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心理...康教育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研究_陆航.pdf
下载文档

ID:2332081

大小:1.51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生态系统 理论 视角 高校 心理 教育 教师职业 发展 路径 研究 陆航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研究陆 航 秦靖然【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化发展事关高校“心理育人”成效和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程高质量提升的关键之一。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的方法探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职业化发展规律,从系统内外两个方面主动适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新环境,从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化发展生态的准入、流动、保障和防范机制。【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职业化发展;生态理论【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课题(编号:)、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课题(编号:)研究成果。【作者单位】陆航,温州理工学院【通讯作者】秦靖然,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对心理咨询教师的身份作了权威界定,心理咨询教师已被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依赖于学校各种生态系统要素,如政策保障、情感关怀、学习培训等因素的充分协调,并配合一致的“合力”作用。然而,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化发展处于特有的生态环境中,存在专职教师配备不足,缺乏开放性;教育教学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乏多样性;相关待遇和保障落实不到位,缺乏动态平衡性等问题。为此,要以“生态论”的方法探赜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化发展的生态路径。一、以“生态系统”理论剖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化发展困境生态系统各要素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关联、共生、平衡、动态的关系,这为科学研究以及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职业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育人更是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一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队伍主要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构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基于“生态理论视角”来剖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职业化发展路径,主要面临以下困境。(一)系统关联性不够,缺乏顶层设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处于多元素交织的社会关系中,生态价值和伦理规范错综交错,相互影响和制约,必须重视其全员关联性。一是要在顶层设计层面对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从业资质和保障条件予以确认,出台文件和政策大力支持辅导员和班主任接受心理咨询系统专业培训,提升“育人育心”能力。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备不足,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育人”意识强烈,“育心”能力薄弱,缺乏心理工作沟通技巧,教育教学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理论研究基础薄弱,有关待遇和保障落实不到位,这势必会对从业人员造成影响。三是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着重特色专业建设、一流学科数量、科研成果转化、教育教学成果等容易量化和具体化的指标,尽管当前“大思政”工作机制已逐渐成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形势大好,但是在“人才高地”的建设上尚未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辟一席之地。这就说明对标对表现实问题,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境遇是势在必行的“关节点”。(二)系统共生性不足,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基于生态系统分析理论,随着时空变化,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在做心理咨询工作时,教师和学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前期充分调研学生的各种信息,才能把心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润物无声,为学生答疑解惑。换言之,作为学生思想问题、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的咨询者和守护者,二者是共生与交流的“生态链”。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及时有效预防危机事件,减少个人极端案件的发生,才能赢得学生信任。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事着特殊又细致的育人工作,有着复杂性、延时性与隐含性的特性,其教育成果一般不会立竿见影,心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心理教育教师常常陷入角色定位不明晰和自我怀疑的冲突之中,心理健康教育也经常游离于学校的发展规划之外,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其权威性也受到了质疑,极大地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续工作的热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认同上很难将心理工作岗位视为自己事业的永久性“港湾”,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待时机成熟,要么读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学历,要么转岗为专任教师和行政管理,不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系统动态平衡性不稳定,缺乏归属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心理育人”系统,当我们深2023年第22卷 第1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入系统内部时,会发现很多具体的问题。在面对各种矛盾冲突时,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既不能“一刀切”把所有问题全部归咎于外部因素,也不能笼统归因于内部矛盾,而是要基于系统分析、动态关联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起着重要的桥梁沟通作用,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动态,防患于未然,还要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和保卫者,工作内容极其复杂,多数人难以符合标准。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零散繁琐的行政事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其陷入无所适从、无力应对和缺乏归属感的境地。加之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来源较为广泛,大多数从业者缺乏心理专业背景,导致该群体专业化程度较低、科研能力不足,实践能力较差、缺乏职业荣誉感。(四)系统开放性不足,晋升通道狭窄。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有机联系、相互沟通是激发系统开放生命力、保持有序发展的前提,也是维持系统动态平衡与发展的条件。有研究显示,当前辅导员队伍流动率大约在 之间,大大高于其他职业人员的年流动水平。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职业化道路缺乏整体和系统化的规划,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容易出现自我定位低下和自我认同感低的负面情绪。从生态系统理论来看,大数据时代新旧观念的更替,人工智能的新挑战,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的优化等都是系统开放性层面需要重视的。在开放的系统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被认为是时间高投入、热情高付出、专业高风险、人格高分化,与其它岗位比较起来似乎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和基本的认可与尊重。