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二十大代表Vlog
时政
Vlog
创作
需要
突破
二十大
代表
巩晗
记者部落实战Journalist Camp31青年记者2023年2月上 巩 晗时政 Vlog 创作中需要突破的“点”以人民日报新媒体二十大代表 Vlog为例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 5 集系列短视频二十大代表 Vlog,用“自拍+他拍”结合,“杂志风”剪辑风格,讲述了 5 名党的二十大代表的个体故事,在全网取得超 4 亿的点击量,让正能量收获了大流量。时政 Vlog 也在这一实践中从“辅助产品”升级为“主流选题”。本文以此为例,分析其在形象、内容、情感、价值四方面所做的四“点”突破。形象的“记忆点”人们常通过可识别的形象识别来交流和传播1,媒介形象研究也基于此前提,去研究现实角色、媒介、认知结果之间的互动关系2。从媒介的主体行为来看,呈现越新颖的形象,越能引起注意、产生认知兴趣,进而形成记忆。时政 Vlog 常常由记者、当事人等陌生角色第一人称拍摄,他们的媒介形象塑造无法复刻公众人物的名人效应,这类报道应同时从角色、故事两个方面打造“记忆点”。(一)角色形象的标签化。标签化的过程就像自我介绍,可以是性别、民族、年龄等基础特征,如 90 后、拉祜族;也可以有职业、成就等社会化特征,如消防员、劳动模范。二十大代表 Vlog系列中有奥运冠军、歌手、舞者,也有很少走到聚光灯下的电力工人、消防员,由于受众对他们熟悉程度不一,必须形成相似又有区别的视觉表达。例如每集视频封面令人印象深刻,既通过大字幕、大色块呈现,形成既统一又有区别的视觉包装,还通过服饰语言如少数民族服装、消防员制服、敦煌舞蹈服,直观反映角色属性和群体特征,暗含了人文内涵。(二)故事形象的扁平化。现实中的人物大多是立体、多面的,时政 Vlog 创作应洞察关键事迹,选择适合新媒体表达的人物截面,用扁平化的故事设定迅速建立故事形象认知。需注意,这两个环节不能简单迎合流量,而是应让时政 Vlog 呈现的角色和故事更贴近生活。人民日报社研究部点评二十大代表 Vlog时说,短片展现了二十大代表更日常、更具烟火气的一面,有效拉近了二十大代表与网友的距离。这也正是“党代表”媒介形象塑造的意义所在:成为优秀的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内容的“传播点”无社交,不传播。但社交媒体上的受众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会根据已有的信息、知识、经验,对内容进行思考、判断后进行互动。基于戈夫曼“自我呈现”概念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受众的自我呈现动机越强,转发新闻的意愿水平越高。3既有研究对 Vlog 作品社交属性的评估常引用转、评、赞等平台交互数据,忽略了内容本身也应有“传播点”。Vlog 应让受众出现在内容中,以激发其自我呈现动机,实现有效传播。(一)营造对话语境:从“我来说”到“我对你说”。通过视角、语态变化,时政 Vlog 可以打造适合对话的环境和状态,用诉说感降低表演感,用走心的话代替表态的话。用“我对你说”代替“自说自话”,从而触发受众的主动传播行为。拍摄者要切换表达视角,设置“过渡句”是有效方法。二十大代表 Vlog每篇均以“屏幕前的你”开篇,以“特别想对你说句心里话”等类似结尾寄语网友,既是对受众的提醒,也是内化成拍摄者的场景意识接下来的每一句表达都说给屏幕前的人,仿佛开启一场视频通话,营造了“私密对话空间”即视感,为视频赋予社交特征。对受众而言,不同的呈现视角会得到不同的感官体验。二十大代表 Vlog用“自拍”和“他拍”相结合,把草根记录与专业拍摄进行蒙太奇剪辑,既有沉浸式的微距,也有抽离出来的远景,全景解构拍摄过程,增强了“点对点”的对话说服力和可信度。(二)转变话语方式:从“我看到的”到“你关注到的”。摘 要:人民日报新媒体系列短视频二十大代表 Vlog,重点把握了形象的“记忆点”、内容的“传播点”、情感的“爆发点”和价值的“共鸣点”,让时政 Vlog 避免在重大报道中被边缘化,升级为“主流选题”,成为党的二十大报道中直击人心的典型报道案例。关键词:Vlog;时政新闻;媒介形象;二十大代表;人民日报DOI:10.15997/ki.qnjz.2023.03.007记者部落实战青年记者2023年2月上32转变话语方式,从用户角度去讲述“你关注到的”,同样的故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叙事效果。先声夺人。短视频前几秒是引发兴趣的关键。系列短片虽设定了统一开场白,但仍要反复推演片头,抓住用户初印象的“眼缘”。比如为徐川子设计的片头,用视听语言突出了日常形象和电工职业形象的反差,迅速建立起观众缘。她的故事从新媒体端反哺传统媒体,成为 人民日报头版报道的事迹。引人入胜。