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排斥和安全依恋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_韩晓燕.pdf
下载文档

ID:2332210

大小:2.69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社会 排斥 安全 依恋 青少年 行为 影响 韩晓燕
2022年第21卷第24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4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社会排斥和安全依恋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韩晓燕【内容摘要】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是指青少年主动表现出的积极的、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是健全人格的一种体现。然而,青少年普遍呈现出半幼稚与半成熟、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并存等矛盾心理,青少年时期的这些心理特点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研究发现,社会排斥诱发个体负面情绪体验、降低自尊、阻碍归属需求、减少人际信任,无形之中影响青少年认知、人格、行为的发展,也是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排斥降低了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安全依恋有助于提升安全感、增加人际信任、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关键词】社会排斥;安全依恋;亲社会行为【作者简介】韩晓燕(1988 7),女,河南沈丘人,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认知心理一、引言为了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我国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健康生活需要以健全人格为保障,具体体现为对人、事、物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有自尊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事,具有坚韧的毅力,勇敢面对挫折等(林崇德,2017)。这些都可以概括为青少年形成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主要标志。亲社会行为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为青少年期,这一时期的群体普遍呈现出诸多矛盾心理,如半幼稚与半成熟、既反抗又依赖、既闭锁又开放,这些矛盾心理对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叶枝、赵国祥、务凯、刘霞,2017)。因此,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关键期阶段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与培养。亲社会行为是指符合道德标准,并有益于他人和集体的行为(Afolabi Olukayode,2013)。近几年研究发现,亲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亲社会行为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水平,还能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帮助其改善人际关系,预测其学业成就。因此,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这一时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应当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随着依恋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青少年期依恋已成为衡量个体与他人成为亲密关系的代名词,显得尤为重要。亲少年时期的他们,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性、自主性增强,面临着繁心理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负面情绪会相应减少,抱有善良友好的态度来面对身边的老师、朋友,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遇到的事物,减少由于负面情绪而带来的焦躁状态,从而有效改善大学生的逆反心理。4 每次运动时间频度。体育运动对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是越高的体育运动频度就会产生越好的效果,体育运动并不是多多益善的。因此,每次体育运动所进行的不同持续时间对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影响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专家爱德华菲利普斯博士曾指出,人们总是听说,需要每周 5 天、每天 30 分钟运动。如果能够做到,就可以获得 85%的运动益处。不过,在体育运动方面,很多人都存在一种错误认知:我没做到,就觉得没有任何好处了。许多人以为,运动一定要达到最后喘不过气、呼吸困难才算真正的运动,这当然可以,但是并不是必要的5。每周抽出三天分别进行 10 分钟的间歇性锻炼对于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效果并不会逊色于长时间的高频度锻炼,每周 30 分钟间歇性锻炼是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等程度的体育运动频度,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每次体育运动的时间频度就要相应地降低每次体育运动所选择的项目的激烈程度,维持每周体育运动的总体强度。四、结论综上所述,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不同频度的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逆反心理所造成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每周三次以下效果较为平淡,每周三次以上的体育运动频度效果逐渐开始显著,根据不同频度的体育运动合理调节每次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从而对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效果。【参考文献】1 陈晓斌 高校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评 大学生心理健康 J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6):963 2 胡斌 体育项目干预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研究 D 湖南科技大学,2019 3 朱伟,林伟龙,苏松鹏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J 体育风尚,2021,9:8 9 4 刘运娇 刍议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102 104 5 安信龙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4:163 16431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年第21卷第24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2(21)24重的学习任务、升学压力、学业负担,与父母、教师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开始增多,但是他们更愿意与同伴沟通交流,寻求亲密的同伴关系,把同伴依恋安全视作其社会支持与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根据依恋理论,高质量的安全依恋个体具有积极的内部工作模型和积极的外部工作模型,他们知道自己被人所爱、人性是积极的、世界是安全的,他人是可靠的、可信赖的,从而使积极的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模式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心理与行为模式(李彩娜、孙颖、拓瑞、刘佳,2016),进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更积极的社会评价、更深的积极情绪体验(魏星、吕娜、纪林芹、陈亮、张文新,2015;Aknin,Broesch,Hamlin,Van de Vondervoort,2015)。