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探索
飞跃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历程
申云兰著
前言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阐述。2011%年 7%月 1 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既是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又是 90 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探索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国实践中,通过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相结合,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其出发点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其目的是解决中国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服务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毛泽东用“中国特点”、“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等方面来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课题。前言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7-2(2)。申云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历程,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1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国情特点和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譹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知识分子中传播,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践中被认知、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不再是单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人民大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譺訛因此,其表达方式要求通俗化、具体化、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时代发展过程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内容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在党的 90 多年的历史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几代领导人和理论工作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方面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努力和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格外珍惜、继承发展。党的十三大上提出了“两次飞跃”的重要观点。即“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相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譻訛。同时,已有论者将从新 申云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历程,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同上。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87 年 10 月 25 日,见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 56 页。2前言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这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概括为“第一次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或酝酿)”譹訛。笔者在本书将以此为划分依据,将中国共产党 90 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即:第一阶段,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阶段,第一次飞跃的延伸与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第三阶段,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同时,对这一过程内在逻辑进行一些理论分析,提供一些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分析框架。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集,红旗出版社,2006 年版,第 5 页。参见申云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历程,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3目录前言第一部分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191949)第一章 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一、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1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期探索(1919192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19211927)3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中的马克思主义(19271931)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录1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含义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19311945)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二章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探索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时代特征的认识120 世纪初时代特征2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思想转变二、革命实践中彰显时代特征(19211949)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自觉(19211927)2革命实践中彰显时代特征(19271949)第三章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端1十月革命的胜利2五四运动的爆发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初步探索1在工农运动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在与错误思想的斗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奠定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大众化2抗战路线和抗战战略思想的大众化3整风运动4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里程碑毛泽东思想5解放战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目录6民主革命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杰出代表第二部分第一次飞跃的延伸与第二次飞跃的准备(19491978)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1新民主主义中国(19491952)2过渡时期(19531956)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1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探索2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严重挫折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严重扭曲(19661976)1“左”倾思想的发展和“文化大革命”2抵制与抗争“文化大革命”第五章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曲折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认识偏差1关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步骤二、曲折探索中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32关于国际统一战线理论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曲折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尝试1在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中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遭遇挫折中艰难前行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艰难探索2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汲取的教训第三部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1978)第七章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拨乱反正(19761982)2全面改革(19781987)3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19871992)4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9921997)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丰碑4目录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孕育阶段(1989.62000.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式提出阶段(2000.22001.6)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阐述阶段(2001.72002.10)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发展、全面贯彻(十六大以来)三、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科学发展观的酝酿提出阶段(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2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完善阶段(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大)3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成熟阶段(十七大)第八章 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发展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当代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二、世界社会主义新形势与党建理论新进展1世纪之交的时代特征2回应时代课题,提出党建新思想三、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科学发展观1重要战略机遇期2世界各国关于发展问题的认识3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5第九章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拓创新1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2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推进1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2全面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参考文献后记6第一章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1第一章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历史前进的指南。1840 年的鸦片战争将中国这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传统的文明古国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了救亡图存,一些进步知识分子试图通过采用西方社会思潮来引导中国进行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便是其中之一。马克思主义成为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主流是中国知识分子不懈追求和探索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一、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研究与传播从时间和规模上来看,以十月革命为分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只是零星的传播,规模比较小,仅仅局限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激进的知识分子中间,社会影响不大,作为一种思潮,在中国还是混沌的,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十月革命之后,从十月革第一章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32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参与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到 1927 年,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研究达到高潮,尤其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风靡全国。1927 年以后到 30 年代,掀起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高潮,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新的境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积极贡献。(1)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救亡图存的艰难抉择1840 年鸦片战争,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对待西方的态度也因此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曾经对西方的蔑视、排外的心态转而被畏惧的心态所代替,西方列强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由原来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社会性质的变化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相应的变化,在近代西方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下,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试图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来抵抗西方的侵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改变中国亡国灭种的危局,但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仅暴露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对于全面改革的惊人无能,而且也反映出政治领导是多么没有能力使制度恢复生气和经受中国危机时代所必需的自我改造”譹訛。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清政(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年版,第 381 页。43第一章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府于 20 世纪初推行立宪运动,结果是一场骗局。这些努力之所以不能根本改变中国灭亡的命运,是因为这些努力是“一种重建传统帝国的政治社会秩序的努力。这时的思想界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局,但从根本上并未怀疑传统思想资源的有效性。对付外部挑战的危机意识,是在一整套重建内部秩序的经世思路构架中定位的”譹訛。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终结了儒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使中国跳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场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之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民不聊生,军阀割据、纷争、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任重而道远,中国的出路问题再一次提到中国人的面前。中国先进分子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之后,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欲图根本之救亡,必先改造中国的国民性。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使各种思潮的涌入不可避免。(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9 世纪 40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