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社会工作
人才流失
成因
应对
方案
探析
高靓怡
人事人才166就业与保障2022.12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成因及应对方案探析文/高靓怡摘要:新发展阶段,社会公众对社会服务质量要求与日俱增,社会领域的社会治理模式亟待优化,必须加快社会工作发展步伐。随着相关主体对社会工作关注度的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缺口也随之加大,但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数量并不多,难以契合社会发展需要,且优秀社会工作人才流失问题普遍存在。基于此,文章在阐述社会工作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梳理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现状,剖析深层次成因,并以此为方向,制定应对方案,期望以此强化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会工作发展水平。关键词:人才流失;社会工作;应对方案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推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决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和国家政治发展。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主体和方式具有多元化特点。以社会工作为例,其主要以人为工作对象,致力于在深层次上为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其解决问题。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其工作对象并不是被改造的客体,而是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中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来看,社会工作在我国现代治理体制构建阶段有着深远的意义,无形中也提升了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我国都尤为重视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方针等,对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提出了细致的要求。但我国目前社会工作人才数量远远仍低于预期,人才缺口庞大。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高校每年培养的社会工作毕业生中,从事社会工作这一岗位的人数不到总人数的30%,且社会工作人才流失严重,故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良性运转。一、社会工作相关概念阐述(一)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时至今日,社会工作已有超过 100 年的发展历史1。但因西方各国在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故各国学者在研究社会工作期间,制定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运行期间,指出社会工作专业性强,其社会功能的发挥主要通过帮助相关主体而实现,在开展社会工作的同时,还可为相关主体创造有利社会条件;学者威特默尔在研究中指出,社会工作的开展对象主要为有组织的团队,其通过为有困难的对象提供社会援助实现功能。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学者王思斌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指出:社会工作指的是相关主体在遵循利他主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实现助人目标的行为,本质上属于服务活动。因此,最终可将社会工作总结为:一项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科学理论和技能为方法、帮助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主体实现和谐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目标的服务活动。(二)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指的是拥有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工作者。当前,社会工作人才在社区家庭建设、犯罪预防矫正、禁毒戒毒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社会工作人才指的是经历专业教育、取得权威从业资格的、学历在大专以上的人员。(三)人才流失人才流失属于人才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一词汇最早产生于英国,指的是接受专业教育的主体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放弃继续从事社会工作的现象。二、我国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现状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阶段,社会公众对社会服务要求显著提升,但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尚不成熟,难以契合社会公众诉求。同时,受多重因素影响,社会工作人才流失严重,也制约着社会工作的发展。总结来说,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现状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流失严重数据显示,每年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社会工作学生人数约两万多人,但最终从事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人数却少之又少,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在事业单位、政府等工作,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中小企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继续考研深造,社会工作人才严重流失2。另外,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流失还与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其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息息相关。因此,有关主体需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二)在职社会工作人才流失严重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严重流失不仅体现在专业毕业生流失层面,还体现在在职社会工作者流失这一方面,且数167就业与保障 2022.12据显示,我国各区域社会工作人才离职率正在逐年增加。在离职后的社会工作人才中,选择继续从事社会工作行业的少之又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社会工作的进步。(三)中西部区域社会工作人才流失严重严格来说,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区域内经济水平、社会问题相关。相比于我国西部区域,东部区域经济更加发达,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需求更高,区域内社会工作事业也得以成熟发展,社会工作机构数量较多,社会工作人才质量也相对更高3。反之,中西部区域社会工作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社工人才皆差强人意,且因中西部区域社会工作行业待遇尚不健全,难以长久地留住社会工作人才,人才流失严重。三、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成因笔者在本环节对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成因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主要立足个人、社会和制度性因素三个层面。(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主要是从社会工作人才自身角度出发,分析其流失原因。第一,薪资待遇低。现阶段,社会工作者工资待遇较低已成为全社会通识,为此,国家也制定一系列解决对策,如:增加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支持力度、增加彩票公益金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支持力度、引入社会资金推动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等4。毫无疑问,我国所推出的相应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工作发展。但也需注意的是,在政府所投入资金中,有一部分需用作机构管理费,社会工作者薪资待遇提升幅度较小,其收入水平仍属中等偏下水平。同时,社会工作人才流失严重原因还体现在薪资增长幅度过低等方面。第二,自我实现程度低。