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明代
艺文
家族
研究
杨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代艺术家族研究”(编号1 4 Y J C 2 H 1 8 1)资助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成果明代艺文家族研究杨 昇 著 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明代艺文家族研究/杨昇著.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 0 1 7.6I S B N9 7 8-7-5 1 7 8-2 1 4 0-3.明.杨.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明代艺术评论-中国-明代.I 2 0 6.4 8中国版本图书馆C I P数据核字(2 0 1 7)第0 9 2 1 3 1号明代艺文家族研究杨 昇 著策划编辑 任晓燕责任编辑 刘淑娟 白小平责任校对 穆静雯封面设计 林朦朦责任印制 包建辉出版发行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杭州市教工路1 9 8号 邮政编码3 1 0 0 1 2)(E-m a i l:z j g s u p r e s s 1 6 3.c o m)(网址:h t t p:/www.z j g s u p r e s s.c o m)电话:0 5 7 1 8 8 9 0 4 9 8 0,8 8 8 3 1 8 0 6(传真)排 版 杭州朝曦图文设计有限公司印 刷 杭州恒力通印务有限公司开 本 7 1 0 mm1 0 0 0 mm 1/1 6印 张 1 3字 数 2 3 1千版 印 次 2 0 1 7年6月第1版 2 0 1 7年6月第1次印刷书 号 I S B N9 7 8-7-5 1 7 8-2 1 4 0-3定 价 3 9.0 0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营销部邮购电话 0 5 7 1-8 8 9 0 4 9 7 0何处如家(序)1 何处如家(序)读罢杨昇博士这部关于中国艺文家族的论著,我便陷入了某种超越于学术范畴的思绪,眼前倏然浮现唐寅的 事茗图 一个仿佛桃花源般的玄关,视野洞开,将目光牵引到无论魏晋般的梦幻远方。我能感受到高山流水,巨石苍松,飞泉急瀑,它们或远或近,或显或隐,既清晰,又朦胧;我发现溪水汩汩,草屋隐于松竹,门户大开,一人正在就读,案头茶壶茶盏,逸韵荡然飘出;我看到屋外老者手持竹杖,行至小桥,小童抱琴,尾随其后;我听到有人吟诗 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赉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而那个诵诗的人,竟然就是我自己也许,用心听,还会捕捉到另一个声音以诗的形式出现 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 德国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诗,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从此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定义,几乎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向往。中华茫茫九州,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诚如钱穆先生所言:“家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的一切。”杨昇博士以一部二十多万字关于明代艺文家族研究的著作,论证了数百年前这些才华横溢的族群诗意的崛起和他们的栖居、兴盛、蒙难以及远去。正是这些艺文家族,曾经如春日花朵灿烂开放,簇拥成中华民族的经典人文花园。丹纳曾经在 艺术哲学 一书中提到:“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本书涉及的明代艺文家族,着眼点正在于此。它自然是有它特定的时空单元范畴、族群精神内核和艺文呈现形态的。诸如艺文家族的地域分布与概况,家族教育与艺文世家的兴起,姻亲网络与艺文家族的发展,艺文家族的活动空间,等等,都成为著作者重点2 明代艺文家族研究关注的焦点,以此构成了本书论著的重要内容。如果按字索义,艺文便可以简单地解读为艺术与文学。通俗一些说,艺文家族便也就可以理解为一些靠琴棋书画诗酒茶便可以满足其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家族。明代中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人口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使一些以艺文为生的家族次第崛起。