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妈妈
重读
红色
经典
何懿 年生于安徽宿松。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论古代诗 歌的 模糊性审美特 征“原道”“通辩”论论刘勰的自然审美观等数十篇。195319761995作者简介何懿 著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听妈妈重读红色经典何懿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4-7-227-03440-7-(鹅毛信文库.第3辑)ISBN 978听.何.儿童文学故事作品集中国当代 18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030861号版权所有 不得翻印本版图书凡印刷装订错误,可及时向出版社调换 编辑热线:0951-5014204 5045311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发行高伟出版大厦0951-5045311 5044614全国新华书店精一印刷(深圳)有限公司850mm x 1168mm 1/3290 千 插图35幅0001-6000册2007年 4 月第 1 版4次印刷元银川市北京东路139号2007年月第 1ISBN 978-7-227-03440-7/I89818.00出 版 人地址邮编网址电子信箱邮购电话经销印刷装订开本印张字数印数版次印次书号定价听妈妈重读红色经典图书策划夏中义哈若蕙责任编辑 贺秀红装帧设计王敬忠胡芳文库标识 马建军 作者任教的安徽教育学院怀着一份真诚笔触深情追忆少女时代的经典阅读心动依旧 激情犹在听妈妈重读红色经典就是随同父辈穿越岁月之河走进昨天 拨动昨日情弦红色经典所蕴藏着的审美视野与人文精神,也将同样滋养着今日少年的情怀在看够了轻松明快、忧郁感伤的“80后青春读物”,请细细翻翻那些垂留史册的“红色经典”青春之歌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绞刑架下的报告红岩那里有我们无法漠视的民族精神和青春激情。这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母亲为女儿及与之同龄的孩子们写的书。书中有作者对少女时代阅读过的、给自己及几代读者染上了生命底色的一些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的回味;也有时隔三四十年后重读这些作品时的思索和感悟。昨天,她曾被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命运和品格深深地打动,今天,她像农夫在已经收割过的庄稼地里又发现了金麦穗那样获得了“温故而知新”的喜悦。作者以为,无论时间之河流经了多少岁月,有些东西总是让人心颤、震撼的,诸如:对信仰的纯情、对自由的追寻以及道德的自律、高贵的灵魂、还有人性的温馨、纯洁的爱情她企望此书能成为沟通两代人的桥梁,因为她坚信:两代人之间的精神传承比生物遗传更令父母欣慰。题记妈妈和她的书(代序)伊蔷从十六岁到二十三岁,如何与妈妈进行平和的沟通,几乎成为我整个青春期最大的困扰之一。我想,这对她而言,大抵也不会太轻松吧。我出生在八十年代,与我同一时代的年轻人正在肆意炫耀他们的活力和霸气,占据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焦点,吸引着无数的眼球,比如郎朗,比如丁俊辉,比如韩寒,比如超女很难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概括“80后”的特点。或许,最大限度地表达自我,以及对多样化的极大宽容就是这一代人的特征吧。妈妈身上则带着太多五十年代的典型特征:一方面,她坚韧、勤勉、认真,对自己的追求仍然抱有极大的热情;另一方面,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她似乎对个人得失又持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可当我认为她理应对一切都淡然处之时,她又有绝对固守的东西:原则、责任感、道德标尺如果这些被忽略,她仍然会表现得像一个刚刚迈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愤愤然。我实在没有办法去解释她身上的这种矛盾。001同其他的母女一样,我们之间有很多的差异:小到对服装样式的选择,大到对人生的态度。在我的眼中,自己拥有一个“严母”,不仅仅因为妈妈严肃认真的态度,也不仅仅因为她在表达情感时的内敛含蓄。