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下_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发展中心编.pdf
下载文档

ID:2329897

大小:4.21MB

页数:12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下_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发展中心编 理学 集大成者 朱熹 北京 未来 新世纪 教育 科学 发展 中心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书书书前言一在中华民族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曾经领先于世界的古代物质文明,也创造了处于世界前列的古代精神文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中。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智慧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和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是“中华魂”的一个表现方面,是国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亿万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无价之宝。当然,我国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此,我们持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不对的。而一知半解、信口开河或以漠然的态度对待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同样也是不对的。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巨大的社会实验的验证,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发展并不是一味地摒弃过去,发展的障碍往往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如果眼睛高于头顶,只愿在白纸上构筑美好的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未来,而只能是空中楼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呢?取精华,弃糟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就应该持辩证否定的态度,就像筛选谷物一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不会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错误。研究、分析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过多地探讨古人具体离奇的故事,而应有选择地学习民族精神中的独特优点和汲取精华部分。例如儒家的“三纲五常”,如果依现代人看来,明显是糟粕,但是“三纲五常”最初的含义则是要我们对长辈、父母有一颗感激的心:比如“父为子纲”是发展到了一种极端的状况,开始的时候只是一种心灵的活动,父母养育子女,子女应该懂得感激和回报。这样,双方的心灵就会有一种互动,感受到对方的心意,这时,“情”才会出来,这就是性情的学问。如果从这个角度而言也有其可取之处的。再例如“君为臣纲”,封建社会要求臣下愚忠于皇帝,但皇帝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用皇帝的“朕即 国 家”来 说,那 也 是 爱 国,忠 君 是 糟 粕,爱 国 却 永 远正确。淡形式,重内容。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内容,由于条件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没有主从之分的,在两者之间,内容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也是如此,“师古不泥古,师古不复古”,并不是穿汉服、行官礼才是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要重在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思想理念,其目的是为了滋养人格,领悟思想,改善行为。既传承,又创新。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继承也是创新基础上的继承。继承传统的目的并不是固守传统,而在于推陈出新。创新是继承中的变革,渐进中的变革。传统文化要“古为今用”,弘扬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传承,更要创新。先要学,后要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重在学用结合。只有学用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与纯粹的历史学不一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追求现实进步的含义,是“扬善”和“留美”,既要学,更在用,不是“坐而论道”,这是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价值归宿。即使是提倡“清静无为”的道学,老子在 道德经中也是倡导“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而不是一味在书房朗诵“道可道,非常道”。如儒家 的“上善 若 水,厚 德载 物”思 想,完全“古 为 今用”。其大致意思是:人的善心应该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因此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从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做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因此没有什么过失,也就没有咎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也是现代很多企业价值观的核心。结合现代企业而言,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本身就是服务于民众,解决社会的一些供求矛盾,而不是单纯的利润追求,这本身就是为善。当他们在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得到一定的利润后,继而考虑把利润中的一部分拿出来继续投入到社会的发展中去,当然这也包含企业投入成本提高服务的品质或者产品的科研开发等等,而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也把很多的利润拿出来为社会的公益事业服务。二纵观我国古代思想史,最有成就和影响最大的十位思想家是: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黄宗羲、王夫之。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孔、孟孔子(前 前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他出身贵族却在贫寒中度过了少年时光,凭着自身的好学上进,孔子成长为一位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文化巨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正直乐观、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大同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而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影响着几千年来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等。孔子提倡“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将“仁”发展成为贯穿着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总纲领,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仁”完善为一种人本哲学。他开创私学,桃李天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他修 诗、书,定 礼、乐,撰 春秋,为 周易作序。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孟子(约前 前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三岁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他刻苦努力、博览群书,成为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并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因不为采纳,故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 孟子七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为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孟子的思想体系,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自汉武帝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长期占据了支配地位。老、庄老庄学派创立了“天道自然无为”的自然哲学体系。老庄创立的道家思想往往作为儒家思想的补充,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始终作为主流思想而存在着。老子(传说前 年左右前 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他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著有 道德经,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他的思想主张是“无为”,他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庄子(约前 年前 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中蕴含的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看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现象,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他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从而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荀子荀子(约前 年约前 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他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荀子是先秦思想的综合者,对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进行了历史的总结,他通过既批判又继承的方式,对先秦诸子的片面性加以揭露,对百家之长加以汲取,体现了思想发展的趋势。荀子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他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他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而后才能“向善”,从而使人格提高。董仲舒董仲舒(前 前 ),是中国汉代思想家,政治家,有“汉代孔子”之称。他把孔孟儒家思想加以神秘化,论证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世界观,使孔孟思想在封建社会长期处于独尊地位。他以 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朱熹朱熹(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逐叟,别号紫阳,谥号文公。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南宋时期思想家,中国近古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研究触角涉及到儒家经典的所有领域,在哲学、经学、政治、史学、教育、文学上都卓有建树,在书法、音律、经济思想甚至自然科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朱熹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年)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朱熹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学问最广博、影响最深远的学者。在中国儒学史上,他是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在学术成就上,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和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在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上,他是中国古代学者中屈指可数的几位伟人之一。王阳明王阳明(公元 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晚年筑室读书于故乡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后世皆敬称为“阳明先生”。王阳明文治武功,勋业卓著,堪称一代名臣,万世师表,被誉为古代十大全才之一。他一生以坚强的意志与病魔游走决战,以旷达的心态来对待官场中的排挤打压,在入狱遭贬、遭遇险恶的境遇后,创立了“阳明心学”,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高峰和近代启蒙思潮的先导。隆庆二年(年),诏赠新建侯,谥文成,颁铁券。明穆宗在券文中说:“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黄宗羲黄宗羲(年),乳名麟,字太冲,又字德冰、改斋。初号南雷,又号梨洲、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等等,世称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理论家,其中尤以思想成就为最大。在清代前期,他与孙奇逢(年,河北容城人,世称夏峰先生)、李颙(年,陕西周至县人,世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