因此,安全型依恋的青少年更富有亲社会性的认知、情感、行为。在现代生活中处处都会出现社会排斥现象,无论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或亲子关系都存在这种现象。如无法参与团体活动,不被同学接纳,不受教师待见,不被父母重视,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无法融入群体等等。因此,调研中探讨了社会排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往相关文献发现,社会排斥诱发个体的消极情绪体验,阻碍归属感获得,降低自身肯定,减少人际信任,影响个体后续的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表明社会排斥给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造成消极影响。如社会排斥阻碍归属感的获得,当青少年的归属需要被剥夺后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智力测试上的表现都较差,并引发被排斥者的消极心理体验(丁瑛、宫秀双,2016);被社会所排斥的青少年较易产生抑郁、焦虑和持续的孤独感,长时间社会排斥会造成个体的麻木甚至精神混乱状态,其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下降,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倾向(关彦,2017;徐同洁、胡平、郭秀梅,2017);被社会排斥者在后续的社交过程中对人际信任较低,表现出更加谨慎,其助人意愿和行为相对减少,甚至消失(李沛沛,黄程,寇彧,2017)。以上结论都证明了不同形式和功能的社会排斥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不同,但都可能造成消极影响,降低了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为了适应环境需求或平衡自己的情绪体验,人们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自身情绪或行为表现。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会影响其随后的行为表现。调研发现启动安全依恋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了系列积极作用。如安全依恋个体拥有内部工作模型积极表征,在面对消极情绪时,掌握更多情绪调节技能,能够起治愈、安抚的效应,改善自我评价,建立人际信任,增加共情和助人意愿。由此,推测安全依恋能够有效消除社会排斥带来的消极影响。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安全依恋需求在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之间的潜在作用尚未被探讨过,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遭受社会拒绝与接纳的个体在亲社会行为表现上是否有差异;安全依恋在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上是否具有缓冲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社会排斥和安全依恋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其中社会排斥后的个体产生消极情绪阻碍了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安全依恋相关研究发现,安全依恋个体拥有快乐、幸福、安全的积极品质及情绪调节策略,从而促进了个体共情、利他行为增加,产生了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回应。安全型依恋的青少年认为人性是积极的,当处于威胁情境时,其依恋系统会被激活,个体就倾向于采用情绪调节的安全基地策略合理宣泄自己的痛苦,重建自信,增加自我效能感,建立人际信任,从而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如依恋安全启动可以增加个体对于依恋安全相关的图式的熟悉度,从而提取与运用,也使个体在面临痛苦和威胁时能快速激活安全依恋相关表征消除威胁、缓解痛苦、获得安全体验。这个时候安全依恋就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满足青少年对归属感的需求,确立自我效能感、缓解负面情绪带来的心理冲击,获得安全感,使个体能以更加积极、客观、开放应对方式面对这些问题事件,进而更好地去适应当前的环境。安全依恋能够冲击社会排斥造成的亲社会行为积极向好转变。因此提出两个假设:一是社会排斥能够减少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二是安全依恋能够有效缓解社会排斥产生的亲社会行为下降趋势。二、实验目的采用相互认识范式操作社会排斥体验、回忆想象范式启动安全依恋、独裁者博弈范式探讨青少年公平决策行为。其次,社会排斥是一个外界的环境因素,而安全依恋作为个体稳定内在特质,人们进行公平分配行为时往往会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一部分人选择倾向利己,一部人选择倾向利他,一部分选择倾向公正。因此,社会排斥和状态安全依恋作为自变量,通过对博弈任务中代币分配数量来考察被试的公平决策行为,进行分析亲社会行为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三、方法(一)被试。抽取河南某两所在校初中学生 145 人,其中男生 70 人,女生 75 人,年龄范围为 12 16 岁(M=13.80,SD=1.12),所有学生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二)实验材料。1 社会排斥操作。社会排斥操作采用(丁英,2016)的相互认识范式,让 6 名同性被试按主试提供的主题大纲先进行10 分钟的人际亲密关系互动,互动的过程是为了其他参与者进行配对来完成接下来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组内成员两人配合才能有效完成,因此,需要每个成员先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并按照大纲来分享你的观点,便于成员选择配对。互动环节结束后主试将被试单独分开,并要求他们从刚才的小组成员中选 1 位成员作为搭档完成接下来的任务,紧接着主试给予被试虚假反馈,在社会排斥组的反馈是:很抱歉,没有人愿意选择你作为合作伙伴,社会接纳组的反馈是,恭喜你!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你成为合作伙伴,之后要求被试根据真实感受对两道题进行 7 点评分以检验社会排斥启动效果。2 情绪测验量表。情绪测验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是由 Watson(1998)等人编制。为了排除被试在团体活动中受到的成员排斥事件引起的负性情绪对亲社会行为带来的干扰,我们使用正负性情绪量表,来控制被试的情绪。该量表共 20 个条目,正性情绪条目和负性情绪条目各 10 个,其中正、负性情绪系数分别为 0.881、为0.952。评分标准采用利克特 1 5 评分。3 使用材料。安全依恋启动组材料:本研究使用安全依恋启动的词语来自李彩娜等人在 2016 年心理学报上发表的安全依恋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文献中,这 5 个词语分别为:温4112022年第21卷第24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4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暖、关爱、支持、安全、亲密。所有被试按照材料上的指导语提示,进行回忆书写任务,来激活状态安全依恋,测量安全依恋启动有效性。题目是“当我想象他/她在我身边时,我感觉温暖的程度是”,进行 5 点评分。中性控制组材料:请被试根据材料指导语进行回忆书写任务,之后进行 5 点评分,以检测当前的安全依恋感受。检测题目如“当我想象他/她在我身边时,我感觉温暖的程度是”。4 独裁者博弈(Dictator Game,DG)。公平分配资源是独裁者博弈范式来测量青少年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在独裁者任务中,告诉被试独裁者任务由双方共同完成,一方扮演提议者,另一方则是接受者,实验中的每个成员角色是自由分配的,都有可能成为提议者或者是接受者,提议者可以遵守自己意愿对代币进行利己分配、公平分配、利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