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深度
学习
理念
地理
概念
专题
湖泊
刘登海
高中地理 272 0 2 3 年 第 5 期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主动参与有意义的实践学习。1主题学习聚焦学科本质,依托情境,以问题引导学生建构该主题下的学科知识体系,并运用学科的思想方法解决与主题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和个体发展。深度学习离不开深度教学。深度教学是触及教学本质的教学。2地理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即学生形成地理视角,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推进地理问题的解决。地理概念教学是以地理概念为载体,明晰概念的内涵、外延,帮助学生建立或更新概念体系,着重发展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3 深度教学与地理概念教学都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主要目标。深度教学倡导学生在亲历的主题式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地理概念教学强调地理概念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地理概念教学可以选择以某一地理概念为主题,在主题概念结构化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真实案例的问题研究,深化概念应用与迁移。下文以高二区域地理复习中的微专题“湖泊”一课为例,阐述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以地理概念为主题的教学策略。一、微专题设计1.学情分析高二选考地理的学生通过比较系统的高中地理学习,对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已有初步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又通过世界区域地理的复习,对世界主要的湖泊(分布、水文特征、成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湖泊的知识分散在各个区域,学生未对湖泊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2.考情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未对“湖泊”内容提出直接、具体的教学要求。但高考试题多以区域为情境,常涉及某一具体湖泊的特征、成因、演化及湖区发展等相关内容的考查。3.教学目标及其制定依据基于以上学情、考情,创设以“湖泊”为主题的微专题,以期引导学生对“湖泊”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1)运用图文转化的策略开展概念学习,理解湖泊概念及类型,了解湖泊“形成发展消亡”的发生机制,掌握湖泊演化的基本规律;理解湖泊与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构建以“湖泊”为主题的概念体系。(2)结合案例,运用以“湖泊”为主题的概念体系,深入研究湖泊演化过程及人湖关系。4.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理解湖泊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建构刘登海1高孝株2(1.永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三明 366000;2.三明市第三中学,福建 三明 365001)摘要:深度学习离不开深度教学。深度教学是触及核心素养养成、促进学习主体发展的教学。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本文基于微专题“湖泊”一课的设计、实践与反思,提出了以“前概念资源化概念视觉化概念结构化概念意义化”模式的地理概念教学策略。关键词:深度学习;地理概念教学;教学策略;湖泊中图分类号:G633.55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地理概念教学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地理概念教学 策略研究策略研究*以微专题“湖泊”为例以微专题“湖泊”为例*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问题设计研究”(项目编号:JSZJ211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项目由福建教育学院资助)。高中地理 282 0 2 3 年 第 5 期以“湖泊”为主题的概念体系。难点:运用“湖泊”概念体系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5.微专题设计(见表 1)表1 微专题:湖泊主要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湖泊概念内涵【活动1】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湖泊的认识,并用示意图表示。