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走进课堂_张晓明罗来星编著.pdf
下载文档

ID:2329033

大小:7.61MB

页数:29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古典 诗词 走进 课堂 张晓明 罗来星 编著
书书书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古典诗词走进课堂/张晓明,罗来星编著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2 7ISBN 978 7 5493 1301 3.古 .张 罗 .古典诗歌 中国 教学研究 中学.G633 302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2)第 178007 号出 版 发 行社址邮 政 编 码总编室电话销 售 电 话网址印刷照排经销开本印张字数版次印数书号定价江西高校出版社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 96 号330046(0791)88504319(0791)88500823www juacp com南昌市光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太元科技有限公司照排部各地新华书店890mm 1240mm1/329 125220 千字2012 年 7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1 3000 册ISBN 978 7 5493 1301 323 80 元赣版权登字 07 2012 764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书书书序言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更是一个诗歌古国,从诗经 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了。在浩瀚的诗歌星空中,众星闪耀,星光依旧灿烂,没有丝毫暗淡;在古今诗坛,众多诗星夺目耀眼,今天同样深入千家万户,名篇名句随口而出,不管是髯翁老妪还是黄口稚孺(各家教小孩背唐诗)。因为这份华夏的千古精神食粮已经渗入炎黄子孙血脉,永远流淌,永远高尚。唐诗宋词更是无边的诗海中树起的两座高峰,令人神往,促人登攀,而李白杜甫、苏轼邦彦(周邦彦),就更是诗神词仙,他们是诗词高峰上矗立的神像,千年敬仰,万古流传。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荷包更鼓,脸上的笑容更甜,居住的楼房更宽,可是各家的书橱少得可怜,古典诗词踪影难见。物质生活成了富翁,文化生活成了穷汉。放眼五湖四海,此情此景如此普遍,在我们身边,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往往屈指可数,古典诗词写作者更是凤毛麟角一般,更不要说时尚青年校园学生。因此,我们每一个古典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古典诗词的爱好者,都应看清形势的严峻,优秀的古典诗词如果缺少传承者,就会形成断沟断层,传承的薪火就会熄灭,最终古典诗词优秀传统就会消失如烟,我们这些诗词爱好者、传承者自然会受到后人的指责,因此我们应该清楚我们肩上的重担不轻,责任不小,应该尽我们的一份菲薄之力,为传承传统文化添柴加火,使传统文化古典诗词发扬光大。本书作者是教师,更加清楚这种危机感,而且也清楚地看到,现在书籍阅读的平台上就缺一本这样的普及古典诗词的教材,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欣赏方法,还可以对中小学课本上的诗多一些欣赏了解,还可以了解故乡历史上出现的一些优秀诗人及优秀诗篇,更可以学习了解写作古典诗词的方法。应该说根据作者的构思,这是一本很好的古典诗词普及教材,又是一本乡土教材,应该会受到诗歌爱好者和学生的喜欢,希望作者汗水不会白流。最后祝中华古典诗词代代弘扬,万古流芳!熊盛元:樟树市张家山镇人,江西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研究班导师,江西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西诗词 副主编。古典诗词起源与发展第一章古典诗歌起源2第二章原始劳动诗歌6第三章我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标识9第四章楚辞伟大诗人屈原22第五章汉代乐府民歌26第六章五言诗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诗歌31第七章隋及初唐诗歌46第八章盛唐诗坛54第九章中唐诗坛69第十章晚唐诗坛76第十一章宋代诗词80第十二章北宋前期诗词84第十三章北宋后期诗词92第十四章南宋前期诗词96第十五章南宋后期诗词106第十六章明前期诗文111第十七章明中叶后诗坛114目 录第十八章清初诗词117第十九章晚清诗坛121诗词欣赏第一章读诗赏诗129第二章品味诗词其味悠长141第三章清江遗韵183古典诗词写作第一章写作过程与写作乐趣202第二章趣味诗体218诗词格律韵律第一章律诗绝句格律226第二章词牌格律231第三章中华新韵273后记281第一章古典诗歌起源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就已经有原始人居住了。