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实施
双减
政策
一年
调研
思考
周洲
6520231实施“双减”政策一年来的调研与思考周洲彭雷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一年来,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双减”引领新时代教育改革,全面重构学校内外教育体系,高质量基础教育新生态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当然,在看到教育面貌发生积极变化、“双减”改革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问题和挑战,能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双减”的后半篇文章,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制度保障,凝聚工作合力,推动这项民心工程落地、落细、落实。教育评价体系基本未变,需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统筹好升学比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虽然中央制定了“双减”政策,但只要中考、高考指挥棒不变,就很难根治问题。很多家长虽然认同“双减”政策,但又固执地认为,中考、高考不改革,“双减”改革就很难推行下去。在秦淮区郑和外校门口许多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表示:“我们不管什么素质教育不素质教育,孩子能考上南京的 六大 高中,能考上好的一本才是硬道理。”在该校初一某班调查发现,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取得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受访者普遍认为普通高中好于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出路表示忧虑;55%的学生认为家长期望太高是学习压力的最大来源。如何科学评价孩子,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现实课题,单一的考试评价直接、有效,但不够科学、全面;综合评价虽然全面,但是操作起来难度大,而且文化、体育、音乐、艺术等样样都要学,更容易加重孩子的负担。2022 年 4 月 21 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与“双减”要求高度契合,但操作过程中,许多学校的方案并没有真正落实,大部分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在秦淮区调研时,参加座谈的初中校长关注最多的仍然是高中的升学率,“减负”与“升学”矛盾,仍然是制约“双减”改革走向深入的重要内因。不少教育部门负责人认为,深化“双减”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必须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大力推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育人方式,强化“双减”改革的根基。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在省级层面拿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办法,加快调整学校考核导向,更加注重考核学校学生的增值率(学生在区县的高考成绩排名较中考成绩排名提高的位次)和考上大学、考上名校的绝对数量,而不只是高考本科达线率。南京市二十九中柳洲东路分校杨校长建议,科学设计中高考招生制度,适当降低中高考命题难度,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将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性学习成果纳入录取标准,缓解中高考竞争压力,让人民群众看到中高考招生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教师工作强度普遍增加,需缓解一线教师压 社会建设66力,兼顾好辛勤付出与正向激励的关系。教育“双减”,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主力军。调研发现,虽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普遍对“双减”政策表示理解支持,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反映,工作负担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早到晚退”成为新常态。南京市双减办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双减”政策大家都很支持,对于缓解学生压力和家长焦虑的确有效,教育也逐渐在回归本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压力和负担的确也增加了不少。2022 年以来,南京市中小学“5+2”课后服务全面启动,不少教师在朋友圈晒出了学校课后服务的照片,很多学校送完最后一个孩子放学,基本已经都到了 18 点半到 19 点,教师在校时间多数超过 10 个小时。除原有的课堂教学任务外,教师每周一般要承担 2 至 3 次课后服务,每月实际工作量增加 16 课时左右。调查显示,学校配备教师是按 1:20 师生比计算,“双减”后教师工作强度加大,出现结构性缺编,不少学校领导都期待适当放宽教师编制。多名中小学教师反映,工作时间延长了近 2 个小时,相当于增加了五分之一工作时间,应该有合理的回报机制,或者有教师补充,否则可能会出现优秀教师流失,造成“双减”压力反弹。为此,南京市采取发放课后服务补助、工作日调休、提高评先评优比例等多种方式方法,但教师的工作强度较大、开展教学科研与承担课后服务时间冲突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大多数人认为,“双减”政策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同时还有教师的发展,学校教育的“质效双增”理应实现师生协同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汇聚更大合力,必须积极探索完善教师优待激励办法,拿出更具含金量的“大礼包”。