她似乎从未当面对我说过“我爱你”,甚至连亲密的拥抱也不多见,尽管她确实给了我最为深沉厚重的爱。更因为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她总会以极大的热情,坚持不懈地向我“推销”她的观点和信条,甚至带有“强买强卖”的色彩。不幸的是,我继承了她倔强的性格,于是,冲突在所难免了。妈妈和我相差三十岁,按照现在流行的“三岁一代沟”的说法,我们之间相差了整整十代人的距离。不,这还不够精确,我曾一度极其悲观地认为,我们之间的“代”沟,是必须用“朝代”来计量的!也曾试过从她成长的时代去体会她及她们这代人,去了解她们的青春。遗憾的是,我对那个遥远的年代太陌生。回到妈妈写的这本书。虽然她不只一次表示,这是一本为我而写的书,但起初我并不领情,还觉得她有一些一厢情愿,如果现在一个“80后”还会耐下性子来读这些“红色经典”,那确实是够“另类”的了。我当然不是说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读过这些文学作品。相反,因为其中的一些还被纳入中学语文教科书,我至今还能2007年的伊蔷002背诵出一些章节来。但在我们看来,这些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一生的作品,已经失去了三四十年前的魔力。甚至,在潜意识中似乎还存在着排斥情绪。显而易见,现在,我们谈论更多的是哈里波特,而不是保尔和林道静。幸好这不是一部单纯的书评,也不是一本索然无味的政治课本。确切地说,它是年过半百的妈妈对自己的青春以及那个特定年代的追溯和反思,是她在以最真实质朴的方式弥补与我之间的代沟。所选的几部“红色经典”也从意识形态的化身演化为沟通两代人的桥梁而这种悄然的变化并没有磨灭那些作品本身的价值,相反地,当过了三四十年,妈妈重新阅读它们,并将自己细腻的情感见诸笔端时,新的视角和感触将带领我们发现这些作品真正恒久的魅力。这种魅力使它们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经典,而所谓的经典,是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跨越几十年的时代变迁,引起两代人的共鸣的。很感谢有这本书,它让我从新的角度去品味这些一度被我排斥的作品,更重要的,它让我终于有机会去感受与自己有“十代”距离的妈妈也曾怎样的年轻过:三四十年前,这个现在看似无法沟通的“史前人类”(妈妈,对不起,有的时候,我确实感觉我们很难沟通)其实也如我现在这般充满活力,憧憬着新鲜美好的事物,同样也经历着年少的悸动和彷徨。003很骄傲自己的妈妈会为我及我们这代人写这样一本书。我还是习惯用红色形容她和她们那一代人。不过这一次,不再红得单调固执,而是那种经岁月历炼后更显厚重,更具风华的红。它当然不是妈妈生命中唯一的色彩,却因寄托了一份难舍的情愫成为她生命中最绚烂夺目的颜色。三十年后,不知道我会不会有同样的礼物留给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如果有,我又该用什么颜色来形容我和我这一代人?应该是白色吧,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一张圆形的纸片上等比例填上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然后快速转动纸片,最终呈现的将是一片单纯的白色这种看似最简单的色彩,却包涵了最丰富的内容。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世界是丰富的,选择是多样的,脚步是匆匆的,留给我的,是一片广袤的天地,任我自由挥洒。可是,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身后,始终有一抹红色在给予我绵长的爱 年 月日20073100042007年的伊蔷第一章如歌青春别样情重读青春之歌第二章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一个时代的记忆第三章重读牛虻牛虻,不死的精灵第四章重读绞刑架下的报告大写的“人”字丰碑第五章重读红岩细节,文字魅力的生命001023059093121147154出版者的话后记初读青春之歌时,正值初中一年级。那会儿,我住校,父母再也无法控制我读小说了。小学五六年级时他们曾非常担心我沉溺于小说而考不上中学,经常在我躲在被窝读小说时抓“现行”,然后没收我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弄得我无法按时把书还给同学,尴尬又狼狈!记得我只用了四天就读完了这部小说。晚上看,白天看,下课看,上课也看。冒着被老师发现要遭到训斥,甚至书被没收的危险。那是怎么样的阅读哟!