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集《岩石下的粉色》汉日翻译研究_汪芳芳.pdf
下载文档

ID:2331581

大小:1.62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岩石下的粉色 诗集 岩石 粉色 翻译 研究 汪芳芳
语言比较研究150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提 要】目前现代诗歌的翻译主要集中在英汉翻译领域,而汉日翻译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因此本文选取苗雨的个人诗集作品岩石下的粉色作为翻译研究对象,以形式对等为原则,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为框架,尝试从形式标记中的词语、句法、修辞标记三个层面论述诗歌的日译过程,并指出翻译的不足。【关键词】现代诗歌 日语翻译 形式对等 风格标记理论一、诗集简介诗集岩石下的粉色由苗雨创作而成,共收录三十首短、中、长篇现代诗。诗集中每首诗的内容相对独立,主要围绕宇宙、生死、恋爱、友情等主题来抒发当代青年的生活感悟;叙述方式偏向意识流,表达新颖;诗歌的总体感情基调偏忧郁低沉。对于诗集标题的解读,字面意思为岩石外表看起来很坚硬,但每一块岩石底部总会有一面是粉色;其深层意义则是借石喻人,无论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多么冰冷、坚韧,其内心总会有一处不为人知的柔软、温柔的地方。二、诗歌翻译综观在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方面,刘兴芳(2010)指出,“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在现代诗歌的标点符号方面,王雪松(2016)认为:“现代标点符号融入文本之中,不仅是语法和文法的一部分,还承担部分修辞功能,改变了文本面貌。”因此,标点符号的处理关系到诗歌的韵律节奏,必须谨慎处理。作者本人表示,原诗中的标点符号其实是后来为了切分句意加上去的,所以与专业老师一致决定不保留标点符号。关于现代诗歌的翻译理论指导的研究方面,有的基于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如张晓莹(2019);也有的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探讨,如胡萍(2018);更有基于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进行分析的,如赵姝涵(2022)。而这些理论基本上都围绕日本诗歌的汉译展开,缺少汉语诗歌的日译研究,因此本文以刘宓庆发展的风格标记理论为主要的翻译指导理论,研究现代汉语诗歌的日译过程,以弥补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为后来的现代诗歌日译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三、翻译原则与理论选择辜正坤(2008)认为:“汉诗英译时最好是根据不同的诗歌特点采取不同的翻译原则或标准。”王剑果(2012)指出:“译者在翻译诗歌时不应该把个人的理解强加在诗歌的意义上,并且应该为目标语读者反映正式的观点,应该尊重原诗与风格。”本次的翻译文本是一部个人风格鲜明的现代诗歌,因此,如何再现原文的风格是翻译的重点。(一)形式对等原则对诗歌的翻译是重意义还是重形式,学界一直都有争论。现代诗歌形式自由,不受拘束,并且还存在大量分句,因此注重形式更符合本文本的翻译。翻译的“形式对等”原则由奈达于 1964 年首次提出。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2014)一书给出了“形式对等”的具体含义,即:“形式对等关注信息本身,既关注信息的形式,也关注信息的内容译语中的信息应该与源语信息的不同元素尽可能地匹配。”此外,适当发挥译者主体性,是达到形式对等的必要条件,也有利于保留译者本身的译语风格。因此本文遵循形式对等的原则,在不造成歧义和依从目的语表达习惯的前提下,尽量“以形传神”。(二)风格标记理论刘宓庆(2019)在其著作新编当代翻译理论中指出:“译者只有对原文进行结构分析并与非形式标记模糊集合的审美活动相结合,文章的风格才能显现,从而使风格意义成为可知。”这里的“结构分析”指的是着眼于音、形变异的形式标记,即基础层次分析。形式标记分为六大类:音系标记、语域标记、句法标记、词语标记、章法标记、修辞标记。除此之外,作为风格的翻译策略,刘宓庆还提出了三种风格符号的换码模式:一是对应式换码,即一般所谓模仿;二是重构式换码,即对风格意义的再创造;三是淡化式换码,是在确保概念意义的前提下不得已放弃(部分放弃)风格意义。诗 集 岩 石 下 的 粉色汉日翻译研究汪芳芳 孙逢明DOI:10.14014/11-2597/g2.2023.02.032151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语言比较研究四、翻译案例分析本章主要基于翻译风格理论中的形式标记分析理论,即从翻译文本中的词语标记、句法标记、修辞标记的三个层面,灵活使用三种转码方式进行翻译案例分析。(一)词语标记的翻译对于词语标记,刘宓庆(2019)认为是“作者个人的用词倾向,如用词平易或用词典雅以及惯于使用某些形容词或副词、常用分词等”。诗歌中所用的词语多偏感性、细腻,带有感性色彩。诗歌的词语特色表现,一是善于运用色彩词,如多次出现的“红色”“蓝色”,给读者造成视觉冲击;二是诗词具有多种意蕴,难以捉摸。通感类形容词就是其中典型的特征之一,如“我是缕苦涩的烟”(十六日和十七日),“苦涩”既可以表示味觉苦,也可以表示心情上的苦闷。因此在选词翻译上,对于有确定意义上的词语,尽量准确对应;对于模糊性语义词语,尽量选择模糊化、带有中性表达的词语,以维持原诗的多义性,给日语读者和汉语原文保留足够多的联想空间。