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传谱学:中古谱学世家及其家学特点_陈鹏.pdf
下载文档

ID:2331606

大小:411.98K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世传 中古 世家 及其 家学 特点 陈鹏
2023 年第 1 期史学史研究No 1,2023总 189 期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Serial No 189世传谱学:中古谱学世家及其家学特点陈鹏(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吉林长春130012)摘要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谱学兴盛,谱学传承也呈现出“家学化”面貌。中古谱学世家,以东晋南朝平阳贾氏、琅邪王氏和唐代河东柳氏三家为代表。这三家谱学传承,各有特点:平阳贾氏谱学,自贾弼之创立以来,累世传学,编撰多种谱牒,成为东晋南朝最典型的谱学世家;南朝琅邪王氏谱学,本自贾氏,然因王氏成员多参“选事”,王氏谱学“助铨序”功能突出,侧重服务现实政治;唐代河东柳氏谱学,则与家传史学相辉映,堪称史学世家之谱学。谱学世家形成,不仅因中古时人重视谱学知识,亦因谱学知识具有专业性,而相关书籍和资料往往在家族内部传承和积累,易于形成“家学”。不同谱学世家的风格特点,则反映了中古谱学的发展变化。关键词谱学谱学世家家学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332(2023)01000111宋人郑樵曰“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姓氏谱系知识为士大夫之必备素养,以供选举、婚姻、避讳等现实需求。颜之推即指出“官位姓族”为当时学者博闻知识之一。然中古谱系知识的传习和撰述,“家学化”倾向颇为明显,甚至出现“世传谱学”的谱学世家,尤以东晋南朝贾、王谱学和唐代河东柳氏谱学为代表。唐人柳芳和清人赵翼,先后指出贾、王谱学为东晋南朝谱学代表;今人研究东晋南朝谱学,亦对贾、王谱学传承予以梳理和考察,或辑考其谱学著作。而琅邪王氏和河东柳氏,作为中古士族著姓,受到士族个案研究关注,不乏论及王氏、柳氏谱学者。近来,有学者考察唐宋家学,也论及1收稿日期20221112作者简介陈鹏,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晋唐士族房分研究”(项目编号:18CZS015)阶段性成果。郑樵:通志二十略 氏族略一,王树民点校本,中华书局 1995 年版,第 1 页。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 3,勉学,王利器集释本,中华书局 1993 年版,第 222 页。新唐书 卷199,儒学列传中 柳冲传,中华书局1975 年版,第5677、56795680 页;赵翼:陔余丛考 卷17,谱学,中华书局 1963 年版,第 320 页。潘光旦:中国家谱学略史,载潘乃穆、潘乃和编 潘光旦文集 第 8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48249 页;瞿林东:瞿林东文集 第 6 卷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262265 页;张蓓蓓:六朝史部文献编纂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6289 页;仓修良:谱牒学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第9699 页;陈鹏:贾执 姓氏英贤谱 辑考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第 17 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110122 页。姚晓菲:两晋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9596 页;赵静:魏晋南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研究,中华书局 2013 年版,第 175176 页;李红:隋唐河东柳氏家族研究,文物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201204 页。