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儒《中庸》学研究_郑熊著.pdf
下载文档

ID:2333395

大小:9.76MB

页数:31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庸 宋儒 研究 郑熊著
书书书宋儒 中庸学研究郑熊著陕 西 出 版 集 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宋儒 中庸学研究郑熊著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宋 郑 中庸研究 中国版本图书馆 数据核字()第 号宋儒 中庸学研究作者郑熊出版发行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北大街 号邮编:)印刷西安市建明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开本 开 印张字数 千字版次 年 月第版 年 月第次印刷书号 定价 元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部人文学术丛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岂之委员:谢阳举(常务)赵馥洁刘学智方光华张茂泽肖永明范立舟内容简介 中庸是 礼记的一篇,其地位的上升开始于唐代的中后期,其间出现了反复,后经过宋代学人的不断提升,最终成为四书之一,获得了与五经相同甚至超过的地位。中庸在宋代地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人对它的研究。本书就对宋儒研究 中庸的情况进行了阐述,尝试揭示宋儒 中庸学与宋学的关系。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儒学危机、中庸及汉唐 中庸学和义理之学的兴起三方面揭示了宋儒研究 中庸的学术背景,它们分别为宋儒研究 中庸提供了必然性、可行性和可能性。其次,把宋儒 中庸研究划分为理学 中庸研究和一般儒学 中庸研究两部分。在对理学家研究 中庸的学术成果予以考察和归纳基础上,得出了理学 中庸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体现出了儒学本体化渐进的特点。范仲淹、胡瑗等人对 中庸的研究是第一阶段,其目标在于回归儒学之道,这是针对先秦儒学所讲的仁义礼乐等具体规范和制度被重训诂、辨伪的汉唐经学以及迅猛发展的佛道所掩盖的现状而言的;周敦颐、张载、二程以本体论建构为目标的研究是理学研究 中庸的第二阶段,他们通过对“诚”、“天命”的重构,分别建立了诚本论、太虚论、天理论,从而成功地为仁义礼乐等具体规范和制度建立了形而上的根据,这是儒学本体化关键的一步;以朱熹、张轼、陆九渊分别为代表的闽学、湖湘学、陆学对 中庸的研究是第三阶段,他们以心性论探讨为目标,这是儒学本体化深入的表现。以司马光、苏轼、叶适等为代表的一般儒学 中庸研究与理学 中庸研究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体现出了差异性和互补性。最后,对宋儒研究 中庸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归纳,认为宋儒研究 中庸采取了语言解释和心理解释的方法,体现出了“理在 经文内”和“理在解语内”的思路。宋儒对 中庸的研究贯穿了整个宋代,具有目的性强、与佛道关系紧密等特点。宋儒对 中庸的研究与理学体系的建构、理学的发展演变、道统论的发展完善都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促进和完成了儒家经学体系由五经系统向四书系统的转变。宋儒 中庸学是宋代 中庸学乃至整个 中庸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总序我们在古都西安筹划“人文学术研究”丛书事宜,正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和启动之际,这给我们以很大的鼓励,促进了“人文学术研究”丛书的组稿、改稿、定稿等一系列工作。这里所说的“鼓励”并不是抽象的,而是有着具体实在的思想内容。在我们的理解中,我国西部大开发,经济建设无疑应当是中心课题,而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教育、文化、科学的开拓和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应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化和科学中,研究“人”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的思想、人的感情等等被称为“人文科学”,即通常所说的文学、历史、哲学、语言、艺术等的人文学科是不能忽视的,这些和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与经济建设都有内在的紧密联系。