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远:中央美术学院五人展_曹吉冈康蕾李荣林杨澄张从云著.pdf
下载文档

ID:2333912

大小:138.06MB

页数:10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平远 中央美术学院 五人展 曹吉冈 康蕾 李荣林 杨澄
平远出版人/石志刚展览出品人/赵文利策展人/吴洪亮主 办/雅昌文化雅昌艺术网(http:/)设 计/赵志华(北京空与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责任编辑/鄂俊大关 欣特约编辑/萧恩明金 玮刘丽坤 刘建涛技术编辑/赵岫山郭秋来出 版/吉林美术出版社电 话/043185637191社 址/长春市人民大街4646号网 址发 行/吉林美术出版社图书经理部电 话/043185637186制 版/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 刷/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版 次/2008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开 本/7871092mm1/8印 张/13.5书 号/978-7-5386-29439定 价/220.00元Publisher:Shi ZhigangProducer:Zhao WenliCurator:Wu HongliangOrganizer:Artron Culture&A(http:/)Design:Zhao Zhihua(Space Art)Responsible Editor:E Junda,Guan XinContributing Editor:Xiao Enming,Jin Wei,Liu Likun,Liu JiantaoTechnical Editor:Zhao Xiushan,Guo QiulaiPublishing House:Jilin Fine Arts PressTelephone:0431-85637191Address:No.4646,Renmin Street,ChangchunWebsite:Issue:Book Managing Dept.of Jilin Fine Arts PressTelephone:0431-85637186Plate Making:Beijing Artron Color Printing Co.,Ltd.Printer:Beijing Artron Color Printing Co.,Ltd.Information:First Edition&Print in Oct.2008Product Dimensions:787 x 1092 mm 1/8 Printed Sheet:13.5ISBN:978-7-5386-29439Price:220RMBPlacidity.Amplitude-Five Artist of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Exhibition本书所有图文资料均取自雅昌TM中国艺术品数据库TMAll the pictures and data are based on ARTRONTM China Artwork DatabaseTM本书印制部分采用雅昌CISDOTM高精出版技术Part of this book is printed with ARTRON CISDOTM High-precision Technology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平远:中央美术学院五人展曹吉冈等著.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10(雅昌艺术网今日美术馆系列)ISBN 9787538629439 I.平.曹.油画作品集中国现代.J22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155922号曹吉冈 康蕾李荣林杨澄 张从云著 中央美术学院五人展3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言:“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郭熙以“三远”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三种对于构图、透视原理的视觉感受和绘画意境,同时还将其作为中国文人对自然俯仰往还、远取近求的审美观照之法,在师造化的过程中达到畅文人之胸怀,赋君子之情操,类天地之品德,通人情之世故的境界。“远”历来都作为古代山水画家对自然精神及规律体验与追求的手段,去实现士人心目中高尚品行和理想境界的统一。它是人们欲超越功名利禄的那种怡然自得、潇洒不群的状态在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自觉过程中引发的感召作用。较之高远的明了与深远的细碎,平远更易于表达平和清疏的意趣,它以平视的角度看山川景物层层而去,视线游走于千里之外。这种平和冲融中所蕴含的混沌之美,恰恰诠释了道家超然物外、不为尘俗所羁的出世境界,而对其欣赏中目光所及一眼千里的感觉在观者心里也产生了一种平和、平静、平淡的意味。平远中央美术学院五人展想要呈现的,正是画家这种平和致远的心态,还有他们在当代艺术的纷杂中探索中国传统底蕴时,所做的努力。或许是对民族“精神底线”的坚守,他们不约而同地走上一条融合中西之路以油画的笔触、色彩来表现某种中国式的符号。他们不是以西润中的缔造者,也不是以古融今的典范,却是在对中国传统的依恋中,以所学的西画技艺,尝试着属于自己又具有内涵的艺术创造。不跟风、不盲从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在当今“有买就有画”的艺术圈中难得的品格。“平远”二字,恰是应了画家们在喧嚣嘈杂中寻求一份平静之心的希冀,也应了他们在画面寻根传统,在冲澹中力图有为的寄托。文化传承、艺术信仰的不同以及绘画工具、造型语言的差异,造成了国画与油画的殊途。西方绘画远接古埃及、希腊雕刻与建筑的流风遗韵,注重写实以及与此相关的透视、解剖和光影明暗的表现。它通过层层覆盖的颜料,富有弹性的运笔,科学化的空间判断构成真实的再现。即使到了现代、后现代阶段,也仍表现为冷静、理性的画面秩序,奔放、炫动的色彩。中国画则脱胎于易经的流变,楚骚的浪漫,佛道的空灵,它用线去建构二度空间里平面的形,用墨之浓淡、干湿调和山水的意境,捕捉画面的气韵,最终以意象的造型展示自我的表现。正是这种艺术上的互补,使得不少仁人志士开始走上萃取中西绘画精髓的创作之路。他们有的成为绘画史中赫赫有名的大师,有的则如同沙粒般被海浪一并卷回。