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跨界培养研究_陈海军.pdf
下载文档

ID:2328311

大小:2.24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媒体 时代 复合型 传媒 人才 培养 研究 海军
传媒论坛2023年第3期(总第123期)一、引言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先进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并运用于新闻与传播领域,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网络直播等传播形式精彩纷呈,加速着媒介融合发展,重构传媒行业的新模式、新业态迫在眉睫。高等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传媒人才的主阵地,必须适应和紧跟时代步伐,响应国家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号召,革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以服务行业转型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培养宗旨,围绕技术革新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复合型融媒体人才。二、当前传媒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移动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促使着新媒体业态的创新,新闻直播常态化、可视化新闻、数据新闻制作等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比以前更高、更复杂。因而对新闻传播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显得更为重要1。(一)传媒专业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发展滞后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传媒人才培养的基础定位和目标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倒逼人才培养的科学边界与架构养成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2。在新兴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时代,传媒行业的发展相较媒体技术的发展总是处于落后状态,高校制定完适宜的人才培养方案后通常还未投入使用,传媒行业的技术已经开始了新一轮变革3,这对传媒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严峻考验。(二)地方高校传媒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单一在新信息技术的催动下,传媒新技术的应用也逐步由前台资讯传递扩展至后台的新闻处理,传统媒体传播教育也越发意识到了传媒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在新闻传播人才培训的高校中,大多仍然以传统的新闻传播基础理论教学为主。由于教学设备与实践条件相对滞后,学习者也没有充分的条件接触新媒体直播现场,不熟悉新型媒介的采编制作过程,在观念上也依然是传统的新媒体传播理念。(三)传媒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实践能力难以平衡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最好既熟悉新媒体业务的实操流程,又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然而实际情作者简介:陈海军,湖南工商大学纪委副书记,原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闻传播学科交叉、大数据与智慧传播。费德馨,湖南工商大学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传媒人才培养,数字媒体技术。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重点项目“融媒体语境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1-0135)与湖南工商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融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硕士跨界培养研究”(项目编号:YJG2020YB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融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跨界培养研究陈海军费德馨摘要:融媒体时代,传媒行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对复合型传媒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传媒人才的主阵地,如何跨界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是当前亟须思考的问题。在研究当前传媒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笔者所在学校融媒体人才培养的相关探索,围绕融媒体时代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需求,提出融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跨界培养的路径与建议,为我国融媒体人才的培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融媒体;传媒人才;跨界培养;新文科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3)3-0064-03传媒教育64传媒论坛传媒论坛2023年第3期(总第123期)况却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术研究与项目带动社会实践这三点上难以找到基准平衡点。他们或缺乏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的思想,或难以整合多方资源开展新闻传播前沿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年龄偏大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新媒体与新闻传播学的前沿交叉方向不够熟悉;年轻教师大部分是在博士或硕士毕业以后直接进入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缺乏媒体从业经验,在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性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可以说只是在纸上谈兵4。三、融媒体人才跨界培养的有益探索(一)教学改革“三部曲”促进跨学科智能传媒教育1.新建立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创立院士卓越班,进行院系设置改革为了贯彻跨学科教育模式,2022年,笔者所在学校在院系的设置上进行改革,新建立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面向信息技术与人文艺术交叉领域,开展前沿交叉研究,进行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数字媒体与信息工程高质量人才培养。同时,学院开办了2个“数字媒体与人工智能”院士卓越班,以数字经济时代“新工科+新文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导向,以人工智能专业为基础,紧密对接数字媒体领域数字媒体管理以及智能传播工程两个微方向。2.根据研究方向开设不同交叉学科课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学院开办了“数字媒体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管理与元宇宙”院士卓越班,除学习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外,还开设数据新闻、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和python编辑与数据处理等课程,提升传媒人才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以及应用开发与智慧管理的实践应用能力。并开设互联网商务模式与创新、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社群运营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新媒体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使其能够高效完成数字媒体相关的方案设计。3.