对熟知的故事要“陌生化”,否定、打破原有印象也可以增强新意。例如巩立姣说的“相信你已经认识我了,但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差点就和东京奥运会擦肩而过了”,通过揭开未曾披露的往事来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同理,对陌生的故事要“熟悉化”。情感的“爆发点”时政报道的典型塑造中,纯粹的“记录”已很难成为核心竞争力。而情感报道则在短视频领域有了如鱼得水的实践,成为报道典型人物最有效的路径之一。把情感类短视频的成功经验融入时政 Vlog,一方面让好故事更有感染力,另一方面也让时政报道和受众建立感性联系,建立更深层次的认同感。微观操作上,情感的“爆发点”可以具化为新媒体短视频创作中的常用术语“音梗”。“音梗”就是在短片中用音乐设置一个视听文本的转折点或最高潮。在经典叙事脚本中,“音梗”通常用在“起承转合”的“转”或“合”。在二十大代表 Vlog中,每一集里有至少一个情感的“爆发点”,构成短片独有的气质和特征。宏观结构上,情感的表达要根据主题灵活选用剪辑时序。二十大代表 Vlog 共 5 集,主题分别为“音乐”“追光”“传承”“圆梦”“冲锋”,叙事结构各不相同。有的是欲扬先抑,比如巩立姣披露了差点错过奥运金牌的幕后;有的亮点前置,如敦煌舞蹈成为全片开场,先看艺术之美,再讲传承之义,用感官体验带动感性体验。可见,情感“爆发”把严肃议题以感性的、拟人的状态呈现,让时政故事从“入耳”“入眼”,走向长久的“入脑”“入心”,最终转换为受众更深层次的认同。价值的“共鸣点”围绕重大事件的时政 Vlog,不能只是观察和记录,而是要用好故事呈现当今时代风貌,通过个体故事和宏大命题的“双向奔赴”,在受众中产生价值共鸣;要在“主题报道媒体创作受众需求”的关系张力中形成强大合力,并持续成为有说服力、鲜活的报道类型。(一)用小故事讲述大时代。最打动人心的故事,往往立足“人”本身。二十大代表 Vlog在讲述代表故事和经历时,有讲述家庭与村庄的故事,有讲述父辈影响从业选择的故事,也有讲述一代代人文化传承的故事,还有创新学习、敬业奋斗的故事,既根植于朴素情感,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完成了从个体叙事到国家叙事的语意流转。从故事内容来看,短片中没有任何一个镜头折射到宏大场景,而是聚焦在当事人故事的中微观场景中。特别是拉祜族女孩李娜倮用三首歌分别唱出人生、家乡、时代的改变时,受众在自然过渡中非但没觉得其在说教,反而从中感知到个人成长和时代发展的命运与共的真情实感。(二)用宏大命题引领个体叙事。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是二十大代表 Vlog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会开幕前和会议期间报道侧重点不同,统领个体故事的方式也不同。会前发布的 Vlog 注重呈现新时代的发展,例如李娜倮的 Vlog 里着重呈现“十年成绩单”。会议期间,二十大代表的 Vlog 则重点呈现聆听二十大报告之后的所思所想。例如敦煌舞者康琦结合自己在全世界表演丝路花雨的经历,并对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做了思考,让个体故事有了感召力,更让宏大命题有了生命力。结 语以上四“点”让二十大代表 Vlog在短时间内完成典型塑造、用户互动、情感传达、价值共鸣,形成了有独特风格的时政 Vlog。其背后蕴含了“破”“立”“平衡”的创作逻辑,对未来同类报道实践也有参考价值。一是打破“流水式记录”的创作惯性。结合日常采编经验,把策划意识、运营思维、社交属性贯穿采、编、发的全过程中。二是形成和建立“风格”。时政 Vlog 可积极借鉴不断涌现的时新短视频玩法,做成功案例的转化,也积极使用航拍、小型拍摄设备甚至 VR 等新技术应用,多出专业化、精品化的大片。三是把握“时度效”的平衡。既要重塑角色和故事,又要系统把握,避免定位不准或以偏概全;既要内容有趣可看性强,又要警惕娱乐化的倾向,避免消解专业议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总之,要积极作为,让时政报道在新媒体语境中持续有效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参考文献:1 吴 予 敏.论 媒 介 形 象 及 其 生 产 特 征 J.国 际 新 闻 界,2007(11):51.2 王朋进.“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 J.国际新闻界,2010(06):124.3 廖圣清,李梦琦.社交媒体中关系强度、自我呈现动机与用户转发意愿研究 J.现代传播,2021(06):149-156.(作者为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