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的地点__课程的起点—...下园外弄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张艳.pdf
下载文档

ID:2332187

大小:1.31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生活 地点 _ 课程 起点 下园外 弄堂 资源 开发 利用
本期关注Good Parents3文 张 艳课程资源孕育在“大自然、大社会”中,一切能够转化或支持教育活动的事物都可以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的支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教师要打破惯有思维,基于对儿童经验建构的理解,尝试走进儿童的真实生活,从鲜活的情境中获得生动、丰富的课程资源,走出一条关注生活、对话资源、重构经验的课程开发路径。我园坐落在江南小镇盛泽。一条青石小巷,两侧青瓦老屋,细雨飘摇,屋檐滴水,旧旧的墙门,斑驳的墙壁,这就是盛泽的弄堂。纵横交错的七十二条半弄堂,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不仅是几代人生活的地点,还是课程生发的起点。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园外弄堂资源已成为儿童探究与发展的有效媒介,在建构游戏、区域活动、艺术表征中都可以看到利用弄堂资源的踪迹。为了更好地挖掘园外弄堂资源的课程价值,在探究中找到儿童经验的生长点,笔者尝试从儿童视角审视资源、课程、儿童之间的关系,梳理和联结园外的弄堂资源,从而借力不同的场域和实践生发课程,满足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需求。一、“弄堂里”有什么教师走进弄堂,盘点资源清单课程资源无处不在。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园外弄堂资源,服务于课程建设,我园组织开展“走弄堂”体验式教研。出发前,大家找来小镇地图,对弄堂具体分布区域做了标注。由于七十二条半弄堂分布相对集中,大家又进行了分组,以主干街道(舜湖中路)为界分成南北两个区域,实地走访和调查,从资源类别、资源名称、所在位置、资源描述、图片、可否进入等多个维度,进行资源排查和记录。经过调查统计,适合进入的弄堂有 39 条,有些弄堂因年久失修、旧城改造、商业开发等因素不宜进入。通过实地踏勘,我园梳理出资源特征,如最长的弄堂、最短的弄堂、最暗的弄堂、走不通的弄堂、有跨角楼的弄堂、藏有古宅的弄堂等。这些丰富的特征都能成为儿童探究外部世界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还利用手机定位等信息技术手段,记录下自己的行走轨迹,绘制弄堂资源分布图,以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亲身体验的需求。二、“弄堂里”寻宝藏儿童参与调查,丰富资源清单著名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认为:“课程固然需要注意到社会生活的意义,但绝不可凭着成人主观的意见。”因此,弄堂资源的清单仅靠教师调查是不够的,儿童的调查和参与同样重要。一方面,我园利用亲子活动,结合假期“爸爸去哪儿亲子走弄堂”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家长带着儿童一起走进弄堂。他们走在窄窄的石板路上,两旁形态各异的牌楼、陈旧老式的木门、艺术镂空的窗格、满墙的爬墙虎吸引了儿童的目光;另一方面,我园利用园外踏青、游学的契机,由班级教师带着儿童再一次走进弄堂。一个放大镜、一支笔、一张记录表、一部拍照手机儿童踏上了体验之旅。寻访过程中,儿童记录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拍摄下他们喜欢的场景,录下了他们探秘弄堂宝藏时的开心体验,捡拾了一些弄堂中发现的小玩意这种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活动,激发了儿童对弄堂资源的兴趣,找到了他们喜欢的、想要探寻的宝藏。教师将他们带回来的调查信息列入原来的资源清单里,使资源清单更为丰富,也为后期课程活动的生发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三、“弄堂里”活起来童心体验活动,不断盘活资源在教师的支持下,儿童对弄堂资源有了自己的调查认知,接下来需要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找到更多弄堂资源与儿童生活的连接点,引发他们的探究行为,不断盘活资源。(一)一条实施路径,实现资源联结资源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基于当下丰富的弄堂资源清单,教师思考如何将资源与儿童活动有效联结,梳理出一条可行的实施路径。第一步,组织儿童与弄堂“相遇”,筛选出适合儿童且具有探究价值的资源兴趣点;第二步,引导儿童商讨再访弄堂的计划,做好儿童经验、材料及探究工具的支持和准备;第三步,分析儿童的学习发展特点,对儿童可能与资源产生的一些活动进行预想或预设;第四步,引导儿童在生活的地点 课程的起点儿童视角下园外弄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期关注Good Parents4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协助他们表征探究的过程;第五步,做好探究后的师幼分享,帮助儿童建构新经验。