唐代河东柳氏谱学。既往研究大体理清了贾、王谱学和柳氏谱学的概况,却较少注意到不同谱学世家之差异。而家族史被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下,个案研究的价值才能彰显。贾氏、王氏和柳氏谱学各有特点,只有置诸具体历史环境和家族背景中,才能阐明中古谱学的“家学化”面貌;而透过不同谱学世家的风格特点,亦可一窥中古谱学的发展脉络。一、典型的谱学世家:东晋南朝贾氏谱学贾氏谱学由东晋贾弼之开创,后成为贾氏家学。南齐书 贾渊传 记述了贾氏谱学自东晋至南齐的发展概况:先是谱学未有名家,渊祖弼之广集百氏谱记,专心治业。晋太元中,朝廷给弼之令史书吏,撰定缮写,藏秘阁,乃迁 及 左民曹。渊父及渊三世传学,凡十八州士族谱,合百帙七百余卷,该究精悉,当世莫比。南史 贾希镜传 基本因袭了南齐书 贾渊传 的记载;而南史 王僧孺传 追述东晋南朝谱学发展,对贾氏谱学情况略有补充:始晋太元中,员外散骑侍郎平阳贾弼笃好簿状,乃广集众家,大搜群族,所撰十八州一百一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卷。凡诸大品,略无遗阙,藏在秘阁,副在左户。及弼子太宰参军匪之、匪之子长水校尉深世传其业。唐代柳芳 氏族论 也述及贾氏谱学传承:晋太元中,散骑常侍河东贾弼撰姓氏簿状,十八州百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篇,甄析士庶无所遗弼传子匪之,匪之传子希镜,希镜撰姓氏要状 十五篇,尤所谙究。希镜传子执,执更作 姓氏英贤 一百篇,又著 百家谱,广两王所记。执传其孙冠,冠撰 梁国亲皇太子序亲簿 四篇。贾弼之,或称贾弼,系出平阳襄陵贾氏;或作河东人,盖因平阳郡为曹魏正始八年(247)分河东郡置,襄陵由河东划归平阳。平阳贾氏为魏晋河东著姓,魏晋名臣贾逵、贾充即属这一宗姓。贾弼之,正史无传,所幸南朝刘义庆 幽明录 提供了一些信息。幽明录 曰:“河东贾弼之,小名翳儿,具谙究世谱。义熙中,为琅邪府参军。”贾弼之修谱在东晋太元(376396)中,结合幽明录 载贾弼之义熙(405418)中为琅邪王司马德文府参军,他大致生活在东晋后期,或许活到刘宋初年。贾弼之修谱,为东晋南朝谱学之开端。据 南齐书 贾渊传 南史 王僧孺传 和氏族论,其后子孙“世传其业”。结合正史列传和史志目录,贾氏谱学传承和著述情况如下:1贾弼之,著 姓氏簿状 712 卷,又名 十八州士族谱;2贾匪之,贾弼之子,著 汉魏晋帝要记 3 卷;3贾渊,字希镜,贾匪之子,著 氏族要状(又名 永明士族状)15 卷、见客谱 、人名书;4贾执,贾渊子,著百家谱 20 卷、百家谱钞 5 卷、姓氏英贤谱(又名姓氏英贤谱)100 卷;5贾冠,贾执孙,著 梁国亲皇太子序亲簿 4 篇。2世传谱学:中古谱学世家及其家学特点邢铁:唐宋时期家学传承研究,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5253 页。南齐书 卷 52,文学列传 贾渊传,中华书局 2017 年版,第 999 页。按:“乃迁左民曹”,南史 贾希镜传 册府元龟 国史部 皆作“及左户曹”,参见本卷校勘记 四五,第 1006 页。据下文引 南史王僧孺传,贾弼之 姓氏簿状 成书,“藏在秘阁,副在左户”,作“及左户曹”是。南史 卷 72,文学列传 贾希镜传,中华书局 1975 年版,第 1776 页。南史 卷 59,王僧孺传,第 1462 页。新唐书 卷 199,儒学列传中 柳冲传,第 56795680 页。刘义庆:幽明录,载 鲁迅辑录古籍丛编 第 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20 页。贾渊,或以字称之(南史 贾希镜传),或作贾深(南史 王僧孺传),皆避唐高祖李渊讳。纵观东晋南朝贾氏谱学的传承,“家学化”倾向十分明显。贾氏六世,至少五代“世传谱学”,是当时公认的谱学世家,后世亦称“贾氏谱学最擅名”。南北朝士族多重家学门风,但以“谱学”作为家学的并不多。谱系知识为中古士人的必备修养,但纵博闻强识,一般士人也难以记忆所有(或大部分)士族之谱系;在手抄本时代,抄录各家谱系或大型谱牒,亦非一般士人所能完成。他们往往选择记忆、抄录高门士族或常见士族之谱系,比如南朝士人多记诵百家谱。但这也导致多数士人不具备全面、完整的谱系知识或文献,难以把有限的谱系知识上升到“学”的层面,更谈不上作为“家学”传承了。