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五次
人口普查
贵州
各民族
人口
变动
原因
分析
石开忠
编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五次人口普查贵州各民族人口变动原因分析/石开忠 编著.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7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在贵州的实践丛书/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丛书)ISBN 9787564708757 .五 .石 .人口研究贵州省.C924.24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1)第 110237 号 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丛书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在贵州的实践丛书之一 五次人口普查贵州各民族人口变动原因分析 石开忠 编著 出 版: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成都市一环路东一段 159 号电子信息产业大厦 邮编:610051)策划编辑:万晓桐 责任编辑:罗 雅 主 页: 电子邮箱: 发 行:新华书店经销 印 刷:四川墨池印务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85mm260mm 印张 6.5 字数 160 千字 版 次:2011 年 7 月第一版 印 次:2011 年 7 月第一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647-0875-7 定 价:25.00 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本社发行部电话:028-83202463;本社邮购电话:028-83208003。本书如有缺页、破损、装订错误,请寄回印刷厂调换。1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导 言.1 1贵州.1 2民族.2 3人口.5 第二章 各民族人口数量变动及其原因.7 119531964 年.8 219641982 年.10 319821990 年.12 419902000 年.17 第三章 各民族人口结构变动及其原因.21 1性别、年龄构成.21 2各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32 3各民族人口的文化构成.34 4各民族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35 5各民族人口的婚姻、家庭状况.38 6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40 第四章 各民族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2 1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2 2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问题.48 3对策与思考.52 第五章 “少生快富”工程在试点中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57 1试点县份.59 2成效.61 3存在困难及问题.64 4进一步完善“少生快富”工程的对策.68 第六章 现实问题: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面临的政策冲突.75 1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面临的政策冲突.75 2当前政策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7 2 五次人口普查 贵州各民族人口变动原因分析 3未来应对:公共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利导政策相协调的对策思考.78 附录一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82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85 附录三 19492008 年贵州省人口变动情况表.89 参考文献.91 后 记.93 1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章 导 言 我们这一本书谈的是贵州省的各个民族人口问题,那首先要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问题,那就是贵州、民族、人口等问题。1贵 州 早在几十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生息、繁衍,黔西观音洞、桐梓岩灰洞、水城硝灰洞、兴仁猫猫洞、普定穿洞和白岩脚、六枝桃花洞、平坝飞虎山及普安铜鼓山等处古人类化石、古人类遗址的发现,充分证明贵州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春秋战国时期,有牂柯、夜郎等地方政权,当时,西南地区部落林立,互争雄长,君长数以十计。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开始在贵州设置郡县,这里的郡县与中原地区的郡县不同,一般说来多是“边郡”,治所稀疏,辖境辽阔。在魏晋六朝时期,仍沿袭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但此时中原混乱,王朝对边疆的控制更加松懈,而且政局多变,大姓崛起,郡县时有分合,隶属关系时常改变,建置比较复杂。唐朝时期在今贵州境内既设有“经制州”以征赋税,又立有“羁縻州”以相统率,对牂柯国、罗甸国等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则授以封号。宋代与唐代大体相似,在乌江以北设置路、府、州、县、军、监,在乌江以南仍立“羁縻州”五十余处,而此时在黔西、黔南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更多,它们与宋朝虽有一定联系但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元朝时期贵州分属于湖广、四川、云南。元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设立路、府、州、县,取缔独立性较强的地方政权,进一步纳入统一的行政建置;与此同时,又加强了贵州境内各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为贵州建省打下了基础。在明朝的二百四十余年的封建统治中,贵州的行政建置起了巨大变化,明初对土司进行整治,接着遍立卫、所、屯、堡,加强了对贵州的控制和开发,使之成为沟通湖广、四川、云南、广西的军事重地,并在改土归流的基础上建立贵州布政使司,明永乐十一年(公元 1413 年),建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从这个时候起贵州省开始有了省的建制。清代封建王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贵州的统治,将卫所一律并入州县,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开辟“苗疆”六厅,重新划定疆界。清雍正五年(公元 1727 年),割四川、湖南、广西部分地方归属贵州,自此贵州省的疆域确定。从辛亥革命到民国二十四年(公元 1911 年至 1935 年)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政权更迭,建置特别复杂,府、州、厅一律改县,分县的设置与归并,道的恢复与废止,县名更改。自国民党中央军进入贵州以后,普遍建立行政督察区,调整各县行政区域,又增设、归并、撤销若干县、市,今日贵州各县、市的疆域、名称大都是民国年间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彻底废除了旧政权,建立了人民政府,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贵州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行政区划,增设了一批市和工业特区,建立了许多镇和民族乡。一个面貌崭新的贵州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目前贵州总面积 17.6 万平方公里,有九个地、州、市,89 个县、自治县、市、区(特区),2008 年年末全省总人口为 3900 多万。2 五次人口普查 贵州各民族人口变动原因分析 2民 族 民族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具有自己的特征。