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林地
蘑菇
杨雪飞
永平
编译
书书书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林地蘑菇/杨雪飞,杨永平编译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5ISBN 978 7 5416 4652 2.林.杨 杨.食用菌基本知识.S646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1)第 092852 号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昆明市环城西路609 号云南新闻出版大楼邮政编码:650034)云南省地矿测绘院印刷厂印刷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开本:787mm 1092mm1/16印张:13.375插页:16字数:230 千字2011 年 7 月第 1 版2011 年 7 月第 1 次印刷印数:1 1060 册定价:58.00 元书书书作者A.F.S.Taylor Dr,Macaulay Research Institute,Macaulay Drive,Craigie-buckler,Aberdeen,AB158QH,Scotland,UKAnnemieke Verbeken ProfDr,Department of Biology,Group Mycology,Ghent University,K L Ledeganckstraat 35,B 9000 Gent,BelgiumAnthony B Cunningham Dr,People and Plants International,84 WatkinsStreet,White Gum Valley,6162 and School for Plant Biology,Universityof Western Australia,Nedlands,6009,Western AustraliaBrian E Robinson Dr,Nelson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Universityof Wisconsin Madison,USACathy Sharp Dr,Stornaway Cottage,P O Box 9327,Hillside,Bulawayo,ZimbabweCheryl Geslani University of Havwaii at ManoaEgle L Zent Dr,Venezuelan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Reseach(IVIC),Cara-cas,VenezuelaEric Boa Dr,CABI Europe-UK,Bakeham Lane,Egham,Surrey,TW209TY,UKEric T Jones Dr,Institute for Culture and Ecology,PO Box 6688,Portland,OR 97228,USADavid Pilz Dr,Lassen National Forest,2550 Riverside Drive,Susanville,CA 96130,USAP Pirot,10 Rue des Peupliers,B 6840 Neufchateau,BelgiumRebecca J Mclain Dr,Institute for Culture and Ecology,PO Box 6688,Portland,OR 97228,USASonja N Oswalt Dr,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Forest Service,SouthernResearch Station,Forest Inventory and Analysis,4700 Old KingstonPike,Knoxville,TN 37919,USAStanford Zent Dr,Venezuelan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IVIC),Ca-racas,VenezuelaSusan J Alexander Dr,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Forest Service,Re-gion 9,PO Box 21268,Juneau,AK 99802,USA何俊博士,世界混农林中心中国办公室王向华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 132号(650204)杨雪飞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 132号(650204)杨祝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 132 号(650204)赵永昌教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昆明市学云路 9 号(650223)远非眼睛所见之简单(代序)李德铢由 Anthony Cunningham 和杨雪飞博士编著,国内外多位真菌学家撰写的 Mushrooms in Forests and Woodlands,Resource Man-agement,Values and Local Livelihoods一书于 2011 年初出版,其中文版 林地蘑菇付梓在即。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学专家臧穆研究员为中文版题写了书名。今编者邀我为该书写个序言,由于专业有别,所恳言难得要领,权作予各位编者和作者勉励的话。与许多非专业人士一样,我对真菌的了解也是既熟悉又陌生。在云南工作多年,有机会品尝过这个“菌类王国”的蘑菇佳宴,加之昆明植物研究所有多位从事高等真菌分类学和真菌化学的同事,时常被耳熏目染。说到陌生,确属实情,既有本人作为非专业人士的知识所限,更有科学界目前对真菌这个“隐秘的世界”缺乏充分了解的原因。通览 林地蘑菇一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是我们人类对真菌世界的认知还远远不够。以真菌分类为例,有人估计全球约有真菌 150 万种,目前已描述的仅有 7.4 万 12 万种;即使是大型高等真菌,已经描述的种类约占估计种类的 16%41%,特别是广大的热带地区缺乏系统的调查和可靠的物种数据。尽管每年蘑菇的国际贸易额高达20 多亿美元,目前仅有2075 种可利用的菌类具有特征和用途的描述,我们甚至还为如何区分有毒菌和食用菌而困惑。第二是真菌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还远未被科学界所了解。比如,外生菌根菌对树木的生长至关重要,腐生菌能够分解和循环养分以保持土壤肥力和结构。关于真菌与植物或者动物的共生关系,很多人可能知道,松茸多生长于松林或者高山栎林下,也听说过蚁巢伞属的鸡菌与白蚁共生的故事,但我们对于真菌的作用机理和各种复杂的共生和演化关系知之甚少。