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设计
至上
都锦生
管理
1922
1941
黄鑫杰
设计理论与方法丝绸JOUNAL OF SILK设计至上:都锦生的设计管理实践研究(19221941 年)Design first:esearch on Du Jinsheng s design management practice(1922 1941)黄鑫杰1a,林竟路1a,b,陈新2(1 浙江理工大学 a 服装学院;b 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杭州 310018;2 浙江树人大学 艺术学院,杭州 310015)摘要:尽管 20 世纪 20 年代国内经济形势有所转好,消费环境相对宽松,但都锦生领导他的丝织厂在国货林立、洋货冲击的内外部双向压力下能够重重突围,甚至在硝烟弥漫的 20 世纪 30 年代逆势扩张,绝不是“技艺超新、运营尚佳”可简单解释。文章基于设计管理学视角,通过历史文献与图像再梳理及时代语境还原,分析都锦生在设计、生产与营销传播三个维度的设计管理思想与运营实践。发现一切得益于都氏应对受众需求变化,所作出适时调整产品题材和品类,重视设计本身与资料及谋划新颖营销策略等一系列创造性举措。回望历史,以期为当下丝织美术品创新设计与品牌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关键词:都锦生;设计管理;中国现代设计;像景织锦;丝织美术品;改良式创新中图分类号:F42681;J522 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7003(2023)02013009引用页码:021203DOI:103969/j issn1001-7003 202302015收稿日期:20220706;修回日期:20221217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16NDJC237YB);杭州市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Z19JC03)作者简介:黄鑫杰(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丝绸文化理论与设计创新。通信作者:林竟路,教授,1575155279 qq com。欧洲工业革命于 19 世纪中叶持续推进,催化出实现工业化产品设计目标与生产管理的时代要求,针对产品具体设计工作及企业经营谋划的设计管理概念自此萌芽1,而“师夷长技”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实际上已自发跟随。民国丝织企业家、爱国实业家是都锦生留后世的身份标签,而这也掩盖了其始终扮演设计师与设计管理者角色之重要事实,其必然不在“20 世纪中国现代设计历史人物”关注范围之内2,但都氏产品能够在杭州丝织业激烈竞争,以及各家意匠绘制、生产设备、织造技术亦达标准的整体环境中脱颖而出,显然不是“创新”两字可统之蔽之。而利用设计管理视角再次审视此案例,将对都氏的创新实践有新的认知。目前,公开发表的论著对都锦生产品研发或营销的史料已有较翔实呈现,亦从多角度对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进行总结。李冈原3 从文化积淀与全球视野出发,结合都锦生丝织厂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都氏的创新精神,主要将其定位为企业家;陈刚4 从企业管理视角切入,通过典型事例立证,将都氏的举措概括为“艺术产业化与日用品艺术化”4;袁宣萍5 则梳理了都锦生织锦的发展历程;李建亮等6 将其作为个案,佐证民国杭州像景于提花技术、设计教育及商业美术发展三个维度的现代性转型,亦有基于品牌、商标、包装等视角的专题性思考。需要肯定的是珠玉在前,为本文再次梳理提供史料与研究思路,但鲜有基于设计管理视角,探究都氏作为设计师与管理者的具体实践策略,包括对 宫妃夜游图 获费城世博会金奖背后的设计动机存在“默认式”忽略。因此,实有必要重拾过往侧重个人传记、丝织技术与企业经营等研究碎片,将都锦生的设计实践活动作为中国现代设计管理个案再次精梳。