固它。”日本兵设了进出港口的关卡,刁钻刻薄地盘查着行人,有几个狗腿子用皮鞭抽打着搬运东西的工人。吉龙发现这里虽然危险,但有活干。几天的细细观察,他初步掌握了码头上的情况。正在他思谋着干什么能挣钱糊口时,从他身边经过的一位戴眼镜的老者因赶着上船,慌忙中摔了一跤,皮箱、提包、行囊碰翻在地,天性善良的吉龙便上去扶起了老者,帮他捡起了行李,并把他送到了船边。那老者千谢万谢后掏给了吉龙几枚铜板。长时间的无奈无助中,吉龙出于好心帮忙却无意中换得了几个小钱,他真不知如何是好,激动得不知所措。吉龙初来乍到,对他来说劳有所得的商品意识在脑子里还是零。而老者的小费给他僵化的脑子开了窍。吉龙手攥铜钱,灵机一动,这不就是一份差事吗!从此他肩扛、手拎、身背,一根扁担在码头上迎来送往,居然混饱了肚子。这天下午,马吉龙刚把一车货物送上船,擦了擦汗正准备歇一会儿,一娇美但焦急的声音传到了耳际:“伙计,快来帮忙。”马吉龙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珠光宝气的少妇在喊他。少妇怀抱小孩,肩挎一个皮箱,手拎一个纸箱,像漏网之鱼一样一边焦急地瞧着码头,一边惊恐地看着身后,无疑是在躲避追逃。马吉龙二话没说,放下茶碗,三步并作两步赶了上去,一手接过小孩,一手拎起纸箱就走。一阵小跑后吉龙把母子俩安全地送到了船上。那少妇拿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深深地松了一口气,然后对着马吉龙说:“小兄弟,谢谢你。给,拿着,将来会有大用的。”说着将一枚硬币抛到岸上,马吉龙在愣神中捡起那枚硬币,看是一枚外国硬币,便说了声:“谢谢夫人,保重。”随后消失在人流中。这时几个手持棍棒的家伙追了过来,但为时已晚,轮船在汽笛声中缓缓离开了码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已是五年,日本已宣告投降。马吉龙多少积攒了点银两,他乘火车,坐汽车,最后骑着一头毛驴回到了阔别五年的家乡。而此时,他的爷爷已在翘首企盼中流干了泪,哭瞎了眼。久别重逢,祖孙俩抱头痛哭。马吉龙握着他爷爷的手说:“爷爷,你的眼睛我再也不离开005QINGQUE情缺你了,我要找活好好干,多挣钱养活好您老人家。”爷爷抽泣着说:“你走后的第三年,我的眼睛便什么也看不见了,多亏了杏花一家的照应,快去看看她们。”马吉龙在外闯荡五年,增长了见识,变得成熟多了。他像是留洋、进修回来的学者,身上多少罩着一丝金色的光环。吉龙浓眉大眼,鼻正口方,他的言谈举止以及打工锻炼出的做事认真、坚忍不拔的态度和意志,深得同伴们的钦佩和同龄姑娘的青睐。在马吉龙闯关东的五年时间里,早就有一位邻家姑娘代他承担起了孝敬老人的责任。姑娘叫杏花,从小与吉龙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杏花中等个,棱鼻凤目,扎一对齐肩的小辫。她说话沉稳,干活利索,与吉龙是同姓不同宗的邻居。小时候,他们在一起玩泥巴、打沙枣、挖野菜、打猪草、掏雀窝。常常是上午为玩争红了脸,下午又和好如初。吉龙长大了去背盐时她也要跟着一起去,后来吉龙赢了骆驼,她帮着割草喂那庞然大物,还调皮地硬拉着吉龙扶她骑骆驼。吉龙要闯世界,杏花闹着父母让吉龙也要把她带上。吉龙回来后,只要一有空,杏花就跑到吉龙家帮他爷俩做饭洗衣,收拾屋子;农忙季节,吉龙总是主动帮杏花家犁地、割麦、收粮食。时间在流逝,爱情在增长,他们彼此在心里深深地爱着对方。“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吉龙平时承包了两家的农活,闲时帮别人家干活挣钱。过年了,他用自己挣来的钱为爷爷买了洋布、洋糖、烧酒,给杏花买来头巾,用一颗爱心回报着爱他的人。这时吉龙已是十八九的英俊小伙了。大年初三,吉龙穿上在天津做好的中山装,上面故意插上一支钢笔,戴上曾经从三轮车上捡到的礼帽,再牵上驴子,让杏花坐在驴背上,到宁城逛街看社火。一路上,吉龙为了消除杏花骑驴的胆怯与外出的拘谨,给杏花讲在天津、北京的见闻。吉龙说:“我给你讲个 大与小,多与少 的笑话。讲得不好你可不要骂我。”杏花催促他快点说,吉龙便一本正经地讲了起来。说过去有一个员外,家里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秀才、卖伞的、傻子。丈母娘的五十大寿这天,当了一辈子秀才的岳丈喝得高兴,便有意考考三个女婿的文才。便说:“今天是你岳母大人的寿辰,我们可谓是儿孙满堂,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福006多烦少。三位贤婿以多少,大小为题,隐含自己的职业打哑谜、对对子助助酒兴,岂不美哉!”三个女婿异口同声称赞老岳丈大人说的“极是”。大女婿想,若说对对子,此乃小婿的拿手好戏,便当仁不让拱手抱扇道:“我有一宝贝从不离手,冬天用的多,夏天用的少,摇开大,合起来小。”岳父母连连称妙,心里夸赞着大女婿的对答巧妙,也没有跑题,公子王孙把扇摇,正是这样。二女婿也不甘示弱,便模拟着雨天撑伞的样子上前道:“我有一毡房实在奇妙,雨在房上打,水在房下流,雨天用的多,晴天用的少,撑开大,收起来小。”岳父母满意地直点头评判说:“谜意直切主题,又隐含了从事的职业,妙。”傻女婿老三正抓耳挠腮谋算着如何应对尴尬的场面时,只见臃肿肥胖的丈母娘正被两个女婿逗笑得全身颤动,合不拢嘴。他忽然连声叫停说:“有了,有了。”岳母说:“傻女婿快讲,快讲。”傻女婿便扭着肥笨的身子,走上前指着老岳母的胸说:“岳母大人有个宝贝从不离身,自己摸得少,他人摸得多,站起来看着小,蹲下去看着大。哈哈”只见屋内的女婿、媳妇、大姐们笑得扭成了团。丈母娘也跟着一阵大笑,等猛地反应过来时羞得面红耳赤。岳丈大人恼羞成怒呵斥道:“闭嘴,混账东西。”杏花有时听得入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