学生:湖泊是积水的洼地;展示湖泊示意图(图略)。教师:给出概念湖泊是陆地上积了一定数量水体的洼地,其包括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提供示意参考图示(见图1)。图1 湖泊示意图引导学生用示意图展示前概念,为科学概念的教学提供参考。湖泊概念外延【活动2】根据以下概念,绘制外流湖、内流湖示意图。资料:湖泊按湖水排泄方式可分为外流湖和内流湖,外流湖是湖水与河流相通并最终汇入海洋的湖泊,内流湖是湖水不外泄流入海洋的湖泊。若学生找不到思路,教师给出外流湖示意图作参考,让学生以此绘制内流湖示意图。(图略)。学生展示内流湖示意图后,教师提供内流湖示意图供学生参考验证。(图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概念的解读,站在制图者的视角用地图语言表达对概念的理解,提升地理文转图的能力。【活动3】湖泊按湖水性质(含盐度)可分为咸水湖和淡水湖。咸水湖为湖水含盐度1的湖泊;淡水湖为湖水含盐度1的湖泊。水体中的盐类物质会随水体流动发生运移。根据甲、乙两湖的示意图回答问题(见图2)。图2 甲、乙两湖示意图(1)根据湖水排泄方式,判断图示甲、乙湖泊的类型。(2)指出图示陆地水盐的富集处,并说明理由。(3)若图4中水循环保持动态平衡,推测两湖泊最终性质(按湖水含盐度),并说明理由。小结:是否有排盐通道对湖水的盐度性质有重要影响。引导学生研究水盐运移规律,理解排盐通道对湖水性质的影响。【活动4】湖泊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断层湖、褶皱湖)、火山口湖、堰塞湖、冰蚀湖、人工湖等。根据图文资料(见图37),完成问题。图3 断层湖形成示意图图4 褶皱湖形成示意图图5 火山口湖形成示意图图6 堰塞湖形成示意图高中地理 292 0 2 3 年 第 5 期图7 冰蚀湖形成示意图材料一:“大金湖”形成的文字资料及相关卫星遥感图(图文资料略)。(1)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分别描述各类湖泊的形成过程。(2)归纳以上各类湖泊形成的共性特征。小结:内外力作用下,地表形成了一定范围的洼地,即具备了湖盆条件;气象、水文等因素影响下,该洼地的水体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湖泊随之形成并发展。第(1)问引导学生运用示意图,描述各类湖泊的形成过程,理解相关次级概念,培养学生图转文的能力和阐述地理过程的能力。第(2)问引导学生找出各类湖泊形成的共性特征,强化概念内涵。探究湖泊演化规律承转:人有生死,湖泊有无“生死”?(湖泊形成即“生”,湖泊消亡则“死”。)【活动5】根据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图5.3湿润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略),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示湖泊消亡的过程。(2)结合各类湖泊示意,例举不同成因类湖泊可能的消亡方式。小结:当自然演化或人类干预,湖盆出现变化(沉积变浅、开放外泄),或湖水的收支失衡,则可能引发湖泊衰退,甚至消亡。引导学生以地理事象的属性特征为思考维度去构建地理事象演化模型。湖泊服务功能【活动6】例举湖泊的服务功能。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及人地关系思想,例举湖泊的各类服务功能。小结: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联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纽带,是人地关系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和观念构建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联系。案例教学茶卡盐湖颜盐融合教师:茶卡盐湖,是位于青海省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盐湖的演变简史】资料一:亿万年前,在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部分海水积留在低洼地带,形成了众多盐湖,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约1013万年前,茶卡盐湖水向东注入黄河。之后,构造隆起阻断茶卡盐湖的外流通道。自全新世(约1.2万1万年前持续至今)起,随着气温增高,茶卡盐湖出现萎缩。全新世晚期,盐湖的萎缩咸化加剧,大量盐类结晶析出并沉积在湖床。(1)根据以上资料,完善以下能体现茶卡盐湖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见图8)。图8 茶卡盐湖形成示意运用思维导图,厘清地理事象演变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建国初期的开发】资料二:茶卡盐湖有着深厚、坚硬的盐壳,湖盐储量丰富,盐壳以上平均水深约0.2米。茶卡盐湖开发史虽长,但受位置、交通限制,湖盐开采长期处于原始阶段。建国后,古老的茶卡盐池不断地建设和发展。1958年,建成了一条通往湖心的铁路,承担湖区内的湖盐运输任务。(2)推测建国初期,修建通往湖心的运盐铁路的原因。建国后,我国对湖盐的市场需求量增大,促进了对茶卡湖盐的开发;湖心处的湖盐相对湖缘受风沙、人类活动的影响少,品质较好;盐壳表层积水浅,利于铁轨铺设;盐壳深厚且坚硬,铁轨不易塌陷。