比如,对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优秀女教师,可不占相应职数正常参加岗位晋升,腾出更多机会留给年轻优秀教师;对教师参加延时服务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对课后服务适当收费等。但在这方面,还需要省级层面完善制度设计,打通难点堵点,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单一,需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的关系。“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课后服务增加,家长平时的着力点没有了,对孩子在校的学习状态比较模糊,学得好与坏、扎实与否无从得知,从而产生焦虑心理。不少家长认为,课后服务就应该巩固提优,对初一、初二不上晚自习很有意见,甚至出现了学校“减负”、家长“增压”现象。同时,优质教育资源“头部聚集”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客观上也拉大了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课后服务差距。我们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好的学校课后服务丰富多彩,有的开设体育、艺术等 1030 项活动,但大部分中小学受制于财力和资源,课后服务质量不高,多数仅是把课后服务当成“延时放学”,“看孩子写作业”。大部分小学实行弹性离校,放学后的学生没有课程教师辅导,只是集中起来看管一下,兴趣班也仅是少数学生。玄外附小某班主任介绍,课后服务兴趣班需要网上选课,比较热门的课程一上线就被选完了。通过调研,总体感到课后服务制度设计整体性不强,将课后服务主动纳入学校教学进行整体建构的学校不多;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停留在片段性、活动性的居多;在提供更有质效的校内作业辅导、社团活动、校外实践、安全保障、健康关怀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调研到的教育部门负责人普遍认为,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是“双减”政策落地的关键,也是所有教育参与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必须动员政府、学校、社会一切力量,健全课后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的关系,改变课后服务以指导学生做作业为主的局面,强化一般学生的补习辅导、优秀学生的学科拓展学习和特长学生的创新创造教育。要围绕新课程方案,从课程建设、课堂变革、课业质量等方面着手,抓住学生关键能力提升、良好习惯养成,合理安排作业辅导时间,指导学生提高完成作业的质效。校外培训机构隐性反弹,需综合施策优化治理,重构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虽然南京主城区已经实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减,但只要家长需求存在,学科类校外培训仍会以不同形式存在。调研中了解到,学科培训大多打着非学科培训或素质教育的幌子出现,黑机构隐形变异、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增大,出现了类似“双减”前学科培训的乱象。许多家长网上“团课”团不到,只能选择“一对一”辅导。以初中为例,秦淮区瑞金路某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介绍,每门课“一对一”辅导一次两小时需 700 元,若语数外三门都报可优惠至 2000 元,按每周每门课程辅导一次计算,每6720231个月需大约 8000 元。我们在秦淮区郑和外校、南京一中初中部和玄武区玄武外校、科利华中学走访了解到,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约占 40%,到了周末和节假日,服务机构的辅导教师忙得甚至连午餐时间都没有。校外培训转入地下,监管更难,家长经济负担更重,如何满足老百姓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面临新挑战。秦淮区教育局副局长戚雪晴说:“有些家长选择在家里 一对一辅导,我们即使知道也没有执法权。”提供课后服务,是党和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降低学生家长对市场化校外培训需求动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的重大举措。调研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一致认为,面向未成年人的校外培训,关乎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特殊的民生性和教育性,应加快完善校外培训监管执法体系,加大信息化手段运用,推进联合执法。多名教育局领导同时建议,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宜“疏”不宜“堵”,应坚持统筹管理原则,将校外各类培训服务统一由教育部门负责准入管理,根据培训成本差别化定价,实施不同的政府指导价管理,采用代收费方式,由学校向社会组织和校外专业培训机构统一购买服务。不少中小学校长表示,应充分发挥校外培训补充作用,满足学生和家长对校外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明确校外培训的公益、普惠的教育属性,起到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同时,教育、发改、物价、行政审批等部门合力施策,探索建立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互补充的价格体系,发挥行业主管部门日常监管职责,禁止校外培训的营利性驱动、资本化运作模式。我们感到,校外培训监管要做到长治久安,应系统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在省级层面进一步明确对校外培训的大政方针,出台对校外培训治理、监管、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给校外培训一个稳定的政策预期。(周洲:南京财经大学;彭雷: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责任编辑:张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