其实,学术世家的形成,不仅在于某种学问在家族内部的传递,还来自书籍和资料的传承,后学能够继承先辈的书籍、书钞和笔记。邢铁指出“书籍作为家庭家族财产的一部分,是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将藏书传给子孙也是传承家学的方式。贾弼之“笃好簿状”,“广集众家,大搜群族”,后撰成 姓氏簿状 一书。此书完成后,“藏在秘阁,副在左户”,但不排除贾家亦有副本,至少贾弼之搜集、抄录的簿状和私谱当保存在贾家。在这种条件下,贾弼之不仅能将谱学口传给子孙,亦留下一批可供传习谱学的书籍和资料。这是贾氏能够“世传谱学”的重要条件。家传书籍、资料,对贾氏谱学传承的重要性,在贾氏谱学第三代传人贾渊身上,颇有痕迹可寻。贾渊父匪之,于元嘉三十年(453)受王僧绰牵连被杀;考南齐书贾渊传,贾渊当时十四岁,尚未出仕。南朝士人记诵 百家谱 等谱牒,大抵在十二、三岁之际。贾渊纵然父祖皆通谱学,以人类记忆力水平而言,十四岁时也不大可能把“十八州士族谱”都记下来。然据南齐书 本传,贾渊得到宋孝武帝赏识,恰是因为他“世传谱学”,回答出青州古冢铭文“青州世子,东海女郎”所指,“由是见遇。敕渊注 郭子”。贾渊应对孝武帝自如,有赖其谙悉谱系知识。但这恐怕不是其父生前传授,而是依据家传资料习得的。他注郭子,“重在彰明书中之人物,具体涉及姓、名、别名、小名、字和封号、籍贯、主要官衔等方面。注文简洁,清晰准确”,以便读者了解郭子 所载魏晋人物。这除贾渊自身具备的谱系知识,也要倚重家藏的谱状资料。此外,贾渊撰氏族要状,很可能是对乃祖贾弼之 姓氏簿状 的抄纂和缩编。从资料继承角度来讲,贾氏谱学的后辈著作,可以说是家族成员历时协作的成果,这也是“家学”的重要表现。不过,贾氏谱学能够成为东晋南朝最典型的谱学世家,不单在于其“继承性”,还在于贾弼之子孙的“创新性”。他们在谱学传习中,知识传习和谱牒编撰并重,丰富、发展了贾氏谱学。在知识传习方面,贾氏谱学兼顾“专业性”和“实用性”倾向。谱学虽是中古士人必备的知识和修养,但“专业性”仍很突出。作为江左谱学的代表,贾氏谱学尤其如此。上文提及贾渊辨明“青州世子,东海女郎”铭文,而当时饱学之士鲍照、徐爰、苏宝生等“并不能悉”,可见其对士族谱系的谙熟程度。“专业性”可说是贾氏谱学在江左立足的基础,其他谱学家往往参考和借鉴贾氏谱学,比如王弘、刘湛“并好”贾弼之 姓氏簿状,王弘利用该书避讳,刘湛改编该书“以助铨序”;“王俭抄次 百家谱,与(贾)渊参怀撰定”。事实上,王氏谱学正是借鉴贾氏谱学发展起来的(详下文)。“专业性”也是贾氏谱学“实用性”的保障,贾氏谱学著作,在分辨士庶、注籍、选官、避讳等方面,均颇具实用性。此外,贾氏成员不乏用谱系知识注释文献之举,比如贾弼之注山公启事(山公表3史学史研究2023 年第 1 期黄汝成:日知录集释 卷 23,“姓氏书”条,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294 页。邢铁:唐宋时期家学传承研究,第 1819 页。梁元帝称:“吾年十三,诵 百家谱。”参见萧绎 金楼子 卷 6,自序篇,许逸民校笺本,中华书局 2011 年版,第 1351 页。南齐书 卷 52,文学列传 贾渊传,第 999 页。范子烨:贾氏谱学与 郭子注 ,学术交流 1997 年第 5 期。张蓓蓓:六朝史部文献编纂研究,第 70 页。南齐书 卷 52,文学列传 贾渊传,第 999 页。南史 卷 59,王僧孺传,第 1462 页。南齐书 卷 52,文学列传 贾渊传,第 999 页。注)、贾渊注 郭子,皆侧重注解文献中人物的名、字、谱系、官爵、婚姻等方面,有助于读者了解书中人物身世行迹,亦体现了注家良好的谱学专业素养。在谱牒编撰方面,贾氏谱学兼具“多样化”与“官修化”特点。贾弼之撰姓氏簿状 是东晋全国性氏族总谱,而其后裔所撰谱系文献,既有相似类型的氏族要状,也有新的类型谱牒,包括用于见客避讳的 见客谱、汇辑士人姓名身世的人名书、著录高门士族的百家谱 百家谱钞、兼具谱传性质的 姓氏英贤谱,以及记载宗亲外戚的梁国亲皇太子序亲簿,丰富了贾氏谱学的谱牒类型。而贾氏谱学,自贾弼之修 姓氏簿状 ,“朝廷给弼之令史、书吏”,即走向“官修化”;至贾执“知谱事”,更担任了专门修谱的职事。贾冠撰梁国亲皇太子序亲簿,当亦得到梁帝的敕令或许可,具有官修性质。就此来讲,谱学虽是贾氏家学,但其传承已具“官学”色彩。贾氏谱学在知识传习方面兼顾“专业性”和“实用性”倾向,在谱牒编撰方面兼具“多样化”与“官修化”特点,令其成为东晋南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