围绕运盐铁路的修建,引 导 学 生 结合图文资料,从必要性(国内供需变化、盐品要求)和可行性(实施的成本、难度)两个维度推测分析。【开发模式的变化】资料三:2008年,随着船舶采矿和航运技术的运用,这条铁路结束了其运盐使命。近年,茶卡盐湖因旖旎的景色和深厚的盐文化,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光游客。在这,游客可乘小火车直达盐湖深处。(3)简述通往湖心铁路的功能的变化。铁路建成至2008年:湖心铁路具有货运(运盐)功能。2008年后:,湖心铁路成为成为旅游资源,可让游客体验当地湖盐采掘历史;湖心铁路具有客运功能,便于游客进入湖心观光。沿用铁路话题,引导学生从铁路功能的微观变化初步感知盐湖产业的宏观变化。【湖天一色的“颜值”】资料四:茶卡盐湖海拔约3100米,气候温凉,干旱少雨。湖泊面积、水深受季节影响明显。湖面有强烈的反射能力,两侧雪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湖天一色,湖峰同辉”的美景。(4)从气候和水文角度解释每年的69月是茶卡盐湖的最佳观赏季节。茶卡盐湖地处高原,69月温和凉爽,舒适度较好,适合游客游览;茶卡盐湖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此时气温较高冰雪融化量大,且降水较多,湖面较广,观景效果好。引导学生运用要素综合的思维解答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的地理问题。暗示学生旅游有淡旺季,为下一题解答做一定铺垫。【“颜盐”的深度融合】资料五:近年,当地的盐产业也由单一的食用盐生产逐步转向盐产品医疗、保健等多功能综合开发,“盐值”不断增加。当地采用了“旅游+”的发展模式,通过深挖旅游资源潜力,增强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了旅游业与当地特色农牧业和湖盐采掘、加工业的深度融合。(5)分析“旅游+”的模式对茶卡盐湖发展的影响。有利影响: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盐产业、农牧业及相关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就业;增加地方的财政税收。不利影响: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入,增加了当地生态环境、旅游设施的压力,使旅游管理难度加大;旅游淡季,游客数量减少造成了旅游设施、服务人员闲置。引导学生辩证地从经 济、社 会、环境等维度思考新模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续上表)高中地理 302 0 2 3 年 第 5 期二、地理概念教学策略基于微专题“湖泊”一课的设计、实践与反思,笔者提出导向深度学习的地理概念教学策略。1.前概念资源化“前概念”是指个体依赖于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外部特征而自发形成对观察对象的初步认识。相对于科学概念,前概念受制于个体的主观意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前概念有可能与科学概念的内涵基本一致,也可能是非本质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前概念对个体掌握科学概念都有重大的影响,是地理教师开展概念教学不可忽视的因素。湖泊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地理事物,但学生很少思考过湖泊的本质是什么。导入时,教师直切主题,让学生谈对湖泊已有的认知并用示意图绘出印象中的湖泊,不仅唤醒了学生的前概念,还让学生更容易在前概念与科学概念比对中抓住湖泊的两大本质属性“洼地”“积水”,为以地理概念为主题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课标,更要研究学生,要围绕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在有效互动中,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所拥有的前概念,并将其资源化作为调整课堂教学策略重要的参考,推进学生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实现思维结构的优化。2.概念视觉化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象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视觉化则是把一些相对抽象的地理事象更形象、更具体地表达出来。示意图是运用地图语言直观呈现地理概念的重要方式。在湖泊概念外延的教学中,学生依据文本概念绘制内流湖、外流湖示意图,站在制图者的角度运用地图语言表达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学生依据示意图描述各类湖泊的形成过程,回归读图者身份通过识别、对比构成湖泊要素的相关符号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进而理解断层湖、褶皱湖、火山口湖、堰塞湖、冰蚀湖等次级概念。图文转化的教学策略将地图语言的“写”与“读”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编码”“解码”过程中,学生对地理概念产生深刻的理解,也为后续构建以“湖泊”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