这些原始人类,就是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劳动和进化,他们的自身和生产力都得到不断地发展进步。中国的社会发展到了传说中的神农氏、黄帝、尧、舜等时代,就已经发展到氏族社会的后期,社会的性质是公社,就是在这个时代,我国产生了以描绘各种精美图案花纹的彩色陶器为标志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是艺术雏形。文字的发明是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甲骨文的发现,证明我国有了初步定型的文字,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同时也就有了书面文字的萌芽。那么诗歌艺术是不是就是从这时开始呢?那肯定不是的,诗歌艺术的产生和起源并不是人类发明文字之后,而是早在文字发明以前就已经产生了。也就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也就是在原始人当中口耳相传的古老歌谣,在中国原始社会,反映原始人民劳动生活的朴素歌谣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文学史辉煌灿烂的第一页。但古典诗歌是如何起源的呢?与文学艺术一起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上天神灵的创造和赐予。古代夏禹的儿子夏后启,他曾经三次乘飞龙上天,偷偷地把天乐(天上的音乐)九辨 和 九歌 这两个乐章记录下来,然后带回人间,加以改编成 九招 的乐章,人此人类就有了歌曲与诗歌。另外,还有几种: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和模仿说等等。主张游戏说的人认为:人类有一种发泄剩余精力的本能,在从事必要的劳动之后,有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和文艺就都是由于这种本能的冲动而引发出来的。主张心灵表现说的人认为:人生来就有一种表现自己情感的要求,比如说高兴了就要笑,痛苦了就要哭,这种要求2进而从声音、语言、形体上表现出来,就产生了音乐、诗歌、舞蹈等等。主张模仿说的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模仿,比如人唱歌跳舞,就是模仿莺歌燕舞等一切禽鸟动物的行为而来。而这种说法与前两类不太相同,它肯定了文学艺术源于客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显然这里面包含着相互的唯物主义观点;但它在解释人为什么要进行模仿的时候,仍然认为这是出于人类的自孩童时起就具有的一种说空话模仿本能。总之,这些解释虽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试图从人类的所谓先天本能出发,来探寻和解答诗歌艺术的起源问题,结果是倒果为因,把结果当成原因,把现象当成本质,并没有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很显然,按照上面提出的一些解释,都不能说明文学艺术为什么只是人类发展到某一历史时期的产物,而不是更早;也不能说明原始的文学、诗歌、艺术为什么有它的特定的思想内容和形式,而不是其他。总之,以上种种说法,虽然都接触到诗歌艺术产生过程中的某些现象,但都是脱离了人们的社会实践,单纯从生物学角度的人和人的先天禀赋来设想,因而都没能对诗歌艺术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释。今天,人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诗歌艺术的产生,即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取得了真正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认识:诗歌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的诗歌文艺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之中,它是根据劳动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出来的。根据历史的考察,在文学部门里,最新产生的诗歌就是人类在从事集体劳动之中,依照劳动时的节奏,因袭着劳动呼喊声的样式而产生的。原始人的劳动,可以想到多是笨重的体力劳动。所谓劳动的呼喊声,就是当人们从事一项吃力的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一些疲劳,或为了在集体劳动中协调一下彼此的动作,便自然而然地依照着劳动的动作而发出的一种呼喊声。这种呼喊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因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正是诗歌韵律的起源。关于这种情况,我国古人也作过观察。例如淮南子道应训 记载说:“今天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3力歌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看到抬大木头的人,在抬木头的时候,前面的人发出 邪许 的呼喊声,后面的人也 应之,也同样发出这种 邪许 的呼喊声来相应。”“此举重劝力歌也”,这就是人们在集体劳动时,一唱一和,借以协调动作,减轻疲劳,加强工作效率的呼喊声。