道理显而易见: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由“人”创造的,因而对于“人”自身的研究,并使人在精神世界方面感到充实,具有高尚的理想和情趣,并遵奉道德规范等人文科学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我国西部有不少优秀的人文学术研究者,就西北地区而言,他们大多集中在西安、兰州,而在敦煌、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地也有人文学者群。西部地区的人文学术研究者基本是在高等学校的研究机构或文化、文物行政机构工作。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敦煌学、历史地理学、中国思想史、周秦汉唐历史学、中国考古学、民族史、语言等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其中有些已经出版,有些正准备出版。在这样的机缘中,我和一些年轻的人文学者决定组织编辑、出版西部开发“人文学术研究”丛书,拟分若干辑先后出版。其中既有与西部开发有关的研究内容,也有没有直接关系而属于人文科学普遍问题的研究。总之,出版西部开发“人文学术研究”丛书是为了繁荣我国人文学术研究而贡献一点力量。西部开发“人文学术研究”丛书的出版,得到陕西省人民政府和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支持,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张岂之 年月 日于西安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目录前言()一、研究现状()二、研究要点、框架结构及相关概念()三、研究方法()第一章宋儒研究 中庸的学术背景()第一节儒学危机()一、佛道的挑战()二、儒学本身的不足()第二节 中庸及汉唐 中庸学()一、中庸定位()二、汉唐的 中庸研究()第三节义理之学的兴起()第二章回归儒学之道的 中庸研究 理学先驱的 中庸研究()第一节对儒学之道的认知()第二节对天人关系的反思()第三节对 中庸的具体研究()第三章以本体论建构为目标的 中庸研究 周敦颐、张载、二程及后学的 中庸学()第一节在本体建构上的体现()一、诚本论()二、“太虚”论()三、“天理”论()第二节在本体致知与修养上的体现()一、诚、慎动的修养论()二、自明诚的致知论()三、诚敬双修的修养论()第三节二程后学的 中庸学()一、以“道”为核心的 中庸研究()二、“以中为大本”的 中庸研究()三、“以中为性,以庸为道”的 中庸研究()第四章以心性论探讨为目标的 中庸研究 闽学、湖湘学、陆学的 中庸学()第一节闽学的 中庸研究()一、中和问题()二、对 中庸其他思想的诠释()三、对 中庸体例的研究()第二节湖湘学的 中庸研究()一、对性的阐发()二、对心的界定()第三节陆学的 中庸研究()一、从工夫入手的 中庸研究()二、从本体入手的 中庸研究()第五章一般儒学的 中庸研究()第一节延续传统儒学的 中庸研究()一、对道的界定()二、对中庸之道的重视()三、注重 中庸的教化功能()第二节对理学进行批驳的 中庸研究()一、恢复 中庸“本来面目”的研究()二、批判理学道统论的 中庸研究()第六章宋儒研究 中庸的方法与思路()一、语言解释与心理解释的研究方法()二、“理在 经文内”与“理在解语内”的研究思路()结语()一、宋儒研究 中庸的特点()二、宋儒对 中庸的研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参考文献()后记()前言 中庸是 礼记的一篇,其地位的上升开始于唐代中后期,其间出现了反复,后经过宋代学人的不断提升,最终成为四书之一,获得与五经相同甚至超过的地位。中庸在宋代地位的上升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以理学先驱的 中庸研究为 中庸地位上升的开始,那么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的完成则是 中庸地位确立的标志。在这期间许多大思想家对 中庸都有研究,这不仅涉及了儒学,同时还涉及了佛教、道教,从而共同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宋代 中庸学画卷。由于佛、道对 中庸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三教融合的继续,在理论上创新不大,它们的 中庸研究与宋代学术的关系不像宋儒的 中庸研究那样与宋代学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对宋代 中庸学的研究,必须首先要关注宋儒 中庸学研究。一、研究现状对 中庸的研究源远流长,自 中庸出现以来这种研究就没有中断过,宋代是研究 中庸的高峰。而在对整个 中庸学史的研究中,对宋代 中庸学的研究则不尽如人意。联系到“宋儒 中庸学研究”的课题来说,近几十年来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重源头,轻发展。对 中庸学的研究,世纪以来,人们的研究重心一直放在 中庸的作者、成书年代、思想源流等方面的考证、分析上。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廖焕超 中庸作者献疑等就对 中庸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廖焕超:中庸作者献疑,载 孔子研究,年第期。