但这亦绝非一个经济形态便可以解释的家族生存模式,因为数千年来,读书做官都是中国文人所认为的最理所当然的正道,历来士人必定以治国齐家平天下为己任,琴棋书画不过雕虫小技而已。这不仅是一个生存问题,更是家国情怀问题。故儒学在前,艺术在后;科举在前,书画在后,一旦如 红楼梦 中的贾宝玉般前后颠倒,父亲贾政便要往死里打板子了。而即便在这样的价值观影响下,有明一代竟然还衍生出如此之多的艺文之家,且根源也并非仅仅建立在艺文足可谋生的物质基础之上。他们对家族精神形态的确立,恰恰是建立在人性的自我认知上的,与其说他们躲进了艺术的小楼成一统,莫若说他们已经做出了自己的价值选择,向官道默然背过了身去,以做无声的抛弃。故他们从来未将艺文只做稻粱谋,他们对思想学说的研习甚至超过前代。因此,艺文在他们身上从来不是一门工匠般的技艺,而是一种承载着他们对生活全部认识的文化符号。我们不得不说,艺文家族对儒学的深入学习,对品性的自我修炼,对教养的高度重视,对传承的使命担当,以及对淡饭粗茶的欣然接受,正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觉醒。这个时代的许多士人,便成就了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先锋。而这样的家族叙事,自然带来时间的绵长与空间的开阔,便也使人在族群的纵向解读中深切感悟到家国命运。著作者既然选择明代为艺文家族的王朝坐标,便不可能不涉及异族骤侵、大厦覆倾、国破家亡的明清交替时刻,而诸多艺文家族的人文品相恰在此呈现出风骨。原来风花雪月与宁死不屈是可以并驾齐驱的,众多大艺术家以粉身碎骨的殉道精神,在那个大裂变的时代求仁得仁,使后来者深感中华文化的深刻、厚重与坚韧。窃以为,这部论著的要义,正在于作者通过对这些艺文家族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研讨,启示今人从本质上去思考栖居和艺文之关系:栖居是要以诗意为根基的,而诗意地栖居,源于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内心的安详与和谐,以及对诗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唯此才能分辨出我们的非诗意栖居,以及我们何以非诗意地栖居。我们才能知晓,先人们早在六七百年前,便以艺文家族的诗意栖何处如家(序)3 居,寻找着人类的精神家园。今天,一些如杨昇博士般的精神后人,正在掀开历史的厚幔,请那些高贵的诗灵画魂重登历史舞台。这或许恰恰是中华民族之艺文家族的特殊之处吧。纵然有再高的艺术才华,再深的文学感悟,也是要文以载道的。艺文家族的伦理传统决定了艺术家们与家国的关系,他们超越了一朝一代现世生活的桎梏,为今天的人们,树立了家族人文标本,让今人能够为他们的先人自豪,更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仰视机遇,以及心向往之的不二目标。是为序。王旭烽2 0 1 7年3月2 6日目 录1 目 录绪 论1第一章 明代艺文家族的地域分布与概况1 0第一节 江南地区的艺文家族1 8第二节 其他地区的艺文家族4 0第三节 室家族的艺文传统5 0第二章 家族教育与明代艺文世家的兴起6 8第一节 德业的累积6 8第二节 家族教育7 7第三节 艺文世家的家族习性9 9第三章 姻亲网络与艺文家族的发展1 0 7第一节 姻亲网络的构建1 0 8第二节 艺文家族的发展1 1 8第四章 艺文家族的活动空间1 2 4第一节 园林:艺文交流的盘桓之地1 2 4第二节 山林:遁世自保的隐逸世界1 7 2余 论1 8 42 明代艺文家族研究参考文献1 8 8一、古籍1 8 8二、今人论著1 9 2后 记1 9 7绪 论1 绪 论家族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向前发展。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源于农业社会的传统,更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寄托所在。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家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的一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聚群而居的中国人,在各项事业上努力劳作,逐渐取得不凡的成就,便形成了一个个专门从事某项事业的家族。在文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家族,便可称为文化家族,或曰文化世家。家族生活和文化成就的取得,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血缘关系是最值得信赖和付出的天然联系,加之族人间交流的便利,使得文化、技能的传承更为迅捷通畅,从而促进家族文化的圆融和发展;另一方面,以家族形式出现的文人群体更能体现出文化成就的集群优势,由此大大提高文化活动的总体质量和成就。