本文将对其本人主导的 20 年间,丝织厂发展史进行贯通考察,试图以点及面地还原民国时期中国丝织美术设计之图景,追溯那段洋货倾销、审美西化、原料缺紧、消费需求锐减境遇下的艰难转型历程。1民国时期织锦的整体发展环境20 世纪初,封建制度的轰塌与工商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逐渐消解着陈腐的等级尊卑观,曾被视为权利阶级标志的高档产品真丝绸,因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而成为大众消费品。可以看见,江浙生丝业、缫丝业至 20 世纪 20 年代末,基本呈现向好发展趋势,但此后因时局动荡、人造丝入局、日货低价竞争等内外部因素冲击而颓势明显。又因民国政府推行服制改革,服装面料逐渐转为棉布与毛呢料,民众对于绸缎(匹料)的消费热情降低,使得纬成、大章等传统大型绸厂相继没落。与此同时,西装、衬衣等成品洋货凭借时新样式与低廉价格,不断“挑逗”民众的消费兴致,使得厂商意识到丝织成品031第 60 卷第 2 期设计至上:都锦生的设计管理实践研究(19221941 年)化、商品化之必要性。幸运的是,20 世纪 2030 年代叠起的国货运动所激发的民族主义浪潮和爱国热情,暂缓了民众崇尚洋货及虚荣求异的消费渴望,这为国内丝织业提供了相对宽裕且“感性”的消费环境,由此涌现出厂商创设国货标识、依照本土消费需求研发产品等一系列“自救”措施。民国时期,杭州旅游业甚是发达,因地处钱塘江口,水系通达,且佛、道教等宗教事业兴盛,使得上海、嘉兴、绍兴等周边城市参加庙会、灯会、西湖香会的游人络绎不绝,而旅游又天然与购物勾连。时逢蔡元培在美学的研究方法(1921年)一文中,将摄影(尤其是风景摄影)视作美术品,并伴随美术摄影积极提倡者大量的创作实践令民众耳目一新7。加之,彼时的消费行为亦脱离单纯的个体性消闲享乐,逐渐发展出应酬、笼络关系等利益性社交,而风景织锦恰巧契合这般消费需求与市场空缺。至此,织有西湖十景的像景织锦工艺品成为“买的起,带的走”的纪念佳品6。1906 年颁布的 政治官报章程 中首次以“广告”代替“告白”,自此中国现代广告招贴势头逐渐胜过传统门头、市招,可以说是国货与洋货间自发的商业竞争,共同推动广告业繁荣,“欲想产品火,必先登广告”的固定认知成为商业通则。包括20世纪20年代电台及商业电影的成规模发展,成为多层次立体传播媒介8,为各丝织厂家宣介品牌、展销新品等商业传播提供丰盈土壤与创意施展空间。于是,在产业、文化、消费、传媒等多重因素交杂推动中,织锦产品因其特殊商品属性在夹缝中得以生存甚至逆势增长。2都锦生的设计管理思想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设计师迈克尔法尔(MichaelFarr)为设计管理初下定义,即“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并尽可能使设计在既定预算内及时解决问题”9。此后,概念于微观层面完善为关于实现项目目标而开展的系列设计规范活动(解决问题,针对技术与服务的研究9),以及宏观层面的企业服务模式、品牌商业运作等规划设计的管理。当回望都锦生这一百年前的历史样本,并与现代设计管理策略对照分析时,欣喜发现前者在受挽救民族尊严携卷的国货运动10 之大环境下,已萌蘖出迎合甚至引领市场消费趋势、提升设计价值(表 1)、采用独到推广模式等满足用户诉求、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及品牌商业运营规划的双重设计管理意识,时间上恰巧与西方的企业化设计管理阶段1 吻合。改良式创新且坚持品质的产品策略更是在“国货设计要么一味模仿洋货,要么为洋泾浜式土货与洋货掺和之物”11 的时代洪流中熠熠生辉。表 1 杭州钱江六和塔 与 六和胜景 像景织锦设计比较Tab1Comparison between the brocade design of Hangzhou Qianjiang Six Harmonies Pagoda and Six Harmonies Scenery生产厂家产品名称产品图片来源名称释意画面特点组织意匠意境效果都锦生丝织厂杭州钱江六和塔袁宣萍 西湖织锦 P49通俗易懂,贴近百姓日常的文化审美心理中远景深,景别辽阔,近景处的牛群与水天共色的湖面呈现动静对比由一组本色经线与黑白两组纬线组合成 32 个织物影光组织,即混合纬浮影光组织描绘细腻、细节逼真,营造出较为明显的午后阳光照射效果,呈现恬静惬意之观感杭州上海启文美术丝织厂六和胜景袁宣萍 西湖织锦 P99名称意境虽辽远,画面却仅描绘寻常景色,且占画面比例较大,颇有喧兵夺主之势中景深,采用写实主义,滩岸碎石描绘较生硬虽同为一组本色经线与黑白两组纬线组合成 32 个织物影光组织,但纹缎冲孔节奏设计 跳 跃,存 在 并针、跳针现象画面黑白灰过渡不均、跳脱感强,织造粗糙,整体效果较灰暗都锦生主导的设计已是经过管理的程序,尽管为自发,但形成了以设计为导向的对设计计划、实践及组织的主动管理12。