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等院校
创新
人才
群体
动态
测评
模型
结构
优化
方法
维和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高等院校创新人才群体动态测评模型及结构优化方法/张维和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ISBN 978-7-5308-6582-8.高.张.高等学校创造型人才研究中国.G649.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69672号责任编辑:郑东红编辑助理:冀云燕责任印制:兰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出版人:蔡颢天津市西康路35号邮编300051电话(022)23332695(编辑室)23332393(发行部)网址:新华书店经销天津午阳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8911941/32印张10.5字数317 000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定价:28.00元1前言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群体;教育规划纲要对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群体等也作了重要部署。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并对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从大专、大本到硕士、博士,怎样造就出一流的创新人才?除了要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和一流的学校管理之外,发挥高校自身的科技潜力,形成自主创新的实际优势,培育创新型校园文化,组建创新型高绩效团队,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从学术研究角度看,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的主力军之一。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以来,高等学校为进一步集聚、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优秀科技创新群体,全面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相继推出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高校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发展的分支化趋势和综合化趋势加强,多学科交叉发展致使传统的学科间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的情况下。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高校领导意识到教学科研人员不仅需要独立思考和研究,而且需要团队攻关。但如何建设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团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有价值的理论问题。遗憾的是,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对具体哪些关键因素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团队不同成长阶段的测评体系如何构建,团队成长程度如何测评,如何优化群体结构,以促进团队成长等等问题,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我高兴地看到,维和同志在他的科研项目中做出了出色的研究成果。他在长期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工作实践中,通过经验的积累以及针对困扰高校管理者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书中对目前高校创建的团队进行了系统分类,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影响团队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因素在团队创新中的角色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可促进团队成长的动态测评模型,并提出不断优化群体结构的方法、途径和对策。其研究结论对提高创新团队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高创新绩效;二是为设计高绩效的创新团队提供依据;三是有利于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团队进行有效管理;四是有利于制定团队激励措施。一千多年以前,王安石有一首著名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新陈代谢的历史。在管理的研究领域也如此。这本学术新著,是维和同志在天津市社科研究项目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丰富而成的。不仅对高校领导者、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和科技管理人2员,而且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队伍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以为序,望更多读者从中受益。汪耀进2011年5月16日3目录第一章绪!论11.1问题的提!出21.1.1组建创新人才群体的必要!性31.1.2创新人才群体测评的必要!性91.1.3创新人才群体结构优化的必要!性141.2研究目的与意!义191.2.1研究目!的191.2.2理论意!义201.2.3实践意!义211.3研究的理论基!础231.4研究方法和内!容341.4.1研究思路与方!法341.4.2研究主要内!容35第二章研究综!述392.1绩效评价研究综!述392.1.1国内研究综!述402.1.2国外研究综!述432.2创新能力测评研究综!述472.2.1国内研究综!述472.2.2国外研究综!述532.3结!论542.4本章小!结551第三章创新人才群体测评的基本认!识563.1创新人才群体的内!涵563.1.1创新的基本内!