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石化:自立自强建成大丝束碳纤维“国之重器”_胡拥军.pdf
下载文档

ID:2330932

大小:941.95K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上海 石化 自立 自强 建成 丝束 碳纤维 拥军
员工在 48 大丝束碳纤维项目生产线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上 海 化 工第 48 卷上海石化:自立自强,建成大丝束碳纤维“国之重器”建设 48K 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是中国石化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顺应新型举国体制要求的重要探索,展现了央企担当。2022 年,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下一心建设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打造“国之重器”。10 月10 日,我国首套 48K 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第一条生产线成功开车并产出合格产品,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在此基础上,上海石化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集聚力量攻坚第二条生产线的开车工作,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开车一次成功的又一佳绩。截至 2022 年年底,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一阶段三条生产线,已经有两条生产线投入运行,产品质量达到 T300 级。由于产能、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有多家碳纤维下游用户与上海石化达成了合作意向,并且有的用户已经以大丝束碳纤维进行拉挤碳板和风电叶片的前期试验。此外,第三条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发挥大兵团协同优势,实现项目高质量建成投产2021 年 1 月 4 日,在公司预留的超过 16 万 m2的土地上,作为中国石化重点工程、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的“2.4 万 t/a 原丝、1.2 万 t/a 48K 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中国石化把早日建成大丝束碳纤维项目这一“国之重器”作为使命担当,调集系统内的精兵强将,发挥“大兵团”作战的巨大优势,并成立了由中国石化工程部、上海石化、国际事业公司、上海工程公司、宁波工程公司、第五建设公司、第十建设公司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上海大丝束项目联合管理团队”,负责检查物资到位和现场施工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项目质量安全督查、总体试车方案审查和投料条件检查等。自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参建单位把疫情防控、安全施工、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打造“优质工程、安全工程、绿色工程、阳光工程”。特别是在上海疫情暴发、持续高温天气,以及设备安装、调试任务艰巨等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前,项目组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险对点,点对人,人避险”的安全管理网络,形成“场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局面,确保大丝束项目节点不脱、质量不降、安全有序。为早日实现开车目标,上海石化碳纤维事业部提早介入生产准备,编写总体试车方案、编制联动调试和投料试车计划。尤其是在设备安装后期,深度交叉,做到边安装边调试,为集中精力开展设备联动调试创造了条件。8 月 15 日,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一阶段工程按期中交。此后,上海石化又与参建单位和各设备制造企业一起,经过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生产准备,于 10 月 10 日实现开车一次成功目标。对于这一成绩,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专门发来贺信予以充分肯定。当前,上海石化在抓实抓细抓好后续项目建设的同时,正全力推进技改优化,强化操作人员能力提升,保障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稳产量产。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关键设备自主可控48K 大丝束碳纤维的成功投70 DOI:10.16759/ki.issn.1004-017x.2023.01.057第 1 期上 海 化 工产,标志着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成功走向规模化生产和关键装备国产化,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一举破除碳纤维生产关键装备受制于人的困境,加快推动我国碳纤维产业实现自主可控。48K 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如何确保 4.8 万根碳纤维在氧化反应时安全可控。大丝束碳纤维预氧化反应中的放热量更大,存在热量积聚、纤维过热受损或融并甚至断丝的难题。使数万根碳纤维受控,是研发核心,也是此前国内研发上一直突破不了的症结所在。通过分子设计,上海石化成功将大丝束碳纤维控制在反应较缓、可控范围内。解决了生产工艺难题,但要实现生产设备国产化,却是难上加难。48K 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由氧化炉、碳化炉等四大关键核心装备和一大控制系统组成,都具有挑战性的制造难度。以中国石化碳纤维专家、上海石化副总经理黄翔宇为领军人物的项目组,展开了对 48K 大丝束碳纤维核心装备的攻关。以前,国内一些厂家都是进口国外装备,或者仿造国外装备,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项目组经过反复研究,确立了“正向设计”的制造思路,为大丝束量身定制了专用生产线,如根据大丝束的要求自行设计氧化炉、碳化炉,不仅成功掌握了控制温度场的关键核心技术,而且配置了节能型设计可实现能源综合利用,这在国内外装备上都是绝无仅有的。针对大丝束特点自行设计制造国产化生产线,上海石化树立了我国碳纤维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大丝束碳纤维设备国产化工作。2022 年 9 月 1 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在上海石化调研时,专程到现场视察碳纤维生产线,重点了解氧化炉、碳化炉等关键设备的制造情况。马永生指出,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不仅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要自主开发实现设备国产化,彻底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在上海石化与国内相关研究院、制造企业等协同攻关下,大丝束碳纤维一阶段工程中的 4 条原丝生产线、2 条氧化碳化线,全部采用了自主开发的国产设备,并且整个生产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的显著特点。两条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的成功运行,以事实证明了国产大丝束碳纤维技术和国产装置的可行性,打破了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垄断,实现了把大丝束碳纤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初衷。上海石化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胜利油田考察时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消化吸收、改进完善国产化技术,努力使上海石化、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产业早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重点推进 48 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二阶段工程建设,力争2024 年全部建成投产,以此推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进中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胡拥军)2022 年 12 月 17 日,2022“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上海化学工业区举行。经过决赛争金,磷跑者团队凭“低成本磷酸铁锂材料制备”作品折桂创业创新组,中科国生团队凭“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化”作品问鼎创业实践组。本届大赛还有来自法国、荷兰、德国、新加坡和卢森堡等 13 个国家 27 支海外团队参赛,经评比,法国赛区的 SONSAS 团队获得海外赛区冠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出席颁奖典礼并宣读了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的贺信。李寿生在贺信中指出,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坚持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打造安全稳定的供应链条,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以高端绿色化工培育全新经济动能,加速推进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希望有更多创新创业者投身“SCIP+”大赛,以前瞻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贡献更智慧、更清洁、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上海化工区管委会主任马静聚焦“绿色低碳”主题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2022“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落幕7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