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工机构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服务实践探索_潘桂芳.pdf
下载文档

ID:2332086

大小:1.25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社工 机构 参与 易地 扶贫 搬迁 社区服务 实践 探索 潘桂芳
66问题研究社工机构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服务 实践探索 潘桂芳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规范,社工机构已成为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既具有城市社区的特征,又具有农村社区的特征,社工机构在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展社区服务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居民对社工认知度、配合度低,社工专业程度有待提升、流动性大,需要理顺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等困境。针对存在困境,社工机构应思考如何不断提升专业性、厘清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以便更好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与服务。一、研究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此背景下,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需求及服务领域不断扩大,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工作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围绕基层治理和服务,我国从原来的“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互联互动)发展为如今的“五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形成联动机制)。社工机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据报道,截至 2022年 8 月底,全国已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 2.3 万余个,覆盖率超过 60%,5.8 万名社会工作者驻站开展服务,在城乡社区、相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设置社会工作站(科室、开展“玩转手机,享乐智能”老年人学习小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儿童的集体生日会672023 年第 03 期问题研究中心)约 6.4 万个。社会工作者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他们积极协助社区、相关部门做好联防联控,在因疫情封控期间,积极发挥专业作用,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协助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链接社会资源,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学界对社工机构参与或介入社区治理、服务的研究较为深入和全面。有学者从“三社联动”视角来探讨社工机构介入社区治理、服务的专业性问题。有学者认为,社工专业化与社区服务普惠化之间存在着可调节性矛盾,针对这种矛盾,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群体引进其他方面的专业性、服务型社会组织机构参与。有学者分析在“三社联动”背景下,兰州市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服务,认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社区治理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离“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居民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有学者则关注社工机构介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以广州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进行阐述,认为社会工作力量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扮演着重要的协同治理角色,在情绪支持、保障支持、危机干预等方面发挥着专业优势,可以助力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安全网。有学者针对社工机构参与具有某一特征社区的研究,比如,关注以重庆公租房社区中最具代表性的某社区为个案,认为社工机构在参与公租房社区治理中有多重困境,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综上所述,在政府购买服务常态化背景下,社工机构介入社区治理及服务不管是从范围上,还是内容上都越来越广、越来越细化,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二、Q 社工服务中心介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服务做法Q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19 年 8 月 14 日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非常迅速,现有员工 36 人。机构目前已承接各类社会服务项目 20 余个,其法定代表人为 N 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机构人力的构成发展经历了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专职社会工作者为主,高校教师、学生为辅的模式。该社工机构也成为 N 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主要实习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Q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目前正在服务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项目有 2 个,均在 2021 年开始。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实际需求,Q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成效较为明显,项目得到了民政部门、街道干部、社区群众的较高认可。(一)开展个案、小组、社区、志愿活动Q 社区服务中心为 20 名服务对象开展个案服务,累计受益 80 人次;服务人群有残疾人、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独居老人等。此外,Q 社区服务中心还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开展 2 个小组活动,多次开展社区活动,为搭建社区居民交流平台、加强社区居民联系、构建邻里互助支持体系、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和谐社区作出积极努力。Q 社区服务中心根据社区实际,组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引导和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了系列志愿活动。(二)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不是自发形成的,是由于国家政策原因形成的。西南地区属于多民族地区,社区居民的民族、生活习俗,甚至语言等都有较大差异。Q 社区服务中心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项目开展以来,开展了包括针对全体社区居民、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居民关注并带动居民参与,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构建邻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促进了社区和谐。(三)成立青少年成长学堂委员会Y 社区内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孤儿共百余人,这些孩子虽然搬迁到城市,但依然长期缺少父母陪伴,或因长辈的隔代教育问题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基于此,机构依托 Y 社区青少年成长学堂平台,组建成立 Y 社区青少年成长学堂委员会,为 Y 社区青少年搭建一个提升能力、交流经验、缔结友谊的平台,引导孩子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四)实现“双工”互动,形成常态化服务自 Y 社区项目开展以来,Q 社工机构主动挖掘、积极培育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热心居民和青少年,通过志愿者招募活动、志愿者培训等途径,组建了较为稳定的社工+义工“双工”服务队伍。一方面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社区日常事务活动,另一方面也积极引导其他居民投身志愿服务,带动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发展。