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为最高层次,而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大多数社会工作者皆认为自我实现价值程度低,进而在心理层面产生不平衡感,在对社会工作产生不满后选择放弃社会工作5。事实上,大部分社会工作者在最初选择从事社会工作这一行业时,皆出于对行业的热爱,但在实际工作阶段,不仅面临薪资待遇低问题,在部分情况下,还会怀疑自身的价值,逐渐对岗位工作丧失信心。第三,晋升空间有限。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行业的资格认证并未涉及高级社工师,且受行业发展限制,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体系也并不完善。同时,从晋升空间角度来看,晋升渠道狭窄,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立足社会层面分析社工人才流失问题。第一,社会需求度低。当前,我国社会领域对社会工作潜在的需求还未完全释放,虽然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数量显著增加,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工作人才严重流失,直接加剧社会工作行业人才供求失调局面。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专业的社会工作需求市场尚未成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社会工作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供方市场,但在社工人才需求市场开发方面差强人意,因此,要采取有效举措,对这一市场进行科学、高效地开发。第二,社会认同度低。现阶段,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人才的了解并不全面,部分群众很容易将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人群相混淆,社会工作者所处境地较为尴尬。另外,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方面也存在差异。(三)制度性因素制度性因素主要立足政策和制度等层面分析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成因。第一,国家政策层面。2006 年,我国所发布的相关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这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也为后续阶段相关社会工作政策的推出奠定了基础。此后,我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构建了社会工作发展的宏观框架,且将社会工作为社会治理的一项关键手段,我国对社会工作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总结来说,针对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我国出台了大量的鼓励政策,但政策的实际落实效果却并不理想,社会工作人才的利益还是未得到保障。第二,社工考核制度层面。在社会工作人才工作期间,为保障其工作质量,确保社会机构稳健发展,社会机构普遍会对社会工作人才进行考核,以考核结果为参照,确定社会工作人才薪资和奖金数额。但社会机构所构建的考核制度存在不合理情况,考核标准千篇一律,直接加大了社会工作人才的工作压力,增加其工作强度。第三,社工激励机制层面。因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机构内考核机制不科学等,社工机构所构建的激励机制也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发展,诱发社会工作人才流失问题。毫无疑问,完善的社工激励机制在强化社会工作人才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方面作用显著,但由于激励机制的欠缺,社会工作人才的岗位工作热情也逐渐消耗殆尽。四、解决社会工作人才流失问题的方案当前,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现象已经严重制约社会工作进步。因此,有必要对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成因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应对方案,解决人才流失问题。(一)营造良好的社工发展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决定着社会工作的发展成效。因此,我国要创新社会治理,优化社会环境,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避免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现象的出现。一是要创新社会治理。以基层为先导,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从社会治理原则来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政府要巧妙运用公开招标和项目申请等方式,与其他主体构建互动合作平台,形成伙伴关系,激发社会活力,挖掘社会潜能,人事人才168就业与保障2022.12开展社会工作。与此同时,政府要关注社会工作人才作为新型社会治理主体的重要作用,对其加以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放宽社会机构进入门槛,增加机构数量。同时,严格把控社会需求,优化社会服务项目,最大程度地激发社会工作发展潜力,推动社会公众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可社会工作。二是要宣传社会工作理念。为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全国各地区都要关注社会工作的独特性,拓宽宣传渠道,宣传其工作理念,以此提升全国对该项工作的认可度。日前,我国人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并不全面,全民尚未形成普遍的社工意识。因此,各部门、各机构和社会工作人才本身要主动宣传社会工作理念,使社会公众了解到社会工作独特的工作理念和手段,逐渐熟悉、接纳社工。三是要优化社工就业环境。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就业范围相对狭窄,能选择的岗位十分有限,这与社会工作广泛的应用范围相悖。因此,我国要加快社工岗位的开发步伐,拓宽社会工作人才工作范围,打造社会化局面,为社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健全社会工作政策制度为保障社会工作人才权益,我国要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在社工人才考核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制定考核办法。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相关主体应明确我国所推出的社工支持政策在落实方面存在的不足,尽快完善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法律政策,为社会工作人才权利的保障提供依据。同时,有关部门在对区域内政府效绩进行考核时,也需将区域内社会工作发展状况纳入考核体系中,提升区域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关注度。二是要优化社工考核制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推出多样化的考核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持续对考核标准予以完善。同时,要依据考核结果,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最后,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应局限于量的标准,增加社会工作人才的工作压力。(三)强化培养机制建设力度毫无疑问,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在防范人才流失方面作用显著。一是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高校要为其提供专业的实习基地,完善学生理论知识框架,提升其实践水平,激发其对社会工作的兴趣。同时,高校在开设社工专业课程时,既要讲授理论知识,更要运用有效举措,增进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提升其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进而使其发自内心地认可自身所学专业。最后,高校还要明确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性较强特征,增加实习教育,推动学生在实践中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二是为在职社会工作者提供培训机会。刚步入社会工作行业的年轻社工而言,其尚不具备理想的沟通和抗压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阶段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对岗位工作丧失热情。因此,相关主体要增加社工间交流机会,定期组织讲座,鼓励社工分享自身工作经验,促进共同进步。同时,可定期组织培训工作,引进先进的社工理念和方法,提升社工职业水平。最后,社会工作机构还需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帮助社工正确应对压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