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圣时刻的反复搬演——江苏...通塔地宫舍利容器的图像分析_胡泊.pdf
下载文档

ID:2333177

大小:5.49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神圣 时刻 反复 江苏 地宫 舍利 容器 图像 分析 胡泊
美术大观美术研究082中国古代的佛塔建造和舍利供养的鼎盛时期,都被认为是唐朝。由于唐塔的地宫多为横穴式地宫,类似古代墓葬中横穴式的形制,既可以封闭收藏舍利,又可以供人进入礼拜,故此,舍利的供养就具备了秘藏和展示两种相对的属性。而这种做法的传统还是来自犍陀罗地区的舍利收藏与瞻拜仪式。据大唐西域记,玄奘法师在醯罗城见到几处窣堵波中的佛舍利,并对其形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可见此类窣堵波都是可以进行舍利瞻拜的。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记载,玄奘于长安城大慈恩寺所建之大雁塔便是仿照西域制度。“其塔基面各一百四十尺,仿西域制度,不循此旧式也。塔有五级,并相轮、露盘,凡高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上层以石为室”。再根据其他可以考证的唐代佛塔舍利瘗藏方式,可知当时大雁塔的功能很有可能也兼具了收藏与礼拜舍利的二重属性。至宋代,佛塔的形制普遍发生变化,那就是佛塔的地宫大多不再建造为可以进入的形式。以唐代佛塔地宫的形制和中国古代墓葬的形式作为参考,也可以就此将佛塔的地宫归类为近似于墓葬的“横穴式”和“竖穴式”两种:也就是修筑了踏道可供进入的地宫,以及垂直建造在佛塔之下,不能直接进入的地宫。而宋代个别佛塔依然保留了可供人进入的地宫形制,江苏涟水妙通塔的地宫就是一例。妙通塔位于江苏淮安市涟水县城西门,根据清代雍正年间所修安东县志记载,此塔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为能仁寺(旧称“承天寺”)的主要建筑之一。是“藏卧佛舍利处”。该塔为一砖塔,平面八角形,塔建为七层,高 30 余米。可惜该塔于 1948 年 7 月毁于战火。1998 年,因规划重建妙通塔,即对该塔塔基和地宫进行勘测和发掘。一、江苏涟水妙通塔地宫及瘗藏物基本情况江苏涟水妙通塔地宫建在塔基的正中,大致由甬道、宫室和供台三部分组成。甬道开在地宫的南部,分为四段,共设四道拱门,全长 4.4 米。其中,最特殊的情况在于第四道拱门,其高度仅为 0.53 米,进深 1.2 米。此门道的高度显然不能容人正常出入,且在发掘时,第四道拱门内被千余块砖所封堵。此种做法与大多数古代墓葬的封闭方法是类似的。地宫的宫室为一平面方形的单室,南面开券拱门。供台与北墙连体砖砌,为一东西向的长方形。台面直接与宫室顶部的跳斗拱底部相接,供台长 1.26 米,宽 0.43 米,高 1.12 米。其上南北向放置石函一件,供台东侧有石碑一通,与供台成 90 角。地宫石碑高 83 厘米、宽 47 厘米、厚19 厘米,连同底座通高 126 厘米。碑文为楷书。碑首题刻“敕赐承天院造塔记”,两侧有缠枝牡丹花纹。碑身刻竖排正文八行:“皇宋治平四年岁次丁未甲辰月辛亥日安葬/祖师证因大师娄道者砖塔内 佛牙舍利具录/宋朝宣赐 金字牌院额事件等一奉两朝/圣恩宣诏证因大师入内供养 一奉 太宗皇帝淳华三年正月内宣赐 御制御书偈子一首/御制秘藏诠三十卷 御制逍遥 一十一卷次遇/真宗皇帝于景德四年十一月内宣赐 御制御书偈子二首并在本院收管永为记录”碑文铭刻结尾处为造塔附记的内容,题名有“教化道者孙僧庆微”“造塔讲经论师孙僧义诰”“造塔师孙僧义祥”“主持沙门小师惠闲”“造塔匠人”及“景祐进士周之才书”。该塔地宫的遗物多出于供台上的石函之内,其中收入金棺、银椁、玻璃瓶、瓷瓶、云母瓶、麻胎小罐、金钗等,金棺之内又有银盒、佛牙、舍利等共 11 件,石函内散见铜钱 1400 余枚,以及水晶三颗。地宫藻井顶部见铜镜一枚。此处要重点讨论的是妙通塔地宫中石函、金棺、银椁上的图像配置和器物材质,以及其间的关系。石函形制为一棺形盝顶石函,前高宽,后低窄,长 76 厘米、宽 26 厘米 32 厘米,高 29 厘米 35 厘米。石函上有阴刻的纹饰。其盖面、边坡与两侧面均刻缠枝牡丹、芙蓉纹,函盖的前后两面分别刻有牡丹纹。石函函身的前挡刻守门的金刚力士,二力士持剑。