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生态
翻译
三维
转换
视角
太原市
材料
冯蕾
165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语言比较研究【提 要】外宣材料是城市对外展示自我的颇具影响力的媒介,翻译的质量往往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与自我发展。而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对其外宣材料的研究甚少。与其他文本相比,外宣材料翻译需要在浓缩的特定篇幅内考虑众多文化、环境、政治等内涵与要素。因此,本文从生态翻译学入手,以三维视角对外宣材料翻译进行适应性选择与转换研究,提升太原城市外宣材料翻译的规范性,并提出生态翻译学三维理论视角下外宣材料的英译策略。【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外宣材料 在 2019 年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上,世界目光齐聚山西转型。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在山西转型的过程中其重要性不可言喻。本研究选取的外宣材料太原指南是由太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写的官方用书。该指南旨在将太原介绍给世界,即借助富有太原特色的戏剧、曲艺、文学、非遗、文物等以各自的方式向世界讲述太原故事,使之成为让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山西的窗口。外宣材料的体量虽小,却从多维度反映出整个城市的全貌与细节,是提升城市形象建立品牌的最佳途径。纵观太原市外宣材料不难发现,民间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溯源、特色饮食、传统民产、政府服务等内容均有涉及,将城市的内涵精华与历史积淀浓缩在特定篇幅内,用于对外交流、吸引投资、广纳贤人,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对于太原城市形象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一、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生态翻译学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提出,生态翻译学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借鉴了其他翻译理论,属于翻译学中的跨界研究。生态翻译学以联系的、整体的观点显示出翻译的共融、互动性,它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认为翻译活动本身处于一种生态环境系统之中。翻译的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生态翻译学强调生态平衡,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多维度适应,并依据不同维度作出合适的适应性选择,进而实现生态平衡,获得最佳的翻译效果。生态翻译学作为中国本土化理论,其核心理念体现了中国的和谐思维、契合了中国的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了中国的哲学智慧。城市外宣材料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各个文化层次的受众在短时间内就能通过外宣材料对城市形象形成主观印象。外宣材料的生态翻译环境较其他类型的文本而言更为宽泛,翻译文本与翻译生态环境的关联性,也使得外宣材料的翻译难度增加,这也确定了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城市外宣材料的翻译进行分析的现实与可行性。二、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太原市外宣材料汉译例析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将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过程视作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翻译系统中环境与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人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动态平衡中注定是持续选择与转换的动态过程。一方面,译者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生效”“表义”的取效要求;另一方面,译者在译文创作中也不断“抉择”“筛选”出切合微观语境的最优表达。生态 翻 译 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外 宣 材 料的汉译研究*以太原市外宣材料为例冯 蕾 侯卫霞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英语技能大赛视域下 SRE 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编号:WYG-20013)的研究成果。DOI:10.14014/11-2597/g2.2023.02.010语言比较研究166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从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进行的语言形式适应性选择转换。太原市外宣材料中不乏口语化、本土化的语言形式,成语、典故也被大量使用。成语中含有的隐喻让译者感到棘手,让读者感到困惑,再加上四字格、六字格等语言特点,译者在选择译语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源语与译语双方语言系统的多种因素,结合读者受众的认知系统,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合适的翻译选择,以期实现构建城市形象和定位的目的。英语句子中各意群、成分的结合通常使用适当的连接词来表达相互关系,形式往往完备、严谨。而汉语句子各意群、成分则通过内在的联系贯穿在一起,少用连接词,形式比较简约,相对比较松散。译者应从语言维角度,准确把握源语与译语在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在提高准确性的同时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实现双语语言生态平衡。(1)太原,自古地处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处,控带山河,肩背天下,人杰地灵,气象万千。译文:Taiyuan has been sat on the border of nomadic civilization and farming civili-zation since ancient times.It occupied the terrain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and thus once was one of the main part in China,which has been a remarkable place producing many out-standing talents and presenting a magnificent and changeful prospect.(2)难老泉晶莹剔透,四季一色,滋润着 3000年周柏的枝叶,吟唱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生息历程。