说如饥似渴并不夸张,说废寝忘食,也不过分。我那时读青春之歌,对林道静的成长道路,并不十分关心,留在脑海中的深刻印象是林道静的漂亮:一身素白、忧郁的神情、清纯脱俗的气质林道静成了我心中的偶像,我成了她的“粉丝”。那时,我是把热情埋在心底默默地独自品味、享受的,与今天少男少女的“追星”第一章如歌青春别样情003方式全然不同。我至今记得小说第一章,写一列从北平向东行驶的火车车厢里,一个十七八岁的女生守着小行李卷,还带着箫、笛、琵琶、月琴等乐器,如何吸引了全车厢人的眼球:当年读这段文字,我立即对这位女学生产生了极大好感和深切同情。她为什么脸色苍白?为什么沉默地凝望窗外?她在冥想什么?她的故事、命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当我看到,林道静投亲不遇,工作无着,神情一天比一天沉郁,面色一天比一天苍白,为了躲避余敬唐的唠叨,整日滞留海边,我的心也和她一样的忧郁哀伤。读到余敬唐居心不良,想将她作为礼物送给县长,她绝望地、毫不犹豫地纵身扑向狂风怪啸、巨浪翻卷的大海时,我为她流下了伤心的泪。今天,当我回顾那时的阅读感受时,依然为林道静的那种摄人心魄的凄美动情。我甚至想,假如一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姑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眼睛又黑又亮。这个朴素、孤单的美丽少女,立刻引起了车上旅客们的注意,尤其男子们开始了交头接耳的议论。可是女学生却像什么人也没看见,什么也不觉得,她长久地沉浸在一种麻木状态的冥想中。EMAOXINWENKU004娘,充满活力、非常阳光、神采飞扬,虽不失为美,但绝对不如林道静在北戴河投亲受挫时的那种凄美更具震撼力。我也曾对余永泽抱有好感。为的是他在林道静走投无路时,默默地守候,充当了她的保护神。特别是小说写到他冒着暴雨,把林道静从大海中救起,又非常体贴、非常绅士地把她送回居所,安慰她、帮她出主意的时候,我似乎就成了林道静的朋友,对余永泽怀有诚挚的感激。当他对林道静说,自从她来到村子,看她的神色,看她成天待在海边,就知道她必定有大的不幸和痛苦,早就担心她会出意外,常常跟在她的后边,于是就发生了海中救人的一幕,我为林道静庆幸,她总算遇到了一个善解人意、细心体贴又可依靠的人了。有感于005此,便又情不自禁地将前面被我匆匆掠过的对他描写的段落又翻回来重看了一遍。坦白地说,孩提时看小说是跳着行看的。凡是作品中与主人公的命运直接相关的内容,特别是集中写人的感情经历的章节,我往往先睹为快,而对另一些交代环境背景的、有关战争的、打打杀杀的描写或自以为无关紧要的心理刻画之类则常常一瞥而过。随着情节的发展,我对余永泽的态度渐渐变了。当他带着林道静在北大读书,每天去上课时两人情意绵绵地告别,回家后两人又尽情地享受家庭的温馨时,我已隐隐感到其中的不和谐,巴不得林道静早点找到合适的职业,使她与余永泽在家中处于平等的地位,让这份温馨甜蜜有所保障。然而,这种维持家庭的良好愿望很快就被另一种情绪取代。“九一八”事变后,林道静结识了卢嘉川等革命者和一群热血青年,痛感自己的生活圈子太窄,于是想融入洪流并付诸行动,但余永泽却依然神往着毕业后谋得一个优越的职位、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守着一个年轻的美人、过一种令人钦羡的日子,并为之钻营算计,于是我开始看不起这个人了。再到后来,他反对林道静参加“三一八”惨案周年纪念日的游行、讥讽林道静阅读进步书籍,我和小说中的白莉苹一样,也为林道静惋惜,心想,林道静真倒霉,竟和这么一个自私、落后的家伙生活在一起。看到他为了让林道静听从其安排,乖乖地在家为他烧饭、洗衣、收拾屋子,而装出可怜相甚至痛哭流涕时,我更对这个猥琐的伪君子充满鄙夷。及至他为了可笑的嫉妒心,将在他家躲避追捕的卢嘉川赶出EMAOXINWENKU006门外,导致卢嘉川的被捕和英勇牺牲时,我对他已怀有仇恨了。小说的结尾是林道静支撑着病弱的身体,走在“一二一六”示威游行的队伍中,许多人都被警察打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而余永泽却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悠然地欣赏鼻青脸肿的人们。看到这里,我想,这人不仅可笑、可鄙、可恶、可恨,而且让人恶心!如今想来,当时阅读,确实是与作家产生了共鸣。不,准确地说,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说到“爱作者之所爱”,作品中的另一些形象,也曾确实让我由衷地敬佩,至今想起,脑海中还耸立着一些雕塑般的造型。他们是林道静由小知识分子成长为战士的引路人: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