如一旦有机会就转岗或转行,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对自己发展有利的方面,对学生的热情和情感投入逐渐减弱,加之工资收入水平低,晋升考核难度大,继续深造学习渠道狭窄等因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进而导致缺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责任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二、以“生态优化理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化发展的路径若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体利益诉求和系统价值认同提供合理的策应性分析,助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化发展,就要以现代生态学观念的核心思想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化发展,优化内外系统。(一)遵循“生态学”原则,严把准入机制。从系统整体关联性来考察,生态系统各要素具备竞争力和优越性才能保证物种的生存发展,整个系统处在稳定发展的高水平。在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各高校必须严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选聘的入职和入口关。特别是当前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师生配比尚未达到教育部 ,的标准,更没有达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的高等学校应按照总体师生比不低于 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的要求。各高校在选聘人员时,除了要考察应聘者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更加注意应聘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身正为师,只有自身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才能更好地做好“育人育心”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要改进评价方式,借鉴企业中普遍应用的“度评价法”,进一步完善教师准入机制。严把入口关,借鉴企业评价方式,多方面考察应聘者的能力,诸如学缘关系、个人特质、发展潜力等综合评价方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有着严格的准入门槛,必须具有心理学、医学、教育学背景的博士学位者方能上岗从业,硕士毕业生若想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进行长达五至七年的严格的系统学习培训,通过所有资格认证考试后且具有职业发展特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因此,各高校要探索制定符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和岗位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确立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选拔真正愿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专业人员,找准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避免出现“过渡”或“跳板”、专业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对学生热情度低的恶性循环。(二)遵循“生态位”法则,建立交流机制。从系统动态平衡性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在动态发展和稳定交流过程中持续发展才能体现其价值取向,这是促进其不断前进的“生态位”。即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的个体只有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才能帮助其找到最大的收获感和满足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策划、宣传并付诸实施。高校要在充分考虑心理教师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建立学习交流机制,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然而,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缺乏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系统化的学习交流机制,学习交流机制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发展空间。所以,各高校必须通过政策性导向,建立并完善校际间、区域间和校内的横纵交流学习机制,将培训学习和沟通交流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注意系统性和多样化,让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成为富有生机活力的“一潭活水”,从而让那些业务水平高、研究能力强、咨询服务优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终身职业追求而不仅仅是谋生手段。(三)遵循生态学“限制因子定律”,强化保障机制。英国科学家布莱克曼在研究光合作用影响时提出了限制因子定律,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当一个过程的速率被不同的独立因子所影响时,这个过程的最低速率被最低因子所限制,最低量的因子被称为限制因子,也就是说,当限制因子超过了一个合适的范围,就会不断发展变化,限制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按照系统论的思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纳入高校整体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该纳入高校师资建设与师德建设。同时,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生态系统只有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谋求发展,我们既要提供符合要求的保障机制,又要保障服务的质量,否则就会被淘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职业化发展的关键。要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化发展,定位人才角色价值和教育共生体位,形成“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体系,而且要参照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最新要求,解决当前心理人才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提高工作积极性,稳定人才队伍,优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医护类高职学生法治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为例纪思思【内容摘要】在国家法治建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提升群体法治素养尤为重要,文章旨在摸清目前学生法治素养基本现状,找到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的合力点,转变观念,强化教育,深化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医护类学生职业信仰与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学生法治意识。【关键词】医护类;法制素养;道德建设【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医护类高职学生法治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为例”(编号:)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纪思思(),女,山东青岛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宪法学 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其目标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面对多元价值观冲击,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发展的未来力量,其道德素养、专业技能水平受到广泛关注。重视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培育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医护类高职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医护类高职学生在专业上具有特殊性,其承担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相比较其他专业学生,医护类专业学生有着更加严格的职业素养要求,除了专业技能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