斯大林对“民族”的概念是这样论述的:“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所谓共同语言,是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之间为了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而共同使用的言语;共同地域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具有一定的共同居住、生活的地区;共同经济生活,是指经济上的联系性,是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民族定义的又一个重要特征。一个民族的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种行业之间在经济上的社会分工和相互依赖,人们在生产上和经济上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共同市场内的产品交换等,都是共同经济生活的表现。共同的心理素质(也称作“心理状态”或“民族性格”)是指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上的东西。民族这个人们的共同体,既不同于氏族、部落,又不同于种族和国家。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的共同体,而民族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的共同体。它不是一个纯血统的人们共同体。种族也称人种,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形成的。种族属于生物学的范畴,其标志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的遗传特征,一般是以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和颜色、面容、眼色、体格等生理特征为标志。民族这个人们的共同体,也不同于国家。国家不一定要有共同语言,民族则必须有共同语言。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一个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能为大家所接受的普遍性的观点。但是,必须结合我国、我省民族的实际情况,正确理解,灵活掌握运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正确运用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从民族集团的现实特征出发,对历史形成和习惯上各种称谓的人们共同体,将其历史、族源、政治制度、民族关系等情况加以具体分析研究,有的确定为单一的少数民族,有的确定为某一民族的支系,有的确定为汉族。在民族称谓上,“名从主人”,尊重本民族的意愿。新中国成立前贵州的民族种类较多,据(民国)贵州通志载,有近百种之多。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民族学工作者在开展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些民族名称进行了识别工作,首先是弄清楚他们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在此基础上,如果是少数民族再弄清楚他们是单一民族还是某一民族的一个部分。贵州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认定世居的少数民族有9个,1982年人口普查时认定为12个,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认定为14个,后来又经过民族识别,至今认定的世居少数民族为17个。这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壮族、毛南族、瑶族、蒙古族、满族、羌族、畲族、仫佬族。此外,还有几种称谓的少数民族待认定。据2000年11月1日起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为1333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他们遍布全省各地,比较集中聚居的有46个县,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过程中,贵州省先后建立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建立了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及454个民族乡。总的说来,加上非世居少数民族和汉族,贵州省全省共有49个民族,他们共同构成了贵州民族人口的整体。3 第一章 导 言 从历史上看,民族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由氏族、部落发展而来的,这是民族形成最早的一种情况;二是在原有民族消亡的情况下形成的,贵州的当代民族多属于这一类型。贵州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民族,其名称也不一样,对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对各个民族的历史进行简要概述。汉族 汉族是由古代的华夏族和其他民族逐渐发展而成的,语言属汉藏语系。汉族很早就进入贵州,但早期的汉族早已融化到当地的民族当中,现在的汉族多是在明清及其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迁徙到贵州定居的。2000 年人口普查,贵州省的汉族人口有 21 911 687 人,遍布全省各地。苗族 苗族的族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蚩尤时期,后汉书曾经记载有“五溪”地区苗族先民的情况,当苗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以后,逐步向西迁移,并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和美国。苗族有自己的民族名称名称(自称)。苗族有人口4 299 954人,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黔南、贵阳、安顺、黔西南等地、州的一些县份,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布依族 布依族的先民源于秦汉时期的百越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僚人,以后又被称为仲家、夷僚。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启用其中的一个自称,定名为布依族。2000年布依族有2 798 200人,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两自治州的一些县份。布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侗族 侗族早期的历史与布依族一致,魏晋南北朝以后,又被称为僚,隋唐时期,封建王朝在湘、黔、桂边境地区设立州、洞,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被称为洞民或洞人。侗族的名称可能与这一因素相关。2000年侗族人口有1 628 568人,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县份。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土家族 有1 430 286人,居住在贵州的北边和东北部,土家族的族源与历史上的巴人有密切关系。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自称为“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彝族 “彝”是各地彝族统一使用的族称。彝族和白族、纳西族、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等也是由早先的氐羌族系发展而来的。东汉至魏晋时,彝族地区的居民被泛称为“夷”,晋朝以后,这些地区后来被称为“爨地”,唐宋时期这里的居民被称为“乌蛮”,元代以后被称为“罗罗”,或者称为“倮倮”,从明清时期相继沿用到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彝族。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人口有843 554人,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仡佬族 仡佬族是贵州省高原上最古老的居民之一,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有可能源于古代的濮人,或者是源于古代的濮人与百越人的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也被称作僚人。仡佬族的名称可能是与它的自称相关。人口有559 041人,散居在贵州的中部一些地方,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水族 水族的历史与侗族有密切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