举重时是这样,从事其他劳动时,也会是这样。比如划船、拉纤、拖重东西等等,都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可以设想,最早的带有节律的诗歌也正是伴随着劳动,因袭着这种劳动呼喊声的样式而产生出来的。鲁迅在 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 这篇文章中,说到文学、诗歌的起源时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话:人类的祖先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可惜没人记下,也没法记下。我们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候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都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到“杭唷杭唷”,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诗人,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这说明最早的诗歌,文学创作,正是集体劳动中根据劳动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当然,仅只是简单的“杭育杭育”的劳动呼喊声,也许还谈不上就是什么真正的诗歌作品,但它是原始人最初的歌唱,是后来有韵律、有节奏、有内容的诗歌赖以产生的基础。也就是说,当这种劳动中的呼喊声一旦被语言所代替或跟一定的词语相结合时,语言便有了它的歌唱形式,而呼喊声也就有了更丰富,更确切的含意,于是一种具有节奏性、音乐性的语言艺术 诗歌,也就正式产生了。诗歌的产生就是这样,与原始诗歌产生于同一时代,而且经常与原始诗歌结合在一起的原始乐舞,也无不是这样。上面提到,诗歌的产生是由于劳动的需要,是原始人组织劳动、鼓舞劳动的一种手段。还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所说的“劳动或劳动生活的需要”,在原始人那里也包括他们在原始宗教幼稚的观念支配下产生出来的某4种幻想的需要。因此他们相信自己语言的力量,相信他们歌舞活动的作用,认为用它们可以影响自然界,可以影响到神。原始人头脑中的神实际上就是自然力的化身。于是他们常常把诗歌当做“咒语”来使用,也把歌舞作为娱神的工具,但目的还是为了满足对现实的要求,就是说企图用它们来控制自然灾害,或在生产中获得丰收,或保障自身的安全。总之,诗歌和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来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实践和劳动实践的实际需要。它们或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出来,成为组织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一种手段;或是模仿和再现劳动生活的场景,以巩固劳动经验,熟悉劳动技巧;或是出于某种幻想,希望用它来战胜自然,争取丰收。5第二章原始劳动诗歌原始时代的文学作品,由于年代久远,当时又没有文字可以记录,因此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我国古籍中记载了一些所谓尧、舜传说时代的歌谣,如土壤歌、卿云歌、南风歌 等等。土壤歌 相传是帝尧时代的一个奇人唱的,卿云歌 传说是帝舜把王位禅让给夏禹时唱的,南风歌 据说是舜弹着五弦琴唱的一首歌。但经过后代人的研究,这些都是伪托的作品,不是真正产生这么早的,也都是不可信的。倒是在某些古籍中偶尔保存下来的一些质朴的歌谣,从它们的思想和形式上看,是比较接近原始的形态。如吴越春秋 中记载的一首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断竹”,就是切断竹子。“续竹”,就是把竹子连接起来。“飞土”,土是指弹丸,就是做成弹丸用弓箭把它射出去。“逐宍”(“宍”,古“肉”字),“肉”在这里指禽兽之类。这首八个字的短歌,相传为黄帝时的作品,当然也没有很可靠的根据。但是就其内容和形式来看,无疑是一首比较原始的歌谣,而且是一首原始猎歌。它反映了渔猎时代我国人民的劳动生活,描写了他们砍竹、接竹、制出狩猎工具,然后用弹丸去捕猎物的整个劳动过程。流露出原始人对自己学会制造灵巧猎具的自豪感和喜悦的心情,也表现出他们获取更多猎物的无限渴望,原始诗歌都很短,但淳朴、自然,有很强的概括力,应当说这是一首原始型的优秀歌谣。另外,在 礼记郊特牲 中(儒家经典古书),记载了一篇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祈祷性的 蜡辞。伊耆氏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神农氏,一说是帝尧。蜡,是古代祭祀典礼名称,是周代在十二月举行祭6祀百神的典礼,这个典礼就称为蜡礼,在这次典礼上所用的祈祷词就称为“蜡辞”。这个 蜡辞 有这样几句很简短的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意思是:土应当反(反通返),就是说从哪里来还要回到哪里去。“壑”就是山谷,水归其壑,水应当回到山谷去,不要到处泛滥。“昆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