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方式变化下的传统民居转...山东莱西乡村新民居设计为例_王舰慧.pdf
下载文档

ID:2332077

大小:1.59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生活方式 变化 传统 民居 山东 莱西 乡村 设计 王舰慧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3.2/17Urban Design城市设计生活方式变化下的传统民居转型研究以山东莱西乡村新民居设计为例 王舰慧 青岛理工大学“乡土建筑是乡土环境中一切建筑的总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新民居建筑在传统和现代双重文化的影响下对地域文化再发现再定义,在新旧价值之间权衡,并在多方面与时俱进。乡村振兴带来的经济转型发展促进了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也会产生新的住居形式。本文以山东莱西乡村新民居设计为例,以村民生活方式变化为入手视角,在延续乡村建筑文脉的同时对传统民居做出适应性的改变来满足当下的功能需求,同时打造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一、乡村新民居建设背景探究受城市化发展和乡村建设的影响,莱西乡村通过产业带动走出去的同时对民居建筑也产生了新的建设需求。村落规划中农产基地、旅游发展、文化研学等产业的预备驻入,改变了乡村中种植、养殖等传统的生产方式,使手工业、旅游业开始进入居民的生活。外出务工人口1.正房莱西传统民居主要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内部院落组成,以满足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民居北屋做正房,室内空间的常规布局为东西三开间,门设在正中。初进入为正间,两侧设有灶台。与大门相对的墙旁放置橱柜,存放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具和粮食,正间北墙开窗便于采光和通风,正间两侧各设一屋做次间,兼起居室和卧室的功能。东屋住长辈,西屋住晚辈。里屋靠南墙一侧盘炕,炕与房间面宽等宽,大约占房间一半的面积。炕内烟洞与正间数量增加,村内老龄化、空心化、两栖化现象明显。现代的生活方式开始逐渐代替传统居住观念,打破原有民居的空间布局。等级制度下长幼尊卑的模式被更适宜的空间布局替代,与生产紧密相关的院落空间和养殖空间也发生了改变。新民居需面向乡村当下大环境,增设更多公共空间,替换使用效率低的空间,改善室内物理环境,增加清洁能源的驻入和使用,同时根据当下居民生活需求预留交通工具的停放空间,以新的生活方式梳理住宅动线。二、传统莱西建筑与生活方式研究(一)乡村传统民居建筑莱西传统民居的构架形式为抬梁式梁柱结构,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常见。随着近些年村中产业的发展和家庭内部人口数目的变更,村民对民居进行了个性化的改建,由此形成更为丰富的空间布局形式(图 1)。(二)居民生活方式与民居空间特征摘要:本文以山东莱西乡村民居为研究对象,探究传统民居空间并作为设计参照,以当下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为切入点,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为契机,提出民居建筑之于当下的新发展模式,并以家庭结构为划分标准,结合适宜乡村建设的技术手段,对莱西民居进行功能空间的重构,力图在当地乡村发展可持续的新民居体系并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模式下的种种问题。关键词:新民居;乡村;生活方式;莱西;重构;转型图 1 民居空间布局形式分析/2023.2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18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灶台烟道相通,形成炕灶系统。东侧次间以火炕为中心形成了集吃饭、会客、休息于一体的家庭生活空间。2.厢房独立于正房东西朝向的房屋为东西厢房,其功能与经济情况和家庭人口结构有关,既可作为厨房、书房,也可用作晚辈的住房。西厢房的采光和日照均较好,常作为住处,装饰相对较多;东厢房一般设灶台,兼作厨房使用,在农村有时还用来放置各种生产工具以及柴草等。随着庭院经济的发展,西厢房的位置有时会被猪圈等圈养牲畜的场所替代,厕所布置在猪圈旁侧。3.庭院民居内的庭院是不可或缺的空间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民居的中心,是民居建筑中兼具内部空间和户外功能的场所,使得空间既有对外的封闭性又有对内的开放性,是气韵内外流通的枢纽。传统民居的内庭院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多种需求,如粮食的铺开晾晒,农机用具的暂时停放,是长辈们空闲时的纳凉之处,往往也是家中举行重大活动时的首选之地。三、莱西西三都河村新民居设计策略(一)村庄概况西三都河村位于莱西市姜山镇南端,地势平坦。作为莱西省级传统村落始建于明代初期,曾是三都河战役的发生地,客商文化浓郁。村落中部现存 70 栋明清时期的建筑,建筑面积占村落整体面积的15.3%,少数古建筑整体保存完好。村落内外旅游资源分布较广,非遗文化众多,在保护措施得当的前提下,便于发展振兴乡村的相关产业。(二)基于生活方式的新民居体系构建1.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现状西三都河村的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伴有少量的二三产业。村民每年的经济来源主要为第一产业劳动所得和外出务工所得。村内生产活动大部分是粮食和瓜果蔬菜种植以及少量牲畜养殖。村中每年约有 81%的家庭存在外出务工的情况,人员主要为中青年男性。常年居家人口主要为老人和儿童。2.构建民居新模式本次设计以当下村民的生活方式为依照,结合未来村庄发展走向,打造“以居带产”和“以居促融”两种创新模式,实现以新民居建设带动乡村生产生活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打造更宜居的人居环境。