三、Q 社工服务机构实践中存在的困境(一)社区居民对社工机构的认知度偏低社会工作是舶来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本土化探索,如今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不断加速,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近两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乡镇(街道办)都逐步建立社工站,也使社工机构、社工成为我国基层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重要队伍之一。相比于城市社区对社68问题研究工机构及社会工作者的认可度,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虽然也位于城市,但是由于社区居民之前是生活在偏远的农村,对社工机构及社工知之甚少,甚至都没听说过。调查中,有社工说,其实Q社工服务中心并不是第一家进入社区的社工机构,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两家社工机构介入过了,但是社区居民依然不知道社工,也不知道社工是干什么的,只有极少数居民了解一些,但是他们也是把社工等同于志愿者。这种低认知度直接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居民的戒备心理较强,居民参与度、配合度低,社工的前期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二)社区居民需求与社工提供服务之间存在冲突如今,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种管理机制逐渐健全,但是和传统城市社区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独特特征。农村社区依然较为传统和保守,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血缘、地缘关系建构,因此人与人之间关系较为密切,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风俗、社会舆论等方式维持,且生活节奏较慢,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农业耕种或外出务工。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而言,一方面,地域空间的改变使得人们不管是在生活方式还是在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要不断适应城市生活;另一方面,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居民基本都是来自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的偏远农村,且都是举家搬迁,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都还保留着农村社区的属性,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就业措施,但是很多家庭的青壮年还是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以老人、儿童青少年居住为主,人们的生活条件依然相对困难。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服务也主要是围绕“老”、“幼”、残疾人群体开展。在实际工作中,社工提供的服务和社区居民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情形。社工机构通常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入社区,社工机构和政府之间会签署相关协议,协议有量化的指标体系,有完成个案、小组、社区活动的量化指标。而社工的工作通常会在专业价值、方法、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社会工作者工作的原则是“助人自助”,在工作中虽然也强调物质援助和精神帮助相结合,但是侧重点是赋能、扶志、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而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更多的是想要得到物质帮助,想要社工帮他们解决物质上的问题。居民和社工之间存在的目标差异性,也容易让社工产生挫败感。(三)社工机构队伍稳定性差如今,社工机构招聘社工人才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也普遍面临着人才队伍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的困境。在调查中,有社工坦言自己的职业规划倾向于体制内,而且现在很多社区服务都是项目制,项目都是有周期的,周期结束,要离开是比较容易的;有的是因为自己不是本地人,找不到归属感,觉得不适应;有的觉得待遇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果找到了就会离开。(四)社工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除了人才队伍,服务质量也是社工机构获得政府、社会认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高校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不同层次的社工人才,加之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社工站的不断建立,社会对社工的认知度不断提升,社会工作发展前景可观。但也必须看到,社工在服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专业技能不过硬、服务质量亟待提升的困境。有的社工害怕写项目策划、总结等文件;很多刚毕业的社工在理论方面掌握比较牢固,但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还需要一个衔接、适应的过程;很多年轻社工面对案主的一些个性化需求,就会束手无策。(五)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不能按时拨付社工机构通常都是非营利性机构,社工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购买服务、服务项目的收费以及社会捐赠,其中,政府购买服务在社工机构资金来源中起着主导地位。政府购买服务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它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主要矛盾冲突,解决了社会相关问题。近年来,各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社工机构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有助于社工机构更进一步发挥主体性和自主性,也有助于资源的整合以及工作机制和人才队伍的优化。但是,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地方财政吃紧,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要支付的资金很多时候并不能按时拨付到位,制约着社工机构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保证。部分社工机构在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服务中,需要先垫付资金开展服务和活动,由于机构资金有限,导致很多工作开展难度大。开展“运动童心,健康同行”儿童兴趣小组活动692023 年第 03 期问题研究四、社工机构更好服务社区的对策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工机构的认知度、认可度因社工机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居民对社工的工作不了解,也不知道社工能够为他们带来服务及帮助,因此,社工机构要多途径主动宣传自我。第一,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号、注册短视频平台、在小区宣传栏宣传等途径及时发布机构相关新闻。第二,社工人员主动参与社区相关事务,在社区居民大会及其他场合中,主动介绍自己,针对社区事务发表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让社区居民熟悉机构。第三,社工在服务案主、开展社区活动的过程中,主动介绍自己及机构,在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让社工居民口口相传,提升社区居民对机构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二)完善社工机构内部机制不断加强自我建设是社工机构更好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机构内部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第一,要制定和完善社工机构的相关制度。规章制度是社工机构及社工工作的依据和准则,一个健全的制度能有效激发社工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机构规范化发展。第二,要定期对社工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第三,根据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适时调整和优化工作机制和工作重心。社工机构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社区居民的期望和社工提供服务之间的差距,因此,社工机构在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澄清彼此权利义务,消除社区居民对社工不理性的期望;另一方面,社工机构也应该在服务的过程中,把社区居民普遍存在的一些物质上的需求,及时传达给社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