如何既吸收西方元素又不失自身的民族性格,如何达成一种神韵,做到真正被世人所欣赏,而不是一味的取巧卖乖?100余年的中国油画发展历程表明,在研究与学习西方油画的过程中,越是深入其堂奥,越会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珍贵,也越促使艺术家们在油画语言中做融合民族传统因素的尝试。这并非对传统绘画一招一式的模写追崇,也不是将传统程式的东搬西挪,而在于要理解它赖以生存的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观望古人的心境和情趣来反视自身,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和形式。参展的五位艺术家没有因身处变幻纷繁、信息轰炸的当代社会就放弃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我不敢说他们是否真正达成了以油画语言驾驭传统经典的境界,但可以肯定的是画家们怀抱着的浓浓的中国情愫,以及他们所坚持的为艺术而创作的执著,乃是日益污浊的当代艺术氛围里还存留的那一汪清澈。作为五位中最年长的画家,曹吉冈的作品拥有一份独特的深厚,这是他多年来肯于枯燥中静心创作的结果。他没有忙着去“创造”什么形式,而是顺其自然地一步步向前探索。画面好似在重温那山石嶙峋的北派山水,然而细部又精心把握了结构的造型,抛开了传统山水画中程式化的因素。曹吉冈在创作过程中,用西画的工具做到了中国画意义上的“写”,那是内心视像在画布上放逸、无拘束的舒展。他主动去发掘自己灵魂深处映射着千百年文化积淀的世界,将造型、光影、笔触、肌理这些来自西方的艺术语言融结成更有利于气韵的表达方式,从而变风景的写实为意境的塑造,改形式的抽象为情绪的写意。以宋元山水为契机打开古代文化的精神空间,并借助西画表现结构和形式创新的优势,这就是属于曹吉冈的艺术语言。他始终不怕寂寥、不肯逐流,努力地以平和而智慧的中庸态度去完成非西方系统下那个真正本土化的当代。都说人生如戏,但康蕾此次的作品却用戏剧的元素抒写了她别样的人生感悟。她画过大西北的塔吉克民族,也画过身边的人和事,最终又跳出日常的繁琐去求一个精神的超脱,回归到戏剧的创作题材。在充斥着暴力、血腥、彷徨与性的当代艺术世界,康蕾所要探索的是一条雄浑的文脉,这是中国人遥望“远方”的一种方式,也是画家内心深处传统力量的召唤结果。她用西画的材料去追求国画里传统写意的精神,那流动的、给人以想象余地的艺术境界。画面上覆盖着漂亮但绝非甜俗的颜色,不是每个局部都画得很细,而是有意去把握那种虚实关系,并试图将舞台的气氛和京剧本身内在含蓄的美表达出来。康蕾没有简单地将中国元素以油画的形式呈现,她认为这只是取了一个便宜的中国符号,真正对传统的挖掘不是从里面拿出具体的某样东西,而是吸收它的精神内涵和自身规律,并转化为当代语境下可通用的表现方式。空灵中略带苍凉,这是李荣林画面的感觉。他用灰色的调子去勾写老干枯枝的萧瑟,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李成笔下的寒林平远。然而不同的在于李荣林是以中国气象融入,做油画笔墨的探索。他相信油画也能产生润泽的感觉,能吸收笔墨的意识和趣味,尽管达不到水墨于宣纸上的那种舒展,但仍有可扩展的空间。虽然身处西学系统,但画家始终认为在传统中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他试图以北宗深沉、苍茫之味去尽显所绘事物的骨气,在对自然的师法中一点点褪去写生的色彩与笔触,除却不适当的关系与内容,最终赋予画面以自我精神的力量,这是画家的追求,也是他创作的乐趣。距离上的无限靠近反而会带来精神上的不断远离。当杨澄真正深入到西方的腹地去感受它的熏陶时,却发现只有中国的文化才能深入自己的血液。他不愿将自己变成西方艺术的中国版本,因此在对当代性的把握上选择了去关注时下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以一种理疗的方式去缓解现代人心灵的疼痛,哪怕只是片刻时间,让他们在焦虑、浮躁的生活中还能体会一丝的清凉。杨澄没有选择大山大水的豪迈,而是将目光投放到表现中国园林的清幽上。中国人把生存的最高理念、精神的最美好归宿都浓缩于园林之中,通过假山、湖石、建筑和林木营造出空间纵深的人工山水。它有着山水画的意境,更富含一种环境的立体塑造感,因而容易和油画语言更紧密结合,也不妨碍对传统韵味的表达。画家在对“幽”字的探求中下了很多工夫,希望笔底的景物是幽远的,阴晦中透着些许明快。他用金属的色泽打破了稳定的灰调子,避免了死气沉沉发堵的画面,也克制了因颜色跳突而丧志静的味道,可以说在“气韵上取其动,意境上取其静”上做了许多新的尝试。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张从云的画,就是气象苍茫,不管是缭绕的烟云还是粼粼的水面,都透着股流动的气。他将中国画的那种似与不似转化以坦培拉的效果,不断调和油、水并加以树脂,直到产生合适的画面肌理,这种特殊的效果相对于水墨能营造出更丰富的感觉,由于水、墨与树脂组合带来的偶然性,就使得绘画操作本身具有一种愉悦感。张从云借用了中国山水的某些经典元素,又挣脱了水墨中黑、白的束缚,他将赭石色调甚至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色调全部拿到自己的作品中来,任何可行的技法他都愿尝试,只为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虽然出自不同的创作手法和表现主题,却最终走向了精神的统一。五位艺术家以油画颜料的色彩魅力和质感展开了一个等待观众去意会的“风景”,并努力将画面的视觉因素与观众在审美中的文化积淀相沟通。他们有意识地提高其作品的“纯度”,想要解决当前油画艺术中“精神性”弱化的问题。就这一点来说,此次参展的艺术家能够独守一份对艺术的执著,在前人的基础上渐进,不轻言否定,不轻言变革,只为蒙应心中那传统情怀的召唤。希望他们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吴 洪 亮2008年8月序2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言:“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郭熙以“三远”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三种对于构图、透视原理的视觉感受和绘画意境,同时还将其作为中国文人对自然俯仰往还、远取近求的审美观照之法,在师造化的过程中达到畅文人之胸怀,赋君子之情操,类天地之品德,通人情之世故的境界。“远”历来都作为古代山水画家对自然精神及规律体验与追求的手段,去实现士人心目中高尚品行和理想境界的统一。它是人们欲超越功名利禄的那种怡然自得、潇洒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