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家族层出不穷,这些家族或“世其官”,或“世其科”,或“世其学”,在科举、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等各个领域创造出了灿烂夺目的成就,并对所在地区乃至全国社会文化的积累和传播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潮与发展趋向。考“艺文”之名,最早的意思是指图书典籍。班固 典引 中的“苞举艺文,屡访群儒”和历代正史中的“艺文志”之“艺文”即此意。后世的“艺文”一词意义逐渐宽泛,“艺”和“文”两字开始拆解,“艺”即艺术,“文”即文学,主要指向包含了书画(延及篆刻)和诗文两个范畴。因此,所谓的“艺文”家族,特指在艺术和文学领域同时取得较高成就的家族,换言之,即“艺文兼擅”的家族。在中国古代,“艺”往往为“文”程文、诗文之副,与读书属文密切关联的书法地位尚高于绘画。绘画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延伸,并无关“正途”,易为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 9 9 4年版,第5 1页。薛凤昌:吴江叶氏诗录序,邃汉斋文存,南京图书馆藏稿本。萧统:文选 卷四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年版,第2 1 5 8页。2 明代艺文家族研究传统士大夫所轻视,明代的书画鉴赏家李日华就告诫儿子李肇亨:“士人以文章德义为贵,若技能多一,不如少一,匪徒受役,兼亦损品。”元代以前,专职的画家多为宫廷服务,并且往往被目为匠人,在读书人的心目中地位并不是很高。元季之末,以放逸疏淡的笔致表现文人宁远心境的绘画开始流行,并在环太湖流域出现了“元四家”这样的大师,写意文人画逐渐和书法诗文一样成为读书人心境的写照,地位逐步提高。延至明代,书画技艺的传承也成为文化家族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之江南经济的发展,文人生存手段的多样化,艺术创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促使明代成为中国艺文家族发展的高峰期。由于全国(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经济高度发展,带动城市工商业的兴盛,士大夫的出路不再局限于科举出仕,明朝政治的黑暗也使得一些有才华的文人无意介入政治,使得隐逸之风开始盛行。明代是文人画发展的勃兴期,经济的发展又使市场对书画消费的需求猛增,更促发了文人以艺治生的势头。因此无论从家族数量、艺文水准和历史影响等方面来看,明代的艺文家族都是其他时期难以比拟的。明代的众多书画大家,多是以艺文家族成员的面貌出现在艺术史上的,比如相城沈氏的沈周,长洲文氏的文徵明、文彭、文嘉、文俶,太原傅氏的傅山,常州恽氏的恽寿平,孟津王氏的王铎,诸暨陈氏的陈洪绶,等等,这些人都是第一流的大家,他们多受家族发展之惠,得以促成了自己顺畅的艺文之路,又通过自己的名望和实力,对家族的发展有所回馈。个人和家族相辅相成,造就了明代艺文家族大兴的局势。丹纳在 艺术哲学 一书中提到:“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众所周知,艺文才华的获得,不可否认地会带有遗传的因素,中国书法讲究岁月积淀和内心体悟,事绘之初极重习学和临摹,而文学创作也需要巨大的阅读量和独到感触的培育,故诗文书画,自古便与家庭、家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中国历代都曾涌现出众多以艺术和文学著称的家族,如魏晋的琅邪王氏、五代十国的成都黄氏、元初的吴兴赵氏、明清的长洲文氏等,基本上都有着书画技艺父子相承、代代相传的特点。有明一代,具有艺术特长和文学修养的艺文家族,上自宫廷,下至民间,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面貌,是中国艺文家族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众多艺文家族构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版图上的重要景观,同时也是艺术、文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但目前对艺文家族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因此,在中国艺术与文学的李日华:恬致堂集 卷三八 题儿子画,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2年版,第1 3 7 8页。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