“以居带产”是将具有商业性质的空间置入宅基地中,形成以村民日常居住空间为主,商业运营空间为辅的新民居形式。村中部分老年人喜好制作手工艺品,如莱西工艺葫芦和莱西果模等已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多种当地特色美食。结合未来发展方向,这些地方特色若能分布于乡间,直接产于村民家中,既可为传统文化传播出一份力,又可以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动家庭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年轻人就业机会,进而缓解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现象。“以居促融”是将分散式多功能公共空间置入宅基地中,形成以村民居住空间为主,促进村民融合的小型公共空间为辅的新民居形式。考虑宅基地面积及住户人口需求,合理地在民居内置入可供部分村民聚集交谈娱乐的空间,如老年人的棋牌室,纳凉休闲的半户外空间和孩子们公共的玩耍空间等。(三)不同家庭结构下的功能重构本次设计以家中常住人口的数量为划分标准,分别是独居、两人居、三人居和五人居,对这四类民居进行功能重构。此外还考虑到部分村民在自家发展民宿生意的可能性,因此还进行了针对性的乡间民宿设计(图 2)。1.独居功能重构入户便是起居室,为老人提供与同伴交流陪伴的空间,厕所布置在起居室北侧,便于老人日常使用。考虑到部分老人饮茶的习惯,室内还配有景观朝向良好的茶室。卧室距入户门较近,便于日常的休息走动,其他卧室便于子女归家时住宿。因老人独居所需房间面积不大,加之考虑到住户的精神需求,将半室外的公共空间置于原厢房位置,供村中老人聚集娱乐使用。庭院菜地旁还放有亭子等休闲小品,是纳凉交谈的好去处。考虑到老年人少有轿车,因此并未设计车库,但在院落中预留了交通工具的停放空间。2.两人居功能重构两人居家庭结构分为老年夫妇和老人与小孩两种类型。两类民居空间布局均考虑了老年人的生活生产需求和精神需求。民居分为一二两层,大部分功能位于传统布局正房位置,入户便是起居室,起居室北侧设置了乡村传统的供奉台,以满足部分老年人的信仰或用于家谱的摆放。老年夫妇二人卧室置于一层,采光良好。民居二层设置大面积阳光房和榻榻米茶座,北侧还有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3.2/19Urban Design城市设计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棋牌室,还预留了子女卧室。阳光房外是大面积的晒台,用于粮食的晾晒。老人与小孩的民居空间还着重考虑了隔代居之间的独立空间。二层主要用于小孩的学习和生活,设置了小孩的卧室和书房,南侧同样是大面积的屋顶晒台。3.三人居功能重构三人居家庭结构分为老年夫妇和小孩以及年轻夫妇和小孩两种类型。老年夫妇和小孩的民居空间布局同样考虑了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和隔代居之间独立空间的划分,二层局部通高,两个卧室一个为儿童房,另一个为孩子父母预留,若孩子父母务工归来,二层空间可当作年轻父母与孩子的独立空间。在北侧有一个后院,可用于手工作坊、商品店铺的经营或自家杂物的储放。4.五人居功能重构此民居的空间布局着重考虑了三代人之间各自的生活需求和不同的生活流线。老年人的卧室放置于一层,家中起居室和餐厅的面积较大,便于全家人的日常生活,老年人的生活范围主要集中在一层,年轻夫妇和孩子集中在二层,家中储物空间较多,便于多人家庭物品的存放,前方庭院内设有菜地,后院的空间同样可以用于店铺经营或自家杂物的储放。5.乡间民宿设计以村内现有宅基地为场地进行民宿设计,民宿功能大体呈对称布局,拥有休息大厅、内部庭院、公共厨房和餐厅以及屋顶平台几大公共空间,有两种房型可以入住,每种各两个房间。南侧的客房为一层,满足基本的住宿要求。北侧的客房为双层,底层办公休闲,顶层用于休息。内部庭院连通着大厅和餐厅两处公共空间,在庭院两侧布置了公卫和洗消间。6.适应当下发展的技术手段传统的乡间砖混结构承重体系为墙承重,开窗方式受到限制,室内空间也会受到限制,施工速度较慢且乡村建设不够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民居的宜居性。此次新民居转型设计考虑了适应当下发展的技术,如结构采用了新型钢结构,又称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此种结构更适用于小跨度住宅类房屋,抗震性能强,保温隔热效果好,施工周期短,环保且材料回收率高,设计成本相对较低,更符合乡村未来的发展模式。四、结语乡村的发展固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城市模式也不是解决乡村问题的唯一途径,深入村民日常生活是寻找乡村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在绿色建筑理念、结构安全、功能现代、乡土风貌、经济适用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乡村居民当下对幸福生活的需要,以民居为切入点,创立新时代下乡村发展活化的新模式。参考文献:1 韩瑞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县域村庄布局实践探索 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 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2 史宏祺.旅游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D.青岛理工大学,2018.3 唐文华.基于生活方式变化下的楚雄彝族新民居设计研究 D.昆明理工大学,2016.4 颜炳亮,吕颖琦.空间特征及家庭结构视角下的传统民居现代转型研究以云南楚雄彝族乡村新民居设计为例 J.华中建筑,2022(5):45-51.5 张俊.滇中彝族新民居轻钢装配式建构及构件部品设计研究 D.昆明理工大学,2021.图 2 民居设计示意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