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合发展视角下高技术产业升级韧性研究_赵蓉.pdf
下载文档

ID:2328305

大小:504.62K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融合 发展 视角 高技术产业 升级 韧性 研究 赵蓉
书书书收稿日期:2021 10 18作者简介:赵蓉(1990),女,山西忻州人,博士,研究方向为价值链和产业升级;王鉴雪(1980),女,吉林白城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价值链和产业升级、绿色经济(通讯作者);李强(1973),男,甘肃兰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产业链布局。http:/www stats gov cn/tjsj/zxfb/202101/t20210119_1812514 html融合发展视角下高技术产业升级韧性研究赵蓉1,王鉴雪2,李强3(1 北京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2 北京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3 兰州财经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兰州 730020)摘要:实证研究了区域融合以及产业融合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升级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流入型和合作型区域融合方式以及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高度融合会增强产业升级韧性。融合发展的作用强度会由于地区产业竞争力以及产业技术含量的不同产生一定差异。门槛回归结果显示:产业融合正向调节作用有限,且具有最优作用区间,区域融合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会随其变动表现出非线性影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改善是融合发展助推产业升级韧性提升的重要路径。关键词:区域融合;产业融合;高技术产业;韧性DOI:10 13956/j ss 1001 8409 2023 02 01中图分类号:F264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8409(2023)02 0001 09esearch o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esilience of High Tech IndustryZHAO ong1,WANG Jian xue2,LI Qiang3(1 School of Economic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3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 730020)Abstract: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domestic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on the resilience of high tech industries esults show that,the inflow and coopera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methods and thehigh integration of high tech industries and producer services will enhance the resilience of short ter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intensity of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will be differen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content The positive adjustment effec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s limited,and it hasan optimal range of action,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will show a nonlinear effect with its changes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testshows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technical efficiency,and product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way forintegrated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s resilienceKey words:regional integration;industrial integration;high tech industry;resilience新冠疫情的暴发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根据统计数据初步核算,中国 2021 年 GDP 同比增长 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均为 8.2%,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7.2%,在危机中表现出强大韧性,成为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伴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出以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技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将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推手和核心驱动力。但是,中国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被动参与者,诸多缺乏核心技术能力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生存空间大大被压缩,特别是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性经济下行风险使得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削弱。因此很多学者将视野转向国内区域的融合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1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部署,均为保持产业升级韧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将以高技术制造业升级韧性作为研究重点,以区域融合与产业融合为突破口,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1文献梳理及假设提出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融合发展的概念并无明确界定,主要的研究视角可以聚焦于产业融合和区域融合等方面。关于产业融合概念的提出最初出现在制造业服务化的定义中,将产业融合描述为分工环节在价值链上前后移动、制造业服务化不断深化的过程1。从单纯设备制造商向综合服务供应商方向转变,开展跨界生产经营活动,并衍生出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制造化等概念2。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产业融合与产业升级的关联性问题,刘明宇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角度证明了融合发展的正向效应3。Peng 和 Li从供需角度佐证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密切互动可以对制造业升级发挥明显助推效应4,是实现制造业升级的现实选择5。特别是伴随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到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互动6,其内在的高渗透、高精准度等特征可有效促进产业升级7。由此,用产业间投入 产出数据对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融合进行测算就成为比较常规和准确的做法,可以较直观地反映各产业之间的供需关系、融合水平及其趋势变化8 11。产业间融合发展本质上是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两种经济形式通过上、下游产业关联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会缩短传统概念上的空间地理距离,便于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为技术革新提供资源融通便利。产业间融合将企业原先非核心服务生产环节利用“外包”的形式转交第三方企业。在获得优质中间服务投入的同时,企业自身可以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将企业内部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研发环节,提升产业升级潜力。其次,以知识为主导的服务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互补可以直接推动技术进步。具体到制造业企业转型过程,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所带来的“破坏式创新”可以直接推动企业生产范式的革新,减少生产冗余,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此外,服务投入比重的增加会通过技术溢出加速技术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共享,拓展技术受益范围,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相较实物生产要素,服务投入中的知识、技术、信息等无形的高级生产要素具备低损耗、高流动性、高附加值特征,可以推动具备创新特质的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开发,逐步提升下游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发挥将不同生产阶段和环节进行联结的粘合剂作用,保证经济主体具备较强的调节能力和配置机能,最终实现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升级 12 14。由此提出如下假设。H1:产业间融合是释放高技术产业升级韧性的有效路径,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技术效率提升以及产品质量提升。关于区域融合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价值链视角,比如吴楚豪在国内价值链研究的基础上将经济融合发展定义为不同地区间经济活动相互交叉和渗透的动态演进过程,从省际间增加值流出和流入视角定义了省际间融合水平,为区域融合发展提供了思路15,16。特别是国内价值链构建作为不同地区、各类产业互动的系统性工程,价值链分工会伴随产业内在属性与区域发展特性呈现一定差异性17,18。由此可见,区域融合发展作为由技术关联和知识创造、溢出效应等多方面决定的路径依赖过程,如何充分依托各区域产业发展特征和国内需求规模、挖掘要素禀赋优势,以发挥大国经济积累的内部融合优势、增强中国产业布局合理性和实现产业体系向中高端迈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区域的生产贸易方式有很大差异,如果地区间所需资源的互补性较强,可通过区域间资源流入和流出实现资本、知识、信息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的充分互动、渗透和交融,地区间的知识和技术差距不断收敛,充分发挥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发达地区对于质量、效率、环保等方面的高标准能够倒逼代工企业改善生产技术,促进产业升级。但如果地区间的贸易是通过简单的“资源转移”方式且互补性较弱,可能会出现同质化竞争,将各地区置于激烈的资源争夺中,并不利于地区间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情形下,要想继续保持产业升级的韧性,必须通过示范与模仿进行技术学习与技术创新,进而通过竞争倒逼路径来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以保证竞争优势。由此提出如下假设。H2:区域间融合发展能够强化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韧性,包含流入型、流出型、合作型和竞争性在内的不同融合方式的作用效果略有差异。在经济学中韧性(resilience)可以定义为外部冲击对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19,即经济主体在资源再配置、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等方面的重塑机制20。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的韧性可以理解为我国经济的持久推动力不是简单的惯性增长和积累,而是得益于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的快速集聚以及优化迭代,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保持韧性意味着我国经济不刻意追求高速度,更讲究发展质量以及可持续性21。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关于韧性的研究大多从贸易以及经济增长韧性展开22 24,鲜有从产业发展韧性视角进行拓展。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升级韧性问题,对经济领域韧性研究有益补充,使研究问题更加具象化。综上,本文基于国内价值链的研究成果,将表征本地化区域生产体系的区域融合发展能力与产业间融合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中,利用工业经济数据以及区域内投入产出数据就融合发展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韧性的影响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1)在研究视角层面,本文深入分析地区间融合和产业融合对于制造业升级韧性的2影响,对于全面、辩证地理解地区间产业分工、合作有所助益。(2)在作用机制分析方面,本文对融合发展发挥作用的中介渠道进行检验,融合发展是否能够通过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产品质量进行传导。分区域、分城市群开展异质性分析,明确不同产业的区域布局特征,为各级政府更具针对性地制定内部融合产业发展政策,巩固产业升级韧性提供可行性方案。2模型构建和变量说明21计量模型构建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区域间融合以及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韧性具有重要影响。据此本文在地区 行业层面构建以下基准计量模型:resicit=0+1Lci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