翻译策略为语义上的对应式换码。下面就其中两首诗歌进行翻译分析。(1)致电我通过空间站,向宇宙致电:“宇宙中的朋友们,如果你们有能力伤害到我,那么请你们继续蜷缩在黑暗中,不要回应。”我们因此永远是朋友,我的朋友。译文:宇宙電報宇宙通宇宙電報致宇宙友僕傷暗闇中縮続返事永遠友達僕友達这首诗主要描写“我”与陌生的宇宙之间的对话,原文底部划横线的“朋友”在日语中有多种表达,友親友友人友達仲間知合都可以用来表示朋友,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亲密程度和语气正式程度。第一个“朋友”,主要是对宇宙的称呼用语,表现热情的一面,因此后面用来凸显语气。又由于是致电形式,语感偏正式,宜选用生硬的友或友人,而只有友存在与语气词搭配的情况。第二个“朋友”与第三个朋友已经在致电内容之外,为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因此为了最大可能保留原文风格,宜选用一般形式的友達。(2)小记春天到了。云格外好,连成一片。城出现了,朋友们都在上面。他们都纯洁了,译文:小記春来雲格別素敵一片連城出友達上清这首诗中描写的是春天里,“我”和好朋友们相约出游的场景。这首诗结构短小,节奏轻快,多为正面描写。因此为了满足诗歌的语言风格,在形容词的甄别上需选用典雅、意蕴美好的词汇,如描写云朵的形态之美,避免使用,而用素敵来表示。朋友们都变得“纯洁”了,指的是与世无争、内心纯洁高尚之感。笔者在初稿时考虑不周,用了 純潔一词,虽说这个词也有纯洁的含义,但多暗示肉体上的,与整首诗的美感不符,因而在老师的校对下改为 清,符合诗歌中所表达的朋友的心境。(二)句法标记的翻译句法标记,刘宓庆(2019)认为其表现为“各种有特色的句法形式(如并列、重复等)”,也指“行文中以反复使用某种句法结构求得某种语言特征的风格手段(如破折句、不合语法句的超常使用)”。在句法方面,诗歌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经常穿插一些倒装结构和“跨句”现象,这就容易造成歧义。其二是视角转换灵活。因此在诗歌翻译时,考虑到中日语言思维的差异,其形式需要做一些调整,故采用淡化式转码翻译策略。下面来看其中的一首诗歌片段,节选于第一首倘若。(3)我们在大地上待得太久,似乎宇宙忘记了我们的美好。语言比较研究152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译文 1:私地球上長間住宇宙私人類美忘译文 2:地球長住私美宇宙忘若依据原文的表达,如译文 1,就会出现两个主语,并不符合日语习惯。译文 2 中选取单一的宇宙视角,将前面的分句处理为“忘记”的宾语,同时也作为强调的内容,符合日语的表达习惯。(三)修辞标记的翻译修辞标记,表现为多种修辞手法,如暗喻、拟人等。诗歌中几乎每一首都运用了修辞手法,主要集中于拟人和比喻,这也是诗歌风格的新颖的代表性表现之一。所以,应该忠实于原文的表达和形式,运用对应式转码进行翻译处理。下面来看其中的一首诗的翻译。(4)我不明白呼吸就是点与点的连线,没有起勃。我眼睛诞生的意义,是为了形成汪洋,还是为了,成为抒情诗的调味剂?译文:呼吸点点結線胸上目生意義僕洋海叙情詩調味料这首诗描写出“我”对人从何而来这一哲学命题的思考,两处比喻表达都是从创新独特的视角出发,极具风格特色。一上一下的呼吸与点与点的连线联系起来,一动一静,富有动态曲线的变化美,彰显出诗人的奇思妙想。眼泪的意义进一步被扩大化,形成汪洋,又是抒情诗的调味剂,这一不合理的搭配,实则带有双关意味,令人回味无穷。此处的翻译尽量贴合原文的形式表达,同时略去结尾等形式,直接采用名词结句,以符合诗歌的紧密节奏。五、结语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孙逢明老师在诗歌翻译和写作过程中给予了宝贵意见,李永丽老师就翻译校对方面给予了悉心指导,特在此向两位老师表达谢意。诗歌中的用词、行文变化都蕴含作者深意。诗歌翻译更是如此。笔者认为,现代诗歌的翻译,除了考虑意义、形式上的对等,亦要求韵律上的对等。例如在第四首诗中,“如果是蓝色的会怎样/黑色看上去也许更安详/无言是把朝向自己的枪/自尽的骨头起码看起来比较漂亮/没有血液的死亡/也不会那么悲伤”,连压六韵,均压/ang/韵;另外,在诗歌翻译过程的理论结合方面,本次研究仅就基础层次即形式标记层面进行了分析,而高层次的分析尚未涉及,这些都是笔者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不足之处,也是笔者今后的努力方向。参考文献辜正坤 2008 中国诗歌翻译概论与理论研究新领域,中国翻译第 4 期。刘兴芳 2010 披文入情,沿波讨源现代诗歌语言特点及其鉴赏,现代语文第 6 期。王泽龙、王雪松 2011 中国现代诗歌节奏研究的历程与困惑,武汉大学学报第 2 期。王剑果 2012 论诗歌翻译中形似的重要性,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第 5 期。王雪松 2016 论标点符号与中国现代诗歌节奏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 3 期。胡 萍 2018 从功能对等视角剖析中国现代诗歌翻译策略以 英译本为例,校园英语第 31 期。刘宓庆 2019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中译出版社。张晓莹 2019 试论现代诗歌翻译的“信、达、雅”以小池昌代诗歌汉译为例,大观论坛第 12 期。赵姝涵 2022 现代日本女性诗人北原千代诗集 翻译实践报告,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杰里米芒迪 2014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通信地址:266590 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