后挡刻缠枝牡丹纹。石函的函身右侧面刻释迦牟尼涅槃像,右胁卧于七宝床上。床前刻文殊、普贤二菩萨,床尾刻弟子迦叶,以右手抚摸佛足。迦叶身后刻十大弟子,为僧人形象,且有头光。函身左侧刻佛教造像。天神戴冠,着长袍拱手站立。其后跟随三位侍从,各持伞、幡、扇等仪仗用具。天神前刻有三个僧人,二人击钹,后一位持幡,并都有头光(图 1图 3)。石函内装有银椁,长 21.5 厘米,宽 8厘米 10 厘米,高 6.8 厘米 11 厘米。此银椁由盖、身、座三部分组成。盖为长方形,纹饰已漫漶,边缘可见残余的缠枝花卉纹。银椁前高宽后低窄,为棺形。前挡饰两扇门,门扉上分别有五排圆钉,门两侧刻有守护的金刚力士的立像,左侧一身持剑,右侧一身持斧。银椁后挡刻佛陀伸张裸露的双足。足底鎏金,周围装饰莲瓣纹及云气纹。银椁两侧面饰佛陀十大弟子悲泣之像,每侧五人。两侧的佛弟子前均有三位服饰华贵之人。左侧最前为一蜷曲的狮子,右侧最前为一奔腾的牛,另有一飞鸟在上。银椁的棺座为中空,台面四周焊接了火焰纹的栏杆,座基的四壁饰方框,内有菱形纹(图 4、图 5)。神圣时刻的反复搬演江苏涟水妙通塔地宫舍利容器的图像分析文 胡 泊 内容摘要古代佛塔地宫中多瘗藏舍利,而其容器的形制和图像随着历代佛教供奉活动的发展,呈现不同的面貌,但其装饰图像多以佛陀涅槃相关的故事和题材为主。其中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出土舍利石函、银椁和金棺上的装饰图像也为此类内容。然而,与前代舍利容器上那种叙述涅槃事件的角度所不同的是,江苏涟水妙通塔地宫中,舍利石函、银椁和金棺的图像和材质,创造了一个特定的时空,而图像则代替了真实的场景和人物,共同完成对佛陀涅槃这一神圣时空的搬演。在此处,舍利容器上的图像不再是叙述往昔的载体,而成为那一时空的复制物。关键词江苏涟水妙通塔 舍利容器 舍利瘗藏 涅槃图Art Pan rama美术研究 083 银椁之内又安置金棺,为赤金片剪接而成。长 16.2 厘米,宽 5.5 厘米,高 7 厘米,亦作棺形,即前挡高后挡低的形制,无纹饰(图 6)。石函与金棺银椁主要作盛放舍利、骨灰之用,并盛放一些其他物品。存入此塔地宫的舍利和骨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证因法师的骨灰,存于一高 3.7 厘米、腹径 4 厘米的圆球体银盒之内;第二,一颗“佛牙”,实则动物牙齿,疑似马的臼齿,长 6.7 厘米,另有一木雕“佛牙”,形制、尺寸皆仿造前述牙齿而作;第三,舍利子 400 余粒,大小如同芥子,间或夹杂白色骨片,存于一玻璃瓶内;第四,形似玛瑙和石子的舍利子 49 粒,藏于一青白瓷盘口瓶,瓶的圈足底部墨书题字“庆因所收舍利一瓶入塔”。凡此种种舍利、骨灰,皆收入金棺之中。根据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一文判断,妙通塔是为安葬证因法师的舍利而建造的。根据清代雍正年间的安东县志,证因法师俗姓娄,字守坚,被尊为“娄道者”,宋赐“证因”之号。从地宫出土的碑文记载可见,证因法师曾两次奉诏入内供养,可见备受仰慕。考古发掘过程中对石函内出土的钱币进行识别和分类,可见治平四年安葬证因法师之后,寺僧还曾进入地宫进行过供养活动,因为题“庆因”舍利瓶及数十枚钱币均晚于证因法师安葬的年份。二、图像程序及其对神圣时空的再造正如上文援引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中的观点,通过对妙通塔地宫中的遗物,以及所藏石碑碑文分析可见,该塔的功能之一是用来安葬当时的佛教僧人证因法师。根据康熙年间安东县志记载,有证因大师成道记:“宋有道者,姓娄,字守坚。夙载灵根,生有异相盛夏披毳而拥炉,金刚不坏;隆冬浴冰而澡雪,舍利常春。悟得无文字阐,不解梵音贝叶;识透本来面目,早能见性明心名言不能得其性相,随迎不能赐见其始终,莫测末究,至神至妙宋锡证因之号,世仰不朽之名,泽周一邑”虽则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中提及,妙通塔是为了安葬证因法师的舍利所建,但塔的建造年代还是比瘗藏法师舍利的年份早。根据地宫所藏的石碑铭刻可知,证因法师舍利入藏的年份是治平四年(1067),而根据文献记载,佛塔的建造是在天圣元年(1023),早于法师舍利瘗藏四十余年。这四十余年的时间内,佛塔应有其他功能。