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4归去来兮辞+并序含解析(人教版)必修5.docx
下载文档

ID:23311

大小:22.31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课后 作业 归去来兮 解析 人教版 必修
课后作业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景:景色 C.乃瞻衡宇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解析:“景”通“影”,日光。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解析:D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修饰。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副词,于是。C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答案:D 3.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为倒装句。 答案:A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句式散文化;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辞和赋都注重文采。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C.仲秋,指中秋节,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 D.乙巳,本指乙巳年,为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代以天为干,以地为支,简称干支,每60年为一周期。课文中的“乙巳”指晋安帝义熙元年。 解析:文中的“仲秋”并不是指中秋节,是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悦亲戚之情话 解析:C项,“风雨”,古今都指风和雨。A项,“以”,介词,可译为“拿”,“前”是名词,前边。B项,“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D项,“亲戚”,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答案:C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时矫首而遐观 B.悟已往之不谏 C.恨晨光之熹微 D.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A项,名词“时”作动词“矫”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连续性,常常。C项,形容词“熹微”用作动词,天色微明。D项,形容词“怡”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愉快。 答案:B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归去来兮”一声浩叹开始,表达了作者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归家的愿望,并把这个愿望变成一种行动。 B.第二段写作者到家之后,看到家人热烈欢迎的场面和庭院内优美宁静的情景,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C.第三段是第二段内容的拓展,继续写田园之乐,不过这段文字从上段的庭院乐趣写到了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 D.文章最后一段以一叹三问开始,最后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慨,表现了乐天安命、委心乘化的思想。 解析:B项,“优美宁静”不当,从“三径就荒”可以看出;“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不当,这是作者的设想。 答案:B 8.用“/”给以下文段断句并加以默写。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曾经出仕,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2)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我傲然自得的情怀,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水、鸟”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它们或灵秀或壮阔,或低吟或高唱,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的傍晚时分山静鸟倦令作者留恋不已的图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2)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3)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二、课外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解析:解答此题时,通读语句,把握主要内容是断句的前提。然后借助关键词语(语气词、代词等)和一些断句技巧进行合理断句。由句末语气词“也”可知,“也”前不宜断开,故排除A。“天下”在句子中不完整,不宜断开,故排除B。“奈何”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固定句式,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不应断开,故D项也错误。 答案:C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文中指陶渊明做州里的掌管文书的小官。 B.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文中指陶渊明归隐。 C.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丝带等。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份与等级。文中的“绶”代陶渊明的官职非常低。 D.葛巾:以葛布制成的头巾,形如幍而横着,尊卑共服。古代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葛布做成头巾,包住头发,称作葛巾。葛巾比丝绸便宜,大众化。 解析:C项,文中的“绶”代指官印。 答案: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在生病、卧床、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还把檀道济送给他的粮食和肉扔掉了。 B.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后,送给他儿子一个佣人,并写信告诫他,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C.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的时候,都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D.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解析:B项,“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有误,应为“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 答案:B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句子时,先通读语句,把握大意。然后找出句子中的文言知识点进行翻译,努力做到“字字落实,句句通顺”。关键点:(1)“少”“高趣”“博”“属文”;(2)“家累”“力”“自随”(宾语前置句);(3)“坐”“弥日”。 答案:(1)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 (2)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 (3)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