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生态危机
资本
逻辑
根源
及其
反思
祥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第 期,年 月 (),董祥瑞 生态危机的资本逻辑根源及其反思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生态危机的资本逻辑根源及其反思董祥瑞(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摘要:资本逻辑贪婪的逐利性和增殖性的本质,使其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对抗。资本的无限扩张与生态环境的有限资源,资本的快速积累与生态环境的缓慢修复,资本的私人占有与生态环境的公共所有,这些都是资本逻辑反生态性的体现。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相伴展开的历史进程不仅印证了资本逻辑反生态性的本质,也解释了当今“世界生态格局”形成的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要直面资本逻辑,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在限制资本与发挥资本之间保持合理张力,最终实现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关键词:马克思;资本逻辑;生态危机;世界生态格局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修回日期:作者简介:董祥瑞(),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当今世界呈现出的一个表象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优美,广大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生态压力巨大。这一表象像一种“先验的结构”,似乎意味着广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更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友好型”,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应该对当今全球生态问题承担更多的责任。有人说,是因为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地也要经历这一道路。先不谈发展中国家是否必须经历这一道路,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是说:当今的全球生态问题更多地是发展中国家造成的。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破坏问题中越陷越深,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享受着经济发展和生态良好的双重幸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当今“世界生态格局”的形成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帮扶广大发展中国家治理环境的朋友伙伴,还是暗自转移生态危机的虚伪君子?弄清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摸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背后奉行的资本逻辑。一、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 在 资本论 中,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运转作了详细论述,资本逻辑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抽象统治原则,使得资本家仅仅把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值作为唯一目标,而对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其他后果却毫不在意。资本这种贪婪的逐利性和增殖性的本质,使得“自然界的一切领域都服从于生产”,自然界转化成“资本的资本”。然而,生态资源是有限的、生态恢复是缓慢的、生态环境是公有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资本与生态之间的矛盾对抗。()从空间向度来看,这种矛盾对抗体现为资本的无限扩张与生态环境的有限资源。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扩大再生产,从而使自身实现增殖和利润的增长,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家的直接目的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 吸 的 活 劳 动 越 多,它 的 生 命 就 越 旺盛。”因而,资本要想存活,只有不断地积累更多财富,才能进行更多的生产和消费。资本的这种无止境的积累和扩张,是通过资源的资本化来实现的,尤其是建立在对自然的消费和利用的基础上实现的。资本在扩张过程中把自然界纳入自身生产体系,在进行产品生产的同时,又不断地进行粮食生产、人口生产、污染生产,不断地向自然界进行索取与排放,然而自然界的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其所能接受的污染物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资本要进行扩张与增殖,自然界却无法相应地进行自我扩张,这就导致了资本扩张的无限性与生态环境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半个世纪之前,罗马俱乐部所提交的报告 增长的极限 正是表明了对资本这种无限扩张性的担忧。报告中指出:“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以及资源消耗按现在的增长趋势继续不变,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就会在今后一百年内某个时候达到极限,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这两方面发生颇为突然的、无法控制的衰退或下降。”随着资本地盘的无限膨胀与扩张,自然地界将不断地被迫减少与收缩,当资本的扩张与自然的收缩愈加接近极限时,资本便会遭到反噬,人类社会也将受到来自自然的惩罚。()从时间向度来看,这种矛盾对抗体现为资本的快速积累与生态环境的缓慢修复。资本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必须缩短个别必要的劳动时间,不断提高再生产的速度,以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利润。马克思从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中以及资本增殖不断地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勾勒出了资本这种快速积累的趋向,使其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是资本逻辑的题中之义,而速度的提高则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生产速度,不断进行资本积累,资本家通过改进技术、压榨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来加快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不断把自然资源转化为资本。资本的这种加速生产的趋势与自然的缓慢恢复能力相矛盾,当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跟不上资本的积累速度时,生态破坏便会进一步地加剧。如为了生产更多的纸张,获取更多的利润,本来资本家是通过人工来砍伐木材来制造纸张,现在通过改进生产技术,通过使用机器来进行木材砍伐,并且通过进一步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来“加速”砍伐森林。在之前的生产速度内,森林基本上可以实现再生,但在使用工具之后,资本进行加速积累之后,森林的砍伐速度明显超过了森林的再生速度,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再如在捕鱼业中,机器的使用使得捕鱼的效率大大增加,但同时也使得鱼群的生长速度落后于捕鱼速度,造成了循环的断裂,由此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后来以法律形式出现的“休林期”和“休渔河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年第 卷期”正是对这种资本加速向度的反向说明。()从社会向度来看,这种矛盾对抗体现为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态环境的公共所有。