因为对地宫进行发掘时,佛塔石函内出土的舍利分成几个部分,疑似法师骨灰的仅为其中一种,另有“佛牙”和石质的舍利,故此可以推测,在佛塔建成之时,地宫就已经舍入了一定的舍利。而在证因法师圆寂之后,他的骨灰也被瘗藏在地宫之中。故此,从佛塔的本质而言,妙通塔同样是一座属于佛陀的“墓葬”,而兼有瘗藏高僧骨灰的功能,正如文献记载的那样,是“藏卧佛舍利处”。这里当然瘗藏了证因法师的骨灰,但他的骨灰在藏入的时候,其性质就与“佛舍利”产生了关联,又或者,当高僧的骨灰被葬入此处,便融入了“佛陀”这个概念之中。如果分析地宫中石函和银椁上的图案,可以看到强调释迦牟尼佛身份信息的内容反复出现(表 1)。如果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如下一些特征。(一)对“释迦牟尼佛的存在”这一信息的反复提示。首先是外层石函右侧面的释迦牟尼佛卧像,其次是内层银椁后挡的鎏金佛足,本身都表明了佛陀作为一个实体、一个肉身的概念的存在。(二)其他人物形象对于释迦牟尼佛卧像的定义。在石函和银椁的前挡,分别有两位金刚力士做手持武器的守卫状。且二人所守护的是一扇门,提示了门内的特殊空间。在石函的右侧面佛陀右胁而卧,并有十大弟子、文殊普贤簇拥围绕。在银椁上,虽然已经没有具体的佛陀卧像,但银椁两侧面分列的十大弟子和其他人物,提示了银椁之内有一个佛陀的“肉身的实体”这样的概念。银椁后挡上的佛足更加印证了对这种信息的提示。(三)天人的角色。在石函上和银椁上,有两类图像提示了天人的存在。最直白的地方,就是石函左侧,刻一天神形象,其前有三位僧人,其后有三位天人,七人在云气之中,一同朝一个方向行进。而这一侧七人行进的方向,正是另一侧卧佛头部图 1 江苏涟水妙通塔地宫舍利石函函身纹饰拓片及线描图图 2 江苏涟水妙通塔地宫舍利石函纹饰拓片(1.函盖;2.盖及函身右侧面;3.盖及函身左侧面;4.盖及函身后挡;5.盖及函身前挡)图 3 江苏涟水妙通塔地宫舍利石函函身前挡纹饰拓片及线描图美术大观美术研究084所处的方向他们正是前往朝拜佛陀的人。此外,石函和银椁顶部的纹饰也提示了“天人供养”的线索。根据法显翻译的 大般涅槃经的记载,佛将于双树间入灭,右胁而卧:尔时,双树忽然生花,堕如来上,世尊即便问阿难言:“汝见彼树非时生花供养我不?”阿难答言:“唯然,见之。”尔时,诸天龙神八部,于虚空中,雨众妙花、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而散佛上,又散牛头栴檀等香,作天伎乐、歌呗赞叹。这里,容器顶部的缠枝牡丹花纹以及其他缠枝花纹都与大般涅槃经的描述在空间维度上相符,即繁花落下,覆于如来身上。根据经文的记载,佛陀解释了这些花的来源:佛告阿难:“汝见虚空诸天八部供养我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世尊又复告阿难言:“欲供养我报于恩者,不必以此香花伎乐。净持禁戒、读诵经典、思惟诸法深妙之义,斯则名为供养我也。”可见,这些花是由天人供养的。那么,在地宫石函和银椁顶部的花纹,就不单是作为装饰的花纹,而代表了一种来自天人的供养,以此来庄严佛陀的涅槃情境。(四)所有图像的程序,再现了佛入涅槃直到荼毗,以及舍利收集的全过程。石函银椁金棺所见图像及内容物,综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佛陀涅槃的全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时间线索,正是由三件相互套叠的容器串接起来的。首先是石函的佛陀于双树之间侧卧,进入涅槃,菩萨、弟子都围绕在侧,而天人也正在赶赴林中见佛陀最后一面,以完成供养。迦叶也从远方赶回佛陀的身边,以手抚摸佛足,做最后的告别。此时佛陀的身上覆上了繁花,而这些花则被表现在函盖和石函的后挡上。接下来,佛陀的肉身要经过荼毗。迦叶赶来时,佛陀已入涅槃,但得知迦叶到来,佛陀还是伸出双足以做告别:是时,迦叶与诸比丘,进鸠尸那城,到于宝冠支提之所,见如来棺,在香积上,悲泣流泪围绕七匝,而登香积。至宝棺所,在于足处号咷呜咽,头面作礼。尔时,如来于宝棺内,而出双足,迦叶见此,倍增悲惊。时,诸天人既见奇特稀有之事,莫不嗟叹,深生苦恋皆悉毕已,于是双足自然还入,迦叶即便还下于地。以佛力故香积自然,四面火起,经七日,宝棺融尽。因而,石函上的图像,表现的正是佛陀涅槃这一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