搭建融媒体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学院搭建了融媒体采编播实验室与元宇宙实验室,向智能传媒教育转型,为跨界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融媒体采编播实验室包含全媒体融合生产管理、音视频制作、录演播、舆情分析四大模块实验室,可支持音视频制作、数字编辑与排版、新闻采访、广告策划、新媒体传播与创意训练、广告综合实训、传媒综合实训等实验和实训课程。可服务新媒体创意大赛、广告设计大赛、微电影大赛、编辑创新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以及承担科研孵化和市场服务等相关功能。元宇宙实验室包含智能媒体处理平台、超高清数字内容创作平台、MR混合现实互动系统、MR混合拍摄系统、智能交互虚拟会议室五大模块,可支持数字媒体、数字设计、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的科研项目。(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企业为纽带1.通过运营新媒体平台与校级媒体平台,进行校内新媒体运营实践学院要求学生在入学第二学期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和B站这四个新媒体平台分别开设融媒体传播专业账号,全班学生轮流运营这四个账号,定期产出作品。根据新媒体运营成绩、作品质量和运营报告评定成绩,确定相应学分。同时,在校内搭建校级媒体平台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为学生搭建“文新传媒”新媒体实践平台,下设有观文新时报跨界 文新杂志耕笔耘音等多个学生媒体,是校内颇具影响力的新兴校园传媒力量。2.开展融媒体实训教学与工作室实践教学,进行校内融媒体实训学院专业教师与校企合作基地导师形成团队创办三大工作室:纪录片创作工作室、KOL孵化工作室、自媒体创业工作室,承接企业实战项目,以创收作为项目验收、实训学分评定的重要条件。第二学期开学,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室,跟随工作室指导老师持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优势。同时,建有融媒体实训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和学科竞赛,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未来从事工作指明方向,发挥出实践性教学的真正作用。3.协同共建产教融合共同育人基地,创新实施“8+8”学期制充分利用湖南卫视、湖南日报集团、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长沙晚报集团、长沙广电集团、中广天择、乐正传媒等校企合作企业的设备资源和业界精英开展实习,建设教育部产教融合共同育人基地,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培养学生实操技能。每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实施“8+8”学期制分阶段开展融媒体认知与实践,前8周在校内开展理论与实验教学,后8周进入各大校企合作企业开展传播实战,通过深入企业实训,熟悉现代传媒行业生产运作全流程,找到自我发展兴趣点,从而针对性开展专业学习。(三)吸纳交叉学科师资,实行专业学习与校外实践双导师制1.吸纳交叉学科人才,优化师资结构构建专职教师与行业精英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实操技能,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同时,充分吸纳大数据智传媒教育65传媒论坛2023年第3期(总第123期)能、智能媒体、智能信息设计、大数据舆情监测、智慧传播等方向的优秀人才,优化师资团队结构,当前学院有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教授10人、副教授25人、博士34人。2.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外聘行业精英开设技能型课程在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为每个学生配备校内学业导师和校外行业导师,学业导师均由学院资深教授和博士担任,行业导师均由校企合作传媒企业的行业精英担任,保障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教育。3.邀请著名学者,开办“人文工商”讲坛“人文工商”讲坛是湖南工商大学“麓山大讲堂”的特设板块,其中包括讲坛和慕课等系列活动。以“品读经典、传递文明,悟生命智慧、倡人文日新”为宗旨,邀请当代人文大家、杰出文艺工作者和著名学者开讲,为工商学子带来认识人生与社会的新视野和新契机,启迪心智,塑造清朗高远的精神气质。四、融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跨界培养的路径与建议(一)深化跨学科智能传媒教育,推动学科融合交叉联合计算机学院、大数据研究院、创新创业学院等师资队伍与各方资源,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进行学院设置改革,面向学科交叉领域开展前沿交叉研究。细分传媒人才培养方向,优化不同培养方向的课程设计,开设交叉学科课程,明确不同知识模块对应的权重等级,帮助学子更快更高效掌握符合传媒行业需要的技能5。同时,通过“课上+课下”的双重学习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新学习技术,如泛在学习、迁移学习等提高学子的学习效率,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充分挖掘开源教育资源,如慕课等多网站资源、多APP终端资源实现随时随地自主性学习,解决现存课程设置体系与融媒体发展趋势不符合的问题。(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学科建设、课程教学、假期实践、专业实习、员工互派、共同研发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与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得以在校企合作的项目之中训练自我实操能力,企业再从中选拔一批优秀的传媒人才进行集中实习培训,在企业与高校的双向反馈之中,学校根据实训情况针对性开展高级创作实践的培训,同时指导学生在了解到企业对于新型融媒体人才的工作技能需求后,找准自己的定位目标展开后续针对性学习。在整合企业人才实践的各种资源的同时,还需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推动新闻生产制作与传媒实验平台建设,并以此为枢纽,吸引与产学研创相关的各类教育资源,包含各种教育类型、教育形式和教育方式,满足传媒人才学习的创新性、灵活性和多元性要求,以此提供一个完整的传媒人才培养框架。(三)优化师资团队结构,推动师资双向流动与科研联合攻关对现有的师资力量开展教学培训,促进其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根据学校发展与专业建设的相关需要,吸纳专业能力过硬、从业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多样、科研水平高超的优秀师资,提升学校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创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学生实践平台、“双师型”教师建设平台、校企科研合作平台,进行校企协同育人、师资双向流动、科研联合攻关、实习基地建立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助力高校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质量融媒体人才。五、结语融媒体时代对传媒专业人才的知识及技能结构、职业素养及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传媒类专业需要创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传媒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产学研基地,并联合前沿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与各方资源,打破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以跨学科发展的视野进行院系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与实验教学改革,构建“文科+工科+理科”的新文科建设之路。参考文献:1张淑华,王红,苗彩霞,等.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建议J.视听,2018(08):196-197.2郝雯婧,何竞.认知 能力 思维:“智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新范式研究J.传媒,2022(01):79-81.3吴斌.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3):208-209.4王延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探究J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