在设计研发方面,都氏极其重视设计师的作用,不吝重金聘请图样设计师、意匠技师,譬如 1930 年以每月 100 元高薪聘请了留日归国的莫济之13 145。都氏亦注重设计资料收集,同时采取解构、复原等研究形式,掘取国内外优秀工艺价值,从其斥巨资收购日本丝织样本用于工艺拆解可得一证,而这全然区别于彼时轻视设计“必要性”14 的营商习气。在运营管理方面,都锦生自创立品牌初始,便明确丝织工艺品定位,并坚持将其日用生活化,以迎合民众对于质优价廉国货的使用与情感需求。兼施具当代流量传播思维意味的明星代言式营销手段,实现“美术化国货”15 先行者的概念推广。其通过设计塑造品牌形象,并就协调、把控消费者需求的以管理为导向的设计管理思想,同样已见雏形。131Vol 60No2Design first:esearch on Du Jinsheng s design management practice(1922 1941)纵观都锦生织锦发展脉络与设计运营方式,其设计管理思想贯穿产品研发至市场营销全程,可归纳为三点(图 1):1)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研发理念。都锦生十分重视市场调研,擅长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改进产品功能与推出新品类,以拓展受众并满足其消费需求。例如,为顺应 20 世纪 30 年代中后期消费经济疲软大环境,都氏将部分开发重心转为衬衫、台垫、提袋等高性价比丝织日用品。2)重视设计及其价值。都氏善于吸收其他优秀工艺精华,通过丝织技术革新赢得产品竞争与溢价空间。同时,坚持设计与生产分离,分设设计室与生产线,为图案、组织设计师提供较为清幽环境,以确保灵感源源不断。此外,其亲身参与设计研发,且重视设计人员的调用与激励。3)时尚的营销推广方式。都氏深谙国货运动涌动下爱国情怀的消费势能,因而通过商标昭示产品国货身份,同时兼顾外贸标识性。其迎合彼时旅游时尚,通过广告插图的视觉冲击力绑定受众对于“指定商品”的认知,并借助影视明星宣传的新潮且高效传播手段,持续占领着消费者心智。图 1都锦生的设计管理思想与商业实践Fig 1Du Jinsheng s design management thought and business practice3都锦生的设计管理实践路径3 1设计方式 按需改良与设计主控3 1 1兼顾本土改良与在地转化都锦生的新品种研发,皆是基于市场产品技术分析与本土消费环境研判的“改良品”,通过解构内部结构以复原核心技术,并寻求本土化创新可能。譬如西湖绸伞便是前者在日本考察时发现的可用“新事物”,经选用西湖风景织锦覆面、替换萧山竹骨降低成本,以及增加经纬纹密达防雨效果的三重改良后,终得轻便、美观及价廉的晴雨伞。此外,五色丝织台毯的面世源于南京云锦工艺的借用与日用品设计思维的结合5。又因惊叹于法国棉织风景画极强油画感,并出于寻求真丝替代品之目的,其最终自主设计出经纬均是彩线的 北京北海白塔 西湖风景 等本土棉织画。20 世纪 30 年代初,都锦生将像景织锦题材由西湖风景扩至中国风光及国外著名景点,是为调和本土消费者审美趣味疲态,以及匹配北方饭店、旅馆的地域性文化装饰需求。而“在地转化”的敏锐嗅觉,更可从都氏耗费大量人、物力研发著名画家的无名摹本中窥见一斑。纯粹从设计角度看,宫妃夜游图 满足影像图稿转译为织锦,需遵循层次分明、轮廓清晰之原则13 94,石栏、古树、宫妃、假山、侍女及远山构成的近中远景层级明晰(图 2(a),每一景内皆有足够留白,利于意匠绘制与织造,此点显现出都氏的设计理性。而称其无名摹本是因唐寅(明)著有 宫妃夜游图 诗词不虚,然查遍其画集未见同名画作踪影,至少非传世之作。据笔者查证,其范本实为唐代张萱的 虢国夫人夜游图(图 2(b),故此处宫妃应系杨玉环三姐虢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