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云端
_
地头
农民
培育
改革
创新
初见
实效
马金翠
上接上接“云端云端”下连下连“地头地头”河北高素质农民培育改革创新初见实效河北高素质农民培育改革创新初见实效文文/马金翠马金翠马云马云1月11日,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合作社经营管理培训班顺利结束。培训班采取在线直播授课、云观摩学习、线下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度融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成全场景教学闭环。100名农民合作社骨干通过“云上智农”“云视讯”平台在线学习,随后他们到正定同福农民田间学校开展了10天线下教学像这样的培育方式创新,在河北 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已成为常态。这一年,河北省聚焦全产业链技能水平提升,以“实用实效实际”为主线,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教学改革,统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等多方力量,围绕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录制视频课程、在关键节点进行直播培训,全年上线“云上智农”专题课程3000分钟,直播9场次,累计点击量超过100万人河北农业河北农业高质高效3232次,实现了疫情影响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健康发展。截至年底共培训开班507期、培训22234人。立足“实用实效实际”,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教学改革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将 2022年列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改革年,采取措施向改革要动力。而改革的落脚点,便是实事求是,一切工作注重“实用实效实际”。为了达到“实”的要求,河北省农广校作为高素质农民重要培育机构,年初便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农广校对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进行需求摸底和问卷调查,以便摸清底数,掌握全省农民队伍现状,尤其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现状,进一步遴选培育对象。其中,省农广校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有3086人参与。与此同时,各级农广校高度重视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地方农业产业发展重点、产业农民生产发展及自身成长需求,进而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开设培训专业,围绕产业集中乡镇或村建教学班,力求在整乡整村推进上下功夫、在农业产业推进上给支撑。如承德县围绕蔬菜、食用菌、肉牛、奶牛产业,围场县围绕马铃薯、奶牛、设施蔬菜等产业选择培育对象。在调研基础上,河北省制定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施方案,要求重点聚焦“五大领域”稳粮扩油保菜篮子,开展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和大豆扩种增产提质;因地制宜开展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加强奶牛养殖技术培育;开展养猪、水产等技术培训;开展现代渔民培训,聚集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大力培养现代渔民。随后针对疫情防控形势,河北高素质农民培育侧重在教学改革上想办法,采取“办短班、多办班”的方式,县级培训在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原培训时长上进行调整,办班学时缩短 50%。同时重心下移,鼓励各地聚焦“一村一品”,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和农业结构调整将办班重心下沉到乡或村,举办“短平快”专题班。为将各项培育任务落到实处,河北省强力推进培训专班工作。按照国家迅速开展冬小麦田间管理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行动的要求,河北结合本省实际,将承担国家大豆玉米复合扩种项目涉及的 140 个项目县,及承担 15 个河北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所涉及的143个项目县,以任务表方式分解到市,指导各地紧盯“15+1”路线图开设培训专班。截至年底,平台显示专班率达到92%以上。立足“两不误两促进”,改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法模式针对 2022年反复、复杂的疫情形势,河北省农广校积极探索疫情防控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在线互动培训模式,通过分析总结培育理念、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培育方式、课堂组织等在培训前、中、后的变化,从而认清在线培训优缺点,形成学员、教师、组织管理者的协同推进,最终实现疫情防控和培育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经过不断实践摸索,河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形成了四种在线互动培训模式。第一种是“引入场景化”形式。突出“直播互动式”线上培训新体验。省农广校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的产业体系专家学者、企业家、带头人等作为直播授课老师,利用网络平台采用技术讲解、案例分享、云参观方式开展,模拟学员现场观摩场景,由授课教师带领参观讲解特色产业技术管理经验与做法进行现场深度解析,通过线上直播互动模式,实现学员与老师互动交流,精准施教,增强培训的现场感,为参训人员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精准培训,让线上培训从单一观看视频变成了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深受学员欢迎。第二种是“屏对屏”形式。教师的讲课屏幕直达学员的手机屏幕,这样既能实现在线课堂的理论教学,也能实现在线实训实践教学。在疫情期间,昌黎县农广校在小麦拔节期这一田间管理的关键期,把专家请到麦田,利用“冀云昌黎”平台,采用“田间课堂+网河北农业河北农业高质高效3333络直播”讲解小麦实用栽培技术、各生长阶段田间管理、拔节期水肥管理、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关键技术,逐一解答农户提出的技术问题。这种方式既能有效避免人员聚集,又能帮农民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农民可以在家中、在田间收看直播,错过了直播还能收看回放,一点事也不耽误。涉县农广校将直播间设在大棚里,现场实物教学、实践直播,彻底解决了专家在传统课堂上无法进行实物展示的难题,也解决了实训场地授课空间的局限性,这样学员们不用团团围住老师也能听到、看到讲授内容。第三种是“主分会场”形式。受疫情期间不能聚集影响,主讲教师在主会场,将学员分散到各分会场参加培训。此前抚宁县农广校在举办高素质农民果树培训班时,利用联通云视频,将分会场设在了7个乡镇;张北县农广校采用视频会议和网络直播同步进行的方式,在乡镇的分会场就近组织农民收听收看,每个分会场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同时授课通过腾讯课堂APP同步网络直播,学员们通过手机APP也能观看,还可以随时和教师互动。第四种是“校企订单”形式。疫情期间,任丘市农广校根据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需求,进行“私人订制”服务,建立“订单式”培训目录,利用云上智农开展直播培训教学,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特点,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这些线上培训在疫情期间形成了“永不停歇”的课堂。这些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河北更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线上教学结束后还有线下的课程和观摩,让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学员学习不仅“一顿饭不落”,还变着花样“加了餐”。立足“见效果管长远”,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育长效机制培训有结束,服务不终止。为了巩固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真正让农民在培训中受益,河北省农广校把跟踪服务指导工作作为提升培训质效的重要手段,了解学员在生产链、销售链、资金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组织专家服务团队开展跟踪服务,与农民面对面,主动进行技术咨询、解答难题、对接政策、提供金融支持等。为了做好这培训的“后半篇”文章,河北省农广校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外出观摩学习、学员互访活动、微信群、QQ 群、“云上智农”网络平台等,在训后主动为高素质农民解难题、引介先进技术,搭建起再学习、再提高的平台,持续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效果和农民对高素质培训的粘性。石家庄市农广校的“三产融合+三位一体”跟踪服务实践案例,被中央农广校评为全国 12个推荐案例之一。河北省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训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农民职业教育案例、河北省农广校永清县分校“教产践融合 3344”农民职业教育案例、河北省农广校秦皇岛市分校“依托田间学校开展中职教育”农民职业教育案例,入选 2022年中央农广校宣介的全国25个典型案例。与此同时,河北省不断总结规律,探索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农民教育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省农广校结合本省实际,以问题为导向设计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在去年上半年对20所县级农广校试点基础上,2022年9 月 30 日下发了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培育质量效果评价工作方案,从培育任务、培育方案、培育实施、跟踪服务、实际效果等五个方面对培育环节质量和育后实践转化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方案深入实施,将逐步解决全省各市间高素质农民培育发展不均衡、农广校体建设弱化、培育过程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工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导向,引导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目前,全省各市在对培育机构进行复查,今年初省农广校将对各培训机构进行抽查。(作者单位: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河北农业河北农业高质高效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