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限
自我
调节
理论
锻炼
行为
促进
研究
一种
取向
赵奕旸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赵奕旸(),男,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锻炼心理学第 卷第期浙 江 体 育 科 学 ,年 月 文章编号:()运动心理学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锻炼行为促进研究的一种新取向赵奕旸,李延芳,沈国琴,王东石(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体育与军事教育部,浙江 杭州 )摘要:身体活动不足或久坐少动的静态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参加体育锻炼是促使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生活方式。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锻炼行为如何解释、说明并预测,锻炼心理学领域有大量理论模型予以解释。其中,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模型被广泛关注。该理论模型是在“意图行为”模型基础上,强调时间、行为优势和执行功能的一种新模型,在解释个体锻炼行为轨迹可变性时,考虑了自我调节需求。文章从 模型的概要入手,通过对时间视角、体育活动、行为意图、执行功能、行为优势等理论成分分析及测评方法介绍,提出 理论在锻炼行为促进领域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展望,以期为锻炼行为促进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关键词:锻炼行为;时限性自我调节;执行功能;时间视角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背景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增强人民体质,国务院于 年颁布“健康中国 ”规划纲要,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航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就体育工作又提出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但是,全球 的成年人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推荐标准(每周少于 的身体活动),的 岁青少年每天身体活动时间少于 ,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其不利影响。因此,在锻炼心理学领域,通过对国民锻炼行为的特征、决定其锻炼行为等心理因素、心理变化过程的探索,以期阐明锻炼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型结构,更好地促进个体锻炼行为的改变。目前,在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解释、说明和预测锻炼行为的理论有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健康信念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在预测行为的变异方面做得很好,但对于感知的行为控制在多大程度上增加意图本身的可预测性有争议;健康信念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健康行为的决策平衡,而在阐述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决策平衡时没有包含时间因素;社会认知理论重视人们支配知识获取和行为相互作用的过程,却认为结果预期是行为意图的唯一决定因素。这些理论在对锻炼行为进行研究时不是将锻炼行为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变因,而是将重点集中在了锻炼或不锻炼的结果上。不但如此,在促进和维持锻炼行为的干预措施及项目的开发运用研究中忽视了个体自我调节的作用。作为一种锻炼行为促进研究的新取向,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能够弥补以上这些理论的不足,因其考虑了身体活动的时间视角,提供了锻炼行为的自我调节作用,将执行功能与身体活动锻炼行为联系起来,可判定锻炼能否持续并尽力坚持,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活动及健康行为领域,在体育活动的推广、锻炼行为的改善、慢性病的防控和健康行为的管理方面都显示了积极贡献,是一种融合认知资源和生态因素的个体健康行为模型。本文通过介绍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主要内容,比较与其他锻炼行为模型的异同,列举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在锻炼行为促进领域中的应用,提出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利用其在判定锻炼行为中的优势,了解行为转变理论推理行之有效的行为干预方法,以期为行为干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介绍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提出自我调节理论由班杜拉()在 世纪、年代提出,是从社会认知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指个体自我推测其自身是否具备胜任某行为的能力,推测的结果影响个体行为的选择、努力付出的程度以及时间坚持的长久。自我调节是一种获得和维持理想状态的过程,每个人生来都需要自我调节,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社会认知理论是自我调节理论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当前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存在差异是自我调节被激活的必要条件。个体根据“目标表现”差异来整合行为和努力,差异越大越可以激活更多的行为表现。因此,个体为了达到自己与他人对自己的行为或能力认知的一致,进行资源重新分配,并努力减少差异。研究认为,自我调节有四个抽象维度,分别是微级、低级、中级和高级,不同级别有不同的特性。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都在中级自我调节层面上探讨,关注和强调任务和目标实现的控制化或自动化过程。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是在自我调节理论基础上加入了时间的概念,该理论是在“意图行为”模型基础上,用于锻炼行为的解释、说明与预测,强调时间、行为优势和执行功能的一种新模型,在解释个体锻炼行为轨迹可变性时,考虑了自我调节需求。作为理解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以及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看似“自我挫败”行为的特殊实例,该理论框架融合了对行为偶然性的时间方面和自我调节生物学根源的思考,用以理解人类行为模式。理论获得了许多实验证据支撑,是一个相对完善的综合生物、心理、社会的个体健康行为模型(如图),与其他锻炼行为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入了影响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时间因素。根据 模型,锻炼行为反映了意图强度、执行功能(即抑制、工作记忆和注意转移)和行为优势(即行为的默认状态)等三个近端因素的共同影响。意图是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选择的规划实例,但其影响受执行控制资源和行为优势的调节;执行功能加强身体触觉参与的潜力,更有可能坚持体育活动,同样,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执行功能,执行功能和身体活动相互加强,形成一个自我调节回路;行为优势是一种行为所具有的心理惯性的量,含身体活动习惯、驱动状态和身体活动标准,行为优势直接影响参第 卷 第期浙 江 体 育 科 学 年月与身体活动的频率,身体活动随时间推移显示对行为优势的累积效应。