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十年
砥砺
奋进
_
生态
华章
唐庆明
12INNER MONGOLIA FORESTRY内蒙古林业2022 年第 12 期特别关注(“新担当新作为新进步”专题)驰而不息抒写呼伦贝尔绿色生态答卷,踔厉奋发描绘呼伦贝尔美丽生态画卷。20122022 年,呼伦贝尔市累计完成退牧还草任务 2274 万亩、生态修复治理任务 88.72 万亩。建立国际重要湿地 1 处、国家重要湿地 1 处、自治区重要湿地 13 处,有 10 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完成三北防护林建设 193.16 万亩、防沙治沙 1141.46 万亩、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项目建设 15 万亩,边境旗市累计纳入天然林保护补偿面积697.04 万亩。草原生态保护行稳致远美丽草原再谱新篇草原生态持续向好。随着草原保护修复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呼伦贝尔市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步提升。全市 256 个草原地面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 2012 年的 71.5%提高到 2021 年的 76.6%,2018 年以来连续四年位列全区第一;草群高度由 2012 年的 35.16 厘米增加到 2021 年的36.69 厘米;每亩干草产量由 2012 年的 102.73 千克增加到 2021 年的 126.66 千克。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有力实施。2012 年以来,呼伦贝尔市陆续实施了退牧还草、生态修复、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工程,年平均生态修复面积达 200 万亩以上,十年来累计完成退牧还草任务 2274 万亩,投入资金 8.67 亿元;完成生态修复治理任务 88.72万亩,投入资金 2.06 亿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精准落地。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五年为一个周期,十年间共落实草原生态补奖面积 10358 万亩。乡土草种繁育成效初显。先后开展了呼伦贝尔市草种培育扩繁基地建设、呼伦贝尔市羊草草种扩繁基地建设等项目,投入资金 700 万元,对现有羊草草种进行繁育,建设优质草种繁育基地 2500 亩。建立 2 个野生植物资源圃,每个资源圃野生植物种达 30 种以上。培育耐寒、抗旱新品系 15 20 个,十年砥砺催奋进 林草生态谱华章唐庆明 牧琪尔 卢欣钰 王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 巴林喇嘛山巴林喇嘛山内蒙古林业2022 年第 12 期特别关注(“新担当新作为新进步”专题)13INNER MONGOLIA FORESTRY内蒙古林业2022 年第 12 期(“新担当新作为新进步”专题)特别关注其中达到自治区级草品种审定标准的新品种 4 个;建设专业化、标准化羊草种子田 1000 亩,开展草种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为构建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乡土草种繁育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森林资源保护扎实有效资源保存总量“双提双增”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据 2021 年统计结果,全市地方森林面积为 373.21 万公顷,森林蓄积2.88 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26.20%,三项指标分别比2012年增加21.67万公顷、0.42亿立方米、1.66%。天保工程区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双增长,森林总量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森林生态服务产品、林产品及林下产品供给和碳汇能力持续提升。沙地生态系统有效恢复。十年来,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封禁保护区建设等工程,全市樟子松人工造林面积逐步增大,有效改善了土地沙化状况,降低了土地沙化蔓延速度,调节了气候,净化了大气,减轻了干旱、沙尘暴等灾害,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监测结果显示,通过采取种植生物沙障、自然封育等措施,沙地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恢复,固碳、涵养水源能力明显提高。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实施边境地区管护用房试点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林草管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强化了森林资源管护。随着保障设施日趋完善,充分调动了森林管护人员的生态保护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国有林场对森林资源的精准管护,提升了林业经营管理水平。实施国有贫困林场扶贫项目 3 个,投入资金 287 万元,新建业务用房 901.32 平方米、维修改造 800 平方米;实施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项目 1 个,投入资金 200万元,完成了苗木采购、道路及排灌系统设置和基地业务用房建造等工程;实施国有林场管护用房建设项目 9 个,投入资金 320 万元,完成了管护用房新建、加固改造、功能完善等任务。天保工程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十年来,累计向边境旗市投入资金 53398 万元,天然林保护补偿面积达 697.04 万亩。其中,20122016 年,补偿标准为每亩 6 元,补偿面积 551.01 万亩,投入资金 13823 万元;20172018 年,补偿标准为每亩 8元,补偿面积 217.74 万亩,投入资金 10643 万元;20192022 年,补偿标准为每亩 10 元,补偿面积697.04 万亩,投入资金 28932 万元。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日益完备。2012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在边境旗市共实施森林草原防火建设工程项目 15 个,累计投入资金 26367.6 万元,建成防火通讯指挥系统 1 套,设立视频监控点位 115 个,采购防火特种车辆 328 台,购买防火装备机具 28400台(套)。湿地保护修复体系形成北疆绿色图景不断延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呼伦贝尔市湿地面积 247.28 万公顷,其中,森林沼泽 68.41 万公顷,占 27.66%;灌丛沼泽 19.88 万公顷,占 8.04%;沼泽草地 148.17 万公顷,占 59.92%;内陆滩涂 9.32万公顷,占 3.77%;沼泽地 1.50 万公顷,占 0.61%。据统计,呼伦贝尔市现有木本植物35科65属15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 种,自治区级珍稀野生植物 9 种;野生动物有 489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1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72 种,“三有”动物 242 种。经专家委员会评审,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呼伦贝尔市“鸿雁之乡”称号,这是对呼伦贝尔市多年来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目前,呼伦贝尔市已建立国际重要湿地 1 处,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 1 处,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治区重要湿地 13 处。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管辖区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 13处,其中正式挂牌的国家湿地公园 10 处,分别为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南木雅克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乌奴耳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红花尔基伊敏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柴河固里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扎兰屯秀水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莫和尔图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陈巴尔虎陶海国家湿地公园;其余 3 处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分别为内蒙古巴林雅鲁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呼伦贝尔银岭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14INNER MONGOLIA FORESTRY内蒙古林业2022 年第 12 期特别关注(“新担当新作为新进步”专题)莫力达瓦巴彦国家湿地公园。呼伦贝尔市湿地保护网已覆盖 10 个旗市和 6 个市直属林业局。林业总产值稳步提升生态产业发展不断蓄能林业总产值不断增加。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全市生态产业乘时乘势发展的要求,市林业和草原局制定了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等 7项行动计划,计划投资 18.98 亿元,建设项目 98 个,涵盖 14 个旗市(区),涉及 21 个市直属部门,惠及 177 家企业。围绕林下种养殖业、林产品加工业,推动林下经济集约化、市场化发展,2021 年,全市林下采摘产业总产值达到 4550 万元。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促进林草产业总产值稳步提升。截至 2022年 6 月底,全市地方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 5.49 亿元,比 2021 年同期增加 1.27 亿元,同比增长 30.1%。探索林草碳汇新路径。牢牢抓住碳中和关键期和窗口期的有利时机,全力探索呼伦贝尔市林草碳汇新路径,完成林草碳汇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在市直属林业六局设置碳汇监测样地339块。利用自治区推行森林资源价值核算试点的契机,申请纳入自治区森林碳汇价值实现试点城市,积极服务和支撑呼伦贝尔市重大战略的实施。发展森林旅游业。依托全市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2021 年,森林景观利用总收入达到 82318.89 万元。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3 个、林下经济经营主体 116 个,有效带动了农户就业,助力全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稳步提升。今后,呼伦贝尔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切实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不断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持续维护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为新时代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乌奴耳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乌奴耳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