译文:The Never Aging Spring,with crystal clear water and jade-like color in four sea-sons,moistens branches and leaves of cypress trees for 3000 years and tells the story of Taiyuan has its own way of supporting its own habitants.上述两个例子中,原文句子成分之间几乎没有连接性词语,但是逻辑清楚,句意明晰,句子具有典型的汉语“竹”式结构特点,层层铺开,给读者一种舒缓明快之感。原文中的四字结构言简意赅,传神达意。在例(1)中,译者将一个汉语句子转换为两个英语长句,根据原文中内隐的逻辑关系,通过副词“thus”并借助关系代词“which”将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显化。在翻译“人杰地灵,气象万千”四字结构时,译者需要在理清四字意思的同时,将语言形式根据语言特点转化成形容词加名词的方式,符合译语语言修辞风格特点,实现了翻译的生态平衡目的。在例(2)中,使用 with 的复合宾语句型,使得句型严谨、紧凑,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实现了双语语言维度的生态平衡。(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源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在太原 2500 多年的历史上,名人辈出,尤其是与无数帝王相关,所以又称“龙城”,这在外宣材料的标题中也屡次出现,例如“山水龙城”“龙城太原”等等。外宣材料中常见译本为“Dragon city”,dragon 在西方文化中是怪兽恶魔之意,常作邪恶的象征。从文化维角度来看,随着全球化进程,众多西方人对中国的龙文化有所了解,不列颠百科全书中针对东方的龙作出释义“In the Far East,the dragon managed to retain its prestige and is known as a beneficent creature”,表明龙作为吉祥生物的象征。尽管如此,但作为太原的标志性符号,将龙翻译为 dragon,仍会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产生歧义与负面影响。曾有学者建议将龙译为“Loong”,Loong的发音与龙的谐音相似,两个“O”与龙的眼睛相似,Loong 与 long 相似,与象形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文化维转换可行性。因此,笔者建议将“龙城”翻译为“Loong City”,既避免了文化歧义,又为龙城的内涵与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实现了文化维转换目的。(三)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外宣材料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其中度的适应性选择尤为关键。外宣材料常涉及政治立场、态度、观点问题,需要实现不同类型文体的交际目的。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考虑到外语读者的理解与接受程度,可以通过转译、减译、增译等方法将语言内涵及目的清楚地传递给读者。以翻译带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外宣材料如下例所示:(3)当时建晋阳城的是晋国大夫赵鞅的家臣董安于,其利用西依悬瓮山,东临汾河水,南傍晋水的险要地形,修筑成了坚固的城堡。因其在晋水之阳,取名晋阳。译文:Dong Anyu,who was a steward of Zhao Yang(a great official of the ancient city)167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语言比较研究making use of the strategic easy-defended pass which lies to the west of Xuanweng Moun-tain,east of the Fen River,south of Jinshui River,built up a firm ancient city,which is located at Guchengying,Jinyuan District,Taiyuan.As the city was on the northern or sunny side of the Jinshui River,it was named Jinyang.上述例子中,尤其是翻译“晋水之阳”时,因古人以水北为阳,故通过 or sunny side 的并列解释,使读者理清原文中内涵的历史原因,实现了交际维的目的。三、生态翻译学理论下城市外宣材料的翻译启示(一)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城市外宣材料翻译的指导性城市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城市外宣材料旨在依托本土优势,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并塑造城市外宣品牌,助力生态文明城市形象提升。生态翻译学主动顺应并服务于国家的整体生态文明建设。两者之间的生态学共性促使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进行绿色翻译,既契合城市内涵式发展,也是生态文明发展的需要。(二)译者建立生态思维翻译模式的必要性影响城市外宣材料翻译的生态环境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对于译者而言,翻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也是多样、复杂的。外宣材料的特殊信息功能,需要多学科的信息融合,因此译者需要建立生态思维,打破学科壁垒,从专科人才走向复合型人才,即从语言、文化、社会、认知、应用等角度开展跨学科融合翻译,并在三维转换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多次反复循环的适应与选择。这是翻译生态系统中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三)外宣翻译生态管理体系对城市外宣材料翻译的重要性城市外宣材料的翻译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太原为例,外宣材料翻译文本的质量参差不齐。城市外宣材料翻译目标的实现除翻译本体外,更需要翻译生态翻译管理体系的支持。生态翻译管理体系包括翻译的各利益相关者市级政府的外事办公室、市级政府的新闻办公室、翻译协会、翻译公司、高校外语系、旅游部门等,外宣材料翻译最终文本的形成需要以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从翻译过程监督、成品的评估、到最终印刷制本,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生态翻译管理体系的管理与运行下进行。外宣翻译生态管理体系是翻译生态体系得以维持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四、结语新生态范式下,城市外宣材料的翻译绝不是刻板地遵循某一理论,或按照某一维度进行翻译。为了实现翻译的生态平衡,译者应该注意翻译生态系统中互联互动的整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反复地推敲、思考的过程中进行“优胜劣汰”的最佳适应性选择,在尊重原文主要信息,确保语言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关注文化维的内涵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