作者进行了考证,归纳起来大概有 中庸“是子思所为”、“是孟子以前儒家所撰”、“是孟子以后的儒家所作”、“是子思原作,为秦汉儒者所加”、“不是子思所作,而为汉儒所伪托”等说法。特别是在 年代伴随郭店楚简的出土、整理,学人重新对思孟学派地位及 中庸作者进行了再探讨。庞朴 孔孟之间 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就认为“这批竹书属思孟学派著作,是早期儒家心性学说的重要文献,它的出土,补足了孔孟之间思想链条上所曾经缺失的一环”。丁四新在 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中通过对 性自命出的研究,认为 中庸的作者就是子思。对 中庸具体概念、范畴的分析,年代以来的专著及论文共有上百篇。吴怡 中庸诚的哲学就从“诚字的源头和背景”、“诚字在中庸里的地位”以及“诚是天人合一之道”等方面,对“诚”进行了深入研究。李景林 论 中庸的方法论与性命思想一文则从“中和”、“诚”、“中庸首章三命题释义”三个方面重新确立了 中庸的思想及方法。与此相比,对 中庸学发展史的研究甚少。没有任何专著以“宋儒 中庸学研究”为主题,即使在一些专著中有所涉及,也只涉及了个别思想家;此外,年代以来涉及此主题的文章也大概只有几十篇。可见,从对整个 中庸学史的研究来看,学术界对“宋儒 中庸学研究”的课题关注不够。重理学人物,轻一般士人。在探讨宋儒研究 中庸的情况中,学人关注的是核心人物周敦颐、张载、二程、陆九渊、朱熹等理学家,对理学之外的苏轼、叶适等一般儒者关注不够,张方平、陈襄等人更是基本上不涉及。牟宗三在 心体与性体一书中就涉及了二程、胡宏、朱熹等人的 中庸研究,可是过渡性人物一个也没有涉及。此外在侯外庐等主编的 宋明理学史(上)、冯友兰的 中国哲学史新编等通史性的史学、哲庞朴:孔孟之间 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载 中国社会科学,年第期,第 页。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年。吴怡:中庸诚的哲学,东大图书公司印行 年。李景林:论 中庸的方法论与性命思想,载 史学集刊,年第期。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海古籍出版社,年。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上),人民出版社,年。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年。学著作中也或多或少涉及了宋儒研究 中庸的情况,然而也都集中在二程等核心人物上。对叶适等人的 中庸学研究基本上只在评传中才有,如 叶适评传的第四章“叶适的批判精神”中就对叶适的 中庸研究有所介绍,谈到了叶适对 中庸的“命”、“性”、“道”、“教”、“过”等概念的不同解释以及对道统论的怀疑,不过所占的分量很轻。此外,肖永明 叶适 习学记言序目的学术批评也涉及了叶适对 中庸的一些研究。这些对一般儒者 中庸研究情况的阐述,都是只言片语的,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当然也就谈不上评估它们在宋代学术中的地位。重四书学整体研究,轻 中庸学单独研究。在对理学家 中庸学的研究中,学者一般都把 中庸学放在四书学或经学中进行,并没有对 中庸学单独进行阐述。龚杰在 张载评传一书中,认为“张载把 论语的 性与天道命题、孟子的 尽心学说、中庸的 至诚理论、大学的 格物思想,糅合为一个学术整体,作为自己 四书学的理论根据”,就涉及了张载的 中庸研究。蔡方鹿在 程颢程颐与中国文化、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两书中介绍了二程、朱熹的四书学,其中包含了他们对 中庸的研究情况,比如认为“朱熹除以 中庸来阐发道统思想外,也很重视发掘 中庸的立言之意”,“还注意从 中庸里吸取其 诚的思想,以 诚作为天理的本质属性”。此外,朱汉民 儒家人文信仰的完成 朱熹 四书集注的思想分析和肖永明 陆九渊理论体系的建构与 四书、张栻之学与 四书 等文章,涉及了朱熹、陆九渊、张栻等人的 中庸学。由于这些研究都没有对 中庸学单独直张义德:叶适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肖永明:叶适 习学记言序目的学术批评,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龚杰:张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蔡方鹿:程颢程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年。蔡方鹿: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朱汉民:儒家人文信仰的完成 朱熹 四书集注的思想分析,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肖永明:陆九渊理论体系的建构与 四书 ,载 中国哲学史,年第期。肖永明:张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