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私人占有,使得资本只为自身的增值服务,而不会考虑其他因素,具有排他性和占有性。而生态环境往往是人们共享的,不具有排他性。这就使得,本来由社会所占有的自然环境被资本收归所有,服务于资本的增殖。这种对公共资源的占有,使得资本不用付出相应的环境成本,并由于其社会性质,也不用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更进一步为资本无所畏忌地扩张提供了筹码。“公地悲剧”就是这一资本逻辑破坏性的最好说明。哈定于 年提出了“公地悲剧”的问题:一群牧民在公共草地上放牛,每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以增加自己的收入,但草地将可能被过度放牧,从而不能满足牛的食量,致使所有牧民的牛均饿死。这就是公共资源的悲剧。有人认为,公地悲剧的原因是公有制的存在。恰恰相反,导致公地悲剧的原因恰恰是资本的私人占有性质,这种私人占有性使得资本家会不断无限地把公共资源想方设法地变为己有,通过公共财富的减少,来增加自己的私人财富,从而使得公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正如马克思所说:“对资本来说,任何一个对象本身所能具有的唯一的有用性,只能是使资本保存和增大。”因此,当“活的”资本遇到“死的”生态,其唯一的结果便是资本对生态进行侵蚀,对生态空间、生态时间、生态权力进行全方位的压榨和占有,这既是资本逻辑的内在要求,也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相伴展开的历史揭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与生态的对抗性,使得资本一来到世间,便与生态环境发生矛盾冲突。从资本原始积累,到资本自由竞争,再到垄断资本统治全球,随着资本逻辑不断扩张、铺满世界,生态危机愈演愈烈。()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生态危机初现端倪。到 世纪,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一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获得财富,通过暴力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从而使货币迅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其直接代价是自然资源的掠夺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一方面,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使农民丧失生产资料,沦为雇佣工人,大批农民涌向工业生产中心 城市,如此造成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分离,并出现了城乡物质交换的断裂问题,生态危机开始出现。从 世纪开始,西方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掠夺农民土地,使得大批农民沦为无产者,被迫成为资产阶级的雇佣工人,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英国的圈地运动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手段强行圈占农民土地,制造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羊吃人”事件,为整个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基础。同时,这种原始积累也使得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再加之城市又是工业生产的集中地,致使西方许多城市出现了住房拥挤、空气污染、河流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有关资料显示,在当时的英国“一个 立方英尺的地下室里住着 个人在文森特街、格林 艾尔广场和利斯,栋房子住着 人,可是却只有 个床铺和 个厕所”;“这些房子阴暗、潮湿、污秽、发臭这里是引起疾病和死亡的中心”。不仅如此,资本主义生产使大量农村人口汇集到城市,他们通过衣食住行等形式消耗大量资源,这些被消耗的资源中含有土地等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地域关系且部分成分无法降解,这些被消耗的资源便以粪便和垃圾的形式污染河流和城市环境。“他们被迫把所有的废弃物和垃圾、把所有的脏水、甚至还常常把令人作呕的污物和粪便倒在街上,因为它们没有任何别的办法处理这些东西”。这就使得自然界原本有序的交换规律被无序的人类活动所打乱,从而造成了物质交换断裂,构成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为争夺资源,获得更多资本,开始向外扩张进行海外殖民,这种殖民扩张是以掠夺、奴役和谋杀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随着海外殖民扩张的进行,生态环境问题也开始由局部向全球发展。海外殖民扩张在全球的全面展开以对外贸易公司的建立为显著标志,这些贸易公司通过不平等贸易和战争掠夺财富,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原本孤立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种交流,同时也造成了被殖民地生态环境和物种的严重破坏,物种入侵现象频繁发生。如英国在殖民澳大利亚时给澳第 期 董祥瑞:生态危机的资本逻辑根源及其反思洲大陆带来了兔子,它们迅速繁殖,使澳洲大陆的植被、土壤遭到严重破坏,并给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不仅如此,海外殖民扩张还促进了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据史料记载,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欧洲殖民者带来的天花、白喉等疾病。由于这些病毒在新大陆本不存在,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相对于屠杀,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生态危机全面爆发。资本贪婪的逐利性和增殖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家为了赚取超额剩余价值,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手工工厂逐渐被机器大工厂所取代。如果说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生态破坏更多的是量上的破坏,不涉及质的破坏,那么这一时期不仅有产品生产相对过剩的量的破坏,还有化石能源的消耗所造成的质的、不可逆转的破坏,生态危机开始全面爆发。第一,相对生产过剩造成的资源浪费。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为了摄取超额剩余价值,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缩短自身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致使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得到大幅增加,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提高,但是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产生了产品的相对过剩,即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自身的增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产品相对过剩,大量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在罗斯福推行新政期间,政府通过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以及屠杀牛、猪、羊等牲畜的做法,来控制农产品的数量和牲畜数量。第二,大工业生产使得生态破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程。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以能源的大量消耗为基础,这种化石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过去的物理污染有着质和量的巨大差别。一方面,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细微尘埃,使得空气质量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化石燃料燃烧也产生大量废气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年,伦敦烟雾酸雨事件,正是这种工业生产破坏的典型代表。工业革命之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