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诙谲绮丽的传奇小说阶段性综合检测一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蚜.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绮丽 传奇 小说 阶段性 综合 检测 解析 鲁人版 选修 中国古代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智能时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也对人类隐私、生命和公平正义造成了巨大威胁和全面挑战。因此,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努力化解技术风险,并在保护隐私、关爱生命、守护公平正义等方面主动承担起自身的伦理责任,从而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目标。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个人隐私权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要努力做到: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密切监督,一旦出现不当使用,应严肃追责。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技术在挑战人类隐私的同时也能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如智能技术可以跟踪网络异常行为,防止诈骗和黑客入侵,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类。对强人工智能产品一旦处置不当,人类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甚至走向毁灭。避免人类生命受到威胁,首要的是让机器人按照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行事。工程师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应该做到:做好智能产品前瞻性的伦理评估,避免智能产品伦理缺位;对智能产品开展道德代码和伦理嵌入研究,使机器“算法”遵循“善法”;坚决抵制智能武器的开发和应用,严格限制智能产品使用武器的能力;注重专能机器人的研发,限制全能机器人的设计,消除当机器人具有自我或反思能力时毁灭人类的可能性,始终将人机关系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人类的手中。 智能时代将对人类整体幸福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首先,智能时代可能导致失业率飙升,贫富差距加大。其次,智能时代的偏见或歧视频现。尤为危险的是,人工智能可能强化所习得的偏见,导致偏见走向深度化和普遍化,而不能像人一样有意识地去抵制或克服偏见。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偏见与歧视,应在工程实践中始终做到:坚持公平原则,在工程设计或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平等;坚持正义原则,以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为出发点,让智能产品造福全人类而不是仅为少数人服务;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还应对工程实践导致的利益受损方包括自然在内给予必要的爱护与补偿。 智能当道,未来已来。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并不仅囿于以上伦理责任,应立足长远,并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直面问题、团结协作,积极担负起应有的伦理责任,为实现人机和谐共处,增进人类福祉而努力。 (摘编自邱德胜《智能时代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当承担起应有的伦理责任,为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目标而努力。 B.在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及监督等环节,工程师要承担起保护人类隐私的伦理责任。 C.工程师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要避免智能产品伦理缺位,掌握人机关系的主导权。 D.人工智能无法有意识地抵制或克服习得的偏见,因而导致偏见走向深度化和普遍化。 解析:选D。D项强加因果。该项对应文本第四段,文本说“尤为危险的是,人工智能可能强化所习得的偏见,导致偏见走向深度化和普遍化”,由此可知“导致偏见走向深度化和普遍化”的是“人工智能可能强化所习得的偏见”,而不是“人工智能无法有意识地抵制或克服习得的偏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智能时代带来诸多不利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工程师应当主动担负的伦理责任。 B.文章第二段辩证分析了智能技术的两面性,旨在论述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利能纠弊。 C.文章第三段从多个方面论证了在智能时代工程师应该如何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 D.文章论述了工程师承担伦理责任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措施,全文论证结构清晰。 解析:选B。B项歪曲文意。该项是对文本第二段的论证中心和论证过程的分析。该段辩证分析了智能技术的两面性,阐释了在智能时代工程师应该怎样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该段旨在论述智能技术利弊共存的两面性,以及智能工程师该如何应对挑战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技术具有两面性,其积极的正面作用能避免智能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 B.只要机器人行事符合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强人工智能就不会威胁人类生命。 C.工程师即使坚持公平正义原则,也难免会造成少部分人或自然的利益受损。 D.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具有忧患意识,在开发和应用产品时应努力化解技术风险。 解析:选D。A项,于文无据,该项对应文本第二段,原文说“智能技术在挑战人类隐私的同时也能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并没有说“能避免智能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B项,以偏概全,该项对应文本第三段,要避免强人工智能产品使人类生命受到威胁,既要让机器人按照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行事,也要让工程师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C项,于文无据,原文说“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还应对工程实践导致的利益受损方包括自然在内给予必要的爱护与补偿”,文中并没有强调“造成少部分人或自然的利益受损”。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人均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5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出现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的情况。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选自《大数据来揭秘:国人究竟咋阅读?》,有删改)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2023年增加了3.48%,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2023年上升4.97%,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文化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有删改)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和教辅。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较少。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为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有删改)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根据材料一,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近一倍,是历次统计中首次出现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的情况。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小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 解析:选B。A.“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的说法无中生有;C.原文有“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可见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选项中说“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说法绝对;D.“最直接原因……全世界最大”,说法于文无据。 5.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显示,2013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层面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C.材料三显示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解析:选B。A.由材料一中的数据可知,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高于2014年,因此“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表述错误。C.“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并不能说明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分析不恰当。D.“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此外,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 6.请你对如何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应该从材料出发,如材料中介绍受教育程度对国民的阅读习惯有很大影响,我们可以从发展教育方面入手来提高国民阅读量。另外,还可以借鉴文本中介绍的别国在促进阅读方面的经验,来为我国的阅读现状制定相应的策略。比如材料中介绍的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和一些经济手段来鼓励阅读, 因此可以提议制定我国的关于阅读的法律法规来提高国民阅读量。 答案:①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从材料看,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还包括教材和教辅,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教材、教辅,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推广与深化。②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励国民读书。从材料看,有些国家通过立法营造全社会读书氛围,如韩、美均颁布与读书相关的法律,这值得我们借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