涵563.1.2人才的内!涵593.1.3群体和团队的内!涵603.1.4创新人才群体的内!涵663.2团队测评的内!涵683.2.1测评的功!能683.2.2创新团队测评的基本内!容703.3创新团队的类!型783.3.1创新团队的类!型783.3.2几种主要创新团队的特!点82第四章创新团队动态测评的技术体!系864.1团队测评体!系864.2团队测评技!术874.2.1团队绩效测评维度的确定方!法874.2.2团队成员绩效测评维度的确定方!法894.2.3团队成员个体测评技!术904.2.4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技!术994.3创新团队评价模型求解方!法1004.4绩效分析技!术1034.4.1绩效分析模!型1034.4.2绩效关系!图106第五章 创新团队测评的基本内!容1085.1影响创新团队绩效的因素分!析10825.1.1环境因素对团队绩效的影!响1085.1.2群体结构因素对团队绩效的影!响1105.1.3过程因素对团队绩效的影!响1125.2绩效管理和测!评1145.2.1团队绩效管理系统模!型1145.2.2团队绩效管理过程评价的功!能1155.2.3团队的绩效管理评价过程模!型1165.2.4绩效管理和绩效关系模!型1175.3测评的基本内!容1195.3.1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1195.3.2团队行为绩效模!型1215.3.3动态测评的指标结!构1235.3.4测评主体的确!定1245.3.5测评方法的选择战!略1265.3.6测评方法选择的标!准127第六章创新团队动态测评模型的建!立1296.1确定动态测评主!体1306.1.1群体结构测!评1306.1.2绩效测!评1326.1.3测评对象的确!定1346.1.4测评主体及测评方式的确!定1346.2创新团队动态循环系!统1356.2.1测评的动态循环系!统1356.2.2创新团队动态测评的优!点1386.3动态测评模型的建!立1386.3.1设计思!路1386.3.2测评系统设计的原!则14036.3.3动态测评模!型1426.3.4动态测评的静态指!标1476.4测评方!法1516.4.1测评方法的选!择1516.4.2创新团队测!评152第七章创新团队总体相对进步率评价模!型1557.1评价体系的构!建1557.1.1构建原!则1557.1.2选择评价方法的原!则1577.2评价模型的建!立1597.2.1评价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1597.2.2总体相对进步率评价方法的选!择1607.3总体相对进步率评价方!法1637.3.1超效率DEA评价模!型1637.3.2测评过程模!型1647.3.3评价体系的设!计1667.3.4部分指标值的确定方!法1707.4实证分!析1717.4.1评价指标的选!取1727.4.2收集和整理数!据1727.4.3部分计算结!果1727.4.4数据分!析1727.4.5测评结果排!序1737.4.6结!论174第八章创新团队成长性动态测评模!型1768.1成长的内在机!理17648.1.1成长阶段相关理!论1768.1.2成长阶段特!点1808.2创新团队成长模!型1818.3成长阶段性测评模!型1838.3.1组建初期的测!评1838.3.2成长期的测!评1838.3.3成熟期的测!评1838.3.4衰退期的测!评1838.4团队协作性测评实!证1888.4.1指标体!系1888.4.2评价原理和方!法1898.4.3模糊数学在团队绩效评价中的应!用193第九章综合创新能力测评模!型1989.1企业创新能力测评概!述1989.1.1创新能力的界!定1989.1.2评价存在的问!题1999.1.3评价方!法1999.1.4企业创新能力测评的启!示2009.2构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原!则2009.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29.4综合评价算!法2029.4.1指标的AHP评!价2029.4.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2059.4.3综合评价结果分!析208第十章基于群体结构分析的创新能力测评模!型21010.1团队成员角!色210510.1.1团队结构理!论21010.1.2团队成员的角色分!析21310.2应用研究型创新团队成员构!成21410.2.1团队负责人能力构!成21510.2.2技术系统(或机械设备)分析员能力构!成21710.2.3系统(或机械设备)设计员能力构!成21710.2.4开发(或机械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能力构!成21810.2.5测试人员能力构!成21810.3基于群体结构分析的创新能力测评模!型21910.3.1测评指标体!系21910.3.2评价算!法22110.3.3评价模!型225第十一章创新人才群体结构优化方!法22711.1创新人才群体结!构22711.1.1群体结构的形!成22711.1.2群体结构的内涵22811.2群体结构对创新人才群体功能的影!响23311.3创新人才群体结构优化的基本方!法23311.3.1创新人才群体结构优化原!则23411.3.2人才群体优化组合的一般过!程23611.3.3人才结构优化目标与路径选!择237第十二章创新人才群体结构优化策!略24112.1创新人才群体结构优化的可行!性24112.1.1高绩效创新团队的特!征24112.1.2合理群体结构的基本特!征24612.1.3创新人才群体成员适应性特!征247612.2创新人才群体结构优化对!策24912.2.1优化群体结构注意的问!题24912.2.2和谐的发展环境促进创新人才群体优!化25112.2.3政府调控:建立创新人才群体培育和选拔机!制25612.2.4创新人才群体设计: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26212.2.5搭建平台:为创新人才成长、群体健康发展提供舞台!273第十三章绩效档案动态管理模式的建!立27513.1绩效档案建立的理论依!据27513.1.1信息!论27513.1.2团队共享心理模!型27613.2绩效档案管理的必要!性27713.2.1绩效档案可增强团队凝聚!力27813.2.2对绩效档案有效管理是团队建设的需!要27913.3绩效档案动态管理的目!标28113.4绩效档案的特!点28313.5绩效档案动态管理模式的建!立28313.5.1制度建设是档案动态管理模式建立的保!证28413.5.2绩效档案的科学管理体!系28413.6发挥团队绩效档案的动态管理效!用292第十四章总结与展!望294参考文!献299附!录3147第一章绪论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群体;教育规划纲要对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群体等也作了重要部署。在这样的特殊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