第三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1下,隐秘的真菌世界也需要科学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由于经济全球化,真菌贸易市场的链条已从山野村落延伸至发达国家的超市。在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获利得益的同时,保护真菌种质资源,促进可持续利用被提到议事日程。关于这点,在本书各章节介绍了世界各地许多好的案例,值得借鉴和学习。第四是人类在利用真菌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成为世界多种民族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为了系统总结各地区各民族利用和管理真菌的知识,一门旨在研究民间真菌分类系统和管理实践的民族真菌学应运而生,进而提出“民众科学(citizen science)”以促进非学院式真菌学家在大型真菌资源管理和保护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如 Thomas 和Bunnell 指出:“森林管理不是研究火箭 它比那个可要复杂得多了”,对于目前我们尚缺乏充分了解的真菌世界,要制定任何保护和利用的方案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林地蘑菇一书是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成果,来自美国、委内瑞拉、英国、比利时、津巴布韦、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多位真菌学专家参与了编写。全书视野开阔,内容丰富,涵盖真菌分类学、系统学、生态学、民族真菌学,以及商业贸易和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各个领域。书中的案例研究更是丰富多彩,有来自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专家历时两年广泛进行合作和交流,并取得佳绩,相信作者和编著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要感谢福特基金给予的大力支持!借用本书“隐秘的世界,关键的角色:真菌和蘑菇生态学研究”一章中描述真菌生态学的一句话 远非眼睛所见之简单,我相信 林地蘑菇的出版也非易事,理当以鼓励!是为序。2前言Anthony B Cunningham从史前至今,人们一直都在利用真菌。几个世纪以来,真菌的子实体,也即蘑菇,不仅作为食物,还用于麻痹蜜蜂以便采蜜(大秃马勃 Calvatia gigantea),作为火绒(木蹄层孔菌 Fomesfomentarius)、药材(如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等)、染料(豆包菌 Pisolithus tinctorius,)及宗教仪式上的迷幻剂(如麦角菌 Claviceps purpurea 和古巴光盖伞(Psilocybe cubensis)。在一具 5000 年前保存于高山冰川里提洛尔冰人(Tyrolean ice man)遗体的皮带上就存留着少量药用多孔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其腰包内还携带着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Peitner 等,1998)。我的孩提时代在南非长大,晚春初夏时节,采集菌类是那个时候的我最高兴的事。在中国、爱沙尼亚、芬兰、马拉维、俄罗斯、瑞典或赞比亚等地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人们世世代代享受着走出家门、采拾和享用野生蘑菇的乐趣。尽管人们对真菌怀有浓厚兴趣,但真菌学本身却好比没人疼爱的“孤儿”。近期,Hawksworth(2009)在一个大型真菌学研讨会上指出:真菌学之所以被忽视,原因在于卡尔林奈在 植物种志(1753)中将其归为植物。但不论出于什么原因,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 尽管真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复杂的多样性,它很少得到国家保护行动计划的关注;也从未受到任何国际保护协定,如伯尔尼公约(Bern Convention)和栖息地保护公1约(Habitat Directive)的重视(Senn Irlet 等,2007)。与林奈时代相比,如今我们熟知真菌是一个独立的界,且早在 15 亿年前就与植物界和动物界区分开来(Wang 等,1999)。既然明知林奈的分类系统把菌类归为植物实属错误,那为什么还将这本关于林地蘑菇的书包括在“人与植物”保护(PPI)系列丛书中呢?PPI 系列丛书一直强调并致力于将跨学科的方法运用在保护及当地社区参与上。如下是我们把本书纳入其中的理由:首先,正如 Eric Boa 在第一章指出的,真菌学需要综合不同的方法。又如 Susan Alexander 等在第四章提及的,综合的跨学科方法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如采伐)相比,真菌所拥有的重要价值。其次,尽管真菌和植物处于不同的界,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特别体现于二者共同进化产生菌根。广为人知的例子是菌根对兰花的重要性。另外,外生菌根菌也与许多树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Cathy Sharp 在第六章中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相比之下,鲜为人知的是真菌 植物的相互关系顺着食物链向上延伸并与动物相关。Goverde 等人(2000)的实验就是其中一个例证。实验表明,当伊眼灰蝶(Polyommatus icarus)幼虫的食物来源中缺乏菌根时,幼虫个体发育较小且无法正常成熟。再者,我们认为本书能够加强和促进近期以整合真菌保护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GSPC)所做的努力。作为执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已经勾画出重要植物的分布区域(Important Plant Area)。并 且 在 2002 年,生 物 多 样 性 公 约(CBD)与会方签署了全球植物保护战略。与此同时,Evans 等人(2002)运用同样的方法,划出英国重要真菌的分布区域,作为执行真菌保护策略的第一步。该方法被 Senn Irlet 等人(2007)运用在欧洲,此内容在第九章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正如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及本丛书所指出的那样,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