模型还包括由行为发生的生态环境提供的偶发事件的时间近端(即即时)和时间远端(即远程)影响以及这些影响的时间滞后性质。行为偶发的时间邻近性决定了对自我调节资源的需求以及优势性的相对影响。图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模型图注:实线箭头表示主要的因果途径,虚线表示次要的偶然路径,显示随时间的累积效应 为理解偶然事件和价值观增加了时间维度,并描述了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适应性或不适应性行为模式的具体方式。因此,为现有的锻炼行为促进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补充理论框架。整合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科学的一些成果,对解决健康心理学理论的棘手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自我调节能力被视为一种态度或特质因素,这种因素影响个体是否能够成功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将更好指导个体从事锻炼活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针对锻炼行为促进的干预措施,给予行为优势合理的定位。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主要内容 时间视角。时间视角()从锻炼行为的时间角度来衡量意图、计划和行为。计划在意图和锻炼行为之间起桥梁作用,时间视角起到调节作用。在时间视角有限的个体中,计划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更强,因此计划作为一种自我调节策略可以弥补时间有限的缺点。在锻炼行为促进研究中,有几种未来导向或未来时间视角的概念,它们结合了未来时间的不同方面,作为目标选择的激励因素。例如,考虑未来后果、延迟满足或暂时评估突出了当前行为的短期和长期后果。时间视角被概念化为针对个体差异的更广泛的时间方向,并将人类经验划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框架。另一种方法是主观感知剩余寿命,可以通过剩余预期寿命来操作。社会情感选择性理论所勾勒的未来时间视角提出了一种明确的寿命观,并整合了生命中剩余的感知时间和与生命相关的可能性。通过主观剩余预期寿命来操作,整合了生命中剩余的感知时间、与生命相关的可能性。未来时间视角和主观剩余预期寿命都显示出对锻炼行为自我调节的影响。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指由于骨骼肌收缩产生的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进行身体活动时,人体的反应包括心跳呼吸加快、循环血量增加、代谢和产热加速等,这些反应是身体活动产生健康效益的生理基础。身体活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它的方式、强度、时间、频度和重量。身体活动,是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核心内容,与人体健康行为密切相关。行为意图。意图()是行为主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选择的规划实例,意图的作用在于指导理性决策和规划未来行为。意图为有效、合理、有序地安排自己的活动提供一种便捷、可靠的推理模式和基础。规划()是关于行为活动的推理,是一种抽象的、清晰地深思熟虑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预期行为的期望结果,选择和组织一组活动,其意图是尽可能好地实现一些预期目标。意图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目标状态,规划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行为去达到这个目标状态。例如,锻炼身体这一有益健康的行为,个体意识到开展锻炼身体活动确实有利于改善健康状况,这种一致性看法可能引发个体的行为意图。执行功能。执行功能()被验证为能在体育锻炼中提高或更具坚持的能力。大量的实验研究文献表明,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执行功能,现有文献支持执行功能加强身体触觉参与的潜力。等人最近在一项研究发现,结构化运动计划的参与者,如果在干预期间经历了执行功能增加,则在结构化运动计划结束后,更有可能坚持体育活动。同样,等人研究显示,执行功能和体育活动参与之间存在时滞关联,支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相互加强的论点。执行功能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似乎是合理的,它应该在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模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将执行功能纳入研究,有助于将体育活动促进、广泛的锻炼行为促进与更多自我调节过程的人类神经科学联系起来。行为优势。模型的最后一个构建是心理领域的行为优势()。行为优势可以被操作化为一种行为所具有的心理惯性的量。行为优势与过去行为的表现频率、行动线索的存在、行为与他人的相似性成正比。在解释行为赵奕旸,李延芳,沈国琴,王东石: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锻炼行为促进研究的一种新取向优势与过去表现频率的关系时,该结构与习惯强度有较多共同之处。先前的发现已经将优势或习惯强度,与许多重要的健康行为联系起来,过去行为本身是健康领域内未来锻炼行为的最强预测因素之一。与其他锻炼行为促进模型的关系 已有锻炼行为促进模型简介理性 行 为 理 论(,),主要研究态度行为关系。理性行为理论强调意图决定行动,任何行为的直接前因都是执行行为的意图。态度指个体对行为的总体评价,包括信念强度和行为结果评估,态度反映了个体实施某一行为的倾向和为实施这一行为愿意付出的努力或承担的代价。主观规范指个体在决定实施某一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导致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被认为是决定行为意图的共同因素。计划行为理论(,)是在理性行为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是当前解释和预测锻炼行为 较 为 成 功 的 理 论 模 型 之一。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意向决定个体行为,提出意图是基于三种认知: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和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是意图和行为的决定因素,相信行动的可行性可以增强动机,感知行为控制与社会认知理论所指出的“感知自我效能”密切相关。尽管 是意图形成的一个广泛应用模型,但该理论可以扩展,以实现更准确的意图和行为预测,模型被批评没有考虑行为的情感前因,有人认为预期后悔可能是意图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额外决定因素。在锻 炼 行 为 的 诸 多 理 论 中,健 康 信 念 理 论(,)比较成熟,在公共卫生领域应用较广泛。健康信念模式认为,健康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健康信念模式的结构包括:对疾病威胁的感知(对疾病易感性的感知和对疾病严重性的感知)、对行为的结局期望、自我效能、社会人口学因素和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提示因素。社会认知理论(,)由 提出,通过操控个体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个体的行为归因来影响行为本身的变化。个体的自我效能是这一理论模型的核心。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所表达出来的成功完成某任务的期望或信念,包括效能认知和效能信念两部分。社会认知理论将行为主义扩展到社会学习和动机表征的认知范式。预期有价值的结果是努力的关键,期望价值或理性行动方法加入社会认知框架。如果个体相信,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