例如,在“弄堂里找风”探究活动中,教师就是沿着这样的路径实施的。教师先自己去踩点,充分认识和了解弄堂的特点,以便为儿童提供有效支持;接着,教师和儿童一起讨论制定探秘弄堂的计划,整理探秘工具,确定记录方式等;教师陪伴儿童走进弄堂“探风”,通过材料、语言或行为支持,帮助儿童丰富有益经验;教师鼓励儿童回园后积极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探究成果。借助这条实施路径,教师的支持变得更加有效,师幼互动变得更加有迹可循,资源和儿童的联系也更为紧密。(二)一面资源主题墙,记录资源探究过程在与资源互动的过程中,儿童经常会萌发一些新的想法,提出新的疑问。教师需要提供一面资源主题墙,记录儿童与资源互动的痕迹。在“弄堂里的门牌号”探究活动中,儿童发现了弄堂里有很多特别的门牌号,在资源主题墙上贴出了很多他们拍摄到的各种门牌号。随着观察和讨论的深入,他们冒出了一个个问号:门牌号是什么?除了数字还有什么?门牌号是怎么排列的?幼儿园里有这样的门牌号吗?儿童的问题都被教师一一记录在资源主题墙上。同时,教师鼓励他们把讨论的结果用图画、数字、统计图表等表征方式记录下来。在这面资源墙上,除了提出的问题,很多儿童还自行设计操作游戏。例如,门牌号推理小游戏,利用卡片进行排序;门牌号寻宝小游戏,利用门牌号和门的照片进行匹配等。资源墙不仅记录了儿童与资源互动的过程,还呈现了他们主动学习、大胆表征、积极讨论的动态课程环境,帮助儿童在问题式的学习中建构新经验,从而推动资源引发的活动向纵深发展。(三)一系列体验活动,推动资源探究更深入儿童在观察弄堂资源地图时产生了兴趣,萌生了将平面弄堂地图建构成立体的弄堂。面对着儿童的“异想天开”,教师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放手让儿童去试一试。在墙体建构中,儿童根据已有的积木建构经验,大胆尝试用牛奶盒建构,在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协助下,历经了砌砖式、架空式、斜砖式的墙面建构过程,最终实现了弄堂搬进幼儿园的设想。走访弄堂时,儿童发现了窗户上窗格的特殊造型。基于兴趣点,教师引导儿童欣赏不同窗格花纹的艺术美,鼓励儿童用画笔记录下窗格花纹。儿童通过图画书欣赏、网络搜索窗格图案、花格窗视频欣赏等学习途径,对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新的了解和感受。他们用画笔在纸上画出喜爱的窗格;找来板材拼搭“回”字纹、“万”字纹窗格;木工坊里也出现了儿童用木条制作简单的窗格一种由浅入深的学习,一种不断丰盈的艺术赏析和创造,就在儿童与资源的互动中逐步得到延伸。四、“弄堂里”观儿童资源转化活动,实现经验生长课程资源的利用是把源于儿童生活的资源转化为教育活动,资源需要主动与儿童的活动、经验相连,引发儿童与资源的有效互动,从而实现“资源活动经验”的螺旋式生长。(一)联结儿童,支持儿童主动“做事”教师要增强资源意识,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中,捕捉课程资源利用的契机,支持儿童感受、探求、操作、体验、表达等学习活动。教师要借助多种方法了解儿童的所见所想:可以陪伴儿童走走弄堂,倾听他们的发现;可以观察和讨论儿童带回来的发现表征,给儿童足够的时间,解释和分享他们的表征。另外,教师要注重利用资源,让儿童愉快地“做事”。例如,当儿童有了弄堂地图,教师要提供建构材料、骑行车辆等,支持他们去搭建弄堂,去弄堂骑行;当儿童发现弄堂独特的名字,教师要支持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弄堂名字由来的民间故事。(二)链接 指南,寻求儿童经验生长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 指南)中科学解读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关键经验、发展目标等,教师要借助 指南,分析当下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而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儿童建构新经验。例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教师要考虑儿童可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资源只有与儿童互动起来,儿童获得的经验才会更加丰富。教师还需紧扣 指南,梳理每一阶段儿童的成长轨迹,支持儿童用资源去“行动”,从而实现经验的递进、拓展和重组。资源通过“互动与对话”进入儿童的生活,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园外弄堂课程资源需要跨越幼儿园的围墙,逐渐走进儿童的生活,不断挖掘资源的教育价值,从而让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可见”“可思”“可延展”。(本文系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十四五”课题“利用丝绸文化资源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幼儿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